究
摘要:中小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非常的突出,能够充分的弘扬正能量和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正确观念的印象,通过动手能力的锻炼,不断的形成完善的团结协作精神,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中小学校在日常办学时,需要加强对劳动教育的深入分析,确定主要的课程教育内容,并且帮助学生完成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提高学生当前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中小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劳动实践
在中小学校劳动教育中,要大力弘扬学生的劳动精神,并且帮助学生形成崇尚劳动和尊重劳动的思想意识,通过创造性劳动和诚实劳动,掌握完善的劳动品质,使学生能够在劳动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帮助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小学校需要加强对劳动教育本质性内容的深入分析,确定正确的授课计划,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全面的提高劳动教育课的效果。
一、中小学校劳动教育的作用 (一)强化学生的劳动思维
为了帮助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当前中小学校中,要加强对劳动教育开展的深入性分析,让学生在劳动中能够形成正确的劳动意识和价值观念。比如在劳动教育课中,可以让学生用到社会基层中了解普通劳动人民的辛劳,并且感受劳动者甘于奉献的精神,掌握专业性的技能,提高学生当前的综合素质。在劳动教育中还可以让学生了解掌握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必要性,更加认真而刻苦的进行知识的学习,如果社会中没有体力劳动者,那么我国的相关产业很难得到蓬勃性的发展,国民的支柱型也很难得到充分的保障,限制了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要让学生尊重不同形式的劳动,要通过个体劳动来贡献自我价值,尊
重劳动人民的成果。劳动教育课能够全面的提高学生当前的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精神,随着我国社会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新时期下社会中的奢侈浪费现象非常的严重,并且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错误价值观念在社会中广泛盛行,学生是使用网络的重要群体,但是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并不是那么的强。如果学生在网络中浏览相关信息的话,那么会对价值观念的形成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并且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也缺乏勇于直上的勇气,因此在实际教育工作中需要借助于中小学校的劳动教育实践课,让学生能够摒弃以往的认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认识到自身在日常生活中的错误行为和错误思想,通过日常的实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帮助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劳动积极性
劳动教育实践课能够让学生从心里真正的接受劳动,转变自身对劳动的错误认知,从而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观念,一些学生在以往发展时认为劳动非常的可耻,并没有以劳动为荣,在劳动积极性方面很难满足相关的标准和要求,因此在当前劳动教育课中,需要让学生转变自身以往的错误观念,形成独立自主的意识。在当前中小学校教育中,需要将理论和实践进行相互的融合,全面的培养和提高学生当前的劳动技能。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才可以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进行相互的融合,实现持续性的创新,学校所组织的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等活动对学生提升劳动素质和劳动技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实践要加强对劳动教育的实施力度,在主观认同的角度让学生能够自觉的接受劳动,并且形成经济的劳动观念,真正的热爱上劳动。另外通过学生产生劳动热情还有助于持续性的提高学生当前的发展水平,在劳动中认识自身的不足,不断的巩固自我,以此来提高学生当前的发展水平。
二、中小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
为了全面的提高劳动教育的教学水平,在实际工作中相关学校要实施正确的教学目标,从而为后续教学活动科学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防止劳动实践课出现盲目的特征。在实际教育中需要根据学生当前的思想意识和对劳动的认识,设置
劳动课程的大纲,其中包含创新授课形式,例如劳动讲座和公益劳动等等,另外还需要完善劳动教育内容,劳动教育可以包含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的培养课程。在劳动学时方面要适当的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可以将公益劳动设置为5~7个课时,专题讲座可以设置为5个课时,总结报告为1个课时,遵循适度性的原则,根据课程教育的理论来了解学生形成劳动意识的普遍要求,解决学生在思想意识形成方面的不足,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劳动实践课要通过劳动技能的培训和社会实践,为学生搭建更加多元化和广泛性的平台,全面地提高劳动实践教育的效果以及水平,位学生劳动意识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时,相关中小学校要定期组织辅导员开展组织大会,负责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使用劳动工具,并且还要分析学生当前劳动意识形成的特点之后再完善后续的教学计划,尽可能地实现全覆盖。在入学时,需要让学生加强对校园劳动制度认同,在入学初期开展定期的劳动教育,让学生更快的融入到中小学校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全面地提高当前的思想认识。并且也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劳动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在后续学习时要通过劳动实践课为教育理念,提高学生当前的综合素质。
(二)探索多样性的教学方式
为了使学生能够加深对劳动的认识,在实际教育工作中需要探索多样性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劳动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劳动教育要采取案例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深入到实践中感受劳动的获得感体会,劳动是人们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动力,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念,教师可以多样性的组织实践教学活动,比如参与到公益劳动,或者是分享劳动体验等等,达到知行合一的目标,学校也可以在校园内部创建劳动实践基地开发,更加贴合育成日常生活的相关课程,例如家政和手工等等,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技能,帮助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在思想政治劳动实践课中,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划分好不同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按照自身的兴趣来掌握相关的劳动知识,比如在为学生讲解卫生劳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到学校或者是社会中进行打扫,负责学校打扫的学生要设置完善的责任制度,并且还要将每天的劳动成果利用微信的方式进行全面的记录,设置每个小组的晨会制度,将需要整改的工作内容和劳动重点告知给小组的成员,并
且填写每天的工作表。在学校内部要组织专业性的团队进行卫生情况的监督以及检查,并且也要分析学生当前劳动意识形成的现状,不断的提高后续教育的针对性。在进行一段时间的劳动教育实践课之后,学校要召开小组会定期进行成果的总结,同时还需要制定更加完善的考核标准,将劳动调查报告和劳动实践成效纳入到考核内容中。在一段时间的劳动教育之后要开展表彰大会,表彰优秀的小组,并且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进行相互的融合,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自觉的接受劳动,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劳动习惯,提高劳教育的效果。
结束语
在新时期下,为了使学生能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当前中小学校中需要加强对劳动教育开展的重视程度,在学校内部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生融入到社会实践和学校活动中进行劳动知识的学习,中小学校也要积极的落实有关劳动教育方面的文件精神,优化劳动教育实践课,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
参考文献
[1]綦晓卿,胡荣花,王冰俏.中小学校劳动教育课的实践与探索[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8(06):62-65.
[2]雷世平.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劳动教育实践与探索—长沙航空职院坚持25 年开设劳动教育课[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8,24(06):147-149.
[3]李俊瑜.中小学校学生劳动教育课程研究[J].文教资料,2019(10):189-19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