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原创】班主任工作案例——特殊生转化案例及感悟

【原创】班主任工作案例——特殊生转化案例及感悟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班主任工作案例——特殊生转化案例及感悟

转眼间,来到这个学校已经有半年的时间,而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我真的尚属新手。一直以来,一直思考如何能够更好的将这份工作做好,我认为:言传身教,用心灌溉无疑是最好的方法、方式。因为常常可以听到学生这样的话语“老师自己都做不到,还要求我做!”可见,我们的言行对学生是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当我们要求学生做到时,我自己应该首先做到,时刻保持一种以身作则的姿态。在班级管理上力争做到一视同仁,让学生信服,增强自己的亲和力,使自己的非权力性影响持久而深远,在接手班主任工作的这段时间里,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个智慧有爱型的班主任,我将自己这几周的相关工作,特别是特殊生转化进行了总结,情感上开导,心理上疏导,思想上引导,学习上辅导,行动上督导。把他们看成自己的弟弟妹妹,看成等待塑造的璞玉,看成渴望甘露的花朵,真心诚意地关心爱护,以自己满腔热情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点燃进步、努力的希望之火,力争有更大的提升: 一、亦师亦友、润物无声

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我认为“爱”才是教育的主旋律。不管是教书还是育人我们都要满爱倾注。尊重学生人格、兴趣、爱好,了解学生习惯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等,然后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树立健全、完善的人格。努力做到能像一个真正的朋友一样,重视、欣赏学生,学会倾听学生意见,接纳他们的感受,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力争在日程工作中把自己积极向上、阳光正能量的态度和思想,润物细无声的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动力。 案例1:我们班级的梁××同学是个典型的留守儿童,性格特别内向、孤僻,不管是在班级还是在宿舍她都很少主动去和同学交谈,更是从未有过所谓的“打打闹闹”,无论是上课还是课间每天都安静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由于

自己刚刚接手真的还不是很了解他们,但是通过班委以及宿舍同学得知了她的一些情况:她原本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北京,并在那里上学,但是由于成绩并不是很理想,老师不是很喜欢她,甚至是给她贴上“滚刀肉”的标签,后来选择回到老家就读。但是爸爸妈妈仍然在北京,家中的几个孩子也都留在那里,只有她一个人待在表姑家里。朋友并没有几个学习成绩也没有很好,加上长期不在父母的身边等多个因素加在一起,导致她越来越内向,越来越不爱交朋友,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逐渐成熟,更多了一些对父母的抱怨,甚至一度有过不读书的想法。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晚上放学后,站在门卫室哭着说要回家,宿舍的生管老师联系我后,我22:00左右在门卫将她带回,从学校门口到宿舍的一路我们走得特别慢,边走边说,可能是天黑的原因伴随着昏黄的路灯,彼此之间少了很多芥蒂,她终于敞开心扉。一度哭到语无伦次,我什么也没有说,只是给了她一个熊抱,我觉得可能没有什么语言可以比这个更有力量。一番交谈以后,情绪有稳定,本想着送她回宿舍,可是她并不愿意回去,于是我就把她带回了我的宿舍,晚上躺在床上,我和她说了好久好久,让她试着去交新的朋友、试着去理解父母、让她慢慢从简单的知识撵起、让她有什么心事就主动倾诉……后面,她说:“老师,对不起,这么晚折腾你,然后谢谢你,我好久没有说这么多话了,我会听你的,改变自己,我加油”听到这个,真的很知足。自己马上就睡过去了。以后每次在班级只要她有抬头看我,我都会给她个大大微笑,她也会笑一下,害羞的低下头,看见她一点点的进步,觉得很欣慰。 案例2:吴同学,在班级同学的眼中就是一个所谓的“魔头”,我有观察到他不是很爱学习,上自习课偶尔会迟到,做事的思维和方式有时候和其他同学不一样。后来通过向班级的其他同学具体的了解询问,得知他上课从不听课,下课与同学打打闹闹,基本上每一科都不会交作业,交了也是抄写的;之

前在班级里从来不会参加值日,同学都不愿意与他分到同一个组;班主任说什么他基本也不会照着做,偶尔还会唱反调。乍一听这样的情况头都大了,但是好在他的家庭并没有特殊情况,家长对他的教育还是很积极的,以往每次老师反映什么情况,家长都会第一时间赶到学校协助老师处理。于是我便先和家长沟通,了解了他在家的各种表现,也把他开学在班级的情况和妈妈讲了,从中听出了妈妈对他的期待,也感受到了家长的那份良苦用心。第一次找他谈话,我并叫出教室,是在晨诵时间,我在他旁边问他:“像这篇文言文,你有没有背下来?”他说:“没有,读的都不是很熟”然后我就背了两段,他抬起头看着我:“老师这你也会,真牛!”“其实你也可以这么牛,本身语文就没有很难,相比英语要好理解、好记忆,毕竟你接触语文的时间很久了,可以学的懂得,像语文、历史、政治、地理一定要尽力学,否则每天坐在这里就是徒劳呀,哪怕只是收获一点点,时间久了也都会是很大的进步。”我拍了拍他的肩膀。他说:“老师,我物理都学不会,你不生气吗?”“生气吧不至于,但希望你不要轻易就放弃,毕竟它和生活息息相关,能多掌握一些总归是好的,但是老师要求你语文、政治、历史等一定要尽全力学,不要你大量的计算,理解后多背背就能提高的。尤其是你那么,喜欢历史,你可以在你和别人说的时候结合书本上内容以及你在家里看的军事题材的内容结合,不也是很牛的!”后来周末放假,他有加我的微信,向我表示了感谢,感谢我关心他、不讨厌他、了解他的兴趣、向家长表扬他,还主动和我说:“会像我说的那样学,班级也会好好值日”,后面有找同学了解过,他现在真的又认真的值日,还会主动去帮同一个宿舍的同学整理内务。其实对他,我从未提及任何关于他以前值日的事情,但自己却可以意识到应该做、并向我保证。

感悟: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经历和不同的思想,他们很多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那在我的观点里,不管是他们的不足还是违纪情况,都应该有很好的耐心,循序善诱,不急于下定论、扣帽子,要多了解背后的原因。少些责备,多点关怀;少些责罚,多点体谅。相信只要自己能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肯们肯定也会努力的来理解你、支持你的工作,他们也会在后面的学习和日常中更好的要求自己、提高自己和完善自己。能者为师、春风化雨

二、以人为本,付出师爱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特殊的学生我对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案例3: 我班有个学生叫小林。他刚到八一班时,他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总是不做,即使做了,也是抄袭别人的……每天总有科任老师或向我告状。在和家长沟通后才知道:他在小学时各科成绩都很好,在老师和同学们心中是特别聪明的学生。再者,他自己认为自己很聪明,学习是件简单的事,只要想学就能学好,现在不学等用的时候再学就来得及,因此在平时学习中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我约束力差。于是,在平时的管理工作中,

我经常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说实话,此时作为班主任老师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面对现实!他无进步,或许是他并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没有真正要做个他人喜欢的人的念头。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树立做个受人喜欢的人的思想。于是我再次找他谈话,谈话中,我了解到由于家庭原因,对他很少关心和管理较少,孩子自我约束能力也较差。为此,我特意找来他的父亲,和他谈了孩子在校的表现,希望他能多关心孩子,不要使他成为问题青年,及时督促孩子写作业,有时间多陪陪孩子。平时学校里,我也会多关心孩子的表现和情绪变化,加以更多的关爱,我又让他和班级中的好学生在一起玩,以好带差,后来,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事前,我先对这个女同学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使其进步。有时,这个女同学也会产生一些厌烦情绪,说他不太听话,不太乐学……此时,我就跟她说:要有耐心,慢慢来。后来,他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他,我还鼓励他们说,这也离不开同

学们的帮助,特别是某某同学的帮助。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他学习上更努力了,纪律上更遵守了,甚至自己当起了值日生,劳动也更积极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他和以前相比判若两人,上课认真听课了,作业也按时完成了,有时上课举手回答问题了。我想通过他的不懈努力和同学的热情帮助,他的成绩会有所提高的。

感悟:如果说“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是唱高调,那么“没有不能教育的学生”则是实实在在的道理。学生毕竟还是孩子,孩子的天性就是渴望独立、就是爱犯错误。班级不可能不出问题,学生也不可能不犯错误对一般性的问题,要适当“容错”,只要学生意识到并努力改正就行了。这就是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 另外,对学生严格要求,不放松常规管理,但绝不是管得越严越好,跟得越紧越好。对于问题学生更是这样,否则可能引起学生的逆反。管理超常教育实验部的学生更应该是这样,教育首先是服务,管理首先是尊重,相处贵在信任。教育时机的把握非常重要,这就象烧菜的“火候”或军事上的“战机”,往往稍纵即逝,而把握住教育时机就学生的问题对其加以教育和引导,则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以情之助,师恩感化

在班主任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性格有些特殊的学生,他们年龄虽小,但共同的特点却是独立意识强,不易倾听别人的意见或建议,凡事从自己的角度考虑的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的少,在面对班主任老师的管理时,他们很易冲动。在这些学生身上,即使教育起了作用也很容易发生反复。这样的学生会使班主任感到非常头痛,处理不好也会在班级管理中产生很强的负面作用。 案例4:那是今年春末的一个早晨,我刚来到学校,任课老师在办公室就和我说:“你班王同学太不象话了!”我心中一惊,王同学是我们班上有名

的“唱反调大王”,经常在老师或班干部安排工作时唱反调,以前有几次对老师不礼貌,但经过我苦口婆心的工作,最近已经大有进步,不知又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会把老师气成这样。我连忙问:“出了什么事?”任课老师向我讲述了头一天下午发生的事。原来,头天下午放学后,王同学并不是值日生,三组在值日时不停捣乱,任课老师进行劝阻时王同学很不以为然,称自己在和同学开玩笑,根本没有“不尊重别人的劳动”,认为老师多此一举。并在老师叫他时装作听不见,扬长而去。我听了这事后很生气,在向任课老师表示歉意的同时,真想立即到教室把这惹事生非的小子揪出来,进行一番批评和教育。经过耐心细致地引导,他在处事态度方面大为好转,许多老师都说他有进步,难道以前的教育心血全都付之流水?但转念一想,冰冷的物体尚有惯性,何况活生生的人呢?学生犯错误,尤其是习惯性的错误,作老师的,作家长的,应该有发生反复的思想准备,绝不能够急于求成或丧失信心。不管别人怎么看,依我对小王同学的了解,他虽然固执、冲动,但却也是一个有正义感、知错能改的好同学,我相信他在事后应该有所醒悟。我过早介入此事未必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还是等一等吧。果然,第三天,任课老师告诉我,已经真诚地向她道歉,并感谢我所做的工作。我说,其实我什么也没有做,我只是做到了等待和宽容,我有的只是对学生的信心和耐心。在当天的午间检查时,我就王同学的事情对全班同学加以说明,并就此事加以放大和引述,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知错就改的好品质,并说老师认为他在学习上的潜力很大,相信他也会在学习上令人刮目相看。那一刻,我看到了王同学不大的眼睛里流露出了闪亮的东西,作为他的班主任老师,我相信那是被人信任后激动的泪花。

感悟:魏书生曾这样说:“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

要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必须有“爱心”这把钥匙。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但是也是责任最大的。 在班主任工作中,可以说酸甜苦辣样样滋味皆在其中。尽管工作尚不够尽善尽美,但已尽心尽职。我总想,只要每个班主任能够以爱心、细心、耐心去面对工作、面对学生,就“没有过不去的关”,“班主任对他们不仅应施以爱心、施以细心,更应施以耐心。“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让学生能够对班主任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情感。

综上所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特殊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这两年的班主作经历让我对于班级管理工作有了初步的理解与认识,也掌握一些管理班级和同学的方法,但需要我自身学习和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仍需更加的投入与努力。希望在接下来的班主任工作中,能够更好的关注学生,关心班级,在我们东北育才学校超常教育实验部中真正的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班主任老师。

愿:我们携起手来乘赏识之风,捧起关爱之情,燃起信心之火,播下希望之种,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沐浴在师生的关爱之中,共同把特殊学生转化成为先进生,使其成为为中华之崛起贡献无限力量的的栋梁之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