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练习答案(综合练习二)

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练习答案(综合练习二)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第二单元 综合练习二

一、填空题

1、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道德实践能力 2、选择

3、学习西方、关注现实 4、自省自克、身体力行、改过迁善

5、合格的公民 6、道德认知发展模式、完善人格模式

7、道德认知发展 8、教育评价 9、教育评价

10、反馈功能、激励功能、管理功能、改进功能、研究功能

11、行为目标 12、目标游离

13、可行性原则、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14、多元性 15、学校 16、学习

17、协作精神、远见和使命感、学习组织、社区领导、校长领导、信任

18、全员性 19、地方分级负责、分级管理 校长负责制

二、简答题

1、如何看待网络对道德教育的影响?

答:积极的影响主要有:第一,培养了道德实践能力。第二,网络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第三,网络塑造了人的自律意识。但是,网络也带来了负面影响:思想道德观念混乱和行为的误导。

2、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内容。

答:社会学习理论是由美国的班杜拉等人在20世纪70年代创立的。主要内容是:(1)人类行为是个体和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强调人类行为是个体和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2)儿童通过代替强化获得道德行为。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儿童只需要观察就可以获得大量的新的行为。

3、简述拉斯的价值澄清理论。

答:价值澄清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价值观是多元的、相对的和变化的,因此学校德育要帮助儿童掌握价值澄清的方法。价值澄清理论是指在价值观形成过程中,通过分析和评价的手段,帮助人们减少价值混乱,促进价值观的形成。所以教师不能直接把价值观教给学生,只能通过学习、分析、评价、反思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适合他自己的价值观体系。

4、简述教育评价的特点。

答:一,教育评价的客观性。教育评价应当实事求是地反映被评价者的实际情况。二,教育评价对象的广泛性。教育评价的对象应当涉及整个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各个要素。三,

教育评价过程的组织性。教育评价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四,教育评价的判断性。教育评价应当对被评价对象做出价值判断。

5、简述当前我国教育评价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答:(一)教育评价活动的价值取向。我国的教育评价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和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积极的作用,但并没有使教育评价中的问题发生根本性转变。(二)教育评价的方法论。在某种程度上说,教育评价更需要质性评价。(三)教育评价的标准。应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四)教育评价的发展与创新。

6、简述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

答:一,重视教育评价反馈与改进功能的发挥。二,扩大教育评价范围。三,重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结合。四,重视教育评价中的自我评价。

7、简述你对学习型组织的理解和认识。

答:学习型组织是一个有持续学习及创新能力、能不断创造未来的组织。人员、知识、学习、技术和组织构成学习型组织系统的五大要素,而学习是这些要素的核心,知识和技术是提高学习质量的保证,组织和人员是扩大和强化学习影响的基础。学习型组织中的“学习”包括学习的层次、学习的类型以及组织学习的技能。

8、简述学校效能的基本内容与核心理念。

答:学校的效能是指学校对学生所产生的教学影响的程度。评价的指标定义为,本校

学生目前所取得的成绩,必须不低于或大于根据学校的特征变量和学生背景特征变量作预测学生所应该取得的成绩,该学校才能被判定为有效能。学校效能是一种宏观水平的评价,对象是指学校,而不是学生。有效能学校的重要特征包括:有力的行政领导,有序的氛围,基本技能目标明确等等。

9、简述国外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答:(1)基础教育学校管理的独立自主性。(2)基础教育学校管理的专业化。(3)基础教育学校管理的科学化。(4)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法制化。(5)基础教育学校管理的民主化和社会化。

10、简述我国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改革的发展趋势。

答:(一)确立现代学校管理观念。确立人的全面发展管理观,确立现代主体管理观,确立依法治校的管理观。(二)深化学校领导体制改革。建立对校长科学、民主的监督机制,实行校长聘任合同制,实行校长职级制。(三)完善教职工聘任制。(四)加大学校管理配套改革的力度。

三、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我国中小学德育方法与德育途径变化的理解和认识。

答:(一)从封闭到开放,现代学生所接触到的各种社会信息越来越多,同时需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二)从受体到主体,在德育过程中需要发扬民主倾听学生的心声,鼓励学生参与到德育活动中来。(三)从平面到立体,建立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德育系统。

现代中小学生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的主体,品德的形成需要通过他们的认识、体验与实践才能实现,因此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地整合起来,形成共同作用的德育网络。(四)从工具价值到目的价值。现代德育向学生传授的道德知识应该是有用的,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并能指导他们的生活,应当有助于学生处理所面临的道德问题。道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必须是理性的,在德育过程中应该坚持对学生自主,自由自治的尊重。

2、试结合实际谈谈发展性评价的含义以及它在教师评价中的作用。

答:发展性评价是建立在教师的主体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评价的根本上目的在于促进发展,淡化原有的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关注教师,学生的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功能,激发教师,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的,实现自身价值。

发展性评价在教师评价中的作用有以下几方面:第一,评价内容体现综合性,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需要。第二,在评价方式方面体现多样化。第三,在评价主体方面体现多元性。第四,关注发展过程,将终结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结合起来。

3、试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发达国家教育评价观变化的理解和认识。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如何评价教育质量、如何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激励学生进步,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课题。20世纪50年代,伴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也带来了教育评价方面的变化,通过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加强教育管理,建立相应的评价制度,来确保教育质量的提高。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认知发展转向全面发展,由单一的认知评价转向全面的评价。

4、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校本管理的理解和认识。

答:校本管理是指将教育的权力与责任转移到学校层面,由相关人员参与的法人团体来负责实施,使学校能够合理地分配和运用资源满足学生的真正需要,达到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目的。核心理念是:一、校本管理是一种以权责相等为核心的分权管理。二、校本管理是一种参与式管理。三,校本管理是一种自组织的管理。四、校本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学校管理应该以人为中心,学校管理应该满足人的发展需要,学校管理要注重主体人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5、结合实际谈谈如何理解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

答: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的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它的主要特点有:管理内容的全面性、管理范围的全程化、质量管理的全员化、管理方法的全面性。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应用于教育领域,就产生了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基本思想主要有:()1是以学生的需要为核心视学生为消费者,要关注学生的社会适应性。(2)持续地提高教育质量强调教育的不断增值。国为教育的质量也具有动态的性质。(3)坚持教育质量管理的全面性,全员性,全程性。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推行和实践,或许是完善学校管理,实现素质教育改革目标的有效途径。

四、案例分析

[案例1]

答:教育孩子做个说实话、做实事的好孩子。

学校德育在人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二是培养学生的道德自主性。三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四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五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

我国中小学的德育内容具有以下特征:1、丰富性与全面性。改变了以往只重视思想准则,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培养,忽视培养和发展道德能力的倾向。2.层次性与多元性,把对全体学生的普遍要求和对其中优秀分子的要求区别开来。3.关注学生道德心理发展水平,改变以往忽视中小学生自身发展特别是心理发展的状况。4.重视道德实践能力的发展。

德育的方法与途径也要相应地发生变化。1、从封闭到开放,现代学生所接触到的各种社会信息越来越多,同时需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2、从受体到主体,在德育过程中需要发扬民主倾听学生的心声,鼓励学生参与到德育活动中来。3、从平面到立体,建立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德育系统。4、从工具价值到目的价值,道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必须是理性的,在德育过程中应该坚持对学生自主,自由自治的尊重。

[案例2]

答:我国目前在考试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在考试评价内容方面,过多地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知识,忽视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情绪、态度、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察。第二,在考试评价标准方面,过多地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性化发展的价值。第三,在考试评价方法方面,以传统的统一考试为主,过多地依赖量化结果,在评价中忽视或很少采用质性的评价手段与方法。第四,在考试评价主体方面,被评价者处于消极的被控制、被评价的地位。第五,在考试评价重心方面,只注重结果,忽视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表现。

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考试评价改革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一,考试内容的改革。新的考试改革应注重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注重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以此来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程度和水平。二,考试方法的改革。倡导予以多次机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把封闭、静态的考试变成动态的、开放的考试,以促进学生生动、主动、健康地发展。三,考试成绩的改革。本着尊重和激励学生的原则,重在为学生提供建设性的指导与改进意见。四,升学考试与招生考制度的改革。改变将分数简单相加作为惟一录取标准的做法,提倡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建议参考其他评价结果,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