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朝支行 裴安琪
一座城、一条河、一碗面、一生情,我的家乡兰州,一座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地处黄土高原的她没有江南的郁郁葱葱,也没有河流发源地的波澜壮阔,但母亲河却将温柔、亲切赐予了这片淳朴的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鲜活生命。曾经的我向往走出略显木讷的她,向往走向大都市的繁华耀眼,但当真正离开她的怀抱、离开她的庇护时却常常迷茫无助。乡情总是伴随着故乡的一草一木,乡情总是离不开故乡的独特味道。
对于兰州人而言,牛肉面便是那最熟悉也是最独特的家乡味道。“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兰州人对牛肉面有着一种近乎执拗的热爱。正宗的兰州牛肉面,相传是回族人马保子于1915年始创的,后经几代人不断改良,最终形成以肉烂汤鲜、面质精细而蜚声中外的“中华第一面”。
兰州人从不愿将“中华第一面”的美誉挂在嘴边,因为对于质朴的兰州人来说这碗盛满故乡味道的面从来都不是用来炫耀的资本,而是兰州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毛细、细面、三细、二细、二柱子、韭叶儿、大宽……”牛肉面中仅面的丰富就正如我们的生活一样多姿多彩。兰州拥有牛肉面馆一千多家,从业人员达1万多人,其中既有近些年崭露头角的拉面连锁店,也不乏深入各个居民区的小馆小店。兰州人愿意驱车几公里去肉美汤鲜的好馆子,仅为吃一碗香喷喷的牛肉面,兰州人就是这样享受这一碗正宗牛肉拉面,就是这样珍惜着平
凡的小小幸福。
这些年独在异乡成为异客一枚,常常在夜深人静时想到家乡的山山水水,想到家乡的那碗拉面,还有家乡的那些可爱人儿,渐渐的竟也尝到了思念的滋味,真是五味杂陈。直到有一天在另一座城也有了故乡的拉面,可以吃到故乡的味道,可以听到故乡师傅们的乡音,对于常年在外的我来说,这是一种惊喜,更是一份温存。于是我感谢这座城,这座或许若干年后会成为我第二故乡的城,感谢她的广阔,感谢她的包容,感谢她让我在离家乡千里之外也能感受到家的味道。
故乡,多么温暖的词汇,曾经觉得执着于某种食物是一种幼稚和不成熟,但今天的我却发现食物往往蕴含着故乡的风土人情,正如牛肉面一样,兰州的孩子无论身在何处都忘不了牛大碗的香浓、厚重和温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