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偶成赏析

偶成赏析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偶成

戴望舒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

古旧的凝冰都哗哗的解冻

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

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

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

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

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赏析:

这首诗作于抗战最后的岁月,那一段黎明前黑暗的岁月,被无数的人默默地承受,慢慢的想起,又淡淡的吐出。然而,我不愿意象已经被大家认可的评价那样去解释我心中的《偶成》,对我而言,它不仅仅是那个时候的一首表达革命乐观精神的诗,这样太束缚了《偶成》的境界,它更是一首生命的赞歌,是诗人历经磨难之后得到的大悟。

不同于《雨巷》的创作明显受到中国古典诗歌与欧洲浪漫主义的影响,没有“丁香空结雨中愁”那般的低回徘徊和飘忽凄美,《偶成》的字里行间流露着欣喜、希望与坚定,诠释着平凡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凝冰消融,微笑重叠,万物回灵,梦里春醒——“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相对自由的格律反而吟诵出真挚的情韵,不是流光溢彩的华章,却用朴实的轻语诉说生命的真意,不动声色的力量就这样随之渗入听者的内心。也因而,这朴实是不凡的,是绝对不落入俗套的。那是一个笑看人生风云变迁的诗人,或许是在梦里吧?静立于崖边,回想已经过去的半辈子,那俯瞰山河的瞬间轻轻发出的感叹。如同静流的大海,让人永远摸不透其深。平静的一声轻叹,却掩盖了怎样不平静的过往?

从《雨巷》到《寻梦者》,从《烦忧》到《我用残损的手掌》,再到这首《偶成》,戴望舒的一生都在执著的追求理想与爱情,也经历不停的失望。从诗歌看戴望舒,他是一个不染轻尘的人,如同他出于《离骚》中“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的笔名一样优雅柔美。这样的一个人,诞生在那样的时代里,经历过那么多的苦痛,却仍然能写出这样拨天见日的文字,着实让人起敬。这首诗是这样独特,着眼身边,意境却不拘一格,小事物中孕育着人生大境界。以至于而今细细吟来,仍然可以契合我们的心灵,引起共鸣,而不是随着那一段过去被无情的时间埋葬。或许这就是诗歌的魅力,于堆积沉沉厚土的记忆中诞生,更能挣脱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获得永生的感染力。

这一首《偶成》,诗人不经意间凌空而来的灵感冲动下笔成文,却也从侧面让我们瞥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纷繁落尽,正道沧桑,随着时光流转,这一个偶然转身,已经是另一番模样。只有静水流深,汩汩中流淌着生命的真谛,至今不息。

死水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仍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跨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一九二五年四月

《死水》是闻一多的重要代表作之一。1925年诗人回国后,目睹了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惨状,产生了怒其不争的愤激情绪。本诗通过对“死水”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的多角度、多层面的谱写,揭露和讽刺了腐败不堪的旧社会,表达了诗人对丑恶现实的绝望、愤慨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诗中的“一沟绝望的死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象征。诗人抓住死水之“死”,先写死寂、次写色彩,再写泡沫,突出了死水的污臭、腐败,把“绝望”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闻一多是新诗格律的倡导者和开拓者,《死水》则是他对新诗格律的“最满意的试验”。他强调要具备“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全诗5节20行,每一行都是9个字,且每节第二行和第四行押韵,节奏感强,富有音乐

美。诗中运用了许多富有色彩的语词和物象,并以词藻的绚丽多彩反衬了内容之丑,使“死水”的面目越显可憎可厌。全诗5节,每节都是4行,每行都是9个字,既有外形的整齐感,又有内在的韵律感。《死水》为建立新诗的格律和形形作了严肃的卓有成效的探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