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中的学科分析(一)
一、理科数学试卷分析:
(1)从试卷的内容分布来看:理科试卷主要考查集合与简易逻辑, 函数, 导数, 数列, 三角这5部分内容, 这些都是我们复习过的内容, 但这只是我们复习过内容的三分之二, 近期复习的内容没有考。 (2)从试卷的难度方面来看, 理科试卷总体难度适中, 但有四道题难度较大, 其中有两道题难度很大。 其中这四道题均为陈题, 陈题中的数字, 字母, 符号, 文字一点都没有改。 这四道题的出错率很高, .(3)从试卷分值情况来看, 分值分布比较合理, 均分115.8分, 分值偏底, 高分不多, 没有满分, 最高分为155分。 没有满分, 是一个缺憾。 主要原因是上面列出来的第8题和第19题太困难。 这两道题让我们教师做, 也不容易做出来。 难倒了我们许多数学高手。 而这样的题目就出现在38套试卷中的第一份试卷中。 (4)总体来说, 试卷考查着主干知识, 各块知识在试卷中分布合理。 试卷总体难度适中, 只是个别题目偏怪, 影响了平均分。 试卷有很好的区分度, 各个不同类别的班级的均分存在着合理的差距。 因为我们的学生没有做过陈题, 这样的试卷对我们的学生还具有考查能力的目的。 二、一轮复习以来的教学情况回顾:
(1)做得好的地方: 我们早已制定了高三数学一轮复习计划, 计划详实, 具体, 周密。 计划内分工明确合理操作性强, 大家现在就是按照计划在一步一步地做着我们的事情。 备课组成员能团结协作, 能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大家工作积极性都比较高, 工作都比较认真, 分配的工作大家都能按时或提前完成。 具体地说:每个成员能按照我们计划中分工的任务能及早地把教案备出来, 在集体备课时我们能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研究教案和讨论与教学相关的事情, 绝不是流于形式, 编写的教案、各种周练、各种练习都经过多人审核修改, 可以说质量较高, 出错率很低。 备课组正常开展听课活动, 我在每次听课活动时, 都点名, 缺席人员都被记载下来。 课堂教学方面:重视学生先做教师后讲, 教师要讲学生不会的东西而不是会的东西, 教师上复习课的模式是从问题出发, 引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而不是要花很长时间先去梳理知识。 我们重视课堂练习与课后练习:每周二的周练, 周四的双课中的一节单课练, 周六的一份综合性的滚动练习。 在“五严”的背景下与“数学学科的重要性”的前提下, 我们要求老师对学生要求采取“适度从严”和对学生作业“适度从多”原则。 我们能及时发现教学中薄弱环节, 能做到及时的弥补, 如数列, 导数内容在一轮复习时不到位, 附加题在高二教得不到位, 这些内容在我们平时的滚动练习中就经常出现, 以强化这些重要内容。 到目前为止, 我们所有的学生讲义, 练习都是自编的。 都是在研习考试说明的前提下编制的。 本学期以来, 我们自认为我们的一切工作已是比较实在, 特别是近期工作。
高三四月数学调研考试质量分析(武汉卷)
一、试题评价
调考数学试卷, 总的说来, 试卷遵循“两纲”, 立足教材, 强调基础, 注重思维, 突出能力, 特色鲜明, 在传承中折射创新, 在平和中不乏亮点, 有坡度, 有难度, 有较好的区分度, 具有很好的选拔功能, 充分表现出武汉市当好湖北省文化教育、教学研究和高考备考的领头羊的特点。 1.深化能力立意思想、展现创新意识空间
试卷在讲究整体谋篇布局的同时, 立意创新和推陈出新, 尤其是选择题、填空题, 标高与高考题相当。 试题既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 同时着眼于学生能力的思维品质, 在传统内容上创新却朴实无华, 新增内容的考查别出一格。 新旧知识整合融洽, 创新设计却贴近教材。 例如:理科第10题, 将轨迹与方程结合于一体, 利用定义法求轨迹, 利用观察法解方程, 构思巧妙, 求解灵活;理科第15题利用向量的位置关系判定三角形的形状, 是新旧知识有机结合的一大亮点;理科第7题将研究函数的性质的常规问题构造成函数性质的应用, 也是一道绝好的题。 理科第11题, 题目设计新颖, 学生容易上手, 也是一道难得的好题。 理科第9题将平面向量考查的重点转移到代数式的运算上, 有利考查出学生的薄弱环节, 理科第14题在线性规划的背景下求变化, 构造多个圆及圆盘与直线区域确定的区域面积, 题目变化中给考生留下引伸拓展的空间, 这道题既能让学生展示才华, 又有较好的区分度和选拔功能, 可谓两全其美。 2.注意思想方法, 考查个性品质
数学能力是从数学思想和数学解题方法中体现的。 试卷在注意检测学生的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的同时, 加大了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考查力度。 例如:函数与方程思想(理科13题, 理科19题、理科20题)、等价转化思想(理科16题)、分类讨论思想(理科15题、20题)、数形结合思想(理科 8题、9题、14题、15题、17题、18题、19题、20题)、转化和化归思想(理科21题), 这些基本思想在试卷中均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此外公式法、待定数法、配方法、数学归纳法、求导法等数学基本方法, 在整个试卷的主客观题中得到了合理的应用。 3.情境创新, 凸现知识、能力、素质、潜能的综合考查
试卷在保持湖北省自主命题“稳中求变, 变中求新”风格基础上, 更好地体现了在新旧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和能力层次的交叉框架内命题的原则。 理科第15题, 将平面向量与三角形形状的判定整合;理科第14题在课本知识基础上有所突破;理科第19题将解析几何、三角函数、代数表达, 函数的性质整合凸现了函数建模思想, 体现了命题的导向。 理科第17题(立体几何题)保持了与高考考纲“一题两法”要求, 新旧思想与方法结合, 考查学生的“个性品质”, 同时也凸现了课改理念, 有利于体现对数学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理科第18题考查学生动手、动脑、方位的感知的能力, 检测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检验考生的数学素养。
总体说来, 试卷命题者高屋建瓴, 依纲据本, 研究高考, 花了心血, 下了功夫, 研制出了这一套很好的考题, 我们真诚地希望多有一些象这样的试卷让我们学生练练。 但美中不足的是:理科第21题第2问太难, 且解题入口太窄。 二、我校理科数学基本情况
全校理科2704人参加考试, 其中≥130分累计37人, ≥120分累计259人, ≥110分累计831人, ≥100分累计1631人, ≥90分累计2228人, ≥80分累计2543人, 80分以下161人。 全校理科均分102.26分, 最高分137分, 最低分52分。 (附全校文科653人参考, 其中>120分累计18人, ≥110分累
计56人;≥100分累计125人, ≥90分累计239人, ≥80分累计362人, 80分以下291人, 全校文科均分83。 4分, 最高分144分, 最低分35分。 )
对于各小题的得分, 我们抽查了理科第40班(开学一月后从新报名成立的班级)。 各小题的得分情况如下表:
题 号 得分率
题 号 得分率
通过抽样分析, 我们认为:
(1)学生基础知识不牢, 解题能力较差:如理科第5题、第7题、第16题、第17题都是一些常规题, 解题思路存在一定问题。
(2)运算能力不强:具体表现在理科第9题向量代数式的化简, 理科第16题三角函数的化简, 理科第19题代数式的运算等有一定的问题。
(3)审题不清:如理科第12题、第14题、第16题的第②问(平移变化), 均存在审题不清的问题。 (4)推理归纳能力差:如理科第20题、第21题等题中的推理不严谨。
(5)表达不规范:如理科第17题的字母语言, 理科第18题中的基本事件, 理科第20题中的逻辑推理等表达不够规范。
(6)解答缺乏策略, 抓分意识不强:根据学生考卷, 考后教师与部分学生交谈, 了解到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差, 情绪不够稳定, 考试过程中有些心慌意乱, 碰到某些棘手题乱了阵脚, 在个别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上花费了较长时间, 致使后面某些有能力做出的解答题因无时间而白白丢掉, 如理科21题的第①题, 只要有时间, 考生是肯定可以得分的。 三、对今年高考考纲的解读和领悟
1.了解命题原则, 高考数学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保持整体稳定, 推动改革创新”, 立足基础考查, 突出能力立意。 达到“考知识, 考能力、考素质、考潜能”。 高考数学试题的命题遵循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 体现“基础知识全面考, 主干内容重点考, 热点知识反复考, 冷点知识有时考”的命题原则。 同时, 在淡化解题当中的特殊技巧, 在解题的通常方法上精心设计, 也注意表现新颖性、个性化品质, 反映课改的新动态等方面做文章。 以函数与不等式、数列、概率和统计、三角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导数与向量等重点知识来构建试题的主要体系, 突出知识的交汇性和综合性, 显示命题考查思维能力的较高要求。
2.关注考纲两个变化。 第1个变化是将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由“了解”改为“理解”, 提高了一个层次。 因此, 考生在复习中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要比较熟练地画出三角函数图像, 理解诸如周期、单调性、最值、对称中心、对称轴之间的相互联系;在解答试题时, 要注意先化简三角函数式, 再研究其性质和图像。 第2个变化是将圆锥曲线中“椭圆参数方程”由“理解”改为“了解”。 降低了一个层次, 只需基本运用, 不必拔高, 另外, 理科将极限部分“闭间上的连续函数有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性质”由“理解”改为 “了解”, 降低了一个层次。 这说明考生会将其应用就行了。 (文科增加了“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这个内容, 此考点对考生的要求不高, 难度也不会太大, 会将圆的参数方程转化为圆的普通方程, 会先择参数, 清楚圆的参数方程中角参数的具体含义, 并能据此进行有关的解题分析。 )
11 1 12 0.37 13 0.88 14 0.18 15 0.63 16 0.85 17 0.66 18 0.58 19 0.51 20 0.26 21 0.28 1 1 2 0.98 3 1 4 1 5 0.94 6 1 7 0.88 8 0.88 9 0.53 10 0.71
四、后段复习备考措施
1.抓平时复习中的薄弱环节, 突出重中之重
坚持以函数与不等式、数列、概率和统计、三角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导数与向量等主干 知识为板块的专题复习
2.抓思维易错点, 突出典型问题分析
针对学生在应用概念、性质、定理、公式解题时常忽略解题基本原则, 忽略挖掘问题的隐含条件而造成解题失误的情况。 让学生查找失误原因, 以便对症下药, 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从而减少失误率。
3.抓运算能力, 提高解题准确性与速度
选择题、填空题在数学学科中的比例较大, 分值较高, 因此在冲刺阶段很有必要强化解选择题、填空题的训练, 从而提高得分率。 在高考解析几何题中也往往有较大的计算量。 还有估算、相近计算问题也是值得注意的。
4.抓规范答题, 加强非智力因素的训练
每次练习都要求学生做到“四要”:一要熟练、准确;二要简捷、迅速;三要注重思维过程;四要规范。 其中规范是高考取得高分的保证, 要防止由于解题格式、过程的不规范而失分。 会做的题要不出错。 每周一次大练习一定要全收全改, 将评讲规范性作为一个重要工作去做。 5.抓“两纲”与信息研究, 突出课本功能
进一步对高考试卷与武汉试卷的研究领悟, 对“两纲”的钻研, 提高复习效率。 与此同时, 要紧扣课本, 突出课本基础知识的作用, 突出课本例题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挖掘和应用, 重视课本习题中潜在功能的挖掘与利用。
以活活被整死;堂堂大元帅受辱骂;……这哪里还有什么尊重可言! 3、用在设问句后。 如:(10)我们能让你计划实现吗?不会的。4、用在选择问句中。 如:()我们是革命呢, 疑问句构成的标题后面也用问号。还是要现大洋? (12)你到底是去,还是不去?●提示:在选择疑问句中, 若该句为复句, 一般只在句末用问号;若分句较长, 或者为加强语气, 各分句后也可用问号。 13 5、用在表疑问的独词句后。 11如:()我?不可能吧。 )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提示:若疑问句为倒装句, 问号应放在句末。 ”则错误。如:(14你的车?(若说成:“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你的车。 6、句子中对某词语有疑问或生卒年月不详时用问号, 如:(15)中国现今文坛(?)的状况, 实在不佳…… (16) 曹邺(816--?), 桂林人。 ●特别提示: 句号、问号均表示句末停顿。 句号用于陈述句末尾, 问号用于疑问句末尾。 19有些句中虽有疑问词, 但全句并不是疑问句, 句末只能用句号, 不能用问号。 例如:(17)……最后应求出铜块的体积是多少? (18) 面对千姿百态、纷繁芜杂的期刊世界, 有哪位期刊编辑不想通过期刊版面设计为刊物分朱布白、添花增色呢? 19)关于什么是智力?国内外争论多年也没有定论。 (17)(18)(19)三句都是非疑问句, (17)(18)句中问号均应改为句号, ()句中的问号应改为逗号。 三、感叹号 ●特别提示: 后是感叹句,1、在表感叹或祈使语气的主谓倒装句中, 感叹号要放在句末。 如:(20 ) 多么雄伟壮观啊 , 万里长城! 2、句前有叹词,叹号放在句末。 如:(21)啊, 这儿多么美丽! 下面介绍句中点号的用法。 句中点号包括逗号、分号、顿号、和冒号四种。 一 、逗号 1918 提示: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 除了有时用分号外, 都要用逗号。 二、顿号用于句中并列的词、词组之间较小的停顿。 如:(22) 邓颖超的品德、人格、风范为中华民族树立了一座精神丰碑。 (23) 从年起, 鲁迅陆续发表了《狂人日记》、《药》、《祝福》等短篇小说。● 特别提示:以下九种情况不用顿号。 1、 不定数的两个数字间不用顿号。 24)你的年龄大概是十六七岁。(不能写成“十六、七岁”) ●【注意】相邻的两个数字而非约数之间要用顿号。 如:(25)三年级四、五的学生。 (26) 战斗在一、二的工人。 不并列词语之间带有“啊”、“哇”、“啦”、“呀”等语气词时, 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用顿号。 2如:(26)他退休后生活很丰富, 遛遛鸟呀, 打打麻将呀,听听戏呀。 3标题中有并列词语时中间不用顿号, 可在并列词语之间空一格。 真像是用水晶和 4、 并列的词组比较长、停顿较大的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晶莹剔透〉, 用传统的诗一般的语言如:(27)情况的了解, 都要包括在领导的工作之中。任务的确定,兵力的部署, 军事和政治教育的实施,给养的筹划, 武装的整理等等, 5、 并列成分做补语且需要强调时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如:(28)那种叫“水晶”的, 〈长得长长的, 绿绿的,玉石雕刻出来的。 6并列成分做状语, 并列成分是介宾短语, 它们之间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 如:(29)他们[在朦胧的夜色中, 在大青树下, 在纺车旁边,倾吐着彼此的爱慕和理想。 ●【注意】并列成分若都是单个词语或成语则用顿号。 30)我们应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大国主义。 讲起话来大声大气。 7、 并列成分做谓语时, 若并列成分是主谓短语, 它们之间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如:(31)她衣服新潮,头发齐耳根长, 走起路来风风火火,●【注意】并列成分做谓语时, 若共带一个宾语,并列词间用顿号 32)今年我公司研制、推出了两款新车。 8、 并列的词或词组作复指成分时, 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 不用顿号。 33)老槐树下有两辈人:一个“老”字辈,一个“小”辈。 ●【注意】如并列词或词组简单, 它们之间则用顿号。 如:(34)抗战、团结、进步, 这是共产党的三大方针。 9、 并列结构内部又包含并列词语时, 为分清层次在不同属类间用逗号。 35)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 中国、外国,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三 分号 她今年已经十八岁了,下列几种情况使用分号1、用在复句中表示并列分句间的停顿, 非并列关系(转折、因果等)的多重复句,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 在每一条里,如:(35) 惨象, 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犹使我耳不忍闻。 可是她母亲总是一个 还是复句, (36) 个子也长成了, 按说该找个婆家;劲地说他还小。 2、 分条说明一个完整的意思, 不管是词、词组、单句, 前后都作 为一个分句, 各条末尾用分号, 最后一条完了用句号。 如:(37)农民对一个好的村干部的要求是:一、办事公道,一碗水端平;二、自己不要吃得太饱;三、有经济头脑。 3、 句子中有余指代词“等等”代表未说出的并列部分, 在“等等”的前面也要用分号。如:(38)阅读有许多好处:它能扩大你的知识面;能陶冶你的情操;能提高你的审美能力;等等。 ●【提示:并列的几个分句, 不论其结构是否一致, 并列分句间均用分号, 不能有的用分号有的用逗号】 四 冒号 1、冒号用于提示下文或小结上文。 如:(39)我们的复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专项复习阶段;第二阶段为综合复习阶段;第三阶段…… (40)她是秋天没丈夫的;他有一个小叔子,小她十岁;她靠打柴为生:我知道的就这些。●【提示:用于提示下文的词语“注意”、“证明”、“如 下”、“例如”等后常用冒号。 】 2、用于书信、讲话稿等称呼的后面。3、用于需要说明的词语后。如:(41) 不能只管到句子中间。 日期: 10月20日 “告诉”、 冒号提示的范围一般要管到句子末尾, “指出”、 地点: “宣称”、 县剧院 ●【特别提醒】A 如:(42)参加国庆献礼的优秀影片:《风暴》、《青春之歌》、《林则徐》等, 也将在各大城市上映。 (此句中的冒号应去掉) B、 部分引用别人的话, 使之成为整个句子的一部分, 引文前不用冒号。 43)林则徐宣称:“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誓与此事相始终, 断无中止之理”, 表示决心禁绝鸦片。 (应将冒号换成逗号) C、 一个句子中不要出现两个冒号。 如:()他在文中指出:我们要学习一些自己国家的历史, 比如说:国家的政治史、文化史、经济史等。 (第二个冒号应删去。 ) 标号 引号 44标号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书名号、间隔号、连接号和专名号九种。 一 主要作用有: 1 、表明引用的部分。 2、着重论述的对象或重要的特定的词语。 如:(45)股市有它的行话:如股票价格上涨叫“牛市”, 因牛的眼睛总朝上看;反之叫“熊市”,因熊的眼睛总朝下看。 “能工巧匠” (明是否定、反义或讽刺的词语。) 这样的“聪明”还是少来一点好。 (表否定) 4、表明是简称。 如:(37) 你的这种做法到底是姓“资”还是姓“社”。 。5表明是成语、熟语、术语。 如:47) ) 人们常常称技艺高超的工人为, 赞精妙的艺术品为“巧夺天工” (48) 46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 但是没有什么内容, 真是“懒婆娘的裹脚, 又臭又长”。 6表示特殊的日子, 特殊的事件。 如:(49) “五四”运动 (50) “一二·九”运动 7、 表明是象声词、音译词、绰号、专有名词。 如: (51 青蛙“呱呱”叫, 惊醒了“豆腐西施”杨二嫂。 (52) 一条“金利来”拴在脖子里, 叫人不自在。 ● 【特别提醒】 A、引文中有引文, 要分双引和单引, 单引中还有引文则用双引,总的原则是双中有单, 单中有双。 B、引用的文字独立而又完整,则引文末尾的标点不能改动, 并将其写在后引号的里面。如:(53)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 引文不独立,引用的话只作为作者自己话的一部分时, 不管它是不是完整, 后引号前都不能用点号(问号、叹号除外)。 如: (54) “满招损, 谦受益”这句格言, 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55) 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 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 “形神兼备, 充满生机”。 56 在老张“同志们,走吧!”的招呼声中, 我们这支队伍又出发了。 C、 连续引用一篇文章的几个段落,只在每段开始使用前引号, 该段末尾不用后引号, 直到引文结束时才使用后引号。 二 括号 括号标明行文中的注释性的文字。 从注释的范围看, 它有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之分。 只注释和补充说明句中一部分词语的叫句内括号。 57)猴子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他是船长的儿子)面前,把他的帽子摘下来。补充和注释全句的叫句外括号。 它放在正文的句末点号之后。 如:(58)他培育了许多香花,繁殖和训练了许多小动物。 (他后来还曾照顾动物园里的一只没有妈妈的小虎, 每天用牛奶喂它。 ) ● 【特别提醒】句内括号内的文字末尾不能用句号;但可用问号或叹号。 句外括号里的注释如是一句话, 如:(59) 1861那拉氏(慈禧)曾搞所谓“垂帘听政”(这是那拉氏直接掌管政权的一种形式。 年以后, ), 指使刽子手…… (句中括号里的句号应去掉) 句末可用点号。(60)她先是寄希望于刘女士的丈夫(那个美男子!), 后又寄希望于Q 男士。 三 破折号 破折号用来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 或表示语义的转换、递进、中断、延长等。 破折号和括号用法不同:破折号引出的解释说明是正文的一部分, 括号里的解释说明不是正文,只是注释。 其作用主要有:1、 表示注释。如:(61)迈进金黄色的大门, 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 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2 表示意思的转折及转换。 (62)到山上打柴的记忆至今都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 (54)“好香的菜,——听到风声了吗?”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说。 3、表示意思的递进。 如:(63)自然是读着,读着, 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4 用于标明语句间的因果关系, 破折号前是果, 后是因。 如:(64)他首先指出早恋并不可耻——这是一种十分自然、正常的现象……早恋并不可爱——早结的果不甜, 早开的花早谢。 ’ 5表声音的延长、中断或停顿。 6表分项列举。 7、 用于副标题前。 ● 【提示】 破折号与逗号都有强调的作用, 前者强于后者, 逗号强调前面的内容, 破折号强调后面的内容。 如:(65)我, 是第一个跑到终点的。 (66)那就是我——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 当语句容易引起误解时要用两个破折号。 破折号前可用点号以示强调突出。 (67)如:我有四年多, 曾经常常, ——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 四 省略号 只是句内停顿, 省略号前后使用标点的规定是:省略号前面是完整的句子, 句末标点应保留, 如果不是完 整的句子, 则句末不保留标点;省略号后面一般不用标点, 只有需要表示不跟下文连接才可以使用句尾标点。 书刊中省略号前后使用标点也易出错, 例如: (68)至今还保存在岛上的水井、碑石、各种建筑物……, 这一切铁的事实都雄辩地证明, 南海诸岛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69)“夫日月之有蚀, 风雨之不时, ……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 例句(68)中省略号后逗号应去掉;(69)省略号前之逗号也应去掉。 ● 【特别提示】当列举的各项和省略的部分共同充当某一词语的修饰限制成分时, 省略部分只能用“等”或“等等”表示,不能用省略号。 如:(69)“新时期文学”以来, 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评奖活动, 从国家到地方评过几次? (70)对于有志于文学的后来者们, 但大多数是不必那么长,除了继续关注文本语言风格幽默荒诞等等之外, 也应该是大有启迪的啊! 省略号前后标点的使用。 省略号前的句子语义表达完整可在句子末尾加句末点号,则不加。 省略号后一般不加标点, 如果省略号后还有文字, 为表示其不与省略号前的文字相连, 可在省略号前加句末点号。 如:(71)现在创作上有一种长的趋向:短篇向中篇靠拢, 长篇呢?一部, 两部,三部……。当然, 也有长而优、非长不可的, 却有“水分”可挤。 否 五 书名号 使用书名号时注意 1名和篇名同时出现时, 只用一个书名。 书名写在前面, 篇名写在后面,间隔号隔开。 如:(72)《朝花夕拾·藤野先生》。 2、 词牌名和题名同时出现时, 要用书名号。 前面是词牌名, 后面是题名, 中间用73)《念奴娇·赤壁怀古》。 3、书名号里还要用书名号时, 外面用双书名号里面用单书名号。 如:(74)《新时期〈金瓶梅〉研究评述》一书已出版。 4、影视作品的名称应用书名号, 但电视栏目、报社及杂志社名称不用书名号。 75)“焦点访谈”是我们大家都喜欢看的栏目。 (76)语文报社出版的《语文报》, 我们大家都爱看。 丛书名称也标书名号, “丛书”两字是否在书名号内, 宜视该丛书封面上有无冠“丛书”两字而定, 有“丛书”字样的, “丛书”两字放在书名号内, 无“丛书”字样的放在书名号外, 一盆盆的鲜花五颜六 【给下面句子加上标点符号】练习1: 如《力学丛书》、《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著》丛书。 昨天 :我参观了公园的花展 一进展室 我就被这花的世界陶醉了色 有红色的 黄色的 小学生优秀作文选 白色的 紫色的 使人看了眼花缭乱 一群群彩蝶在花的海洋中翩翩起舞练习2小明的父亲很重视小明的课外阅读 一天晚饭后 爸爸问小明 你最近在读什么书 小明说 我在读 爸爸又问你是怎样读的 我一边读一边摘录一些优美的语句 爸爸微笑着说 小学生优秀作文都是小学的作品 跟你的生活 思想很接近 因此读的时候要注意分析人家是怎样观察和认识事物的 是怎样安排写作顺序的 想明白了之后 写一点笔记 这样读书的收获会更大 小明听了高兴地点点头 咱们学校的校园练习3: 今天 我们四 五年级同学在校园里种树 早晨七点钟 老师和同学就陆续来了 开始干活了 有的挖坑 有的填土 有的扶着小树 有的浇水 大家的干劲真大啊 结束的时候校长说 要靠咱们的双手来美化 女教师走到小道格拉斯 一个皮肤棕黑色 又瘦又小 头发卷曲的孩子桌前 弯腰低头问他 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 练习4 、推开门一看 艰难地说呵 好在的雪呀山川 河流 十万个为什么树木 房屋 全都 罩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说着就昏过去了 21、 不 她是我原来的邻居不 你误会了 他解释着 上下五千年我不是残疾人 我是给别人送拐杖的 说着 他踢踢腿给老奶奶看车上的人都 笑了 水3、图书馆里的书真多梅林童话 我都喜欢看 4、她带走了落叶 纸屑 尘土和果皮 留下了清新的空气与洁净的大地 啊 这不是王阿姨吗 5、他脸色苍白 水 修改病句 我们平时在说话或写文章时, 往往会出现一些有毛病的句子, 我们把这些句子叫做“病句”。为了把意思表达准确, 表达清楚, 我们必须学会修改病句。 是修改病句的前提。修改病句的步骤可简述为:一读二找三改四查。 一、读 仔细地阅读句子, 读懂句意, 二、找认真分析, 寻找“病因”。 揣摩说话人本来想说的是什么意思, 常见的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成分残缺 例:看了这部电影, 深受教育。 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句子,其结构至少应包括主语和谓语两个部分(非主谓句除外), 缺少其中任何一部分, 句子表达的意思就不完整。 这种类型病句的修改方法是补充残缺的成分,使句子完整, 把意思表达清楚。 例句中缺少了主语,是谁“深受教育”没作交待, 如果在“看”或“深”前加上主语, 句子就完整了。 2、搭配不当 例:学校开展了学雷锋的高潮。 在现代汉语中, 即形成了一种搭配习惯。如果在使用时, 违反了这种约定俗成的使用习惯, 就不可避免地犯了“搭配不当”的错误。 例句中“开展”与“高潮”不能搭配, 应将前者换成“掀起”或将后者改为“活动”。 3、用词不当 某些词语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建立了相应的确定性的关系,例:我们的李老师像狐狸一样聪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