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经进入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时代,国家文化旅游部的成立是从国家战略层面推动文化和
卜
旅游深度融合,促进文化产品的国际化。陕西省文化旅游环墉前景较好,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还有 瓶颈需要突破,只有认清问题困难,找准科学方法,才能以文保旅、以旅载文,大力发展文济。
认清问题找准方法
把握陕西文旅融合发展方向
文/特约撰稿张燕
陕西文旅融合的现存问睡
陕西省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 源丰富,这些都为陕西省文旅融合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陕西在文 化旅游活动' 文化旅游商品'文化 旅游产业和文化企业发展等方面还 輔诸多问题,需要突咖解决。
首先,管理体制缺乏融合,制 约了文旅融合发展
制约文旅融合发展的第一障碍 就是体制问题。文化部门与旅游部 门是并列的两个政府职能部门,各 自职责不同,沟通往往困难。文化 管理部门管理娱乐场所和文化场 馆,侧重从文化建设的视角考虑文 化产业的发展,缺少对于整体市场 需求的思考,缺乏对文旅融合发展 的规划和思考,缺少与旅游业融合 发展的实践;旅游管理部门则专注
于旅游服务,市场化运行,导致了旅游織缺少文化资源的挪而停留在表 面化的现状。再有,文化旅游景区又分属于旅游、文物、宗教、文化、国土 资源、环境等不同部门醜,难以沟通协调,不利于文化旅游资源的开細 保护。因此,由于体制制约,跨界融合往往会遇到许多困难,成为融合的阻 碍。
第二■融雜度不够.融合层次不离
虽然陕西文旅融合的种类较多,但融合深度与广度均不足,缺乏创新
32 I 2018/07/VOL.235
WESTCHINA DEVELOPMENT
2S
^
意识。文化创意'高科技元素在融 合中的应用较少,产业链的纵向延 伸不充分。旅游产品、工艺品、艺 术作品表演等转化为文化产品的能 力有限,缺乏具有竞争力及市场影 响力的融合精品产品。原因在于陕 西在挖掘本地文化资源时,只重视 了物质文化遗产,却忽视了非物质 文化遗产,而很多文化创意则来源 于非遗,这些文化资源中基本没有 形妒业化。
西旅游集团和其他文化产业公司对 整合文化旅游资源的能力不足,缺 乏国际与国家品牌,难以形成规模 效应与辐射效应。陕西省文旅产业 拓展的渠道主要有“文化旅游+会 風包括节庆)\"“文化旅游+關
第四,离层次复合型人才欠 缺,文旅HA合发展A生动力不够
由于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 衡,陕西人均收入水平低,导致人 才流入不足。在陕的人才数量和入 才结构都不能满足需求,缺乏高端 复合型创意型人才、市场营销人 才、高级管理型人才,阻滞了文旅 融合紙
演艺”和“文化旅游+动漫”等。 在陕西省展会业中,除了‘‘丝绸之 路国际旅游博览会” “中国西部文 化产业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电 影节”三个展会在国内有一定知名 度外,其他展会项目影响力不大; 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演艺产品数量 较少;动漫技术在陕西省文化旅游 景区的应用率仅为6. 6%,应用率 甚微。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速度 和纖在献離上受到了限制。
第五■发展资金不足,投融资
第三,陕西文化产业发展较 惺,拓展不足,创新不够,限制了 雄融合的进程
陕西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国内外 影响力的文化企业比较少,深度参 与市场化运营的主动性还不够。陕
陕西目前文化旅游发展的主要 资金来自政府投入,民营资本介入 很少,主要是投融资体系不完善, 民营文化企业规模较小,市场化运 作程度比较低,积极性主动性不 够。
文旅深度融合的#^法
陕西文化旅游业要全面构建文 旅产业顶层融合、产品融合'营销 融合的大格局,努力实现文化旅游 业发展水平的新斷。
第一,加快推动管理体制的改 革
陕西必须加快文化与旅游管理 体制的改革,使国有文旅企业能够 真正成为市场主体。打破区域化分 割和行业化分割的状况,建立统 一、协调的管理体制,以利于景区 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为文旅融合 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建议在制定 旅游发展规划时将文化资源的挖 掘、研究、幵发与旅游产业发展一
同规划、安排、部署。要结合陕西 文化旅游业发展形势和趋势,前瞻 性出台财政扶持政策、金融倾斜政 策、产业投资政策等,吸引资金、 人才、技术向文旅融合聚集。
业的转型升级。基于此,深入调 研,做强做精一批具有创新性、竞 争力、专业水平高、特色明显的文 化与旅游相结合的旅游企业,使之 发挥“旗舰”作用,促逬结构合理 的产业体系的形成;支持国有企业 进行改革,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发 展,促进文旅产业融合提升。
第二,堆强企业创締识
企业是推动旅游与文化产业融 合的重要力量。无论是旅游企业, 还是文化企业,都应意识到企业要 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具有创新的 理念和精神。新时代,文旅企业应 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深 度挖掘客户需求,不断创新文化旅 游产品和服务,注重提升客户体 验,提髙市场竞争力,从而推动产
第三,堉加文化旅游产品的创 新与齡
陕西省应对现有文化旅游资源 进行整合,开拓多种形式的专题旅 游,增加文化旅游景区品牌化、特 色化供给。依托陕西精品文化旅游 资源,深度挖掘旅游景区与地域文
www.xibujuece.com
133
I封面随I
化,开发、打造出一批新的文化旅 游精品,增强文化旅游景区的高端 特色和旅游基础设施的供给水平, 构建陕西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系列 品牌。结合民俗文化、民间工艺体 验旅游等项目的开发,保护和发展 传统民间艺术,促进传统工艺提高 品质、形成品牌,走上产业化发展 之路,构筑多元立体的文化旅游融 合发展新形式。
第四,加大文化旅游产业的资 金t&A
陕西省要对文化资源主动向 旅游资源转化的国保、省保、市保 单位加大财政资金拔付;设立文旅 融合专项发展资金,放宽融资条 件,延长贷款期限,鼓励文旅融合 产品创新创造;对文化产品与旅游 产品双向融合趋势明显的企业加大 产业投资政策扶持,帮助其发展壮 大。其次,鼓励多元化的经营与多 元化资金投入,建立财政投入、社
曲江大唐不夜城
会资本、民营资本及海外资本的多 渠道融合机制,支持一些条件成熟 的文化、旅游企业上市,并进一步 支持其参股,控股,兼并.收购* 化或旅游企业,采用多元化投融资 方式促进文化与旅游资源的增质提 效。
第五■传承雌文化■打進文 綱品
发掘地域文化,打造文化精 品。一方面要充分运用地域民俗素 材,统筹规划和建设一批具有示范 引领作用的博物馆、展览馆、纪念 馆、民俗小镇等,把有形、无形的 民俗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另 一方面要创新手段和方法,传承地 域文化,讲好陕西故事。
第六■加大整合力度■打造文 化旅游品牌产品
陕西具有历史文化、民俗风 情、秦岭山水等众多资源形式,加 大整合这些文化资源的的力度,以
此保持文化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打 造集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为一体的核 心品牌项目,依靠核心品牌项目并 向外延伸,完善产业内部架构的配 套设施,实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共 同发展。例如可以打造“丝绸之路 经济带文化旅游”品牌,实现陕西 “丝路文化”与“丝路旅游”融为
第七,构建人才建设机制•培 养嫌齡人才
陕西省应着力于建立文旅人才 建设机制。一方面应建立和完善人 才引进制度,通过激励政策、员工 持股等方式引进各类文旅人才,尤 其是既懂创意、又懂市场运作和经 营管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另一 方面可利用陕西省自身的教育资 源,通过联合培养、社会机构培训 等方式培养各层次所需的文旅人 才,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 人才保障。
34 I 2018/07/VOL.235
WEST CHINA 货知DEVELOPMENT Xf t
P
长安塔
腿嫌融合发展的方向
随着中国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全国人均国内旅游 次数已达3次/年以上,文化旅游成为国内最大的文化消 费市场。因此,在繁荣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中融歲游需 求导向,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建设中注入旅游发展手 段,文旅融合发展,必将有利于更决更好地推进文化产 品的创新开发与文化产业的繊化发展。
陕西獅融合发展要龍确撤策先导。旅游与文 化事业发展在很多领域具有交叉性和融合性,在保障机 制建设方面,通过旅游与文化事业相关職内容的深度 融合,建诚策钵系的双重领域共享机制,能够更好地 发挥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齡纖。
新旅游时纖是文化雖与旅游体验的融合,形成 线上线下体验的闭环,以旅游为平台,促进文化开放和 跨文化交流。文旅融合是文化产品创新、文化遗产保护 与传承、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陕西对外 文化开放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文旅融合发展会带 来传统景区的进一步升级。譬如軸、翠軸、太白山 等靠山吃山的景区,将会有很战展,包括景区内容的
(张燕,现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 主任、研究员,院学术委员会委員,陕西省社科专家库 专家〇 )
亂景区产品质量升级,这是市场倒逼下必须进行的 改革。未来门票价格可能下降或取消,收源要依靠 新的文旅融合产品来推动,从单一的观光游走向休闲度 假、全域旅游等业态,朝着齡文化旅游目的地等更多 元化的旅游产品方向发展。这中间的变革,也将是陕西 本团浦现或崛起的时机。一些线上公司細速往线 下走,一些线上纖类公司也积极走向线下,通过IP和 流量去线下拿地,落地项目,这也^*僧势〇
碰融雜势进一步增强,碰产业投资增长觀 续走热,国有资本、社会资本、境外资本将锻成百花齐 放的格局。在资本、创意和科技的驱动下,文旅新产品 新业态的迭代更新必然加快,蕴含着巨量的投资空间和 潜力。旅游业态以及其产品的竞争力实质皆为文化的竞 争,文旅融合纖将迎旷阔的纖领域
。EJ
www.xibujuece.com
1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