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工程建设与设计 l Construction&Des ForProject 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原因及综合预防管理措施研究 Study on Causes of Falling from Hi Place and Its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in Construction 宋洋 (上海市浦东新区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站,上海200127) SONG Yang (ShanghaiPudongNewAreaConstructionEngineeringSafetyandQualitySupervisionStation,Shanghai 200127,China) 【摘要】从当前高处坠落事故的概况着手,选用事故树分析法等方法分析典型案例,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对高处坠落事故原因 展开分析研究,并论述综合预防管理高处坠落的措施。 【Abstract]Thispaperanalyzesthetypicalcasesfromtheanalysisofthecurrentsituationoffallingaccidents,analzyesthetypicalcaseswiththe accident tree nalaysis method and other methods,discusses he causest offalling accidents in the way ofcombining theory itwh practice,and presentsthemeasuresofcomprehensivepreventionandmanagementoffalling. 【关键词】建筑安全;高处坠落;事故树分析法 【Keywords】buildingsafety;fallinginhighplace;accidenttree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志码IA 【文章编号】1007.9467(2017)05—0186.04 [DOll10.13616 ̄.cnki.gcjsysj.2017.05.188 1引言 建筑施工过程中高处作业十分广泛,有调查显示高处作 《高处作业分级》(GB,rI"3608--2008)规定:“凡在坠落高度基 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都称为高 处作业。”高处坠落事故是指人员由落差2m以上高度坠落发 生的人身伤害事故。 业约占建筑施工作业的90%,高处坠落事故长期以来都是工 程施工事故中的最主要类型。住建部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 国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528起,高坠事故占总数的 55.7%。美国劳工部的统计报告也反映了类似情况。防范高处 坠落事故是当前国内外建筑行业的一个难点,也成为建设管 理部门监管的一项重点。近年来,虽然建筑生产安全事故总体 2.2高处坠落事故的分类 高处坠落事故可以根据高处作业的分类形式进行分类。 根据《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 8O一2O16),可分 为:临边作业高处坠落事故、洞口作业高处坠落事故、攀登作 业高处坠落事故、悬空作业高处坠落事故、操作平台作业高处 不断下降,但高坠事故仍占有很大比例,加强防高坠研究成为 一坠落事故及交叉作业高处坠落事故等。 项艰巨而又有重要现实意义的长期工作【lJ。本文结合浦东新 区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实际,首先从当前高处作业的定义分类 入手,对高处坠落事故原因展开分析研究,论述了施工现场预 3高处坠落事故分析 本文以201 l一2014年浦东新区受监工程各类生产安全 死亡事故统计数据为例,对近期高坠事故的情况加以分析。 防高处坠落的措施,提出了加强高处作业综合管理的对策。 2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概念及类别 2.1高处作业及高处坠落事故的定义 高处作业指人在以一定位置为基准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3.1高处坠落事故占比分析 201 l一2O14年年底,浦东受监工程共发生各类死亡事故 57起。其中,高处坠落事故32起,占死亡事故总数的56.1%。 事故基本情况分析如表1所示。 【作者简介】宋洋(1981 ),男,辽宁抚顺人,工程师,从事建筑工程安 全质量监督研究。 186 建筑施工中常见的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的作业点有脚手架、 模板支架、临边、楼板预留洞、屋面天窗、电梯井等各类洞口,大 工程项目管理J 丹咖 ・胧 I 型机械架体、卸料平台、操作平台、吊篮及梯子等。根据浦东近年 事故 十,高处坠落事故坠落点及作业种类比例如表2所示。 表1不同事故类型比例 3.4.3从组织管理的缺陷分析 组织管理上的缺陷主要包括:(1)企业未按规定配备相关 人员或关键岗位不到岗履职,从而造成了现场 监管上的缺失。(2)管理人员分工不明确,导致 责任不清。(3)企业层面缺少对项目部的监督和 支持,导致现场安全组织混乱、管控无力。(4)对 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的教育、交底及考核等仅流 坠落点 临边 数量 6 5 4 7 占比,%18.8 15.6 12.5 21.9 井架 3 9.4 塔吊 桩架卸 2 6.3 1 1 于形式,没有起到提高其安全意识的作用。(5) 莩 3 个人防护用品配备、维护、发放及报废更换等管 3.1 3.1 9.4 高处作临边临边洞I=1洞I=1悬空作业2起、悬空作业1起, 攀爬操作平操作平 理不善,导致防止事故发生的最后一道屏障失 业分类作业作业作业作业临边作业1起攀爬作业1起 作业台作业台作业 效。(6)m序组织、安排不合理,导致出现不必要 根据表2数据可知,高处坠落事故主要发生在临边作业、 的高处作业或悬空作业出现或导致无围护的临边、洞口增加 等现象。(7)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高大设备安拆、高处作业设 施搭建未按事前交底、事中监控及事后检查验收的程序严格 执行。 管理人员主观上的缺陷:有的管理人员责任意识淡薄,监 管不到位,检查不深入,不能及时发现事故隐患,甚至野蛮组 织、违章指挥,成为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 3.4.4从作业环境的不利分析 洞口作业、悬空作业、攀爬作业和操作平台作业中。尤其以临 边、洞口的坠落为主,占到高处坠落事故的68%。 3.2高处坠落事故坠落高度分析 32起坠落事故中,最低坠落高度为2m,最高坠落高度约 为70m。其中,坠落高度lOm以下的有l3起,lO ̄20m的有7 起,20m以上的有9起,另有3起坠落高度不详。6m、15m和 30m为坠落事故高发点。根据《高处作业分级))(GB/T 36O8— 2008)的分级方法,事故主要发生在5-15m的二级高处作业和 15~30m的三级高处作业中。 高处作业中还存在直接引起坠落的客观环境因素。《高处 作业分级》(GB/T 3608--2008)4.2条列出了1 1条客观危险因 素。包括阵风风力五级(风速8.0m/s)以上、Ⅱ级或Ⅱ级以上高 3.3高处坠落事故坠落人员类型分析 32起死亡事故中,共死亡人员32人。其中普工25人,木 工2人,水电工1人,塔吊司机1人,塔吊装拆工1人,电焊工 1人,管理人员1人。 温作业等1 1种情况是建筑工地内常见的影响高处作业的不 利环境。然而,建筑施工中往往忽视这些环境因素,施工现场 往往缺乏针对这些不利作业环境的应对措施。 3.4高处坠落事故的主要原因分析 3.4.1人为不安全因素分析 3.5事故树分析法分析高处坠落事故 3.5.1事故分析理论和方法 (1)作业人员高处作业相关的安全知识缺乏、安全意识 淡薄、违章作业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上文所分析的近 期高处坠落事故的高发人群为受到培训教育较少的普通工 人。(2)作业人员的心理、生理及能力中存在不适应高处作业 的因素,也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3.4.2事物不安全状态分析 施工现场事物的不安全状态通常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近年来,人们对于事故发生的原因不断分析总结,形成了 许多事故致因理论。从事故频发倾向理论、海因里希事故因果 连锁论,到能量转移理论、轨迹交叉理论,再到危险源系统理 论等现代系统安全理论,国内外已有10多种有实践指导作用 的事故分析理论。总结归纳这些理论,为有效做好建筑工程高 处坠落事故的预防和高处作业的综合管理,本文推荐在建筑 工程安全管理中使用事故树分析法分析高处坠落事故。事故 树分析法(Accident Tree Analysis,简称A rA)是安全系统工程 的重要分析方法之一,是一种演绎的安全系统分析方法口。它 (1)没有设置有效的安全防护;(2)安全防护不到位,或到位 不及时,未能起到防护作用;(3)安全防护设施、安全防护用品 不合格,或不能有效地满足施工安全需要。 能对各种系统的危险I生进行辨识和评价,不仅能分析出事故 】87 l工程建设与设计 l( wm“m&DesigaForProject 的直接原因,而且能深入地揭示出事故的潜在原因。用它描述 事故的因果关系直观、明了,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既可定性分 析,又可定量分析。诱发高处坠落事故的原因众多,应用事故 树分析法,本文从人的不安全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 的缺陷和环境的不利因素4个方面进行分析,具体分析的理 论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事故树分析高处坠落事故原因过程 3.5.2案例分析 本文应用事故树分析方法,通过一个典型案例来具体讨 论预防高坠措施的落实。 浦东新区某建筑工程脚手架拆除作业中,一名工人扛着 拆下的钢管在12m高的脚手架上行走时,因身体失去平衡而 坠落。由于没有佩戴安全带,坠落到坚硬的地面上,当即死亡。 运用事故树分析法分析如下。 1)确立顶上事件,调查事件原因 根据上述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确立顶上事件、中间事件及 基本事件,如表3所示。 表3 脚手架坠落事故的顶事件、中间事件、基本事件 霉 事件名称 事件类型 霉 事件名称 事件类型 T 从 坠顶上事件 x 疏忽未用 基本事件 落死亡 一 A 从脚 落 上坠中间事件 x 中浏事件 安全带损坏 基本事件 B 安 不中间事件 A44 安全带 撑物破基本事件 C 不慎失足坠落中间事件 x, 工作面打滑 基本事件 D 未用安全带中间事件 )(6 身体失去平衡 基本事件 E 安全 施的中间事件 缺陷 “ 2m,下方无阻拦物一。 为 点基本事件 x 身体超出重心 基本事件 2)绘制事故树 188 事故树分析法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绘制事故树。首先确 立顶上事件,找出中间事件即直接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各种 可能因素或因素的组合,然后再找出导致各个中间事件发生 的直接原因,逐级向下分析,直到不能再分析为止。顶上事件 与中间事件、中1司事件与基本事件用各种逻辑门来连接,这样 就构成了事故树,如图2所示。 图2脚手架作业高处坠落事故原因分析事故树 顶上事件用T来表示,将事故树用数学方式表达为T= (X1+X2+X3+X4)・(X5+X6)・X7・X8 3)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 最小割集是由事故树用布尔代数法化简后得到的,最小 割集中的事件是能够导致顶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的事件集 合。也就是说,顶事件若不发生,就必须保证最小割集中任意 基本事件不发生。在该案例中,最,j,/NIJ集合共8个,都是由4 个基本事件组成的,分别是:(x ,x ,x ,x8)(x:,x ,x ,x8)(x3, x5,X ,xB)(X ,X5,X ,x8)(x ,X6,X7,xB)(X2,X6,X ,xB)(x3,X6, X ,X8)(x ,X ,X ,X8)。 最小径集是有由事故树的对偶数用布尔代数法简化后得 到的最小割集,也就是说,最小径集中有一组基本事件不发 生,顶上事件就不会发生,最小径集的多少,直接表明顶上事 件发生途径的多少及系统与否安全。在该案例中,最小径集合 共4个,分别是:()(。,x:,X,,x4)()( ,x6)()(7)()(8)。 4)结论分析(结构重要度) 基本事件的发生对预上事件的影响程度就是该基本事件 的结构重要度。分析结构重要度,是为了找出最容易导致顶上 事件发生的事件,从而能够使安全管理中分出轻重缓急,制定 有效措施,从而控制事故的发生。从该案例中根据各基本事件 在最iJ, ̄lJ集合、最小径集合中出现的情况,可知基本事件“x ” (作业高度超过2m,下方无阻V--- ̄)“Xs”(身体重心超出)最为 重要,应优先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5)预防措施落实 根据分析,因“x7”(作业高度超过2m,下方无阻拦物) “x。”(身体重心超出)等因素,施工现场因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在防高坠的专项方案中明确,在上述的 作业点采用何种具体措施,作业人员采用何种防护设备。例 如,每隔10m张挂安全网(平网)以降低坠落高度和缓冲,在脚 手架外侧张挂安全网(立网)以防止人员身体重心超出等。同 时,选用带有防坠制动的可伸缩的安全带,以及设法防止人员 滑倒和身体失去平衡来防止坠落发生等等。在作业开始前,项 目部向相关作业人员做好安全交底和教育,发放好个人防护 用具,并组织落实好安全网等安全设施的设置。作业过程中, 管理人员要对作业过程巡视、监控,发现防护设施损坏或违章 操作及时制止作业、修复设施。通过科学辨识、严谨指导和严 格落实,事故发生的链条被切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大降 低。 4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的措施及加强高处作业 综合管理的方法 根据上一节的分析,施工现场加强高处作业管理,主要通 过建立严密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实施严格的安全生产管理, 减少和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利 因素,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条,从而控制事故发生。具体措 施可从计划、防护及培训3方面人手,并积极探索使用新设 备、新技术来预防高坠事故【3l。 4.1施工前防高坠安全专项方案的编制(计划) 建筑施工中高处作业面广量大,涉及建筑施工的各个方 面,在施工前,必须对高处作业危险源进行辨识和分析,并根 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防高坠安全专项方案。实施高处 作业的工程应对应规范中的分类和要求,结合现场实际,制定 合理全面的方案,要包括现场防护设施的制作要求和方法,个 人防护的要求和方法,检查和维护的要求,责任落实的要求 等。 4.2施工中防高坠设施的维护和完善(防护) 方案编制审核完成后,便要严格按照方案在施工现场设 置防高处坠落的设施。防高坠设施可根据高处作业的分类,分 成临边、洞口、攀登作业、悬空作业、操作平台及交叉作业的防 护设施。根据本文的分析,脚手架、井道等临边、洞口是高坠事 工程项目管理I ctM em\ 故多发的部位,这些部位的防护设施的维护和完善是防止高 坠事故的重要环节。 4.3施工人员的各项培训教育(培训) 高处作业人员需接受高处作业的专项培训,危险l生较大 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要接受专项的交底和教育,特殊部位、 禁限作业区施工前也要接受专门的安全交底。施工管理人员 在安排高处作业任务时,需结合施工特点,实施安全技术交 底,操作人员签字认可,保存记录。 4.4新技术、新设备的运用 近年来,建筑施工中许多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出来, 对防止高坠事故及安全生产有较大帮助。如设计更为科学合 理的,适用于不同情况的安全带等个人防护用具,具有临边、 洞口自动警示的安全帽等设备对控制高处作业风险有一定帮 助;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安全管理中运用,对危险源的 预先识别、安全防护设施的科学设置及作业人员直观的安全 技术交底等有较大帮助。施工企业和管理部门应在新技术、新 设备的运用上多探索和尝试,不断推进防高坠施工水平的提 高。 5结语 高处坠落事故多发,反映了建筑行业安全风险量大面广、 项目管理方式粗放、对安全防护重视不够、一线作业人员安全 意识不强及培训教育不够等情况,说明了防高坠安全管理再 提高、再发展,确有其复杂艰难的一面。本文从上海市浦东新 区高处坠落事故的基本情况着手,通过对工程实际情况的梳 理,结合事故树分析法等理论方法的解析,对建筑工程高处坠 落事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给出了预防和综合管理的方法。希 望本文推荐的事故树分析法能对建筑工程安全分析事故有所 帮助,对加强高处作业综合管理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杨洪浩,徐健.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的成因与预防叨.安全,2009 (7):23—24. 【2】杨虹霞孙有仙.事故树定性分析法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中 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 1(9):56—57. 【3】黄延军.浅谈建筑工程施工高处坠落事故原因及防治对策[J】.建筑 安全,2009(7):78—79. 【收稿日期]2017.03.15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