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七年级语文上期期末复习(五)

七年级语文上期期末复习(五)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试卷(五)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5小题每题2分.第6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伫立(zhù) 称职(chèn) 滑稽(jī) 陛下(bì) B.匿笑(nì) 迸溅(bèng) 伶仃(lín) 炫耀(xuàn) C.援助(yuán) 猝然(cù) 尴尬(gǎ) 嬉戏(xī) D.吆喝(yāo) 诀别(jüé) 扒窃(pá) 头衔(xián)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故障 酥软 宽宏大量 自相茅盾 B.纳罕 笼罩 不可救要 混为一谈 C.真谛 妇孺 语无伦次 迫不及待 D.孪生 暗哑 情不自禁 疲倦不堪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假如有机会到北京,我一定要光临故宫博物馆。 (“光临”是敬语,称宾客来临,应改为:“参观”。)

B.“光盘行动”之所以引发广泛共鸣,正是因为它表达了现代公民厉行勤俭节约。 (在“勤俭节约”后面加“的愿望”)

C.为了避免溺水伤亡事故不再发生,学校切实加大了安全教育力度,做到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 ( 将“避免”改为“防止” )

D.互联网的诱惑无法令现代人拒绝,但昂贵的网上消费又使人们难以接受。 (语序不当,将“无法”一词移至“现代人”之后。)

4.下列选项和例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一致的一句是 ( ) (2分) 例句:天空飘浮着团团白云,仿佛盛开着朵朵银棉。

A.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B. 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期。 C. 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D.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5. 下列有关课文内容及文学常识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伊索寓言》的作者是伊索,古希腊人,《伊索寓言》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最成熟、最完备的寓言集。

B. 《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丹麦的安徒生,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灰姑娘》。《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通过一个昏庸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C.《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作者是宗璞, 文章写景状物,意在表达对生命的思考和领悟。

D.《春》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著有诗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诗言志辩》等。

1

6.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每空1分,共10分)

(1) ,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 ,教然后知困。(《虽有嘉肴》

(3)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中所说: , ?

(4)《<论语>十二章》中,表示既要广博的学习,又 要有坚定的志向;既要多提问题,又要多想当前的事情的语句是: ,

(5)《夜雨寄北》中批判了沉溺歌舞的统治者,表达对国家命运地关切与忧虑的诗句是: 无可奈何花落去 , 似曾 相 。。

(6)《次北固山下》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 , 。

7.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让我们到生活中的语文世界里去一展身手吧! (1)我给文字消消毒。(2分)

请用你的火眼金睛,改正下面这些成语中的错别字,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①默默无蚊( ) ②天尝地酒( ) ③饮以为荣( ) ④咳不容缓( ) (2)露一手

请以“爱护校园的花草”为主题为拟一条广告。(2分)

8.名著阅读

(1)读了“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你有什么启示?

(2)《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闻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是人类智慧的瑰宝。 (1)请按要求从《伊索寓言》中写出一则故事题目并概述其情节。 要求:写出一则警示人们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的故事。 题目:

故事情节:

8.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后面的题目。

某校图书馆学生阅览室共有10 万册图书,在最近的一次图书状况调查中,调查人员发现:

图书状况 图书数目(册) 完好无损 20000 损坏较轻 25000 损坏较重 40000 损坏严重 15000 请根据图表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

(1) (2) 三、阅读(8-24小题,共36分) 2 (一)古诗赏析(3分) 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8、“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些出怎样的生活哲理? 9请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夜雨寄北_古诗文网 作者: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0.“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11.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你分别是怎样理解的? 12首句中两个“期”字连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3“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用得极其生动,说说妙在哪里。

1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诗,作者想象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11分) 河中石兽 纪昀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⑴一寺临河干( ) ⑵山门圮于河( ) ⑶阅十余岁( ) ⑷但知其一(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

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可据理臆断欤?

3

翻译

12. 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本文选自余嘉锡《 》。《世说新语》作者 , (朝代)人。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

①期行( ) ②尊君在不( ) ③相委而去( ) ④下车引之( ) ⑤尊君( ) ⑥家君(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下车引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之学必好问 B、子将安之 C、良愕然,欲殴之 D、投诸渤海之尾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6、假如你独自在家,你父亲的同事有要事来找他,你会怎么回答呢? (三)课内阅读(12分) 《紫藤萝瀑布》阅读理解 (1)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2)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 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 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 和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3)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 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4)“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5)“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4

(6)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7)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痛楚,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8)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是稀落的,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9)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计划遮住了 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10)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 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美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 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11)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文章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作者通过描写紫藤萝花的勃勃生 机,想告诉人们什么?

2.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3.文章第(8)段采用了 记叙顺序,作用是什么?

4、文章围绕来抒发感情,可以分为 花、 花、 花三部分。 5、紫藤萝花有什么象征意义?

6、找出能表现文章中心的句子,并谈谈你对它的理解。

7、文章开始为何写“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

8、文章结尾说“不觉加快了脚步”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9、如何理解“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10.揣摩下列语句,体会写景的妙处

5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2)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3)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 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4)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 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5)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6)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 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7)“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 着我

(8)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7.人们往往赋予花木以某种象征意义,你还知道哪些花的象征意义?

8..本文从形、色、味、神等多方面对紫藤萝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请分别找出一些句子加以体会。 (1)整体形状—— 体会:

(2)局部形状—— 体会:

(3)整体颜色—— 体会:

(4)局部颜色—— 体会: 5)香气—— 体会: (6)神情—— 体会:

6

7.文段1——6段按先写 ,再写 ,最后写的顺序来描绘紫藤萝花,越写越见花的活泼热闹、生机勃勃。(每空限填两个字) 8.表达方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B.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

C.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D.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四)课外阅读(10分) 最温暖的墙 马国福

①玲玲是一名中学教师。她的职业性质决定了她要经常与粉笔打交道。当粉笔灰尘雪花一样把她的世界装点得银装素裹的同时,也悄然腐蚀着她的手指。

②几年下来,她的右手拇指和食指结了厚厚的一层老茧。尤其是冬天,天冷的时候,她手上的老茧裂开了口子,一堂课板书下来,疼痛不已。上课前擦的润肤油,不到几分钟就被粉笔灰吸得一干二净。为了减轻疼痛,下课后她经常用热水袋捂住冰凉疼痛的手指。

③有一堂课,玲玲需要板书一黑板内容,写到一半的时候,她手上的裂口流出很多血,染红了手中的粉笔。坐在前排细心的学生发现了老师手上的血。那点点血迹像梅花一样,竟将白色的粉笔点缀得分外引人注目。

④玲玲拿出纸擦掉手上的血,继续书写。不专心上课叽叽喳喳说话的学生见状后不再说话。教室里静极了,只听见粉笔头在黑板上轻轻发出的沙沙声,就像秋天的叶子,一片一片凋落在草地上发出的轻 微声音。

⑤第二天上课时,玲玲一走进教室,发现学生们的眼神和往常不一样,有一种期待、一种激动,那种神情意味深长,就像捉迷藏的孩子希望自己的秘密不被人发现一样。班长喊起立,全班学生向老师问好,他们并没有把目光放在老师身上,眼睛全盯着讲台上的粉笔盒。这让她感到很蹊跷,莫非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当她从粉笔盒里拿出粉笔准备书写时才发现。那些粉笔整整齐齐全部穿上了外套,一根根粉笔被五颜六色的彩纸裹了起来,像花园里多彩的花枝。

⑥玲玲以为学生们在和她开玩笑,准备撕掉包裹粉笔的彩纸时,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喊:“老师先不要撕。请先看看那些字!那纸上面有字。”

⑦玲玲轻轻撕开纸,纸上密密麻麻写着:“老师,天冷了,我们看到你板书时手上流血,就用纸把粉笔包起来。这样你写字时手就不会疼了!”在那些粉笔中有一支独特的,没有包纸,被一个硬壳的彩色笔筒包着。玲玲拿起来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已经用尽,可以随意拧着伸缩的唇膏筒!这是多么诗意美好的创意啊!这些纯真的孩子,把母亲用来化妆的唇膏筒也给拿来了。

⑧几十双眼睛盯着玲玲。玲玲的眼睛湿润了,泪水像地下泉水,慢慢地涌了出来。她微笑着向学生们道谢。转过身,书写。粉笔灰像雪花 一样飘落,竟使这寒冬的教室显得格外婆娑和妩媚。握着那细细的粉笔,她感觉自己握着的不是一支粉笔,而是一双双温暖的小手,一支支有力的橹桨,在爱的海洋里划呀划。他们用薄薄的一张纸,在寒冬,给老师筑起了一堵最温暖的墙。此刻,她的心里涌动着一种说不出的力量。她知道,那些孩子的心,像细微的炭火一样,默默燃烧着……

7

(摘自《意林文汇》2007年1月上,选文有删改) 20.请概述文章主要内容。(2分)

答:

21.第⑤段划线句子中的“有一种期待”,请设想学生们“期待”什么?(2分) 答:

22.第④段中为什么说“不专心上课叽叽喳喳说话的学生见状后不再说话”?(2分) 答: 23.你是怎样理解文章标题“最温暖的墙”的?(2分) 答:

24.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在学习中无处不在,春节将到,请你写出几句最想对老师说的话。(2分) 答: 四、作文(40分)

25.(1)我的 (老师、爸爸、妈妈、同桌……) (2)我不相信眼泪

要求:(1)任选一题作文(如选(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2)文中不准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3)字数不少于600字。 (4)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云南省腾冲县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六校联考试卷 七年级语文参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6小题,共20分)

8

1.(A )2.( C ) 3.( C )4.( A )5.( C ) 6.略

二、综合性学习及运用(7-8小题,共4分)

7.略 三、阅读(8-24小题,共36分) (一)(8-9小题,共3分)

8.潮水满涨,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远航,一面白帆高高挂起。“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前一句是写实,后句是想象会面时对当时情景的描述,两次出现构成了音调和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一问一答,一扬一抑,表达了思念家人欲归不得的愁苦之情。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夜雨涨满秋池的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绵伸长

想象与亲人欢聚,共剪蜡烛西窗之下,向家人诉说巴山夜雨时想念家人的情景。 今日的愁苦夹杂着渴望团聚时的欢乐

(二)(10-13小题,共11分)

10.(2分)(1)临: 靠近 (2) 圮: 倒塌 (3) 阅:经过,过了 (4)但: 只 11.(每句2分,共4分。)

(1)(2分).⑴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

(2)(2分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还有很多,怎么能根据某一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12.(3分 )(1)向下游寻找,认为石兽会被河水冲击到下游。(2)在原地挖沙寻找,认为石兽重,不会被水冲走,淹没在泥沙中越沉越深。(3)向上游寻找,认为石兽重沉重而泥沙松浮,水流冲不走石兽而冲击石兽下的泥沙在石兽迎水的地方形成坎穴,最后石兽跌倒在坎穴中,持续这样,石兽会逐步向上游移动。

13.(2分 )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言之成理即可)2.①约定 ②通“否” ③丢下、丢弃 ④拉 ⑤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⑥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3.C

4.做人要重礼守信 5.略 6.略

1、托物言志。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作者由花儿焕发出勃勃生机,联想到生命的顽强,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人更不能深陷在伤痛与焦虑中,停下前进的脚步。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人压垮,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振作精神,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

2、作者感情变化:“我”心中本来充满了焦虑悲痛——“我”获得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获得了生活的勇气和动力,振奋向前

9

3、插叙

内容上:插叙了紫藤萝在十几年前的遭遇。由花及人,引出了本文主旨“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结构上: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波澜起伏。 4、紫藤萝花 看花 忆花 悟花

5、花儿由稀落到毁掉,再到如今的繁花似锦,正是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 6、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理解:当遭遇厄运时,不能被厄运,厄运过后,要以积极的态度重新面对生活。 7、略 8、略

9、由花到人,每个人都是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分子,只有每一个人都努力,才能建设好四化大业。 10、(1)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一树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的长势

极其茂盛,显得气势非凡,灿烂辉煌,流动着生命的气息。

(2)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朵比作帆与船舱,生动形象并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比作笑容,更显得美好可爱。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花比作帆,比作笑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生机勃勃、美好可爱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3)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紫藤萝花人的特征,表现花儿争先恐后开放的美好情景,同时借以抒发作者内心的喜悦。

反复的修辞手法起到强调的作用,这里强调花的繁茂和生机勃勃。

(4)细腻地写出了每一朵花不同部位的深浅,显得亮丽可爱,玲珑透剔,既富有动感,又富有情趣。

(5)物我交融,既写出一树繁花的壮丽,又抒发了愉悦欢畅的心情。花儿焕发出勃勃生机,让作者感悟到人生的美好,生命的顽强及永恒。

(6) 这里运用了通感。花香本是嗅觉,作者把它说成“浅紫色的”,给它增加可视性,又说“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写出了紫藤萝香气的柔美、温馨,表现了作者全身心沉浸在紫藤萝的花香中,表现了作者对紫藤萝的由衷喜爱之情。“梦幻”一词表明作者对眼前景象的怀疑和不确定,由此过渡到对家门前那树紫藤萝遭遇的回忆。

(7)作者感悟: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花儿曾因人世的灾难横遭株连,但此时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人更不能深陷在伤痛与焦虑中,停下前进的脚步。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人压垮,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振作精神,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 8)荷花象征清白,菊花喻意高洁,松树代表坚贞。

(1)“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用瀑布形容花的繁茂,体现出其生命力的旺盛。(2)“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用张满的帆和就要绽放的笑容比喻,突出了花的生机活力和美好形态。

10

(3)“一片辉煌的淡紫色”,“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写出了藤萝的壮观气势和蓬勃生机。(4)“每一穗花”的颜色都是“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细致入微的描写,赋予花动态与活力。(5)“淡淡的香气”,“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香气笼罩,极其形象地写出了“我”精神上的宁静和喜悦。

(6)“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它们会“笑”,会“嚷嚷”,说:“我在开花!”“我在开花!”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花就像一群淘气活泼、天真顽皮的孩子在耍闹,情态可人,妙趣横生。(四)(20-24小题,共10分)

20.(2分)文章讲述一位女教师因长期使用粉笔手指被腐蚀,尤其是冬天她的手指就会裂开口子流血,她的学生知道这事后悄悄地把根根粉笔包裹起来,以免她的手指再次受到腐蚀,从而使她深受感动的故事。

21.(2分)期待老师理解他们的用意,期待老师能接受他们的爱心。

22.(2分)老师的手指上的裂口裂开流血了,但她仍继续写粉笔字。学生看了心疼,被老师的敬业精神所感动。

23 .(2分)这里用的是比喻手法,将孩子们的爱心比作温暖的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师生之间的互爱。

24.(2分)略

四、作文(40分)

①阅览室的图书80%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②学生不爱惜图书,社会公德意识淡薄。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