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学号
1.《观潮》的“潮”这里指的是 大潮,被称为“ ”。 在写“潮来时”一部分内容时,是按照 的顺序,抓住潮水的 和 来写的。课文中表现浪潮声音大的词语有: 、 ,表现浪潮气势雄伟的词语有: 、 。 读了课文,我们领略了 的钱塘江大潮。 2.《走月亮》一文中,反复出现了一句话是:“ ”,表达了作者 的情意。 3.《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课后作业第2、3题记一记。
4.《夜间飞行的秘密》一文中,蝙蝠夜间飞行探路的秘密是 。 从蝙蝠探路的秘密事件,科学家发明了雷达,雷达的天线相当于蝙蝠的 ,雷达的无线电波相当于蝙蝠的 ,连接雷达的荧光屏相当于蝙蝠的 。 这种学问叫做 。这样的发明很多,如, 。 5.《夜间飞行的秘密》课后作业第2题。背诵,三个问题分别从哪些角度提问的?写一写。 6.学了《呼风唤雨的世纪》疑问,我们懂得了抓住 或 提问,能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你认为,对理解这篇课文内容最有帮助的问题是: 。在提出的问题中,有的问题 ,有的问题 ,有的问题 。
“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练习生活实际,举例子,如, 。 7.仿照书32页“词句段运用”的例子,改写下面这句话。 车外是茫茫的大戈壁 ,没有山、水和人烟。
。 这样改写的好处是: 。 8.《古诗三首》练习题。 (1)解释诗句。
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1
②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2)《暮江吟》的作者是 代的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之情。
(3)《题西林壁》的作者是 代的 。这首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这首诗中,告诉我们这个道理的诗句是: 。 (4)《雪梅》的作者是 代的 。这首诗告诉我们
。 这首诗中,告诉我们这个道理的诗句是 。 (5)组词。暮( ) 幕( ) 墓( ) 慕( ) (6)解释字词。
可怜: 题: 缘: 降: 骚人: 评章: 阁: 逊: 9.《爬山虎的脚》的作者是 。课文对爬山虎的“叶”“脚”“怎样爬”写得准确、生动、形象,原因是 。 10.《蟋蟀的住宅》的作者是 国的 。本文围绕蟋蟀的住宅讲了 和 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5节讲的意思是 ,其特点是 ; 第6节讲的意思是 ,其特点是 。 称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是因为 。 学了《蟋蟀的住宅》一文,让我们明白了要把事物写得准确、生动、形象,就应该(作者对蟋蟀的住宅特点及其修建情况写得准确、生动、形象,原因是) 。(与《爬山虎的脚》相同) 11.本学期,我们学过的神话故事有: 、 、 、 。我知道的神话故事还有: 、 。 我认识了 的盘古, 的精卫, 的普罗米修斯, 的宙斯。 12.填空与解释。
(1)《精卫填海》选自 。
(2)解释。少女: 溺: 故: 堙: (3)《精卫填海》一文的意思是:
2
。 (4)《本草经》的作者是 ,他被称为 。 13.填写下列表格中词语的人物和故事。 词语 腾云驾雾 上天入地 神机妙算 各显神通 三头六臂 神通广大 未卜先知 刀枪不入 人物 故事 14.《麻雀》一文是按照 顺序写的。老麻雀给你的印象是 。(学了课文后的启示)
15.写一件事,就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 、 、 写清楚,另外,还要把 、 、 交代清楚。如,《爬天都峰》是按照 、 、 的顺序写的,学了这篇课文,我懂得了 的道理;《麻雀》的作者把 、 、 都写了下来,活灵活现地展现了 的情形。 16.《牛和鹅》一文。
(1)课文写了“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 、 的心情,后来听了金奎叔的话后,“我”变得 了。
(2)课文中批注很多,我懂得了给文章作批注,可以从 、 、 、 等角度产生联想,评价人物。
(3)“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原因是 。 17.写人物,就要抓住人物的 、 、 、 、 等的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
18.《一只窝囊的打老虎》中,“我”的演出窝囊吗?可以怎么开导“我”?
“我”是一个 的孩子。 19.《陀螺》中,“人不可貌相, 。”表面上讲陀螺 ,从中,你得到的启发是 。 “我”是一个 的孩子。
3
20.《古诗三首》。
(1)《出塞》的作者是 朝的 。诗中表达诗人希望起用良将平息战乱,报效朝廷的爱国诗句是:“ , 。” (2)《凉州词》)的作者是 朝的 。诗中表明战争让多少将士尸骨埋葬他乡的爱国诗句是:“ , 。” (3)《夏日绝句》的作者是 朝的 。表达诗人宁死不屈报效朝廷的爱国诗句是:“ , 。” (4)解释字词。
但使: 教: 沙场: “龙城飞将”原来指 ,这里指 。 2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让我们认识了一个 的周恩来。周恩来之所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原因是 。 “抱负和胸怀”指的是 ;“有志者当效此生”的意思是 。 这里的“志”指 ,这里的“效”指 ,“生”指 。 22.《西门豹治邺》是按照 的顺序写的。课文重点写了西门豹惩治了 和 。你认为西门豹是一个 的人。 23.描写人物心情喜怒哀乐的词语有: 、 、 、 、 、 。
描写人物外表气质、精神面貌的词语有: 、 、 、 、 、 。
描写人物心情紧张害怕的词语: 、 、 。 24.《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让我们认识了一个 王戎, 课文告诉我们 的道理。 25.先给词语中的错别字画上横线,再在括号里订正。
无可耐何( ) 开天劈地( ) 无原无故( ) 通情答理( ) 哄膛大笑( ) 得心印手( ) 摇头恍脑( ) 其头并进( ) 山崩地列( ) 横七坚八( ) 呼风换雨( ) 滕云驾雾( ) 奔流不习( ) 精皮力竭( ) 左故右盼( ) 垂头伤气( ) 不可思义( ) 提心调胆( ) 胆站心惊( ) 心喜若狂( ) 喜出往外( ) 智存高远( ) 雅雀无声( ) 振耳欲聋( )
4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期末复习练习题答案
读读背背
1.《观潮》的“潮”这里指的是 钱塘江 大潮,被称为“ 天下奇观 ”。
在写“潮来时”一部分内容时,是按照 由远及近 的顺序,抓住潮水的 声音 和 形态 来写的。课文中表现浪潮声音大的词语有: 山崩地裂 、 风号浪吼等 ,表现浪潮气势雄伟的词语有: 浩浩荡荡 、 漫天卷地 等 。
读了课文,我们领略了 雄伟壮观、声势浩大、气势磅礴 的钱塘江大潮。
2.《走月亮》一文中,反复出现了一句话是:“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表达了作者 和阿妈走月亮时的愉悦、兴奋、幸福及对她浓浓的喜爱之情 的情意。 3.《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课后作业第2、3题记一记。(书20页)
4.《夜间飞行的秘密》一文中,蝙蝠夜间飞行探路的秘密是 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
从蝙蝠探路的秘密事件,科学家发明了雷达,雷达的天线相当于蝙蝠的 嘴巴 ,雷达的无线电波相当于蝙蝠的 声音 ,连接雷达的荧光屏相当于蝙蝠的 耳朵 。
这种学问叫做 仿生学 。这样的发明很多,如, 蜻蜓——飞机 鱼——潜水艇 。 5.《夜间飞行的秘密》课后作业第2题。背诵,三个问题分别从哪些角度提问的?写一写。 (1)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的 (2)针对课文写法提问的 (3)针对课文启示,联系生活经验提出的 。
6.学了《呼风唤雨的世纪》疑问,我们懂得了抓住 课题 或 中心句 提问,能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你认为,对理解这篇课文内容最有帮助的问题是: 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在提出的问题中,有的问题 不影响对课文的理解 ,有的问题 能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 ,有的问题 引发我们深入思考 。
“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练习生活实际,举例子,如, 支付宝、微信、高铁等让我们的生活更便捷 。 7.仿照书32页“词句段运用”的例子,改写下面这句话。 车外是茫茫的大戈壁 ,没有山、水和人烟。
车外是茫茫的大戈壁 ,没有山,没有水,没有人烟。 (排比) 。
这样改写的好处是: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大戈壁荒无人烟的凄凉景象。 8.《古诗三首》练习题。 (1)解释诗句。
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之所以看不清庐山的真面貌,只因为身在此山中 。 ②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从晶莹洁白的角度看,梅比雪逊色三分,从芳香角度看,雪却输给了梅带来的一段清香 。
5
(2)《暮江吟》的作者是 唐 代的 白居易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愉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之情。 (3)《题西林壁》的作者是 宋 代的 苏轼 。这首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要想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全面观察事物,不要只看一面 。
这首诗中,告诉我们这个道理的诗句是;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雪梅》的作者是 宋 代的 卢钺 。这首诗告诉我们每个事物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人应该做到取长补短,才能相得益彰 。
这首诗中,告诉我们这个道理的诗句是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5)组词。暮( 暮色 ) 幕( 幕布 ) 墓( 古墓 ) 慕( 羡慕 ) (6)解释字词。
可怜: 可爱 题: 书写 缘: 因为 降: 服输 骚人: 诗人 评章: 评议 阁: 放下 逊: 不及
9.《爬山虎的脚》的作者是 叶圣陶 。课文对爬山虎的“叶”“脚”“怎样爬”写得准确、生动、形象,原因是 叶圣陶长时间地很仔细观察 。
10.《蟋蟀的住宅》的作者是 法 国的 法布尔 。本文围绕蟋蟀的住宅讲了住宅特点 和 修建住宅 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5节讲的意思是 蟋蟀住宅外部特点,其特点是 排水优良;隐蔽;舒服 。
第6节讲的意思是蟋蟀住宅内部特点 ,其特点是光滑平整,朴素,清洁,干燥,卫生 。 称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是因为 蟋蟀的工具简单,但建筑住宅,光滑,平整,清洁,干燥,很卫生,而且长期修整,可以说是一个奇迹般的住宅 。
学了《蟋蟀的住宅》一文,让我们明白了要把事物写得准确、生动、形象,就应该(作者对蟋蟀的住宅特点及其修建情况写得准确、生动、形象,原因是)就应该像作者一样,严谨认真、持之以恒、细致入微地观察事物 。(与《爬山虎的脚》相同)
11.本学期,我们学过的神话故事有:《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 。我知道的神话故事还有:《夸父追日》、《愚公移山》。
我认识了 勇于献身、 无私奉献的 盘古,坚韧执着 的精卫, 不惜牺牲、为民造福 的普罗米修斯, 心狠手辣的 宙斯。 12.填空与解释。
(1)《精卫填海》选自《山海经 北山经》。
(2)解释。少女:小女儿 溺:溺水 故:因此 堙:填塞
(3)《精卫填海》一文的意思是:传说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她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6
。
(4)《本草经》的作者是 炎帝 ,他被称为 医药之神 农神 。 13.填写下列表格中词语的人物和故事。
词语 腾云驾雾 上天入地 神机妙算 各显神通 三头六臂 神通广大 未卜先知 刀枪不入 人物 孙悟空 孙悟空 诸葛亮 八仙 哪吒 如来 五指山 诸葛亮 孙悟空 故事 大闹天宫 三借芭 蕉扇 空城计 八仙过海 哪吒闹海 压孙悟 草船借箭 西天取经 空 14.《麻雀》一文是按照 事情发展 的顺序写的。老麻雀给你的印象是 奋不顾身、宁死不屈地保护小麻雀 。(学了课文后的启示)
15.写一件事,就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 起因 、 经过 、 结果 写清楚,另外,还要把 地点 、人物 、时间 交代清楚。如,《爬天都峰》是按照 爬山前 、爬山中 、爬上峰顶后 的顺序写的,学了这篇课文,我懂得了 要学会汲取他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还要善于互相学习 ,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的道理;《麻雀》的作者把 看到的 、听到的 、想到的 都写了下来,活灵活现地展现了 老麻雀如何保护小麻雀 的情形。 16.《牛和鹅》一文。
(1)课文写了“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 紧张 、 害怕 的心情,后来听了金奎叔的话后,“我”变得 勇敢,不怕鹅 了。
(2)课文中批注很多,我懂得了给文章作批注,可以从 作文写法 、 体会 、 启示 、 疑问 等角度产生联想,评价人物。
(3)“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原因是 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不能仗势欺人的道理,这个道理一直影响着我成长 。
17.写人物,就要抓住人物的 语言 、 心理 、 外貌 、动作 、神态 等的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
18.《一只窝囊的打老虎》中,“我”的演出窝囊吗?可以怎么开导“我”?
作者表演并不窝囊。你的表演给观众带来了无尽的欢乐,,老师也没有说什么,你是一只可爱有趣的大老虎,所以你不是一只窝囊的老虎。 “我”是一个 可爱又有趣 的孩子。 19.《陀螺》中,“人不可貌相, 海水不可斗量 。”表面上讲陀螺 外表不好看却旋转力很强,最后战胜了大陀螺 ,从中,你得到的启发是 不能只根据一个人的外貌来评价一个人的才能品质和行为,不能以貌取人 。“我”是一个 好胜,有上进心 的孩子。 20.《古诗三首》。
7
(1)《出塞》的作者是 唐 朝的王昌龄 。诗中表达诗人希望起用良将平息战乱,报效朝廷的爱国诗句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2)《凉州词》)的作者是 唐 朝的 王翰 。诗中表明战争让多少将士尸骨埋葬他乡的爱国诗句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夏日绝句》的作者是 宋 朝的 李清照 。表达诗人宁死不屈报效朝廷的爱国诗句是:“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 (4)解释字词。
但使: 只要 教:令,使 沙场: 战场
“龙城飞将”原来指汉朝名将李广,这里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
2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让我们认识了一个 有远大志向和抱负 的周恩来。周恩来之所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原因是 中华不振 。
“抱负和胸怀”指的是 心系中华的振兴 ;“有志者当效此生”的意思是有志向的人应该向周恩来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这里的“志”指 志向 ,这里的“效”指效仿 ,“生”指 周恩来 。
22.《西门豹治邺》是按照 事情发展 的顺序写的。课文重点写了西门豹惩治了 巫婆 和官绅头子。你认为西门豹是一个 造福百姓,破除迷信 的人。
23.描写人物心情喜怒哀乐的词语有: 欣喜若狂 、喜出望外、胆战心惊、热泪盈眶 、手舞足蹈 、心急如焚 。
描写人物外表气质、精神面貌的词语有:眉清目秀、亭亭玉立、明眸皓齿、文质彬彬、相貌堂堂、容光焕发。
描写人物心情紧张害怕的词语:胆战心惊、提心吊胆、魂飞魄散。 表现高兴的词语有:喜出望外、手舞足蹈、欣喜若狂。
24.《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让我们认识了一个 善于观察,思考,冷静推断的 王戎, 课文告诉我们生活中,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根据有关现象推理判断,以避免不必要的错误的道理。
25.先给词语中的错别字画上横线,再在括号里订正。
无可耐何( 奈 ) 开天劈地( 辟 ) 无原无故( 缘 ) 通情答理( 达 ) 哄膛大笑( 堂 ) 得心印手( 应 ) 摇头恍脑( 晃 ) 其头并进( 齐 ) 山崩地列( 裂 ) 横七坚八( 竖 ) 呼风换雨( 唤 ) 滕云驾雾( 腾 ) 奔流不习( 息 ) 精皮力竭( 疲 ) 左故右盼( 顾 ) 垂头伤气( 丧 ) 不可思义( 议 ) 提心调胆( 吊 ) 胆站心惊( 战 ) 心喜若狂( 欣 ) 喜出往外( 望 ) 智存高远( 志 ) 雅雀无声( 鸦 ) 振耳欲聋( 震 )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