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专业双外语人才培养的研究
作者:鲁茜茜
来源:《教育周报·教育论坛》2018年第05期
摘要: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1999)提出了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六种模式, 双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便是其中之一。 双外语教学, 也称复语教学, 它有别于外语专业大纲规定的 “外语专业 +第二外语”的常规教学模式, 在外语专业本科教育阶段调整第一外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 增加第二外语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 以达到使学生熟练掌握两门外语的教学目。 关键词:双外语;培养;研究 一、国内外双外语教学现状
国内双外语教学可追溯到 20世纪 80年代。 上海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语专业于 1981 年率先开设西英 (西班牙语 +英语)双语方向 (张绪华, 1989), 北京外国语大学于 1984年创办了英法(英语 +法语)双语班 (胡文仲, 2008)。 目前, 我国部分高校外语专业开设了双外语方向, 包括一些外语院校、少数综合性大学及理工院校。 各院校培养模式大致可分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种为“双外语主辅式”。 两门外语主次地位分明, 在保证第一外语达到专业水平前提下, 强化第二外语学习。 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及大连外国语学院等院校即采用此类模式。 这是目前较为普遍的双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虽然有学校将双外语培养目标设定为双语并重, 但从具体课程设置和学时安排看, 仍属一主一辅式。 第二种为“双外语 +专业倾向”。 这是近年来新出现的双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较有代表性的是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法英双语 +经济学”。 除常规的法语和英语课程外, 该专业方向还增设了多门经济专业主干课程,如会计与费用分析、金融等①。 第三种为“多语种复合式”。有数所院校尝试了多语种人才的培养模式, 学生得以掌握和应用三门以上外语。 如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四年制老挝语专业, 除老挝语外, 在第二外语(英语)达到大专水平的基础上,还增设与老挝语相近似的泰语基础课② 。 第二、三种模式对生源要求非常高, 目前仅个别院校特定专业实施此模式, 相对于第一种模式而言, 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英日专业学习研究方法 1、研究背景;
本研究为个案研究, 主要关注东北某外国语学院双外语方向培养模式和教学情况。 该校是国内较早设立双外语方向的院校之一, 从 90年代开始探索双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现有英日、日韩、韩日、俄英、德英、法英等多个方向, 双外语已成为学校的特色专业方向。 该校的双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为主辅式, 以“英日双语”方向为例, 其培养目标为:①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娴熟的英语交际能力,掌握语言学、文学基本理论;②具有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实的日语语言基础;③能熟练地运用所学语言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管理等工作的双外语人才。 (该校人才培养方案, 2009)根据第一外语和第二外语的课程开设时间不同, 可细分为以下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为 “双外语同步开设” 。 学生从第一学年即开始同时学习两门外语, 直至毕业。 英日、俄英、德英、法英双外语方向即采用该模式。 第二种模式为 “双外语分阶段开设, 各阶段侧重不同”。 学院韩日、日韩双语方向即采用此种模式, 均为五年制。 以韩日方向为例 , 学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韩语强化, 前两年只开设韩语课程, 对学生进行全面的韩语基本技能训练;第二阶段为日语强化,学生从第三年开始学习日语, 日语课时逐渐增加 , 同时继续学习韩语, 但以日语学习为主。 (该校人才培养方案, 2009) 2、 研究对象及目的
本研究調查对象为该院校双外语方向的学生。 学生涵盖各双外语方向, 共计 493人。 主要调查如下问题:1)调查对象对现行双外语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及教学的反馈与评价;2)双外语教学效果评估;3)调查对象对目前双外语教学的需求及建议。 3、研究工具和数据收集
本研究的工具为问卷调查及访谈。 项目组在对各院系走访、收集教学信息基础上, 设计了调查问卷。 首先在 30名学生中进行了预测和讨论, 修改后定卷。 问卷分三部分:个人情况、客观题及主观题。 客观题部分 25个问题, 使用 Likert五级量表, 选项分别为 “非常同意”、“同意”、“不确定” 、“不同意” 和“非常不同意 ”。 在研究结果讨论中 , “非常同意”和“同意”、“不太同意 ”和“完全不同意 ”作合并处理, 以方便讨论。 问卷调查工作于 2009 年 4月至 6 月进行。 正式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 493份, 回收有效问卷 457份。研究还抽取了 30名学生进行个别访谈。 访谈问题基本与问卷一致, 主要让访谈对象对问卷回答进行补充解释。 访谈材料于 2009年 8月至 9月收集。 统计分析过程中, 笔者将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结果与访谈结果进行了比较, 目的是准确反映调查对象对双外语培养模式及教学情况的认可度, 以提高研究效果的信度。
三、结语;通过以上的调研分析, 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该外国语学院现行的双外语培养模式得到了肯定,双外语方向的培养模式较好地实现了预期目的;(2)双外语方向教学效果显著;(3)第二外语课堂教学、教材得到学生认可, 但需进一步改革考核方式和进行课堂教学建设;(4)第二外语课程设置合理, 基本满足教学需求, 但也需适当调整, 如应学生需求增加“听说”课时等;(5)四年制双外语方向学生课时量大, 学习压力重, 有的五年制双外语方向各学年课时安排不够均衡, 建议寻求解决方案。本文虽为个案研究, 但有些问题具有共性, 因此对其他院校优化双外语教学有一定借鉴意义。 本研究存在两方面不足:一、调查对象仅为该外国语学院双外语方向学生, 覆盖面不够广;二、本文从总体上调查分析了双外语方向教学, 但各双外语方向具体情况不一样, 限于篇幅未能更详尽地阐述。“双外语”不是两个语种的简单叠加, 可供研究的空间很大。 希望更多的学者关注双外语教学, 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