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至少各配置两根纵向配筋,一、二级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 于14mm,且分别不小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 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偏心受拉的框支梁,其支座上部纵向钢筋至少应有50%沿梁全长贯通,下部纵向钢筋应全部直通到柱内.
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中,计入纵向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级抗震等级:x≤*ho,二、三级抗震等级:x≤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尚应符合下列条件: x≤ξb*h0; 钢筋等级为HPB300时,ξb =
钢筋等级为HRB335/HRBF335时,ξb =
钢筋等级为HRB400/HRBF400/RRB400时,ξb = 钢筋等级为HRB500/HRBF500时,ξb =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
┏━━━━━━┳━━━━━━━━━━━━━━━━━━━┓ ┃ ┃ 位置 ┃ ┃ 抗震等级 ┣━━━━━━━━━┳━━━━━━━━━┫ ┃ ┃ 支座(取较大值) ┃ 跨中(取较大值) ┃ ┣━━━━━━╋━━━━━━━━━╋━━━━━━━━━┫ ┃ 一级 ┃ ,80ft/fy ┃ ,65ft/fy ┃
┣━━━━━━╋━━━━━━━━━╋━━━━━━━━━┫ ┃ 二级 ┃ ,65ft/fy ┃ ,55ft/fy ┃
┣━━━━━━╋━━━━━━━━━╋━━━━━━━━━┫ ┃ 三、四级 ┃ ,55ft/fy ┃ ,45ft/fy ┃
┗━━━━━━┻━━━━━━━━━┻━━━━━━━━━┛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受弯构件不应小于和45ft/fy的较大值.
梁上、下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分别不应小于%; 特一、一和二级分别不应小于%.%和%.
抗震设计时,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 一级不应小于,二、三级不应小于.
受弯构件的最大挠度应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影响进行计算, 表 受弯构件的挠度限值
┏━━━━━━━━━━━┳━━━━━━━━━━━┓ ┃ 构 件 类 型 ┃ 挠 度 限 值 ┃ ┣━━━━━━━━━━━╋━━━━━━━━━━━┫ ┃ 吊车梁: 手动吊车 ┃ lo/500 ┃ ┃ 自动吊车 ┃ lo/600 ┃ ┣━━━━━━━━━━━╋━━━━━━━━━━━┫ ┃屋盖楼盖及楼梯构件 ┃ ┃ ┃当lo<7m时 ┃ lo/200(lo/250) ┃ ┃当7m≤lo≤9m时 ┃ lo/250(lo/300) ┃ ┃当lo>9m时 ┃ lo/300(lo/400) ┃
┗━━━━━━━━━━━┻━━━━━━━━━━━┛ 注:
1.表中lo为构件的计算跨度;
2.表中括号内的数值适用于使用上对挠度有较高要求的构件;
3.如果构件制作时预先起拱,且使用上也允许,则在验算挠度时,可将计算所得的挠度 值减去起拱值;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尚可减去预加力所产生的反拱值; 4.计算悬臂构件的挠度限值时,其计算跨度lo按实际悬臂长度的2倍取用.
结构构件正截面的裂缝控制等级分为三级、裂缝控制等级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级---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时, 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不应产生拉应力;
二级---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时, 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拉应力不应大于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
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计算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不宜产生拉应力,当有可靠经验时可适当放松;
三级---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按荷载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计算时, 的规定选用不同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限值Wlim. 表 结构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限值
┏━━━━━━┳━━━━━━━━━━━━━━┳━━━━━━━━━━━━━━┓
┃ ┃ 钢筋混凝土结构 ┃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
┃ 环境类别 ┣━━━━━━━━┳━━━━━╋━━━━━━━━┳━━━━━┫
┃ ┃ 裂缝控制等级 ┃ Wlim(mm)┃ 裂缝控制等级 ┃ Wlim(mm) ┃
┣━━━━━━╋━━━━━━━━╋━━━━━╋━━━━━━━━╋━━━━━┫
┃ 一 ┃ ┃ ┃ ┃ ┃
┣━━━━━━┫ ┣━━━━━┫ 三级 ┣━━━━━┫
┃ 二a ┃ ┃ ┃ ┃ ┃ ┣━━━━━━┫ 三 ┃ ┣━━━━━━━━╋━━━━━┫
┃ 二b ┃ ┃ ┃ 二级 ┃ ━ ┃ ┣━━━━━━┫ ┃ ┣━━━━━━━━╋━━━━━┫
┃ 三a、三b ┃ ┃ ┃ 一级 ┃ ━ ┃ ┗━━━━━━┻━━━━━━━━┻━━━━━┻━━━━━━━━┻━━━━━┛ 注:
1.表中的规定适用于采用热轧钢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和采用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及热处理钢筋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当采用其他类别的钢丝或钢筋时,其裂缝控制要求可按专门标准确定;
2.对处于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60%地区一类环境下的受弯构件,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可采用括号内的数值;
3.在一类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屋架、托架及需作疲劳验算的吊车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
对钢筋混凝土屋面梁和托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
4.在一类环境下,对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梁、托梁、屋架、托架、屋面板和楼板,应按二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
在一类和二类环境下,对需作疲劳验算的须应力混凝土吊车梁,应按一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
5.表中规定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和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仅适用于正截面 的验算;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斜截面裂缝控制验算应符合本规范第8章的要求;
6.对于烟囱、筒仓和处于液体压力下的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
7.对于处于四、五类环境下的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 8.表中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用于验算荷载作用引起的最大裂缝宽度. 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
表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
┏━━━━┳━━━━━━━━━━┳━━━━━━━━━━━┳━━━━━━━━┓
┃抗震等级┃ 加密区长度(mm) ┃ 箍筋最大间距(mm) ┃箍筋最小直径(mm)┃
┃ ┃ (取较大值) ┃ (取较小值) ┃ ┃
┣━━━━╋━━━━━━━━━━╋━━━━━━━━━━━╋━━━━━━━━┫
┃ 一 ┃ 2*hb,500 ┃ hb/4,6d,100 ┃ 10 ┃
┣━━━━╋━━━━━━━━━━╋━━━━━━━━━━━╋━━━━━━━━┫
┃ 二 ┃ ┃ hb/4,8d,100 ┃ 8 ┃
┣━━━━┫ ┣━━━━━━━━━━━╋━━━━━━━━┫
┃ 三 ┃ *hb,500 ┃ ┃ 8 ┃ ┣━━━━┫ ┃ hb/4,8d,150 ┣━━━━━━━━┫
┃ 四 ┃ ┃ ┃ 6 ┃
┗━━━━┻━━━━━━━━━━┻━━━━━━━━━━━┻━━━━━━━━┛
注:为纵筋直径,hb为梁截面高度.
2.梁高不小于1m 时,梁端箍加密区箍筋的最大间距应允许为hb/6,但不应大于200mm
对截面高度h>800mm的梁,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 对截面高度h≤800mm的梁,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6mm.
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直径尚不应小于纵向受压钢筋最大直径的倍.
框支梁支座处(离柱边倍梁截面高度范围为)箍筋应加密, 加密区箍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100mm. 在非加密区的箍筋间距≤2倍的加密区箍筋间距.
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表 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mm) ┏━━━━━━┳━━━━━━━━━┳━━━━━━━━━┓ ┃ 梁高h(mm) ┃ V>*ft*b*h0 ┃ V<=*ft*b*h0 ┃
┣━━━━━━╋━━━━━━━━━╋━━━━━━━━━┫ ┃ ≤300 ┃ 150 ┃ 200 ┃ ┣━━━━━━╋━━━━━━━━━╋━━━━━━━━━┫ ┃ 300<h≤500┃ 200 ┃ 300 ┃ ┣━━━━━━╋━━━━━━━━━╋━━━━━━━━━┫ ┃ 500<h≤800┃ 250 ┃ 350 ┃ ┣━━━━━━╋━━━━━━━━━╋━━━━━━━━━┫ ┃ h>800 ┃ 300 ┃ 400 ┃ ┗━━━━━━┻━━━━━━━━━┻━━━━━━━━━┛ 一.《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表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
┏━━━━┳━━━━━━━━━━┳━━━━━━━━━━━┳━━━━━━━━┓
┃抗震等级┃ 加密区长度(mm) ┃ 箍筋最大间距(mm) ┃箍筋最小直径(mm)┃
┃ ┃ (取较大值) ┃ (取较小值) ┃ ┃
┣━━━━╋━━━━━━━━━━╋━━━━━━━━━━━╋━━━━━━━━┫
┃ 一 ┃ 2*hb,500 ┃ hb/4,6d,100 ┃ 10 ┃
┣━━━━╋━━━━━━━━━━╋━━━━━━━━━━━╋━━━━━━━━┫
┃ 二 ┃ ┃ hb/4,8d,100 ┃ 8 ┃
┣━━━━┫ ┣━━━━━━━━━━━╋━━━━━━━━┫
┃ 三 ┃ *hb,500 ┃ ┃ 8 ┃ ┣━━━━┫ ┃ hb/4,8d,150 ┣━━━━━━━━┫
┃ 四 ┃ ┃ ┃ 6 ┃
┗━━━━┻━━━━━━━━━━┻━━━━━━━━━━━┻━━━━━━━━┛
注:为纵筋直径,hb为梁截面高度.
2.梁高不小于1m 时,梁端箍加密区箍筋的最大间距应允许为hb/6,但不应大于200mm.
框支梁支座处(离柱边倍梁截面高度范围为)箍筋应加密,
加密区箍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100mm. 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表 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mm)
┏━━━━━━┳━━━━━━━━━┳━━━━━━━━━┓ ┃ 梁高h(mm) ┃ V>*ft*b*h0 ┃ V<=*ft*b*h0 ┃
┣━━━━━━╋━━━━━━━━━╋━━━━━━━━━┫ ┃ ≤300 ┃ 150 ┃ 200 ┃ ┣━━━━━━╋━━━━━━━━━╋━━━━━━━━━┫ ┃ 300<h≤500┃ 200 ┃ 300 ┃ ┣━━━━━━╋━━━━━━━━━╋━━━━━━━━━┫ ┃ 500<h≤800┃ 250 ┃ 350 ┃ ┣━━━━━━╋━━━━━━━━━╋━━━━━━━━━┫ ┃ h>800 ┃ 300 ┃ 400 ┃ 《混凝土构造手册》图当梁宽<400 n=2, ≥400 n=4 梁箍筋加密区长度内的箍筋肢距:一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0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
值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300mm
二.《混凝土构造手册》图当梁宽<400 n=2, ≥400 n=4 一级:ρsv≥fyv 二级:ρsv≥fyv
三、四级:ρsv≥fyv
当V>*b*ho时,箍筋的配箍率ρsv(ρsv=Asv/(b*s)尚不应小于fyv. 框支梁最小配箍率: 特一级:ρsv≥fyv 一级:ρsv≥fyv 二级:ρsv≥fyv
非抗震区:ρsv≥fyv
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 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 积bhw的%,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沿梁高应配置间距不大于200.直径不小于16mm的腰筋.
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 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 积bhw的%,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沿梁高应配置间距不大于200.直径不小于16mm的腰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