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三年级语文《拉萨的天空》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拉萨的天空》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 导语】语⽂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门教学科⽬,其教学的内容是语⾔⽂化,其运⾏的形式也是语⾔⽂化。语⽂的能⼒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门重要的⼈⽂社会学科,⼈们交流思想的⼯具。具有⼯具性与⼈⽂性的统⼀特点。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拉萨的天空》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拉萨的天空》原⽂

  拉萨是有名的⽇光城。那⾥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清⽔洗过的蓝宝⽯⼀样。

  在拉萨,⼈们说话的声⾳能碰到蓝天,伸出⼿来能摸到蓝天。有⼈说“掬⼀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有贴着⼭顶的⽩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拉萨的天空蓝得让⼈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年四季中不管是深冬还是盛夏,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有了这蓝天,依⼭⽽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篇⼆】⼩学三年级语⽂《拉萨的天空》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课⽂。  2、学会本课⽣字,理解⽣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材料,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的审美情趣,让学⽣到⽣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重难点:

  学习本课⽣字,能正确书写。体会作者通过对拉萨天空的赞美来表达对拉萨的⽆限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挂图;⽣字卡⽚;有关拉萨的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情境导⼊,揭⽰课题。  1、播放有关拉萨的⾳像资料。

  2、拉萨是我国西部⼀座有名的⽬光城。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起⾛进西部,⾛进拉萨,去欣赏那⾥别具风情的迷⼈风光,去仰望那与别处不同的天空。板书课题:7、拉萨的天空  ⼆、初读课⽂。

  1、⾃由读⽂,要求学⽣读准字⾳,读通句⼦,标出⾃然段的序号。  2、认读⽣字新词,了解词意。  (1)去掉拼⾳,读准⽣字。  (2)给⽣字找朋友。

  (3)读准新词,并再回到⽂中,读懂新词。  (4)⼩组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3、先练读课⽂,再把你喜欢的⾃然段读给⼤家听。

  4、初步感知课⽂。读了课⽂,你想说什么?学⽣⾃由表达,教师相机引导。  三、教学⽣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字。指名读。  2、识记⽣字字形。  3、指导书写。  第⼆课时  ⼀、复习。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喜欢的⾃然段。  ⼆、精读感悟。

  1、轻读第⼀⾃然段,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1)拉萨的天空的特点:湛蓝、透亮。

  (2)品读⽐喻句。把“拉萨的天空”⽐作什么?由此你体会到什么?  2、⾃读⼆⾄四⾃然段,⽤笔勾画最能体现拉萨天空特点的语句。  (1)⼩组交流,并读⼀读。  (2)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全班交流品味,学⽣读句,谈体会。  (4)图⽚展⽰

【篇三】⼩学三年级语⽂《拉萨的天空》教学反思

  《拉萨的天空》是第五册的⼀篇阅读课⽂。⽂章以清新凝练的语⾔描绘了拉萨天空蓝的特点。西藏应该说是离我们孩⼦⽐较遥远的,孩⼦都会感到陌⽣,因此,课前我让学⽣去搜集有关西藏的资料、图⽚,让学⽣对西藏,对拉萨有个初步的印象后再让学⽣学习课⽂,减⼩学习的难度。在课上,我以西藏美丽的图⽚导⼊,⼀下⼦将学⽣的⼼带到了遥远的西藏,为学⽣进⼊课⽂内容的学习创造了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抓住拉萨天空“蓝”的特点,配以精美的图画,让学⽣对拉萨的天空先有⼀个初步的认识,再让学⽣⾃读课⽂,从课⽂的语⾔⽂字中去感受拉萨天空的特点。学⽣在反复吟读,解疑中,借助形象发挥想象,把⽆声的⽂字转化为有声语⾔,感受清新优美的⽂字,想象美好的图景,体悟作者的情感。以各种各样的形式,⼀遍⼜⼀遍地有感情朗读,学⽣品出了味,悟出了情,理解了课⽂的语⾔,也悦纳这种语⾔,课⽂语⾔蕴涵的情感与学⽣的情感相通、共鸣。但在课上,我也发现了学⽣的⼀些不⾜之处。⽐如学⽣的语⾔⽐较贫乏,语⾔组织能⼒差,发⾔声⾳不够响亮。在学完全课后,让学⽣再次说说对拉萨天空的感受,学⽣还是局限在“美”与“蓝”上,很难⽤⾃⼰的语⾔来概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学⽣这⽅⾯的缺陷,加强对学⽣⼝语交际的训练,帮助学⽣积累更为丰富的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