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l4卷第3期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Vo1.14 NO.3 2014年6月 JOURNAL OF LIUZHOU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 Jun.2o14 [语言/文学/'g术研究] 探究翻译过程中的语境重构的策略 薛 文,宁 敏木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柳州 545006) 摘要:通过分析语言和语境的关系给出了语境的内涵,之后从语言翻译的本质和目的出发,论述了语 言翻译和语境重构之间的关联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语境重构的实践操作方法,主要包括在于语境重构的 范围的界定以及语境重构过程中对词汇的推敲、时态的选取、语言习惯的转换等问题进行论述,形成了一 系列可行的语境重构操作方法。 关键词:语境重构;主客观环境;内涵;关联性;语言习惯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084(2014)03—0069—05 引 言 言学翻译理论和功能翻译理论。研究了在翻译过 语境是语言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要素,通过对 程中如何应用翻译理论解决语境重构问题、篇章 翻译过程中语境的重构研究能够有效的提高翻译 连贯问题和语用解释力等问题阁。戈玲玲则语境顺 的准确性和真实性【1】。任何一个语言在表达内容的 应论的观点出发,讨论语境顺应性在翻译解读中 时候都必然包含了一定的语境,无论该语言表达 的作用。提出了在翻译过程中如何最好地匹配原 者是否有意或无意将这一切语境融入进来。语境 文中所表述的语言文化意境的问题 。冉永平通过 作为语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要素都是客观存在 对翻译过程中的语用维度进行分析.对语言表达 的。同样对语言内容进行理解和认识的时候也不 过程中隐含的信息和欠缺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弥补。 能特例语境,在不同的环境下同样的语言文字将 提出了一种在译文和原文之间最佳关联的语言翻 蕴含不同的内涵和意义闭。因此,语境是人们认识 译策略圈。 和理解语言内容的一个重要前提和条件。在人们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将通过对语境重构这一问 进行语言文化交流和传播时,传播和理解扮演着 题进行深入研究,着重探索语言翻译与语境重构 极其重要的角色。为了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真实 之间的关系,对语言翻译的本质进行分析和探索[句。 性,人们研究了很多语言翻译的相关理论和实践 结合语境重构的目的从不同角度论述语境重构和 方法.然而为了在各种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方法 语言翻译之间的关系,并结合语言翻译过程的实 应用过程中如果脱离了对语境的认识和重构都难 践问题对语境重构的实践操作进行研究.形成具 以真正意义上做到对语言内容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有较强可操作性的语境重构应用方法。 也就不可能完成高质量的语言翻译工作,为此在 一、语境内涵 翻译过程中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语境的重构问题具 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语言是一种系统符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 目前对于语境重构这一问题国内外有很多学 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语言 者展开了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是人类的创造,是不同于动物之间的发声的一种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钟书能,李英垣等通过分析语 可以随机应变的表达【7】。语言深入人们的生活。同 时,日常生活又为语言提供了一个生存环境,也 收稿日期:2014—04-18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K13LX580) 作者简介:薛 文(1975一),男,广西桂平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职英语教学与研究;}通讯作者:宁 敏(1978一),女,广西灵山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翻译理论与实践。 70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6月 就是语言环境,即语境。因此,语境是语境指的 就是使用语言时的环境。 语境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是指语言表 达时的具体环境,既可以是社会环境,也可以具 英文名字。可是在外国市场却遭遇泼冷水。就是 没有深人了解LINING这个语言放在国外以他们 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能否接受。当深入研究了 外国的语言习惯和背景.把LINING改为了LI— 体到各种场合嘲。狭义是指书面语的上下文或者口 语的前言后语所形成的语言环境。也可以说,影 响语境的环境有主观环境和客观环境。语境中的 主观环境是日常语言交流的方式以及意义起到一 定作用的发声人(即说话人)和听声人(即听话 人)的主观意识。这种主观意识是人的心理因素 与外界世界通过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对语境的构 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语境的主观环境来 讲。语言使用者的身份,社会地位和所从事的职 业以及性别差异等都是构成语言环境的重要主观 因素。它们对语言的应用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佐证:中国有句古话“君子 之交淡如水”。大意为朋友之间的友谊是一种相互 信任,和生活带来的平淡后的一种宁静与幸福。 当然这是在中国人这个主观意识为前提的。假如 换种社会环境。人们的主观意识就会不同,也就 是语境差异。在西方。人们对这句话就会产生不 同的理解。认为这句话表现不出朋友之间友谊的 深刻。相反会认为这句话根本不适合表达友谊。 这就是因为语境不同.语言的主观环境差异而导 致的理解误差。可是没有语境构成的主观因素, 便不存在完整的语境。因此,我们必须在语言的 使用中重视这些主观语境,从而做到更加合理, 全面,有效的实现语言意义的获得。 语境中的客观环境是交际人以外的其他因素, 它们对于交际过程来说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可 以把这种语言环境分为两种:宏观语境与微观语 境 。其中宏观语境大致包括各种背景(文化背景, 社会背景,时代背景,文体背景等)微观语境大 致包括时间,地点,话题,气氛以及涉及到的人 物等因素。语境中的客观环境对语境的准确理解 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语境的作用是语境 能够把多种可能的意义转换为符合表达需要的唯 一意义。也就是说,语境起着确定话语的作用。 语言的客观环境自身并不能带来话语含义和交际 意图的显现,而只有在语言这个载体下才能显示 出语境客观环境的作用。这里有个具有代表性的 例子:李宁这个品牌的高级运动服再打入国外市 场的时候用的是LINING这个名字,这是李宁的 NING。这个语言迎合了国外的语言习惯.符合国 外的文化背景,很快被人们接受,李宁品牌便很 快打人外国市场并取得很大成功。由此可见.语 境的客观环境对语言的认知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 用。 综上所述,在进行语言类别的认知时。就应 该充分考虑这些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都是语境 的重要构成因素,既包括交际中的情景环境,又 包括民族文化传统因素等诸多方面的内容㈣。都会 对语言交际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只有考虑周 全,才能认清语境概念的本质。进而深入探讨特 定的语境环境在语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语言翻译与语境重构 语言翻译实质就是一种在诸多层面上和方位 上运用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法为达到意义转换目的 所进行的语际活动[11】。语际的意义不能随意转换, 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语言翻译是一种社会行为。 语言翻译是语义的翻译.是运用一种另一种语言 的适当方式来表达一种原语表达的内容。译者在 语境中分析理解原文.再用目的语重新构建与源 语作品最相近的语境.按译者接受期待的方式发 生作用。使译文读者最大限度的体会和欣赏原作 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图。从而更好地完成翻译。 这就是语境重构的目的所在 。 语境重构语翻译之间的关系分析如下: 首先,语言与语境伴随着产生,在翻译过程 中,文本必定与其社会文化语境相伴而生。译者 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在新的语境下将已有的词语 通过语境推理进行重新组合,以构造出新的词语 和意义。这个过程必然要进行语境重构。其实翻 译的过程也就是语境重构的过程,译文的产生即 是源语语境在翻译过程中的结构和重构的结果。 译者是翻译过程的中心.语境重构就是译者从翻 译过程中实现的。语境重构不是预先存在的,而 是通过译者的努力在翻译过程中构建出来的,之 所以被称为语境重构.是因为构建出来的这个翻 译预警必须同源文语境在互文性方面保持最大一 致,重构后的语境是忠实于原文语境的。这样才 第14卷第3期 薛文,宁敏:探究翻译过程中的语境重构的策略 71 能使译文具有多重性和互文性,是语境有利于自 己而成功实现交际目的。 其次,准确构造语境能够降低读者理解原文 作者意图的难度。每一个命题产生时都对应着其 特定的语境。在目前,由于翻译作品的接受处在 目标语文化的多元网格之中,因此在某一时期一 定翻译手段的运用在接受层面会产生连锁的社会 反映.然而针对这一问题。语境重构这一方式恰 到好处的刷新了读者的认知世界,以读者的认知 水平为皈依。在后现代语境下,译者主体是原语 文化与译语文化之间的动态平衡的存在,进而在 翻译过程中。语境重构是译者对语际转换后的文 本进行词汇.语法以及语篇层面发挥主体性的创造 性结构,以便读使读者最大限度的理解并欣赏原 文。提高原作品的感染力。如果没有语境重构,读 者需要自行去重构当时的语境,这样以来,既增加 了读者的负担。也容易将读者引入理解的误区。 最后,语境重构的准确性直接决定了翻译的 质量。正确翻译的基础在于准确的把握语境,语 境的各部分内容都影响着翻译的准确性,不论是 在什么样的翻译中,语境重构的作用都不可小觑。 同一种原语作品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下承载着不同 的价值意义。翻译是原文情景的在现,所以语境 重构的准确性的把握程度越高,原文情景再现的 忠实度也就越高.会最大限度的重现原语所要表 达的思想以及深层意义。语境制约着翻译,翻译 依赖于语境。因此,语境重构的是至观重要的。 在翻译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各种语境因素。 重视语境重构,力求完整正确的传达原语信息。 语境重构是正确翻译的基础,要正确的翻译和理 解文字,就必须正确的分析和掌握原作品的语境。 从而能进行准确的语境重构,更好的服务于翻译。 三、翻译过程中语境重构方法 (一)语境重构的范围 语境重构的范围主要包括局部语境重构和全 局语境重构。 局部语境重构是指一句话、一段话中的语境 重构,造成这种局部性的语言理解偏差的主要原 因是语言中多义词、时态、句式带来的影响。多 义词是单义词发展而来的,是语言系统中的音义 矛盾和词义发展演变的必然结果.不管哪种语言 其本身的语音表达方式都有限,但是客体(即外 在可以用语言来表达的事物)却是无限的,以有 限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无限的被表达的内容,就无 疑会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语义上的矛盾或空缺, 于是就造成了局部理解偏差。我们用时态表达事 情或是动作发生时间,不同的时态表达出不同的 感情.利用过去时表达过去的感情和利用过去式 表达现在的感情所产生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不同 的意图。比如说“Do you want to see me?”和“ Did you want to see me?”,一个是进行时,一个 是过去时。进行时表达出来的情感和过去时表达 的情感是不同的。过去时更加委婉的表达出了商 量的语气。句式的不同也会表达出不同的含义。 主动式表达与被动式的表达意义不同,主语与谓 语的不同所呈现的意义也不同。比如“我们完成 了一向艰巨的任务”“一项艰巨的任务被我们完 成了”“我们完成的这项任务是艰巨的”。这三句 话一句话一个意思。所以说在翻译的过程中,进 行局部语境重构是有必要的。 篇章的语境重构又称为全局语境重构,它是 从整篇文章上分析作者所描述的语境.在翻译的 过程中,首先要通读全文,对全文有一个整体把 握.包括对字面层次的理解和深层含义的掌握. 分析整篇文章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文化背景之下, 深入了解原语特殊的文化现象。使用正确的方法. 合理的进行想象与发散,对原语语篇的思想内容 做一个重新调整,进行句子之间的合、分。找出 难点,存在歧义的地方,然后用译者的主观能动 性结合译者自身的文化知识即翻译技巧再借助其 他网络资源等其他有效途径。参照原词,找出这 些词对应的词义,以达到忠实、通顺或者更佳的 效果。译文传达的不仅仅是一种信息,对生活语 言的处理,更是一种行为方式,所以,在语境重 构中,不仅要根据其被使用的特定情境的上下文. 还要联系原文的社会性进行分析,全面把握,语 言交际是否成功首先取决于能否正确的调动语境 策略,通过正确的语境调动,语用主体对实现语 言语境功能的语音、语义或语法要素进行调节和 控制,利用上文语境对下文语境的制约作用,把 握交际方向,使交际顺应着预期的轨道行驶,也 可以运用各种有效办法对不符合自己交际的语言 进行改造,使交际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 由此构建出在整体上与原文相一致的语境。以便 达到更顺畅的交际。 72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6月 (二)语境重构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措施来实现 1.词汇上的推敲 语言的外壳,才能进入语言的“意义”层面,译 者只有摆脱甚至忽略语言形式的差异,才能最大 程度的保持言语意义的等值。要把握原语的意义 所在,冲破形式的枷锁,才能根据特定的场景, 词语是组成句子的元素,在翻译中,一词一 义的情况很少见,英汉两种语言都有大量的同义 词和近义词,越是常用的词语所蕴含的意义也就 重述作者表达的意图。 “What s wrong with you?”这句话被放在不同环境中有不同的解释。比 如一个人不小心被撞到了.这句话的翻译就是 越多,释义也就越多,在翻译时就越难确定词义。 对词语进行反复琢磨和推敲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即使简单的常用词也要认真对待,摧毁推敲要从 原词的基本意义出发。根据上下文的引申义和文 “你脑子有病啊”假如去看医生.就被翻译为“你 怎么了?那里不舒服?”在你突然的去找朋友时, 章的背景以及作者的立场等方面进行词汇推敲. 翻译的关键在于理解,在于透彻的理解和把握原 文内容的实质,而怎样去理解,就需要译者对词 汇进行认真反复的研究推敲.句子的语法结构我 们可以通过学到的语法知识得出。但对于词汇的 理解,就必须通过文章的上下文来进行。英语的 确切含义是在某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确定的,这 一过程也有利于语境重构,因此,语境重构的办 法之一就是进行词汇推敲 2.时态的选取 翻译中的时态选取也是语境重构的一个重要 方法,在翻译时要选取恰当的时态以正确反映当 时的场景。在汉语中,时态是是一个意念问题, 而在英语文化中,时态则是一个形态问题,是一 个英语语法的范畴,因此,在翻译中,我们不能 把英语动词中的和各种时态与汉语表示时态的形 态助词(比如着,了,过)机械的一一对应,在 很多情况下。英语原句的时态和英语译句的时态 并不是一致的,这就需要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 认真钻研语法,同时随机应变,尊重汉语的语用 习惯。选取恰当的时态,以正确的反应当时的情 景。要认清汉英差异,按英语的预防逻辑和规则 办事,摆脱汉语语法概念和汉语思维的干扰,在 翻译中时态的运用遍布整个翻译过程,会正确的 选取时态是每个译者掌握的必要前提,译者应该 对事态有着敏锐的嗅觉和观察力,不要限于英汉 时态在形态上的机械对应,那是没有意义的,也 不利于语境重构,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选取 正确的时态以能够正确的反应当时的情景是有利 于译者进行语境重构的。 3.根据语言习惯进行重述 语境的重构也需要根据语言习惯进行重述, 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表达语言的习惯也是有差异 的.要彻底摆脱源语言中的束缚,只有脱离源语 这句话就被翻译为“你有什么事么?有什么麻烦 呢?“即同样的语句。置于不同的环境中为了还 原当时的语境,就会有不同的译法,只有根据不 同的语言习惯来进行语境的重述.才能正确的表 达出译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同样,这也是语境重 构的一种有效办法。 4.强化译者主体性的能动性 语境重构是一种处于社会惯例和文化习俗复 杂网络之中的,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他的对象 性活动的客体是原作。要尽量完美的完成翻译任 务。就必须充分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译者的 对象性活动是将译出语转化为译入语,而在这个 过程中是存在一定张力的,要使语境重构这个过 程合理的进行。译者对原作的解读就不能仅仅停 留在对原作的字面认识阶段,译者要更多的注重 原作思想信息和审美艺术的再现,同时要将译者 对原作的思想感悟有机融合到语言转换中从而为 语境重构奠定基础。因此译者的能动性在中间的 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一个真正的译者必须具备很 高的文学涵养,同时掌握两种文化,两种语言, 具有广泛的阅读经历和阅历,综合素质较高。所 以.只有加强译者主体的能动性,译者在翻译的 过程中要使原作者处于“死亡”的状态之下,只 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译者的主观能动,由于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没有较强的规范和制约,这会 对语境的重构造成一定的影响。译者是翻译的主 体。他的对象性活动的课题是原作,要完成翻译 的任务,他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当 然这并不意味着译者可以毫无约束的发挥,所以, 在语境重构的过程中,要摒弃译者的“唯我”性, 尊重翻译的对象。 四、总结 语境重构对翻译质量的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第l4卷第3期 薛文。宁敏:探究翻译过程中的语境重构的策略 73 在翻译过程中如何真实的还原出原始的语境是翻 2005,13(01):44—47. 译过程中一项重要工作。传统的翻译理论更多的 【5】冉永平.翻译中的信息空缺、语境补缺及语用充实Ⅱ].外国 是强调如何对语言文字内容的把握,而缺乏对语 语,2010,(06):58—65. 境重构的相关分析和指导。为此本文通过语境内 【6】李英垣.论互文语境中冗余信息对翻译篇章连贯重构的影 涵及语境与语言翻译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深入研究 响Ⅱ】.外国语言文学,2006,23(01):40—45. 和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语境 f7】夏天.翻译中的语境重构——从“讹”说起Ⅱ】.上海翻译, 2007,(O4):8—11. 重构应用方法。 【8】彭利元,蒋坚松.语境・对话・翻译——巴赫金语境对话理论 对翻译的启示Ⅱ】.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09):47—51. 参考文献: 【91;E东风.小说翻译的语义连贯重构Ⅱ】.中国翻译,2005,(03): [1王灵玲.1】认知语境与文化意象的翻译Ⅱ】.学术交流,2009, 37-43. (11):150—152. 【10】李锦,廖开洪.文化语境顺应与翻译策略Ⅱ】.语言与翻译, [2】陈倩,刘永红.论翻译中的语境对等扔.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5,(02):49—52. 2007,07(04):114—116. 【11]:v彦清,赵桂英.翻译与语境重构探讨Ⅱ】.东北师大学报:哲 【31钟书能,李英垣.翻译方法新视野——翻译是互文意境中的 学社会科学版.201 1.(06):95-97. 篇章连贯重构Ⅱ】.中国翻译,2004,(02):14—18. 【12】孙建成,温秀颖.翻译美学思想与译作的审美重构——简 【4]戈玲玲.文化语境顺应与翻译解码Ⅱ】.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评刘士聪文学翻译美学思想田.中国翻译,2007,(03):45—48. Study on the Context Reconstruction in Translati0n Process XUE Wen&NING Min* (Liuzhou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LiuzhouGuangxi545006,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ranslation quality,this paper sutdied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con— text reconstruction in translation practice.First,b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of language and context,it de— ifned the context in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condiitons;then based on the language trnasaliton nature and purpose,it discussed the relevance of language translation and context reconstruction;fniaUy,it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practical methods to reconstruct the context,including defining the reconstruction scope,vocabu— alry scrutiny,tense selection,conversion of language habits.. Key words:context reconstruction;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conditions;connotation;relevance;language hab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