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

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

高中信息技术课以信息处理为主线,着眼于学生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培养学生信息采集、加工、发布等信息处理的基本技能,区别与其它学科的教学。课堂是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渠道,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对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就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一、根据学生差异,制订课堂教学计划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明显地感觉到学生信息技术接受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具体差异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计划。为此安排三个阶段:

初期教学重点放在基础薄弱学生身上,在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多让他们上机,熟悉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方法,多做单一性的练习题。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的讨论,这样就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这样,学生学习兴趣就大大提高了,而且不用靠训斥来维持课堂教学秩序,学生自然会投入到计算机学习中,从而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中期教学主要完成以下任务:一是根据第一阶段的教学效果和会考大纲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二是制作相应的练习题库;三是加强检测。这一阶段不少学生主动要求补课,使我的教学信心大增,也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提高。

最后阶段主要抓好学生的模拟练习和考试系统的熟悉操作,通过综合性练习使学生对会考的题型和分值分布有一个大概了解,要求他们参照会考大纲和会考要求的知识点,逐条对比,根据综合性练习的结果找出自身存在的知识缺陷,进行加强性训练。

通过三个阶段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任务中来,而不是靠教师的压、吓、吼等非常规手段达到教学目的,从而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信息反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我在教学过程中,将发给学生的每个任务,让其完成后通过网上邻居放到指定的文件夹中,然后在课后进行手工阅卷,(当然这些题都是我自己按照学生的情况进行编写的)。每次进行测试都提供两套以上的题目供学生进行隔行考试,以保证考试成绩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然后收集上来后进行手工阅卷(也就是一题一题看学生的操作),对于每个学生在做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记载,并且对照上一次指出进步的方面,然后将这些内容打印出来以“反馈单”的形式发放到每个学生的手中,使学生了解到自己在做题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在今后操作中应注意哪些知识点,并且对有进步的学生适当地进行表扬、加以鼓励,这些都对学生产生了很大触动。不少学生说在以往的计算机教学中从来没有教师给他们反馈,通过“反馈

单”使他们感觉到自己受到了老师重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更高了,同时也能够更加自觉和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任务中来,一种收获的喜悦,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也不会觉得计算机课的枯燥乏味了。

三、与其他学科整合,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我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学过的各学科的部分知识,引入到信息技术的教学中,以各学科知识为背景资料,以信息技术为工具进行任务设计,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做的效果良好。同时,把其他学科知识引入到信息技术教学,强化了信息技术的“工具性”,弱化了信息技术的“技术性”,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来说,可以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来学习其他课程,拓宽了知识面,对于老师来说,可以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积累经验,从“技术”的权威角色中走出来,成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的“排头兵”。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课程,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通过这一年的教学,使我感到要教好这一门课,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摸索、不断地研究,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