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在大型亲子活动中提升家长的参与度
作者:金延旭 彭堃 冯宁 张倩 乔金波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第36期
摘要:亲子活动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必要环节,在有家长参与的亲子活动中,孩子可以感受到来自家长的关心和爱,从而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种和谐的亲子关系。亲子活动中家长既是活动的承载者又是活动的传递者,教师必须紧密与家长沟通配合,才能有效地开展亲子活动。一、提升家长对亲子活动目标和意义的认知;二、多为家长提供可参照的活动范例;三、对家长要适度的表扬和布置任务;四、帮助家长树立和加强责任感;五、重视家长的意见反馈。 关健词:亲子活动;家长;参与度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6-0028-02
亲子活动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必要环节,在有家长参与的活动中,幼儿可以感受到来自家长的关心和爱,从而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和谐的亲子关系。大型亲子活动是指由主办方组织的一定规模的亲子活动,如幼儿园所、亲子机构组织的亲子活动,区别于单一家庭内部的亲子活动。亲子活动中家长既是活动的承载者又是活动的传递者,机构的教师必须紧密与家长沟通配合,才能有效地开展亲子活动。活动中双方要本着平等、信任和合作的态度沟通交流,双方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这样才能取得预期效果。但是在实际活动中,双方的配合并不尽如人意,从家长的角度看,仍然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那么,如何在大型亲子活动中提升家长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程度,是研究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提升家长对亲子活动目标和意义的认知
提升家长在亲子活动中的参与度,首先要让家长明确亲子活动的目标及其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意义。大型亲子活动中,家长担当着重要角色,他们是知识经验的学习者和接受者,也是传播者和实施者。亲子活动是面对家长的一种交互式活动,它传送科学的育儿经验,引导家长与孩子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使家长学会观察孩子和培养孩子。但现实活动中,往往存在一种误区,认为教师是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操作者,而家长只是旁观者,认为只要有教师在就一切都不用自己亲自动手。孰不知,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不仅对孩子的心理成长不利,而且也是孩子成长历程中极大的损失。所以,教师首先要帮助家长认清自己的角色,明确自己担负的责任。整个亲子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操作者应该是家长,而不是教师,教师只是一个主持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因此,在开设型亲子活动前应向家长发放关于亲子活动的小文章,或定期到公共场合进行宣传,让家长们了解亲子活动的目标和意义,了解早期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让更多的家长从根本上关注早期教育。或者在每次亲子活动中,及时提醒家长定位自己的角色,指导家长正确地去指导孩子活动。有了这个基础,家长在参与活动时,就会有主动参与活动的意识,并能在教师指导下与幼儿共同活动,共同游戏。另外,有一些家长并非不想主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参与到亲子活动中来,而是不知道如何参与,无法融入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不知道在亲子活动中自己应该担任何种角色。对此,教师可以给家长设计一些小角色,让家长作为故事或活动中的一名成员。当家长扮演这些小角色的时候自然就参与进来了。 二、为家长提供可参照的活动范例
在亲子活动中,让家长照着做是最容易办到的事,所以教师要想办法让家长有参照对象。一,以教师为参照,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育行为为家长树立直观范例。在大型亲子活动中,教师对家长亲子行为参与度的分析和判断显得格外重要。有些家长因为平时经常与孩子共同游戏,再加上教师的引导能很快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有些家长或碍于面子或不得章法,会对参与亲子活动表现出消极冷淡的态度,不参与或勉强参与。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身先士卒,自己先参与进来,用行动和热情打动家长,然后再请家长过来一起加入活动。这样,家长有教师的带动而且有了参考的样本,畏难情绪就会大大减少。因此,大型亲子活动中,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家长的参与程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以家长为参照,教师应充分发挥家长之间相互效仿的作用。在大型亲子活动中,教师要迅速分析和判断家长的亲子类型。对于能快速投入亲子活动中的家长应该第一时间请到活动中来。然后再接下来动员其他家长,并以前面的家长为例加以说服。家长之间有一种相互效仿的作用,尤其在孩子面前,总是不甘心落后的。因此,在亲子活动中如果教师抓住家长的这一心理为突破口,那么家长的参与性就会大大提高。 三、适度的表扬家长和布置任务
为提高家长的参与度,教师要适度地表扬家长,让家长体会到来自教师的认同感。家长同幼儿一样,要培养其行为的积极性,同样需要老师不断的肯定和鼓励。每当家长积极参加到活动中来,教师都会留意给予肯定和鼓励。教师要随时发现家长的积极表现,及时给予肯定,这样才能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增强家长参与的积极性。
教师适当的时候还要给家长布置一些任务,来强化家长参与。第一,教师给家长布置的任务以亲子互动活动较好,可以丰富家庭教育的内容,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学习的特点。第二,教师可以采取给家长发放宣传品的方式,细致地介绍活动的背景、孩子的兴趣以及对孩子发展的意义,并感谢他们为此作出的努力。增进双方的了解,有利于活动的顺利开展。第三,对于完成任务的家长,教师要及时给予反馈,并用孩子的表现来告诉家长完成任务的重大价值,以此进一步激励家长积极参与亲子活动。同时,教师在实施活动时应注意:一是活动目标要明确,完成任务的方法要多样化;二是活动任务每月一两次较为适宜,每次要保证足够的时间;三是要重视活动成果的展示,让家长和幼儿从活动中体验到乐趣,留存美好的回忆。 四、帮助家长树立和加强责任感
在亲子活动中,教师经常能遇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幼儿经常离开活动现场,家长叫过几次没有效果就不管他了。一些家长不认为是自己的态度和教育方式方法不当造成的,而是把原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归咎于幼儿。教师要在活动之前明确告知家长,要遵守活动规则,而且让幼儿来监督家长。这样,一旦有家长违反活动规则,幼儿会毫不客气地批评家长,而且幼儿对自己也会严格要求。可见,幼儿在树立和加强家长责任感方面也会起到一定的监督和约束作用。明确告知这一点,强调了家长和幼儿对游戏规则的遵守能力和自律能力。所以家长是否参与活动,或者活动中家长是否能够遵守这些游戏规则,将直接影响孩子对这些活动中相关观念的认知和形成。因此,教师要帮助家长树立责任意识,加强家长责任感的提升。 五、重视家长的意见反馈
教师要积极准确地发挥家长的主体性作用,还要十分重视家长的意见。首先,活动本身要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才能达成理解合作的目的。当亲子活动结束后,要听取家长的意见和进行信息反馈,总结活动中的成与败,让家长感受到他们也是参与活动的主人,有权利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一过程可以通过与家长聊天或填写意见反馈表的形式进行。活动后注意幼儿日常活动中的延伸教育,将孩子的活动成果在各个活动区进行展示,让家长能感受到孩子在活动中确实受益,亲眼目睹孩子在活动中的发展与成长;此外,精心准备的活动有始有终,家长也会有一种成就感。
总之,在大型亲子活动中,教师以一切利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心研究,不断发掘,一定会找到适合的方式方法,家长参与的热情自然就会提高,亲子活动的质量也会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魏雪.父母参与幼儿园亲子活动的调查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5. [2]范瑞芝.幼儿家长在亲子冲突情境下的应对方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7. [3]汝小美,刘焱.儿童·游戏·家庭[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绿伊莎.中塞幼儿园亲子活动的对比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