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蔡安平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南昌3 3O01 3) 摘要:文中借鉴C080报告提出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有关理论,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 控五部分内容对我国内部控制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立良好的控制活动,进行全 面的风险评估,强化风险意识,加强企业的内部监控,特别是企业的财务监控,建立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的建议来完善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关键词: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 一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3.缺乏适当的控制活动 1.控制环境薄弱 我国目前许多企业缺乏适当的控制活动,造成了大量的造假 (1)大多数管理者对内部控制不够重视,无法以身作则带头严 行为,致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从而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 格遵守内部控制制度,逾越控制、滥用职权等现象严重;对职工 运转。例如在银广夏事件中,我们发现银广夏控制环境失败,企 培训只重形式不重实质,企业文化建设薄弱;管理者自身素质还 业的管理高层任意行事,缺乏适当的控制活动,致使银广夏的造 无法满足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需要,经营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 假行为长期得以隐匿。如果在银广夏内部中存在实质的适当的控 (2)没有设立以董事会为主体的内部控制机制,没有真正建立 制活动,那么持续6年之久,如此骇人听闻的造假行为将不可能 起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或是虽设立了董事会但董事会没有全 会发生。 面行使其应有的职权,履行其应有职责,无法真正起到约束经营 者日常行为、保护股东和其他利益团体利益的作用。 4.信息沟通不畅,职责不清,责任不明 在我国企业中存在这样的现象:企业的信息不论从纵向还是 (3)企业组织结构尚未达到现代化企业管理的要求,存在组织 横向沟通都十分不畅,许多有关企业的信息被管理当局控制,而 与组织之间各自为政、互相推诿、人浮于事等现象,企业内部权 企业的员工对此一无所知。还有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各自为政,部 责分派体系不清晰,贯彻执行不到位。 2.风险评估不足、意识薄弱 风险,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是市场风险、信贷风险、营运风险、 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缺失,员工对企业信息了解微乎其微, 往往局限于自身所处的部门。一个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应能确 责任,以及自己在企业中所扮演的角色,而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 随着我国加入WTO,企业将会面对更大的环境变化和生存 保组织中每个人均清楚地知道其所承担的特定职务和应该承担的 法律风险、管制风险、声誉风险、技术风险等以及随着交易类型 员工对此并不是十分清楚,甚至就像个机器人,一切以企业管理 和工具的变化所面临的兼并收购、破产重组等风险。在诸多风险 当局要求为准,管理当局要求做什么就做什么,不问其行为是否 中,大多数企业最主要的风险是营运风险。但不管是什么风险, 合理合法。 企业都应该建立可以辨认、分析和管理风险的机制,并确认高风 险领域,以加强管理,但我国企业缺乏的就是这种机制,往往出 现盲目扩张的现象。 5.内部监督缺乏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纳入管理过程 的大量制度及活动实现的。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切实执行且执 奖励管理工作。对奖励的立项、标准、程序、审批、支付等方面 格考核、竞争上岗、动态管理,上岗则有、下岗则无,岗变薪变, 作出明确规定。二是清理奖励项目。按照“总量压缩、确保重点、 从严控制”的原则,除有利于运输生产安全和提高经营效益、效 易岗易薪。 8.建立技术技能人才业绩考核激励机制 本着使技术、技能人才的收入与岗位职责、技术高低、工作 业绩和实际贡献挂钩,真正形成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 技能人才的聪明才智,挖掘他们在技术创新上的潜力。进一步探 率的奖励项目予以保留外,其他奖励项目要逐步停止执行。 7.建立岗位工资分配机制 岗位工资属动态工资,是体现岗位劳动差异的工资,适用于 建立技能人才、技术人才技术创新激励举措,充分调动广大技术、 岗位特征明显、产品和劳动量不易量化的工种或岗位,如管理、 技术、服务等岗位。不同岗位之间的工资差别主要体现岗位劳动 索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技术开发、成果转化,根据专业技术人员在 的差别,不同岗位工作体现在对劳动者文化、技术、体能及责任 该项目中所发挥的实际作用支付报酬,使专业技术人员的收入与 等基本素质的要求。将原技能工资单元纳入岗位工资,完全按其 工作业绩和经济效益紧密挂钩的办法。 岗位的责任大小、技术难度高低等要素评价确定,技术简单岗位 总之,铁路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 可“一岗一薪”,技术要求复杂的岗位可“一岗多薪”。这样设置, 工程,它涉及到铁路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体制改革等层面的问 既解决了岗位工资力度弱而对岗位流动导向不力的矛盾,又解决 题。应该看到,理顺工资分配办法,需要在用人用工机制、培训 了岗位与技能分离的问题,做到在其岗,负其责,尽其力,得其 开发机制等方面协调配合,整体推进,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摸 薪。岗位工资是岗效工资制中最为活跃和对劳动者最具吸引力的 索,以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 单元,在工资调整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岗位工资的运行须做到严 益和市场竞争力。 ・- essu e 行的效果良好,内部控制能够随时适应新情况,内部控制就必 资管理、资金管理控制等,以及对内部信息系统的构建、内部监 须被监督,且单位负责人必须带头执行。目前,我国有些企业 督机构运作等方面的控制。虽然有内部控制,但只是形式、花架子,没有人认真地去考核 检查执行的效果。 3.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强化风险意识 面临企业内外环境的日益复杂化,以及企业问竞争的日益激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 1.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烈,企业风险不断地提高。因此,企业要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 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 (1)加强董事会在内部控制体系中的核心作用。我国企业的董 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报告等措施,对企业面临的经 事会在内部控制体系中严重缺位,这对改善内控环境是极为不利 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防患于未然。首先应根 的。要改善此种状况,首先要强化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主 据企业经营战略目标建立一系列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及时识别 导地位,突出董事会在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过程中的核心作 存在的财务风险;其次,利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找出降低风险 用;其次是实行独立董事制度,通过对董事会这一内部机构的适 和转嫁风险的方法;最后,对已确认为高风险的区域进行经常性 当外部化,引入外部的独立董事,以期对内部人员形成一定的监 督制约力,最大限度地维护所有股东的权益;再次是明确董事会 内部分工,设立专门委员会,从而加强内部管理控制。 (2)重视伦理道德规范建设,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 内部控制应当建立在共同的伦理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形成真正意 义上的团队精神。只有当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El标明确,观念趋 同,内部控制才更有实效。更何况,在新经济下,伦理道德具有 极高的价值。企业内部控制的逻辑起点应当是“修己安人”,“修 己”就是自我管理,而自我管理是未来企业内部控制的总纲。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所凝结起来的一种文 化氛围、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境界和广大员工所认同的 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能为内部控制程序的 执行刨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3)健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一是建立起有利于录用和培 养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德才兼备的、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 管理机制;二是制定恰当的员工工作标准和道德标准,作为考核 员工的依据;三是建立富有良好激励机制的职务晋升和工资晋级 制度,防止以貌取人、随意用人、任人唯亲、排斥异己行为的发 生;四是对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制订出相应的规章制 度,并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过程中,对于偏离既定政策和程序的 情况,要建立补救措施,发现问题,有及时行动进行纠正的机制。 (4)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促进经理人市场的培育和发 展。企业内部控制要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沟通和感情的交 流,消除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隔膜,这才更有利于企业形成 强有力的群体,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而且,从西方经济的发 展历程来看,离不开一个完善成熟的经理人市场。经理层是内部 控制制度的执行者与执行情况的反馈者,他们对内部控制制度作 用的发挥是不言而喻的。同时,还应注意协调激励与监督机制, 保持经理层的稳定性与公司政策的稳定性,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 顺利实施。 2.建立良好的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出现在整个企业内的各个阶层与各种职能部门,涉 及的控制对象包括人、财、物、产、供、销等各方面。严谨的内 部控制,不仅要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实行全方位的有效控 制,把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全面置于经济监控之中,并且要对企 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面、重要环节实行重点控制。面的控制与点 的控制要有机结合,内部控制才能发挥良好的效章。因此,企业 在制定控制活动时关键就是要寻找关键控制点。企业一般根据其 经济活动关键绩效领域确定其关键控制活动,包括对人的素质、 任职资格以及业绩考核的控制;企业运营的控制,包括计划决策 管理、销售收款、采购付款、财产物资管理、质量管理、融资投 监控,及时发现已存在的或潜在的风险。总之,企业风险管理应 以预防为主,并始终贯穿渗透于企业控制的全过程。 4.加强企业的内部监控 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内部 控制过程就必须被施以恰当的监督,通过监督活动在必要时对其 加以修正。一是加强对企业法人的内部控制监督,建立企业重大 决策集体审批等制度,以杜绝厂长、经理独断专行,胡作非为; 二是加强对企业部门管理的控制监督,建立部门之间相互牵制的 制度,以杜绝部门权力过大或集体徇私舞弊;三是加强对关键岗 位管理人员的控制监督,建立关键岗位轮岗和定期稽查制度,以 杜绝企业中层干部和供销、会计等重要岗位人员以权谋私或串通 作案,从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四是建立和完善内 部审计监督体系,并由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门人员具体负责内部 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同时,为确保内部审计监督作用的发 挥,促进内部控制的严格执行,必须加强对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 的管理,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并赋予他们一定的独立权限,以 确保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五是定期对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进 行检查与考核,并建立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 5.建立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 为了加强信息的流动与沟通,企业应设立一个良好的信息与 沟通系统。而一个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要求能够对信息及时予 以识别、获取和加工,并采用便于有关组织及其员工在履行其职 责时使用这些信息的形式,在企业内部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有效传 递。要让每位员工清楚地知道控制制度的有关方面,自己承担的 职责及扮演的角色,与他人工作的关系,哪些行为被接受,哪些 不被接受以及他人沟通的方式和渠道等。一个良好的信息与沟通 系统可以使企业及时掌握企业营运的状况和组织中发生的问题, 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方针、政策,防范和纠正出现的错误或不当, 促使各项内部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有利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在内部控制过程中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信息与沟通:第一,内 部控制制度设计应内容明确、表述清晰、便于理解;第二,企业 组织结构的设计不仅要便于由上而下的沟通,还要保证信息由下 而上的反馈;第三,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由“要我控制” 变成“我要控制”,使内部控制制度从一种约束变为员工的内在 需求。 参考文献: [1]刘明辉 张宜霞:2001:《企业内部控制探讨》,《中国注册 会计师》第7期. [2]卢春泉秦荣生:2004:《审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1 36—147页. us e 嬲-・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