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和物质损失及对民众身体与生命安全的危害最为严重,而我国又是地质灾害多发国家之一,尤其是最近几年,崩塌、滑坡等各种地质灾害更是屡屡发生,有研究发现,开展建筑工程建设时,不合理施工极易导致地质灾害问题,从而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因此,开展建筑工程建设前期,必须进行施工场地地质灾害的有效评估,基于此,本文主要开展工程场地地质灾害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旨在促进我国建设场地防灾减灾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工程场地;地质灾害评估方法;技术应用分析 引言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地质灾害问题是制约工程项目施工建设有序开展并造成人员伤损和严重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但是在开展建筑工程设计及施工之前,收集施工场地的水文、地质以及地形地理和土层结构等方面的资料,并利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和工作方法,科学性的进行地质灾害分析与评估,可以为建筑工程设计及施工等活动提供切实可靠的参考和指导依据,从而有效避免或预防建筑施工地质灾害地发生,因此很有必要深入分析建筑工程施工场地地质灾害评估方法与防治措施。
1地质灾害评估策略
工程项目为了能够顺利地开展,都需要做好地质灾害评估工作,要想提升评估工作的质量就需要做好施工现场的资料收集工作。通过翔实的资料与施工项目的各类需求进行对比和分析,最终形成能够反映施工现场地质灾害情况的评估报告。这是实践性和理论性并重的一项工作。开展地质灾害评估时,涉及多种不同的专业,横跨地质,工程,环境等多个领域。在开展工程项目地质灾害的评估活动时,首先需要工程项目的立项论证过程,只有通过对工程项目立项文档中的各类内容和要求进行系统的分析考察,才能够对施工现场的情况有了系统性的认识。
除此之外,还需要评估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同时收集施工现场的地质,气候,环境资料,同时对于施工区域历史上发生过的地质灾害情况进行了解。依据实地考察的资料比对立项论证文档中的内容,完成比对后,需要根据自身掌握的资料完成地质灾害情况的分析报告,报告中应当对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包含地质结构,岩体分布,水文情况等等类目进行阐述,表明该区域对工程开展可能带来的影响。
工程项目所开展的实地调查中的内容应当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并做好相应的研究工作,实现对建筑工程项目开展可行性的有效论证。明确工程项目的适宜性,对于建筑施工活动给予科学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应当包含定性评价,该部分内容主要包含工程施工区域的内部情况,包含施工区域周边的情况,主要阐述可能会对施工过程产生影响的问题,这部分内容应当包含的内容如下:
首先是工程项目施工区域的自然地质条件现状以及地表层现状。其次该区域的人文互动对于施工现场所产生的地质影响以及其他活动对地质情况带来的改变。在进行具体的定量评价过程中,要求在宏观角度的定量评价前提下,做出微观层面的定量评价,这是开展地质灾害评估的前提条件,也是保证评估结果更加细化同时符合标准的工作内容。具体的内容
应当包含该区域土质层结构的具体组合方式,土层承载能力以及内部结构的描述。工程项目施工会对区域土层产生影响,使得土层的结构和厚度以及内部的含量产生直接的影响。针对岩土情况进行分析,以获得结构的物理特性分析。要明确地表岩体以及特殊土体的情况描述,必要时要做出物理力学性质的描述。最后,要对施工区域的水文情况进行描述,包含地表和地下水体的状态及其分布区,依据上述所有描述,最终形成该区域的地质情况对工程项目产生的影响报告内容。
2工程场地地质灾害评估案例分析 2.1工程简介
某项目工程位于某城市的老城改造工程的住宅项目,该项目区域自身呈现出南北向分布,该区域南北长220m,东西宽55m,高程1414,高差10m,该区域本身为老旧平房,总面积大约为80亩。新建建筑为住宅楼,楼层最高15层,最低
11层。小区内包含休闲广场,多种娱乐休闲设施以及生活配套设施,施工场地总体较为平整,周边有通往市区的交通干线,交通方便。
2.2危险性评估
通过对区域内进行地质勘探活动可知,该区域的地质环境形态较为脆弱,建筑工程活动可能会对地质环境产生影响的概率较大,这些地质环境的改善可能会导致灾害的发生。
1)坡面引发的地质灾害:
该施工场地的前缘区域存在斜坡分布,坡度较高较大,稳定性较差,这些坡体的主要土层为黄土,干燥程度较高,松散性较强,同时具备湿陷特性。如果建筑物在这种地基形态上,建筑物的兴建过程所产生的载荷增加就可能对坡体产生影响,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振动,如果加上降雨的影响,就可能导致坡体崩塌,引发严重的事故。
2)基础开挖引发的地质灾害:
施工区域的地表组成主要以黄土为主,具有较大的厚度,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够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就会导致基坑的土体出现垮塌,这可能导致严重施工安全事故。依照施工设计内容,可以明确,该建筑区域的建筑物基础主要是夯孔桩和挤密桩,建筑群落的基坑开挖深度以及范围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小,影响范围有限。
3)绿化灌溉引发的地质灾害:
建筑区域中包含了多种不同的植被形式,在针对这些植物进行灌溉时可能产生的问题主要是输水管道破裂的问题,如果灌溉过程中管道出现了破裂,当水流渗透到斜坡的深部区域,就会使得该区域的含水量不断增加,斜坡结构的抗剪能力遭到逐步破坏,斜坡出现失稳,引发崩塌的概率就会增加。但是考虑到绿化灌溉的水管管径较小,能够渗入土体的水量有限,引发崩塌等严重自然灾害的可能性较低。
4)废弃土引发的地质灾害:
本工程施工进行挖方工作,主要是为了进行基础回填,在挖方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土石方数量有限,可能导致的地质灾害发生概率较小
2.3防治措施
要保证建筑区域和斜坡之间设定有效的距离,保证施工流程的安全,所有的施工项目都应当与稳定性较差的斜坡保持安全距离,如果施工流程无法避让,则应当对斜坡进行加固并做好防护措施。其次,在开展工程施工时,要对斜坡进行位移监测,一旦出现变形,就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危险源改善和治理,同时做好治理过程中的监测活动,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做好水流的控制工作,避免水流进入坡体土壤结构,造成坡体失稳现象。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挖方废石,要做好清运处理,堆放位置要远离沟谷,同时堆放过程中还要做好压实工作。施工过程中,要加强针对施工区域的环境保护工作,降低在雨季开展施工的市场。对于施工过程中的用水要做好控制管理工作,同时要保证施工区域的管线渗漏措施,避免管线渗漏导致污水进行斜坡土层,影响斜坡的稳定性。
结束语:不可讳言,地质灾害给建筑工程建设和施工企业带来的损失和冲击是难以估量的,但是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一旦出现不合理施工等现象,出现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会大幅度提高,因此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加强施工场地地质灾害评估方法和预防措施研究,以便规避和预防地质灾害是建筑工程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周彬,王德志,李常亮.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工程场地地质灾害评估[J].大观周刊,2012(35):2.
[2]赵应奎.陕京二线输气管道工程场地区域地壳活动性与地质灾害[J].地球与环境,2005,033(0z1):351-354.
[3]汪星晨.建设施工场地适宜性评价及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探析——以广东佛山某房地产项目建设场地为例[J].地下水,2022,44(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