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构成及展望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构成及展望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誊 纛 堍 4 鞔金融 —■r: 夏 【摘要】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则和 改革等。特别是企业改革,正式提出国有企业的改革目标 指南,是约束会计行为、指导财务报告的规范。本文从描述 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明晰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进程出发,梳理我国当前会计准 则体系的构成,并对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作出评价。 【关键词】会计准则体系构成发展 一、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 会计准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在一定社会 环境下经济制度的安排。从本质上讲,它对最有效地分配 社会资源和财富起着重要作用。但从应用价值上讲,会计 准则的存在和发展又必须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环 境相适应,并要求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即为会计准则体系的动态演变, 是指会计准则从探索建立到完善的整个过程。回顾我国会 计准则体系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会计准则 体系的探索阶段、会计准则体系的逐步建立阶段、会计准 则体系的发展阶段和会计准则体系的完善阶段。 1、会计准则体系的探索阶段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到80年代末,或者说90年 代初期,这段时期是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探索阶段。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的序幕,中央明确提出我国要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 的方针。在这种新形式的要求下,我国开始学习和借鉴国 际通行会计处理方法。 为了吸引外国的资金和技术,1979年7月l 13,五届 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外合资企业经营法》,1980 年l2月,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 业所得税法》。财政部从1979年底开始着手中外合资经营 企业会计制度的制定工作。1985年3月和4月,财政部分 别发布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和《中外合资经营 工业企业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f试行草案)》,第一次借鉴 和引进了国际上通行的会计处理方法。这套合资企业会计 制度体系完全打破了原来的三段平衡论,适应了投资主体 多元化的要求,改进了原来投资主体一元化资金形态的会 计制度。它是现在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套体系的雏 形,是我国会计制度国际化的开端。 2、会计准则体系的逐步建立阶段 自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 国家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财政改革、外汇改革、税收 58 《当代经济}2o15年第4期 产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等。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的要求下,1992年我国开 始对会计制度进行全面改革。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是“两 则两制”的颁布和实施,其中“两则”是指《企业会计准则》 和《企业财务通则》,“两制”是指l3个行业的会计制度和 l0个行业的财务制度。这次改革彻底结束了我国在计划 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以三段平衡理论为框架的会计制度模 式,标志着我国企业会计核算模式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转换,实现了我国会计制度与国 际会计l贯例的初步接轨。 3、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阶段 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阶段主要是指2001年中国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后的五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现 在进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这实际上是对会计改 革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加大会计改革的力度。其主要标 志是《企业会计制度》的颁布和实施,同时财政部还颁布实 施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等。这一阶 段最显著的特点是我国监管部门对会计公允价值计量的 废除,同时各项资产重组、资产置换等收益不得确认为当 期收益,而规定计入“资本公积”,并提出“八项准备”的计 提方法。 4、会计准则体系的完善阶段 我国会计改革最重要的阶段应该是2006年以来,也 是我国会计改革的第四个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经济的全 球化发展趋势以及国际资本市场的全球化进程,使得资本 市场的参与者和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更高质量、更透明、 更具可比性的财务信息的需求愈加强烈。我国正式加入世 界贸易组织后,为了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全球资本市场的 步伐,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同需要也日益迫切。 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是2006年2月15 13财政部正 式发布了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包括1个基本准则和38个 具体准则,其中除了对原有l6个准则进行重大修改外,新 增具体准则22个,并包括了相应金融企业和非金融企业 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格式,同时在2006年8月1日发 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这充分表明 我国的会计改革已达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和较高的水平。 l磐I l 税金 ——| CONT E PORA M —RV一ECON 0;m《 t》C s●■■■一 ■■■二、会计准则体系的构成 国际会计准则所依据的背景是类似于英、美等资本市场较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与完善,新会计准则的体系基本 为发达、监管较为完善的国家。但目前各国由于经济、政 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从准则的层次上来 治、文化等背景的差异,他们对国际会计准则的认可程度 看,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包含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统 领驾驭的基本准则;第二层次为针对性较强的具体准则; 范了企业的行为,提出了会计信息确认、记录、计量的具体 要求。 从会计准则体系的具体内容来看,会计准则的内在逻 也是不一样的。 从我国目前所实行的会计准则来看,新会计准则体系 第三层次为操作性较强的应用指南。这三大层次明确地规 在充分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基础上,同时兼顾了中国 经济的客观环境和发展特点。总的来看,新会计准则体系 起点高,内容完整,覆盖面广,全面确立了为报告使用者作 出科学决策提供相关、真实、可靠、公允会计信息的企业财 辑结构基本保持静态稳定状态,具体如图l所示。  I r1、财g-报告目标(决策有用和受托责任) 0 2、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f 3、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相关性等八项) !!:...............................一—— 4、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6、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重置 成本、可变现净值、 现值、公允价值) 图1会计准则的静态稳定状态 由图l可以看出财务报告目标是整个会计准则体系 最核心的部分,具备极高的正确性和稳定性。对于财务报 告目标来讲,会计基本假设的信息含量更为丰富,其正确 性和稳定性也就低于前者,存在着更多的可能性被调整和 修正。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指财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 息应当达到的标准,其正确性和稳定性较会计基本假设而 言又出现了更大幅度的下降。从会计要素这一概念开始, 财务报告便从抽象到具体的转变——六大要素是财务报 告的直观显现,每一个要素都具有相应的定义、特征和确 认条件,如此多的信息含量在能够提供较多有用价值的同 时必然导致正确性和稳定性的进一步下降。计量标准划分 为计量依据与计量基础两部分:计量依据是指凭借何种理 念来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而计量基础是指收入和费用的 基本确认条件。在二者之间分别存在着资产负债观与收入 费用观之争和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之争。就现行会计 准则而言,在计量依据上贯彻的是资产负债观,在计量基 础上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从表面上看,基本准则只不过 给出了5个计量属性的定义,但研究与经验表明其存在剧 烈的不稳定性和丰富的价值,因此在进行考察时不能只考 虑显性信息,还应考虑隐性信息。 三、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趋势的日益 加强,会计国际化已日益成为各国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务报告目标,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系,建立了较 为科学完善的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标准,填补了我 国会计规范领域的诸多空白,并在会计计量、企业合并、金 融工具会计等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和突破,为深化我国企 业改革、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为适应我国金融体 制改革、应对金融服务市场开放的挑战,为促进我国资本 市场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奠定了坚实的会计基础。 与国际趋同的会计准则体系有利于将我国会计提升 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行列,从而促进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改进信息系统,全面提升会计信 息质量和企业形象,有助于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为 实现中国会计准则与其他国家或者地区会计准则等奠定 了基础。趋同只是第一步,等效才是目标。如何提升我国会 计准则体系的效果,实现我国会计准则与其他国家或地区 会计准则等效,将成为我国会计准则体系需进一步探索的 问题 【参考文献】 【1】朱萍:解读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四大特点U1.改革与战略,2006 (5). [2】赵建新:关于我国现行金融会计准则体系的评析卟企业经 济,2006(5). 【3】王建新:中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历史演进与最新发展U].中国 金融,2006(11). [4】张呜:会计准则的历史与未来UJ.财会通讯,2006(11). [5】王建新:新会计准则体系构建:趋同创新继往开来 财政 研究,2006(10). [6】刘玉廷: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架构、趋同与等效卟会计 研究。2007(3). [7]郭振华: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概念框架及准则体系构建Ⅲ. 经济论坛,2010(4). 【8】戚艳霞、张娟、赵建勇:我国政府会计准则体系的构建—— 基于我国政府环境和国际经验借鉴的研究U】会计研究,2010(8). [9】沈剑飞、李国政、谢喜梅:关于我国会计准则体系演进范式 的构建研究叮1_会计之友,2011(7) [1O】桂馨、徐玉德:我国政府会计准则体系构建研究述评 .会 计之友,2012(15). (责任编辑:胡冬梅) 《当代经济}2o15年第4期5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