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地说,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对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是一次“福利”——为我们每一个敢于改革课堂教学的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大舞台。回首以前的语文教学,教师难教、学生厌学,语文教学竟成了学校教学质量提高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语文教学吹来了改革的春风。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不断的积累经验、总结教训,我觉得语文教学应突出语文的特色,尽显学生的个性。就此而言,我认为语文教师的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化”早读质量
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事实证明,在早读课上引入竞争机制,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为了创造竞争向上的氛围。我是这样做的:在早读课,我班是四人一小组,每一小组都有组长,如果这一组的同学目标完成了,就由组长到黑板上签名。每个早读课都有负责人在黑板上画好表格,谁签的早,说明这组背的快。基础目标完成,一般每组每人加两分儿,提升目标完成每组每人加五分,哪一组先完成的也会多加分。事实证明,这样早读课下来,完成任务情况出人意料,那些平时拖拉的学生为了本组集体的荣誉,竟然也不甘落后。总之,创造竞争向上的氛围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其次,建立评价与检查制度。有了任务却不检查、不评价,会让部分自觉性本就不高的学生产生偷机取巧的心理。一节早读课通常在不了了之中结束,其有效性也就大打折扣。所以,每次早读课我都会检查,检查又分为学生检查和老师检查。每次早读课布置任务后,我会先让组长检查后,再到黑板上签名。因为早读课一个老师得负责两个班,所以每次早读每班我会抽一些基础薄弱的同学进行检查。最后五分钟集体默写,这样背了后有评价,学生在早读时背的就更认真、更投入。
二“精心”备好每课
契诃夫说过一句大意如此的名言,再好的剧本,从平庸的演员口中念出,也会变得干瘪乏味,毫无创造。而优秀的演员,哪怕是你给他一道菜谱,他也能念得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因此,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
做到以下三点,即了解学生的知识体系,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
只有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交什么,否则闭着眼睛捉麻雀大抵是无效劳动。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抓教学重点问题。有些课文如《故乡》,它不仅有重点,还有难点和要点,而这些又是一个有机的、辩证的统一体,备课时忽视不得。《故乡》的重点是写闰土和杨二嫂前后对比,难点有好几处,如自然环境描写及内容深邃、含义精湛,富有深刻哲理意义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课文。要点是写“我”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经过情况,突出的写了“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这些丰富而重要的内容,只有认真备课,深钻教材,才能准确把握、深刻理解。
三“精致”语文课堂
《课程标准》强调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只有经常性的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
在教学《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过程中,我尽可能的让学生扮演课堂的主角。首先,对本篇题目让学生质疑:与以往如《谈骨气》、《敬业与乐业》等题目的不同,启发学生从横向感受立论和驳论在题目上的区别。其次,在讲解驳论的论证思路之后,启发学生划分段落,做到有的放矢。明确驳论文“树靶子”、“打靶子”、“立观点”、“得结论”论证过程。同时,将本课重点放在驳论文基本论证方法上。尤其直接论证,让学生讨论本文是如何驳对方的论证过程的?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启发,达到互相吸收、互相补充、互相纠正的效果。最后,结合写作背景,探究作者间接论证的目的,明确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让学生在启发、讨论探究中获取驳论文的写作的一般思路,并且感怀鲁迅等一代有志之士“忧国忧民”的大情怀,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美好品质,使学生思想再一次得到净化。
四“精留”课下作业
新课标大力倡导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学生作业这一块儿,教师应该转换观念,努力做到作业布置求“质”而不求“量”,做到精做精讲。我一般情况下,留作业都是采用分层作业,首先,让同学们将每天讲的基础性作业,进行再次的夯实,结合课时练习,从字音、字形,成语的运用,修改病句等几方面,针对性的给学生以选择题形式为主,布置一至五道基础作业。其次是积累作业,积累作业主要是让学生从课堂所学中,将一节课的重点,例如开头、结尾的作用;赏析题的方法;以及不同文体所展现出的文体特点;或者文言文中的一些虚词的用法等等,进行积累,并将这些知识点在笔记中进行补充,然后于第二天早读进行背诵。当然也会根据不同的文体去进行一些积累的拓展作业。例如现在我们初三讲议论文,我就会布置一些古今中外名人名家的事例或名言的作业,加强对写作的素材的一个积累和补充。
对于学生的作业,我尽量全批全改。将作业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利用早读时间进行讲解。同时,小组比赛给作业完成优秀,回答问题积极的学生加分;给没写作业,连续两次不改作业的学生扣分。每周总结一次,分数高的小组,周末可以少写一个如摘抄美文的常规作业。当然,小组的水平要均等,如果差异较大就好的跟好的组比,差的一点儿的跟同等水平的组比。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激起了他们的好胜心,又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识记,比、学、赶、帮、超的风气逐渐形成。
理想的语文教学应当是快乐的,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在平等互信的基础上传播着知识信息的同时也传播着情感信息,进行着心灵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心中有学生,把学生看成是有自控能力的行为主体和伙伴;学生心中有老师,把老师当成可以信赖的导师和朋友,在沟通、合作、对话、互动、交流中,师生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获得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