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媒体下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

新媒体下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Education Forum教育论坛 职与高职的课程衔接,实现专业内涵的衔接。在专业培养目标的衔接中, 容易出现定位不清晰,层次不分明等问题。中高职专业衔接的基础在于 知识点讲解比较详细,零部件拆装很熟练。因此,在高职阶段,取消了 原本对大一,大二同学要求必修的《汽车技术基础I》课程。 (2)中高职课程深度融合,以中职课程《发动机构造与维修》;高 职课程《汽车运用与维修》为例。 在《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中,对于维修前的准备工作,维修的 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不同。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点是职业能 力的培养。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体现为职业能力,实现职业能力的培养目 标的载体是课程,因此,以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为目标,才能更好地达到 过程对接、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合的目的。 一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 基础知识等都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讲解。例如拆装工具的认识、选择使用 正确的工具、能看懂简单的机械装配图、根据维修手册进行发动机维修、 正确使用万用表等。 、培养目标的衔接 汽车中职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机电维修、 汽车配件助理、汽车美容等;汽车高职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人才培 养目标定位为机电维修、服务顾问、二手车评估师等。虽然都有机电维修, 但是水平有所不同。用简单的比喻就是汽车护士与汽车医生的关系。中 职培养的机电维修要求较低,应具有中级工的水平,侧重于零配件的拆装、 在《汽车运用与维修》课程中,要求学生会使用专用工具和设备, 能够诊断出发动机异响、启动困难、无法启动、怠速不稳、油耗过大等 故障。通过仪器设备,综合分析诊断出发动机正时系统的故障,辅助控 制系统故障,直喷发动机的综合故障,发动机ECU故障、发动机电控系 统的综合故障和机械故障以及疑难故障。高职重在分析诊断发动机的疑 难故障,与中职的简单故障检修有本质上的区别。即使是同一项目,高 职和中职的要求也有高低之分,难度也有所不同,这也同样体现了中高 职衔接的特点。 汽车维护保养初步能力及初步检修能力。高职培养的机电维修要求略高, 应具有高级工的水平,侧重于车辆故障诊断和排除,具备汽车总成检修 的能力。通过企业调研发现中职毕业的学生与高职毕业的学生晋升的年 限有所不同,高职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应能力会更强一些,因此晋升也 会快一些。 在实训环节,在中职专用周《发动机拆装专用周》的基础上,衔接 的课程是《汽车测量专用周》。在测量专用周里面,使用量具进行曲轴 的测量;气缸的测量;活塞、活塞环和活塞销的检测;气缸平面度的检 查等内容。其中部分项目在中职阶段教学或中级工考试中已经有所涉及, 生在测量过程中精益求精,手法熟练。 二、汽车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 课程体系的衔接是中高职汽车专业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课程体系的组成应该围绕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及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进行 但在高职学习过程中,特意安排一周进行训练,目的明确,就是要让学 构建。课程不仅关注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 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及创新能力。坚持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引进 “学徒制”等新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中,“学中作,做中学”, 突出理实一体,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等教学方式,重点强调实训、实践和 三、结束语 在汽车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要考虑到中职学生自己的特点,有 的放矢培养,在高职阶段,进一步深化,强化专业技能的培养,进一步 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特色鲜明的强调高职教育的特点。同时,在课程 加强课程的衔接与融合,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拌潮 的设置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创业的意识, 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条件,打下创新创业的坚实的基础。 针对中职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在高职阶段,通过引入导师制的 参考文献 小班化教学,激发学生的潜能,在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提 【1]杜怡萍,李海东.中离职衔接标准建设新视野:从能力到课程[M】.广 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引进批判性思维的 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理念,同时尽可能进行创新、创业和具有独特的创意的教育,使学生在 【2】石伟平,徐国庆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O11 职业能力的培养上得到导师的引导,使学生具备企业要求的能力。课程 设置尽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服务,提供充分的 知识储备与职业技能的支撑。 课程衔接上有两种处理方法: (I)在中职阶段,学生已经学过《发动机检测与维修》和《底盘检 作者简介 崔宏飞,出生日期197508,性别女,民族汉,职位或职称讲师,研究方向: 汽车技术、汽车服务。黄捷,1963 11,女,汉,副教授,研究方向: 汽车技术。声志强,1982 12,男,汉,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汽车工程。 测与维修》两门功课,两门课程用了224学时,对汽车构造已经很熟悉, 新媒体下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 黄玲阳光学院 课题:一般课题+福建省青少年研究会+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问题研究+201 7FJQYLZO09。 摘要: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来源于新 深刻的影响。有关犯罪数据也表明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大学生犯罪数量在增加,网络上当受骗现象时有发生,如复旦投 一,网络诈骗案件也时有发生,大学生犯罪现象表明了大学生法 媒体,新媒体的开放性对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造成非常 律意识淡薄,为此,在新媒体下加强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法治思 维的培养刻不容缓。 关键词:民办高校法治思维培养路径 毒案、河南高校情杀案的发生。民办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之 P.524 Education Forum教育论坛 一、新媒体对于民办本科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 到能分析、解决法律问题,展开法治思维。第二,运用开放式教学方式。 民办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 选择适当并接近校园生活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鼓励学生 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好坏与高校是否稳定直接关系到新媒体下 发表不同的法律观点,并予以点评。与此同时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法律思维, 的“9O后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做好高校思想 考虑跟多法律问题。第三,运用新媒体教学手段。合理应用新媒体教学 政治工作也是办好中国特色高等院校的关键。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于大 手段,播放“普法栏目剧”、“今日说法”等法治宣传节目,让大学生 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极大,智能手机在民办本科大学生中已经100%覆盖, 体会到我国依法国治的氛围并培养法治思维;鼓励和组织大学生到法庭 上课玩手机现象较为严重,传统课堂教育受到极大的冲击。网络世界的 开放性也对法律意识淡薄的大学生产生了影响,校园网络贷严重影响大 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旁听,亲身感受法律权威。通过法律教学方式的调整,不仅能提高大学 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更能培养大学生尊重法律、善于运用法律进 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加强新形势下民办本科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具 行合法性思考的法治思维。 =、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路径 1.加强新生入学法治思维教育 近年来,新生入学诈骗案件屡屡发生,在全面依法治国的现代治理 学校园生活,结合重要的法治节日加大对普法工作的宣传力度等方式, 4.普法活动深入第二课堂 传统的课堂教育无法完成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无法完成大学 生法治思维的培养。所以积极地开辟第二课堂,充分将普法活动深入大 理念背景中,把新生法治思维教育纳入民办本科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 是推进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的有效路径之一。通过重视新生入学法冶思 维教育,为民办本科大学生班级配备大学生助导协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 一方面把新生入学时可能发生在校园、宿舍等地的真实案例在新生入学 启蒙教育中植入,以自我防护为切入口,讲解大学生应知应会的法律常 识,重点教授防骗、防侵害等方法,提醒新生务必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从而远离伤害、远离犯罪, 树立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自己培养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另一方面学校需努力加强高校学生校园和宿舍的管理工作,让法律意识 淡薄的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能提高警惕,为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法治 思维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2.营违良好的校园法治氛围 良好的校园法治氛围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养成,民办本科 高校应当加强校园法治环境建设,营造高校法治学习氛围。 孟德斯鸠曾言:一切有权利的人都很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 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需要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 民办高校自身首先要依法治校,运用法治思维处理学校各项事务,实行 民主管理,依照法律制定和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学生手册,依法 来管理学校公共事务;只有创造具有法治理念的校园环境,认真贯彻依 法治校的精神,大学生法治思维才能逐步得到养成。 校园环境是无声的教师,优良的校风对于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可以 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渗透作用,大力举行与依法治校相适应的法治文 化活动与宣传,建设和谐校园、法治校园,有利于大学生在校园法治氛 围中知法、学法、用法、守法。在依法治校过程中,民办本科高校得充 分发挥高校广播、电视、网络、校报等阵地的作用,紧密围绕学校中心 工作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大力推进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可定期举行 校园法治文化的辩论赛、演讲赛或者是征文比赛等方式,形成高校人人 学法、知法的良好局面,营造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围引导和增强 学生的法治理念,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和培养高校大学生的法治思维。 5.普及民办本科大学生法律知识 长期以来,法律基础的教学存在一些误区,不仅影响到课程质量, 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大多数大学生乃至教师错误 地认为法律基础就是“法律入门”,教师无需精通,学生更无需深入, 使法律基础课程成为一门可学可无的“副科”。这无疑没有重视法律的 学科性质,更无法满足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的需要。要想在法律基础课 程中达到良好的法治思维培养,就得改革现有法律课程设计,结合法律 基础课程内容广、授课时间少的特点,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法治思维观 念为目标,在几个教学环节上进行合理的课程设计和安排。 传统的法律教学主要是通过一本教材、几个案例和几个问题完成的, 但是并没有达到好的效果,反倒是带偏了在正确轨道中的学生。作为任 课老师,应当充分掌握教学的规律和法律课程的特点,转变“台上激情 昂然,台下鸦雀无声”的教学模式。第一,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用实 际案例来以点带面,综合运用法律知识,多方面启发学生法律思维,达 使学生接触和参与社会法治实践是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的重要方式。民 办本科高校应当充分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12・4”宪法日以 及新法出台等机会开展法治文化节,让广大学生能参与法治互动。组织 法律专业学生进行校园现场法律咨询等活动,以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 在恰当的时机还可邀请公检法系统领导到学校进行法治教育宣传,让学 生通过鲜活的案例自觉主动地接受法律安全知识教育,增强法治意识和 法治思维的拓展,同时为社会输送依法治国的合格接班人。 三、结束语 大学是传播精神文明的摇篮,而校园文化则代表着一定容量的先进 文化。在现代社会,法治也是一种文化,民办本科院校也要做法治生活 方式的布道者,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引领社会年轻一代敬畏法律,让 法治思维根深蒂固在新一代接班人的心中。 民办本科高校应该把法治思维的培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放在同等地位, 让学生接受法治教育,拓展法治思维。充分利用现代新媒体技术,把法 律知识的传授和法律思维的培养结合起来。将法治思维融入法律知识教 学全过程。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加强法冶思维培养的校园环境氛围,加 强普法宣传,进一步加深思维培养的程度。 民办高校的根本任务就是人才培养,面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要 求,将法治文化内化于校园文化,增强大学生的法治思维培养成了高校 的一大重任,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自觉遵守着、坚定捍卫者奠 定良好的基础。并糊 参考文献 [1]黄鑫云.“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J].湖 北科技学院学报,2O1 5,35(09):39-4 1. 【2】陈大文,孔鹏皓.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思维的培养[J】.思想理论教 育导刊,2015,(01):29-33. [3】孙彪.论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32(04):134-136. [4】乜晓燕.高校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路径探究[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6,(02):209—210. 【5]杨英.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的四维路径[J].重庆科技学 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2):95—98. [6]石一龙.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养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 学研究,2015,(O5):157. [7】陈大文,孔鹏皓.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思维的培养[J] 思想理论教 育导刊,201 5,(01):29-33. 作者简介 黄玲(1986.10),女,汉族,福建南平人,法学学士,助教,从党建 与思想政治研究。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5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