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德育文稿2

德育文稿2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浅谈技工院校德育教育思路及策略

安徽安庆技师学院 陈明飞

摘要:技工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肩负着培养多样化技术技能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而德育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主导和精神动力,是实现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战略任务的重要保证。只有把“立德树人”作为技工院校的办学根本,将“品端技粹”作为培养目标,才能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通过分析技工院校学生的现状并就新形势下如何改善和加强技工院校德育教育的思路及策略作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技工院校 德育 问题 策略

技工院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技工院校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互相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 也是建设文明和谐校园的重要条件。因此,技工院校必须把德育摆在职业教育的首要位置。

一、技工院校学生现状及成因

技工院校学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学习群体,在校期间是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既要学习文化基础知识,又要学习职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叛逆心和好奇心相对较强,对各种社会信息反应敏感和直接,心理不够成熟。其思想现状具体表现为:厌学心理严重,由于生源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入学后听不懂课,又缺乏学习的毅力,无心求学。拇指

1

时代网络泛滥,致使有些学生上网成瘾、打架斗殴、谈恋爱、损坏公物、不讲文明礼貌、抽烟酗酒、乱扔垃圾,有些学生不能自律,是非含混,烦躁不安易冲动,往往会做出一些鲁莽、无知甚至违法的事。不少学生对就业信心不足,对未来充满疑问和困惑。究其原因,主要有:

1、自卑心理严重,自信心不强。

中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属于中考或高考“失利”者,他们在家长的眼里都是“不成器的孩子”,导致了大部分学生不够自信并产生了自卑心理;相当一部分学生上学是因为不够打工或当兵年龄,入学只想为打发这段校园时光从而获得学历。因此,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2、心理不够成熟,道德低下,思想偏激。

由于有些学生来自边远山区和农村,家境困难,有自卑、不合群;有些是独生子女,家庭溺爱从小养成了自由散漫、自私任性,入学后不能适应集体生活;有些是父母外出打工留守的学生,跟爷爷奶奶生活,缺少父母的管束,加上隔代教育,使孩子变得自私、冷漠、懒惰、不求上进,经受不起大的挫折,自控、自立能力低下;还有些是单亲家庭,父母离异使得他们的心灵受到了伤害,性格孤僻,心理脆弱,不善沟通交流。这个时期的心理特征是:思想波动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容易出现冲动、固执、攻击、嫉妒、抑郁等不良心理特征。

3、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造成的负面影响。

由于受社会一些不良风气和西方资本主义腐朽的生活观的影响,对学校德育工作产生

2

了很大的冲击。使学生的价值观呈多元化趋向,拜金主义、个人享乐主义等消极情绪时有滋生,甚致有个别学生半夜爬围墙出校门,到网吧通宵上网,聚众酗酒、寻欢作乐。

二、当前技工院校德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以智代德,使德育工作陷于被动、瘫痪状态或流于形式。

由于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就业率,重智轻德,以智代德。只注重文化、专业课教学,只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技能,忽略了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综合素质方面的教育培养。同时,对德育教育的内涵理解片面,一是把德育简单地理解为纪律教育,造成学生们搞好卫生是为了保住流动红旗,遵守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荣誉的思想,给德育教育蒙上急功近利的色彩。二是把德育等同于政治思想教育,忽视了学生道德行为和综合能力方面的培养。严重削弱了德育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使学校德育工作陷于被动、瘫痪状态或流于形式。

2、由于生源短缺,导致对学生的过分迁就。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上又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使学生及家长对职业教育有认识上的偏见,加之社会上民办职校如林,生源大战加剧,再加上近些年生源总数下降,导致技工院校的生源严重短缺。学校视学生为“上帝”,对学生过分溺爱、姑息迁就,校规校纪管理松懈,对违纪的学生处理宽容。现在的学生思想越来越开放,生活方式也越来越新潮怪异,校园出现了学生早恋、打架斗殴现象,学校深感招生不易,为减少生源流失,对“问题学生”也只能作出轻微处理。

3、德育内容空洞枯燥,德育形式、方法呆板陈旧或简单粗暴,理论脱离实际。

3

学生对德育感到枯燥乏味,主要是德育教育活动停留在“口号式”、“文件式”,学生不理解、不接受、甚至反感。活动轰轰烈烈,学生表面参与,而心灵却静若止水,不能起到唤醒、激活与弘扬个体道德潜能中积极的、建设性的因素,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致使德育教育黯然失色、低效或无效。

面临当前技工院校学生道德行为及心理健康的严峻现状,的确令人担忧。这不仅向我们敲响了德育工作显危告急的警钟,同时也给技工院校亟待加强、改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技工院校教师,我们深感自己肩负的使命神圣、责任重大,并对加强德育教育的紧迫性、重要性和艰巨性有了清醒的认识。

三、技工院校德育教育的主要思路与策略

当前如何加强、改善技工院校德育工作,事关加快现代职教事业发展、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培养,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课题。因此,我们应从学生思想变化的一般特点出发,积极探索一条新形势下技工院校德育教育的新路子。

1、根据学校学生思想现状,创建德育工作的新格局。

德育教育要有总体构思,积极探索和创新发展,要尽快形成符合技工院校实际和学生特点的德育体系,要力戒概念化的空洞的说教,彻底改变用“老传统”“老经验”来进行德育教育的模式,不能仅仅通过开设德育课程,仅仅依靠学生管理部门和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应积极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格局,要建立一个校领导挂帅、学生管理部门为主体、班主任为骨干、教职工全员都参加的学校德育工作机制。形成一个以德育教学为主、各种活动为辅的德育工作渠道;形成以爱国主义教育、法纪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心

4

理健康教育等为主线的德育内容体系;形成以德育教育为主,各种活动潜移默化为辅的德育教育方法体系,使技工院校的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时代性、实效性。

2、 夯实基础,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学校德育工作的成败,离不开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德育教育的成效,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使全体教职工人人都成为德育工作者,担负起德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言传身教,率先垂范。要加强建设一支以班主任和德育课教师为主体的高素质德育师资队伍。德育课教师要发挥德育课主渠道作用,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德育理论知识的讲授;要积极探索德育课教学新方法、新途径,务实创新。其他课程教师应结合课程特点,充分发掘德育因素,有机地渗透德育内容。

3、 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加强心理辅导咨询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技工院校学生生活在多元世界里,信息渠道广泛,多维观察社会,认识观念上的意识较强,多了一些主见和个性。这就需要学校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疏通学生心理中的不满、郁闷、逆反、嫉妒、自卑、焦虑、急躁等为良情绪,教师要采用移情,常怀同理之心、赞美之心,积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并与之共情,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拉近师生的距离,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努力提高德育教育的成效。

4、 坚持理想信念教育,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创业教育。

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理想和信念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尤其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职业观和就业观,坚持进行热爱

5

劳动、崇尚实践、奉献社会的教育,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和创业意识。德育课不能停留在原有政治课抽象的说教上,而要用全新的理论观念和对学生就业、创业有促进作用的典型事例进行德育教育。向学生大力宣介历届毕业生的成功就业、创业事迹,组织学生听取本校历届优秀毕业生回校作创业成果报告,让他们克服厌学情绪,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使他们真正认识到技工院校是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从而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结合学校德育工作部署,引导学生在定岗实习训练过程中,把优秀的企业文化、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渗透其中,一点一滴地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进而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只有在具体职业环境的氛围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工作,才能使技工院校的德育工作更具实效性。

5、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德育教育的环境氛围。

一定的环境氛围可以强化或改变人的思想和行为。创建丰富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育人气氛,是有效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据此要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优良校风。要强化道德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使他们明辩是非曲直,分清善恶美丑,把握正确的行为规范。“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教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抓好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严肃校纪校规,创造优良的校风、学风和班风,弘扬正气,对严重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应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要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各方面都能受到良好的熏陶。如利用校园广播站、团刊、校刊、校训、标语口号、名人画像、校园标志性景点等,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和心灵的共振。用“正能量”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自豪感。

6

二是抓好仪式教育,创造一种庄严、神圣的教育氛围,如每周升国旗仪式、十八岁成人教育仪式等。要求班主任要把培养良好的班风作为班级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形成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班风,才能让学生在集体的氛围中深受感染,体验归属感并激发努力拼搏,勤奋进取的思想道德情感。

三是重视班级环境的布置,营造积极向上的风气。要求班级环境的布置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气氛。如悬挂国旗、张贴名人画像、励志名言、办好黑板报、开辟爱国主义专栏等,使同学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6、以校园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只有心理健康,才能品德高尚。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实现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有效方式。学校要以德育工作为主导,以健全人格教育为重点,着重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环境教育、廉洁教育等专题教育活动。要积极利用德育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系列活动。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主题活动、“五四”青年节纪念系列活动、元旦文艺联欢会、七.一、国庆歌咏比赛、主题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系列活动、“爱祖国、讲奉献”主题团日活动,清明祭扫革命先烈墓活动、向“希望工程、灾区”捐款献爱心、义务植树、清扫校园等公益活动。以校园活动为载体,不仅让学生在德育实践活动中丰富和积累了情绪体验,又让他们充分展示了才艺,获得了内心的喜悦,更使让他们从中受到感染、启发并逐步内化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情怀和稳定的思想道德品质。

传道授业,德育为先。技工院校德育教育,任重道远。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和实现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宏伟目标,我们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办学根本和“品端学粹”的育人目标,不断探索与践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

7

德育工作新路子,努力开创技工院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职德育课教学大纲.

[2] 俞龙辉.新时期职校德育内容的提升.职教论坛

[3] 范德华.中职生思想教育读本[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