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是小学生习作最好的老师
作文教学的仿写,就是从示范到模仿再到创造的过程,仿写对象可以是句,还可以是段,也可以是篇,作为教师,你能够选择到什么样的东西作为学生仿写的范本是非常关键的,这反映出你的鉴赏力的品位。
标签:模仿;习作;能力
模仿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比如武术动作,体操动作的掌握都起源于模仿。只有教师准确地掌握了动作要领,并能给予学生完美的示范,并让学生模仿和训练动作的难度系数比较合理,学生才能较好地发展其动作技能。作文教学的仿写,就是从示范到模仿再到创造的过程,仿写对象可以是句,还可以是段,也可以是篇,作为教师,你能够选择到什么样的东西作为学生仿写的范本是非常关键的,这反映出你的鉴赏力的品位。
所以从模仿人手指导写作,会让学生更容易找到感觉,开拓思路并通过长期的训练,最终达到笔如有神的境地。现谈谈我多年来教学中的做法。
1 词汇仿写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建筑材料。人们掌握词语多少,运用词语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表达ff25d3ba7120cb8213596f918865fc的效果,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积累并灵活运用词汇的良好习惯,不断丰富学生的词汇,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词汇仿写,就是让学生学习运用课文或课外阅读刊物中的词语,丰富自己的语言。如课外读物《红樱桃》一文中,把红樱桃的外貌特征描述得非常生动。“鲜红透亮,小巧玲珑”还把长在树上的红樱桃样子称之为“丝绒拴着的红玛瑙球儿”。这些富于形象的词语,使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自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我班学生便坚持写摘录笔记,我要求学生归类整理自己看过的优美文章中好的短语,成语,并进行积累记忆。在仿写训练中,我引导学生展开思路,对自己所要写的事物,尝试运用自己尝过的,合适的词语来表现它的特质,展现它的形象,通过模仿,学生便会在描写人物外貌时,写出“衣衫褴褛的老人”,“樱桃小嘴”,“炯炯有神的眼睛”,在描写景色时,会写出“春姑娘用她妙手回春的医术医好了花花草草,使花园绿草如茵,百花争艳”等好语佳句35faa4691159a948ec676c2fa21ccc93。作为三年级学生习作的孩子,确实了不起。
2 仿句练习
其实语文的魅力就在于“润物细无声”、“无声似有声”中,如书中生动形象的拟人句:“成片的大豆攒动着豆荚,发出呼啦啦的笑,经了我活生生的指导例子。学生掌握仿写句子类型的表达形式时,可指导学生联系实际,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写出生动的句子。如启发学生结合自身对生活的感受打开思路,用一句话或一段话,将人、景物的印象,表情表述贴切,尽量达到淋漓尽致,栩栩如生的效
果。学生经过启发后就能仿写出一些比较美好而质朴的语句,如,通过指导,学生写出:1、我家门前桃花开了,红嘟嘟的,就像捉迷藏时小妹妹找不到我时急得涨红的脸。2、我家门前的桃花谢了,露出一点儿大的桃子,毛茸茸的,脸上还有个细细的小须须,活像我的顽皮的弟弟戴着天线帽子从哪里冒出来了。多么生动形象的句子。
3 仿写段落
训练句子的时间长了,学生写得通顺生动了,接下来就可以进行练习仿写段落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内在的,可抓住切入点练习,让学生学会思考。如《秋天的雨》一文中第二自然段作者以一句“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总起,围绕一中心句内容,从几个方面来加以描写,先是“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接着它把红色给了枫树”“金黄色是给田野的”、“橙色是给果树的”最后“菊花仙子得到的着色就更多了”,写出了秋天的色彩,也等出了秋天丰收的景色和人们喜获丰收的心情。我以《美丽的秋天》为题进行先总后分的段落形式训练。训练中学生写出了这样的一段话:“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田野里,黄澄澄的稻子像铺了一地金子;果园里,金灿灿的柿子像灯笼一样压弯了枝头;紫红的葡萄仿佛一个个小娃娃挂满枝头;红彤彤的高粱在枝头上点着头”。学生的思路大开,认为习作可以向他人学习借鉴,压力减少了,兴趣提高了。相信模仿是儿童的天性。
4 谋篇布局的仿写
小学生写作往往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苦思冥想都难以下笔,原因是他们不知道该怎样构思文章,包括怎样开头和结尾,此时,如果给她一把拐杖扶持一下,他就会顺利度过难关。范文就是帮助学生学写作文的拐杖。比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是按照“总起分述总结”的顺序写的,条理很清晰,是学生仿写的典范。学完课文后我就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的结构续写,描写云台山的风景。通过这次习作,很多学生都感受到了自己家鄉的美丽。单从这一点来说,我认为这次习作就是成功的,了解了总分这种写作方法之后,继续扩展练习其它文章,写人,写景和状物的文章,学生有法可依,写起来就容易多了。
总之,模仿是学生写作的起始,是写作兴趣的基石。只要注重引导学生从仿词、句、段入手,再模仿一些美文的写作形式和内容,佳作的写作思路和风格,文章中的表达方式及修辞手法等,做到由易及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就能水到渠成。达到我手写我心,自如地表达内心情感的境界,实现真正创新的日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