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学活动要能随时切合学生的认知动态,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合全部学生的认知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能注意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反馈,唯有如此方能面面俱到,摸清学生的知识盲点,针对性地弥补学生的知识漏洞,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提前熟悉课堂知识的过程。通过预习学生能圈点出知识的重难点,提升课堂听课的效率;教师也能根据学生的预习反馈,认识到他们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数学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由于其学科特点比较突出。因此,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往往觉得数学课堂枯燥、乏味。因此,创设有趣的数学教学情境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和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深刻而有意义。
比如,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时,学生经过预习能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课堂伊始,我留出几分钟让学生反馈预习所遇到的问题,发现“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能计算那些不能直接测量到的物体的高度和宽度。”然而与实际生活结合比较紧密的问题,学生往往找不到对应的相似三角形。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就可以调整课堂指导学生学会提取有效信息,通过示意图进行数学分析。如,比较常见的通过容易测量的实物的高度及影子来计算不能测的物体的高度时,通常是借助阳光来构建两个相似直角三角形。这样学生一画示意图就一目了然了。
一、鼓励自查,反馈自身问题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倡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只有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激活他们主动自查、主动反馈问题的意识。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开明,能正视错误资源,及时结合学生在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启发和指导。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倡学生全面发展,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因此,教师要构建全面、和谐、发展的课堂,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要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以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教学来说,通过前面教学的指导,学生普遍都会借助日光和影子以及已知物体的高度来计算未知物体的高度,但是有位同学却一时脑筋转不过来,在长度问题上犯难了:已知栏杆短臂长1米,长臂长16米,如果短臂端点下降0.5米时,长臂端点应升高多少米?这个问题也比较简单,但是
这个时候我们不要一顿责骂,而要正视这个问题,通过鼓励和指导,一步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示意图,找到两个相似三角形,从根本上矫正错误,填补该知识点的漏洞。
二、问题陷阱,寻找知识漏洞
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学生抱怨:这么简单的题,咋考试的时候就没想到呢!分析试卷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往往是对细节问题的疏忽造成的。因此,为了培养学生重视细节和逻辑的意识,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陷阱问题,诱导学生犯错,让他们“吃一堑,长一智”。
譬如,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时,学生掌握了在阳光下通过影子和实物构建相似三角形进而相似求高的技能。但是有的学生可能忽略这个问题的前提是要在同一时间的阳光下,不能是一个阳光,一个其他角度的光源,也不能是一个上午的阳光,一个下午的阳光。为了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可以出题:小明想测得杨树的高度,上午他测了自己的身高和影长以后,有事走开,等下午回来测得杨树的影长,以此两个三角形进行相似求证,这样对吗?学生经过思考就会认识到,两个不同时间太阳高度角不一样,所以形成的两个三角形不相似,无法运用该方法求得结果。
三、动手实践,弥补能力不足
常言道:实践出真知。数学除了有很强的逻辑性,还有很强的动手实践要求。初中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紧密,为了完善学生的形象认知,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多动手实践,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来完善理解,弥补认知漏洞。 比如,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时,很多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个问题很疑惑,我们就可以鼓励他们通过实践探究来证明。学生经过拼接折合,最后发现任意三角形的三个角顶点都折到三角形底边上,发现正好重合,这就很好地证明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通过动手实践,很多数学问题就能返璞归真,给学生产生形象的认知和理解,有效规避认知误区,全面提升数学素养。
四、结语
总的来说,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学活动要能随时切合学生的认知动态,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合全部学生的认知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能注意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反馈,唯有如此方能面面俱到,摸清学生的知识盲点,针对性地弥补学生的知识漏洞,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蔚然.论教学系统中教学反馈的重要性[J].教育现代化,2017(47). [2]刘玉娇.教学反馈在临床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8(08).
[3]黄显涵,李子建.建构有效教学的策略:反馈理论[J].教育发展研究,2011(04).
[4]毛志军.中职数学教学现状及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2014(12).
[5]张光荣.数学教学中反馈的有效性[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2(02).
[6]司珺.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下),2014(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