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附参考答案)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各项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镌刻(juān) 坠毁(zhuì) 揪心(jiū) 深恶痛绝(è) ....B.桅杆(wéi) 浩翰(hàn) 国殇(shān) 惨绝人寰(huán) ....C.篡改(cuàn) 绽放(zhàn) 颁发(bān) 佃农(diàn) ....D.诘责(jié) 不辍(cuò) 绯红(fěi) 正襟危坐(jīn)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经常写些为“正人君子”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
B.不管穿什么服饰,也不管在俄国什么地方,都不会有一种鹤立鸡群、引人注....目的可能。
C.老师经常提醒我们,写字时一定要正襟危坐,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远。 ....D.不讲究韵律的文句和段落,读起来就没有什么抑扬顿挫、节奏和谐的美感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设立交通安全宣传站,发放宣传材料,讲解安全常识,使市民增强了安全意识。
B.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为追求身材过度节食造成的。
C.很多人喜欢运动,但专家提醒,适量运动才能增加人体的免疫力,运动要讲究科学性。
D.除公益放鱼环节外,本届太白湖放鱼节,还有超模大赛、航空模型展演等活动。
5、对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河睡了而风景醒着,春天睡了而种子醒着。(洛夫《湖南大雪——赠长沙李元洛》)(排比)
B.风声在云外呼唤着,远山也在送青了。(张晓风《到山中去》)(反复)
1 / 9
C.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鲁迅《故乡》)(比喻)
D.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夸张) 6、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如果把4G比喻成一条普通的道路,5G就是立体的高速公路 ②5G在时延性和连接密度这两个关键指标上也都有“跨栏式”的突破 ③而其峰值速率可达20bps,是4G的20倍
④5G,即5th- Generation,指的是第五代移动电话通讯标准,是现有4G通讯技术的延伸
⑤5G的下载速率将达到10Gbps,相当于4G的10倍
⑥相较于2G/3G/4G,5G的速度更快,信道带宽也进一步得到了提升 A.④①⑥⑤③② B.④⑥⑤③①② C.①⑥⑤③②④ D.①④②③⑤⑥ 7、默写。
① ,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 ② ,齐鲁青未了。 (杜甫《望岳》)
③最爱湖东行不足,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④ ,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⑤乱花渐欲迷人眼,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⑥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
元和①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②。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③,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④,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⑤,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⑥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2 / 9
(节选自《柳子厚墓志铭》)
(乙)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备注)甲乙两文均写于作者贬官期间。
①元和:唐宪宗李纯的年号。②柳州:唐置,属岭南道,即今广西柳州市,当时极其荒凉。③教禁:教化和禁令。④相侔móu:相等。⑤与设方计:替债务人想方设法。⑥衡湘:衡山和湘水,在今湖南省境内。 1.解释加点字词。 ①悉令赎归 .②其尤贫力不能者 .③悄怆幽邃 .④以其境过清 .
2.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一处) 其俗以男女质钱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结合(甲)(乙)两文说说柳宗元的形象。
3 / 9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海棠树里的张望
史铁生
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侯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书包挂在房檐上。“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常独自呆愣,目光渐渐迷茫,渐渐空荒,透过老海棠树浓密的枝叶,不知所望。
春天,老海棠树摇动着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这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意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这当儿就又呆呆地张望——从粉白的花间,一直到无限的天空。
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阴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胡乱一洗了事。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奶奶洗好菜,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刷拉——刷拉”,院子里的人都还在梦中。那时,我大些了,正在插队。从陕北回来看她。那时奶奶已经腰弯背驼。“刷拉刷拉”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你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得见?”奶奶说:
4 / 9
“不能那样,人家看得看不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这样我才明白,她为什么不让自己闲着。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
她要用行动证明。证明什么呢?她想着她未必不能有一天自食其力。 所有的冬天,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棂。奶奶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我写过我最不能原谅自己的一件事: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回答:“您学那玩意有用吗?您以为把那些东西看懂,您就真能摘掉什么帽子?”
奶奶立刻不语,唯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
但在我的印象里,奶奶的目光慢慢地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外老海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甚至一切有形,飘进黑夜,飘过星光,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与空荒……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阴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1.选文讲述了奶奶和“我”的故事,请根据故事的主要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1)奶奶呼唤“我”帮她糊纸袋 (2)____________
(3)奶奶不要“我”帮她扫院子 (4)____________
2.全文多次描写老海棠树目的是什么?
23.文章里多次写到奶奶的“张望”,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奶奶究竟在张望什么? 4.文章最后一段说“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请简要回答“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是什么?
2、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
①雨后,我们常能闻到泥土的清香味儿。这些清香从哪儿来呢?据专家研究,
5 / 9
它来自土中一种叫“放线菌”的细菌。
②土壤是种类繁多的细菌的乐园。在显微镜下,你会观察到这样一类与众不同的细菌:别的细菌多是圆形、椭圆形的,而它们看起来却是丝状的。那些丝状细菌有的像一棵树,树上有时还着“果实”,有的像一根草,仿佛还开着花,煞是好看。这类细菌生物学上统称为放线菌。
③放线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所以你看到它长得像一棵树也好,一根草也罢,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那些奇形怪状的丝,是它的菌丝。菌丝覆盖了很大的空间,这对于寻找食物大有好处。放线菌能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正是这种物质,让我们能闻到一股泥土的清香。
④为何雨后泥土的清香让人感受更明显呢?
⑤因为放线菌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细菌,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当土壤干旱的时候,它的菌丝就会在头部长出孢子。放线菌渐渐枯死后,留下的这些孢子只要遇到合适的条件,又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⑥下雨时,雨水冲开了土壤,这些睛天时埋在土中的孢子长成的放就线菌随着空气中的小液滴四下弥漫。当它们被吸入鼻孔,我们就能感觉到一股泥土的清香。土地干旱越久就有越多的放线菌孢子存在,所以雨后泥上的清香在久旱之后尤其明显。
⑦放线菌的作用当然不只是让人闻到清香,它也是生产抗生素的宝库。时至今天,人类已经发现了50000多种抗生素,其中就有4000多种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如链霉素就是从土壤中一种叫“灰色链线菌”的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也都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
⑧放线菌的作用还不止于此,我们平常烹饪时调味用的味精,也是通过它们制造的。如今,它们还是科学家研究生物发育、加胞分化的便利材料。 1.这篇文章章采用了______顺序,主要说明了______和放线菌的作用。 2.文章第2段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文章介绍了放线菌的哪些作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为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读者去探究事物的本质
6 / 9
B.放线菌不管它长得像一棵树,还是像一根草,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 C.放线菌虽然在土壤干旱时会枯死,但过后都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D.“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一句中“一般”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不能删去。
四、写作题(40分)
按下面题目和要求作文。
在暗夜里,你会感谢那个为你提灯照亮的人。在人生路上,也有那样的“提灯人”,为你拨开迷雾,让你找寻到人生的方向…… 请以“感谢那个为我提灯的人”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7 / 9
参考答案:
一 C C D C A
(1)荡胸生曾云 (2)岱宗夫如何? (3)绿杨阴里白沙堤 (4)几处早莺争暖树 (5)浅草才能没马蹄 (6)水中藻荇交横 二
1.①全、都 ②格外、特别、尤其 ③深 ④因为 2.其俗/以男女质钱
3.①到任之后,他慨叹道:“这里难道不值得做出政绩吗?”
②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4.示例一:甲文写了柳宗元贬官柳州期间的三件事。一是因其土俗,为设教禁;二是关心贫困百姓;三是亲自指导士子写文章,提高那里的文化水平。表现了柳宗元勤于政务,关心百姓疾苦,有同情心。
示例二:乙文写于作者贬官永州期间,作者探山防水,流连于自然胜景,因自己被贬心中郁积苦闷和景物过于凄清而心情孤寂伤感。而甲文中的柳宗元在治理柳州时,大胆创新,为民办事,体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品格。所以他是一个以文传情的人,也是一个为百姓谋利益的好官。 三
1. (2)奶奶呼唤“我”下来帮她洗菜 (4)奶奶看书读报学习被“我”
8 / 9
讽刺
2.老海棠树是本文的线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是衬托和象征,通过多次描写老海棠树使奶奶的形象更加饱满、鲜明和感人,更能表现作者对奶奶的敬仰、思念和深深的痛悔。
3.奶奶的张望,是对自己内心的张望,她的心里有许多向往和追求,但却难与儿孙们沟通。这种张望是一种孤独与无奈,流露出的是遗憾和怅惘之情。 4.对奶奶的思念和由于自己当时对奶奶内心的不解而给奶奶带来的伤害感到痛心和后悔。(或:对自己多次未能给奶奶以帮助,甚至讽刺奶奶的深深懊悔,对自己早年太过聪明以至不能弥补的沉痛反省) 1.逻辑 泥土散发清香的原因
2.主要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放线菌菌丝丝状的特点。 3.(1)散发清香(2)生产抗生素(3)制造味精(4)是研究生物发育、细胞分化的便利材料。 4.C 四
9 /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