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包豪斯设计理念和风格的探讨

包豪斯设计理念和风格的探讨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Popular Science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0年第1期 包豪斯设计理念和风格的探讨 魏蕴然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摘要:包豪斯是世界上第一所敢于体现某个特定程序原则的艺术学院。包豪斯提倡在实践中创造性的工作,目的不是为了传播任 何风格,系统或教条,而是要建立创造性和现实世界的逻辑关系。其主导思想是建立一个新的统一思想,观念的合成,既不是“艺 术”,也不是某种“方向”,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关键词:包豪斯;格罗皮鸟斯(Walter Gropius); 工业设计; 功能; 装饰 中图分类号:TP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114—002 一、初衷 的繁复。完美的建筑必须是体现生命的本身,这意味着要对生 1919年,德国魏玛。沃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 物,社会,技术和艺术问题都有深刻的认识。 受任,执掌了合并以后的魏玛美术学院和工艺美术学校。这便是 格洛皮乌斯的这些信念,是包豪斯设计思想的根源,也是实 大名鼎鼎的“国立包豪斯”(The State Baunhaus)的诞生。 用美学的开端。包豪斯让艺术走下了圣坛,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少 包豪斯对原有冗长的艺术教育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 数人的私有品,丽是开始真正的融入了民众的生活。 革,导致这种改革的根本,则是欧洲l9世纪以来工业革命的发 三、目标 展和古老的学院派艺术之间水火不容的严重状况。 包豪斯提倡在实践中创造性的工作,所有的平等都建立在 l9世纪以前,学院派的思维模式产生了两种完全独立的创 这种创造性和现实世界的逻辑关系上。其指导原则是,这种平等 作模式——纯粹的艺术创作和手工艺制作——不论其中有天赋 不是依靠片面的知识或材料来体现,而是作为生活的组成部分, 者占了多大比例,两者之间都是完全孤立的。而l9世纪伊始,工 在每一个部分都是必需的。其用意是为了避免艺术家们脱离实 业浪潮突然间席卷全世界,机械制品的快速复制性使,艺术家和 际,使他们恢复与现实的日常世界的关系。 工匠们产生了惶恐,他们认为艺术创作就此失去了意义,人类即 包豪斯的目的不是为了传播任何风格,系统或教条。包豪斯 将沦为机械的被奴役者。 是世界上第一所敢于体现某个特定程序原则的艺术学院。该原 十九世纪下半ni 起,欧洲各国的艺术家们开始试图寻找一 则的基本思想是研究我们的工业时代的学习条件和确定其内在 种确定的方式来使工业和艺术获得统一。可是在这场名为“工艺 的主要规律。 美术运动”的改革运动中,学生们缺乏足够的技术指导,他们的 包豪斯有机性的安排应用艺术学院的实践活动,使教育整 训练过于肤浅,对技术不闻不问。工厂继续若无其事的批量生产 体重组计划的执行成为可能。学院的指导原则是合并所有类型 着工艺粗糙的制品,而艺术家们则徒劳挣扎着,试图用柏拉图式 的艺术创作,整合后服从于所有工作,从而使其成为架构于所有 的思维模式去理解机械化流程。 应用学科之上的新学科。最终,包豪斯——个完整的艺术作 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状况的产生?工艺和机械之间有什么必 品——通过自身的架构达到了消除工业和装饰艺术界限的目 然的差异必须解决? 的。包豪斯的主导思想是建立一个新的统一思想,观念的合成, 工业生产和手工作坊之间的差别不仅在于生产工具的不 既不是“艺术”,也不是某种“方向”,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同,而且在对劳动过程各个环节的控制上,分配方式有着很大的 仿佛一个人的内部完整和获得自身意义以及现实生活的目的。 差异。重新建立工艺与生产的关系,并让青年学生实际动手为工 四、成果 业而工作,这就是包豪斯的初衷。 二、理念 沃尔特・格罗皮乌斯说:我的目的不是教授所谓“低调的现 代欧洲风格的几何模式”,而是寻找一种思考方式,能够针对问 题具体处理。我希望年轻的建筑师们可以在任何情况下都受到 引导;我希望他们能创造一套真正的独立模式,在所有的技术, 经济和社会条件下都能适用,即便周围环境有所改变,他们也能 根据自己的意志寻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我希望教授的不是教 条主义,而是针对我们这一代人的问题,公正,灵活,并具有原则 性。对我来说,如果只产生了“格罗皮乌斯结构模式”的信徒人数 倍增的结果,这将是很可怕的事情。我真正想做的是,让年轻人 了解,我们能够将此刻我们所遭遇的现代化生产模式,都转化为 创造的灵感之源,并以此激励这些年轻人找到自己的解决方案。 俗话说的“有用的都完美无缺”,这话不全对。我们可以说一 个人生的好看,可是没法说他完美,好看只符合了一部分人的审 美观。只有符合绝对的比例和规则的和谐才可以称为完美。建筑 也是如此,只有达到技术上的功能性和艺术上比例之美的绝对 和谐,才能创建出完美的形式。这样的标准将使我们的任务益发 包豪斯在德绍,1926年,大堂1楼,复合 一114一 总第606期 包豪斯在德绍的校舍,尝试了整体的视觉功能主义原则。体 积——在复杂的空间中用完全自由的方式安排,没有任何特定 的规则,指定给每个单位固定的目的。所有的工作室都连成整 体,墙壁以玻璃幕墙的形式表现(这就是为什么后来这建筑被称 做“水族馆”)。这种建造方式,提供了最大的照明度,首先由格罗 皮厄斯和著名的德国建筑师彼得内斯在建筑中设计应用。 活页体的过街天桥不仅起到过渡作用,并且其本身还容纳 了建筑办公室。六层的学生公寓看上去像带着小阳台的现代住 宅。远离了主体建筑的教师和董事别墅,周围满是松树。尽管所 有这些平房都是完全相同的立方体,但是每个个体都按不同的 数字组合方式排列。因此,建设的结果呈现出于不同的个性化 “面貌”,而在一些特殊的位置,甚至安放了一个开放式屋顶露台 来衔接房屋排序。 包豪斯的学生居住于群众性的公共住宅中。因此,标准化的 原则变得特别重要。但是对于包豪斯,最重要的是不仅实用,而 且还需要充满活力的形式。“什么是功能性建筑——就是完美” ——这是包豪斯严格遵守的戒律。 示范功能的解决方案及优质的材料品种的住宅是飞克和A. 迈耶(1923)的“项目的试验之家”。庭院房(客厅)从上面的照明, 特殊的开口通道。在配套设施方面十分完善。但房子的真正的骄 傲是它的金属结构:钢窗框,门框,公共散热器,管灯。金属和塑 料被用在厨房和卫生间所有设备及配件上。 包豪斯不仅在建筑形式上主导了德国。在家具设计上,马塞 尔・布鲁尔的弯曲钢管凳子风格应用于各类椅子和凳子上。钢架 椅成了包豪斯的“名片”,虽然它背负了表现主义的印记,但一般 来说,足以应用于大规模的生产规范。这些项目的成本和效益都 显示出积极的…面 由康定斯基命名 1 925年 2布鲁尔三轮手推车 3布鲁尔椅车轮 在一些设计中,家具等同于建筑工程。打个比方说,在加强 椅子的侧臂时,就像在牢 墙体。布鲁尔设计的非洲椅子背部, 则像个小屋的门口,丰富多彩的软座也相当具有构成的特点。更 有建设性的是倾斜的倚背(皮拉・别余 )和架高的椅座(M・布 高等教育在线 鲁尔)。所有这些精彩的设计都源自形式和功能之间联系性的思 索。 包豪斯的大师们最喜欢的主题是照明设计。此外,在1923 年至1932年,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始终向着“新客观性”(Neue ZasYaspen)这一艺术观点靠拢着。创建对象代表了“真正的设计 对象”。也就是说,例如,控光开关(I -庚霍纳吉),它的动感设计 灵感来自于金属和塑料制成的巨大风扇。这是一个试图结合抽 象元素,工程和与技术至上主义思想的观念的功能设计。K.D.贾 克尔的壁灯——托架的首次构筑(1923年),是玻璃和金属做的 灯。而凡德・费尔德兹做的灯都足一个球或半球的形式,有个套 索般的金属环。 TBogler,咖啡,服务,1923年 餐具的设计也都是极为有趣的。它们以几何形状为主,几乎 没有任何绘画和装饰存在。在包豪斯,绘画和装饰的问题上有着 激烈的讨论。艺术家们认可严谨的线性装饰,丽不是无意义的装 饰主义风格。“线条体现了张力和能量”——这个来自康定斯基 的想法成为了包豪斯的金科玉律。最受艺术家喜爱的材料是光 滑的,比如抛光金属和陶瓷。金属罐(朱丽・帕普1922),圆壶(埃 里希・迪克曼),套锅(奥托林・迪希),类似机械化的形式处理,光 滑的球状,(西奥多・波科雷拉1923)——所有这些设计,都拥有 十足的功能性。 天才的大师们同样在艺术纺织品上做着努力。昆塔斯・托尔 兹的数字挂毯,贝妮塔・奥特用的最多的构成元素是细胞和条 纹。画家奥斯卡・施莱默的理念,是取用蓝色和黄色组合,认为它 对神经系统产生有利的影响,并用挂毯表现出来。色彩,装饰,在 各种表现形式中材料的有机结合呈现出精致美观的整体。 由此看出,包豪斯的大师是最高级别的从业人员,他们是秉 持自己理论观点的理想主义者。他们相信,通过改变能达到“良 好的世界”。人必须生活在一个有最高原则所体现的艺术的环境 中——这思想是他们创造性生命的戒律,同时也在建筑和设计 理念上有着持续的影响力。 五、结语 今天的德国,包豪斯思想在复兴着,包豪斯基金的领导人沃 尔特普利格博士认为,“现代环境中太多的元素超出’T日常生活 的真正需求,呈现出反生活体验的一面。”所以我们需要重新审 视包豪斯精神的真正内涵,不是冰冷的无装饰和极简主义,不是 缺乏人情味,与此相反,包豪斯精神最注重的就是工业设计与人 之间的关系。如何不去浪费资源,在最大功用和装饰性上取得平 衡,是现代设计师们最需要从包豪斯精神中所要学习 。 参考文献: 【1]《包豪斯》(英)弗兰克惠特福德译者:林鹤生活.读书新知三 联书店2001年 f2]《康定斯基论点线面》(俄)康定斯基译者:罗世平,魏大海,辛 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f3《沃尔特・3J格罗皮鸟斯》《大师》编辑部编著华中科技大学出 版社2007年 f41《剑桥艺术史:20世纪艺术》(英)罗斯玛丽・兰伯特译者:钱乘 旦.译林出版社2009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