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谈钢梁与混凝土柱铰接点设计

谈钢梁与混凝土柱铰接点设计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谈钢梁与混凝土柱铰接点设计

概要:新增钢夹层的设计重点是钢梁与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设计。铰接节点是钢梁与混凝土结构连接最普遍的节点做法,具有受力简明、施工方便、设计简单的优点;应通过比较计算,选取满足受力要求的化学锚栓进行连接。

本文以某典型工程为例,介绍新增钢夹层钢梁与混凝土柱连接节点设计方法及做法。

1工程概况

某保税区内二层仓库,每层面积约20000㎡,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屋面为轻钢屋面。底层层高10.3m,柱截面800×800,柱距9m。

该仓库被某电子类厂家租用,改建为厂房。拟在4.7m标高处增设钢结构夹层,作为生产车间使用。

夹层楼板为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梁为钢梁。楼面恒荷载标准值为4KN/㎡,活荷载标准值为8KN/㎡。通过整体计算,改建后原设计桩基可以满足承载力要求。

2节点设计

原结构为混凝土结构,钢夹层钢梁需与混凝土柱连接,为了避免在混凝土柱身中部作用弯矩而造成不利,同时也为了避免钢夹层与原混凝土结构整体抗震分析的不确定性,钢梁与混凝土柱连接采用铰接方式,节点计算时主要计算剪力,同时也考虑连接距离产生的附加弯矩的影响。

经过对钢梁强度及变形计算,受力最大的钢梁选用H800×300×12×25(Q345),支座剪力设计值为570KN。梁柱节点连接处,节点伸出一段连接牛腿,钢梁端部剪力受力点距柱边缘距离为410mm,因此而产生了附加弯矩M=570×0.41=234KN.m。为了减小这个附加弯矩对柱身的影响,在节点区域上下设置了垂直柱面的封闭式环形箍板,从而通过构造措施在节点范围内平衡附加弯矩。从而,连接节点由柱各面上的连接板相连而成,上下端由垂直的封闭式环形钢板箍紧,环形板间设置竖向加劲肋形成牛腿,整个梁柱节点区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整体。

节点做法详图如下(见图1~3): 图1 图2 图3

可见,钢梁是通过连接节点与混凝土柱连接的,而各柱面上的连接节点板与混凝土柱之间又是通过化学锚栓连接的,化学锚栓受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下面将重点介绍化学锚栓的计算。

本工程选用5.8级M24化学锚栓。 2.1計算化学锚栓的承载力

分别依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和《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04)计算承载力,最后取较小值。依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计算化学锚栓受拉承载力设计值:Nta=fud,t×As=310×452=140KN。

化学锚栓受剪承载力设计值:Va=fud,v×As=180×452=81KN依据《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04)计算γRs,N=γRs,v=1.3×fstk/fyk=1.3×500/400=1.625

化学锚栓受拉承载力设计值NRd,s:NRk,s=As×fstk=452×500=226KN,NRd,s=NRk,s/γRs,N=226/1.625=139KN

化学锚栓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VRd,s:VRk,

s=0.5×fstk×As=0.5×500×452=113KN,VRd,s=VRk,s/γRs,v=113/1.625=69.5KN,综上,取较小值:化学锚栓受拉承载力设计值NRd,s取139KN,化学锚栓受剪承载力设计值VRd,s取69.5KN

2.2梁柱节点处化学锚栓计算

支座剪力V=570KN,附加弯矩M=234KN.m,每个柱面连接板布置双列化学锚栓,每列7根,共14根,螺栓间距见节点图。

⑴抗剪计算

V/n=570/14=40.7KN< p=\"\"><>

⑵弯矩作用、弹性分析时,受力最大锚栓(最上排)的拉力设计值:Nsdh=M×y1’/Σyi’2=234×0.94/(0.942+0.772+0.622+0.472+0.322+0.172)=99.4KN

最上排每根锚栓Nsdh/2=49.7KN< p=\"\"><>

⑶拉剪共同作用时,根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13.3.12条(40.7/69.5)2.0+(49.7/139)2.0=0.343+0.128=0.471≤1满足要求(40.7/69.5)1.5+(49.7/139)1.5=0.450+0.214=0.664≤1满足要求。

⑷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7.2条验算化学锚栓总截面面积。 当有剪力和弯矩共同作用时:AS=14×452=6328mm2;Fc=14.3N/mm2;fy=310N/mm2>300N/mm2,取300N/mm2;αr=0.85;

αv=(4-0.08d)√(fc/fy)=(4-0.08×24)√(14.3/300)=0.454;αb=0.6+0.25×(t/d)=0.6+0.25×(25/24)=0.86;z=0.94m。

AS>V/(αr×αv×fy)+M/(1.3×αr×αb×fy×z)=570×103/(0.85×0.454×300)+234×106/(1.3×0.85×0.86×300×940)=4924+873=5797mm2,满足要求。

AS>M/(0.4×αr×αb×fy×z)=234×106/(0.4×0.85×0.86×300×940)=2838mm2,满足要求。

通过以上计算,设计出了连接所需的化学锚栓。钢梁与节点连接设计为通过高强化学螺栓抗剪连接的铰接点。同时,在梁柱连接节点区域上下1m范围内,通过包角钢连接缀板的方法,在构造上加强该梁柱节点区。

3结论

综上所述,新增钢夹层的设计重点是钢梁与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设计。铰接节点是钢梁与混凝土结构连接最普遍的节点做法,具有受力简明、施工方便、设计简单的优点;应通过比较计算,选取满足受力要求的化学锚栓进行连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