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种管道非开挖修复工艺[发明专利]

一种管道非开挖修复工艺[发明专利]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 109707949 A(43)申请公布日 2019.05.03

(21)申请号 201811653172.3(22)申请日 2018.12.30

(71)申请人 中裕软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225300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经济开发

区开阳路88号(72)发明人 卞冬明 黄裕中 张小红 王金马 

陈军 申华 (74)专利代理机构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32231

代理人 刘松(51)Int.Cl.

F16L 55/163(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54)发明名称

一种管道非开挖修复工艺(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道非开挖修复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对管道进行非开挖探测,确定待

2)开挖修复管道的位置、长度、两侧施工井位置;

施工井,将待修复管道的两侧管路按要求截断;3)排出管道中的水,确认管道内中的淤泥、杂物是否影响CCTV检测机器人通行;4)将CCTV检测机器人放入待修补管道内,检查管道是否有渗漏点、错位、堵塞、弯道的情况;5)将导引绳由CCTV检测机器人引入,同时对管道中的杂物、堵塞进行清理;对渗漏点、错位进行修复,修复工艺采用内修复。本发明具有施工方法简单、适应性强、运输方便、环境影响小的特点。CN 109707949 ACN 109707949 A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管道非开挖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对管道进行非开挖探测,确定待修复管道的位置、长度、两侧施工井位置;2)开挖施工井,将待修复管道的两侧管路按要求截断;3)排出管道中的水,确认管道内中的淤泥、杂物是否影响CCTV检测机器人通行,若影响,则进行初步清理;

4)将CCTV检测机器人放入待修补管道内,检查管道是否有渗漏点、错位、堵塞、弯道的情况;

5)将导引绳由CCTV检测机器人引入,同时对管道中的杂物、堵塞进行清理;对渗漏点、错位进行修复,修复工艺采用内修复;

6)将管中管变形为U型或C型,采用改进穿插法,将变形后的管中管由导引绳牵入待修复管道中,直至牵引端部露出管道;

7)将管中管两端密封,充入压缩空气,管中管恢复原形;8)用适配接头将管中管固定在待修复管道上,进行打压检测,确保管道承压能力、无渗漏;

9)连接原有管道,恢复管路正常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非开挖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中管的外层与待修复管接触,管中管的外层为热塑性弹性体或交联型热固性弹性体,热塑性弹性体包括一层或多层聚氨酯、硫化聚烯烃、聚偏氟乙烯、聚乙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非开挖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中管的内层与传输物接触,管中管的内层为热塑性弹性体或交联型热固性弹性体,热塑性弹性体包括一层或多层聚氨酯、硫化聚烯烃、聚偏氟乙烯、聚乙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非开挖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中管的内、外层中间设置有增强层,增强层为一层、两层或多层的涤纶、尼龙、PEN、PBO、芳纶或高强度纤维及其复合纤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非开挖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中管的长度小于一万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非开挖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中管的内径65-15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非开挖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中管的编织采用无缝编织的圆织工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非开挖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中管的修复接头与管中管的接触为面接触密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非开挖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中管修复的弯头≤90°。

2

CN 109707949 A

说 明 书

一种管道非开挖修复工艺

1/3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管道修复技术领域,主要应用于油田、市政等领域修复,尤其适用于管道破损漏水、错位等的修复方法。背景技术

[0002]我国地下管道达到使用年限约600km,在地下管道在使用年限后经常发生损坏、腐蚀、错位、积垢等问题,导致泄露、塌陷、堵塞等情况。目前,非开挖修复、管道开挖、更换是各方在实施的方案。[0003]管道开挖、更换工程量大、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环境影响大、交通秩序影响较大,在施工中还经常发生各种安全事故。而常规的穿插法穿入的柔性修复软管在面对待修复管道有破损、错位时,管道外部土层、地下水、砂石在压力下串入到待修复管道与柔性修复软管之间,无法排出,导致修复后的软管过流截面大大降低,柔性修复软管承压能力下降、软管损坏等。[0004]因此,发明一种不但可以满足常规穿插法的修复方法、而且可以满足管道破损、错位等恶劣条件下改进型穿插法的修复方法就显得迫切需要,使得管中管的修复工艺应用用途更广、适应能力更强。发明内容

[0005]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非开挖修复工艺,以达到修复工艺施工方法简单、适应性强、运输方便、环境影响小的特点。[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0007]一种管道非开挖修复工艺,包括以下步骤,[0008]1)对管道进行非开挖探测,确定待修复管道的位置、长度、两侧施工井位置;[0009]2)开挖施工井,将待修复管道的两侧管路按要求截断;[0010]3)排出管道中的水,确认管道内中的淤泥、杂物是否影响CCTV 检测机器人通行,若影响,则进行初步清理;

[0011]4)将CCTV检测机器人放入待修补管道内,检查管道是否有渗漏点、错位、堵塞、弯道的情况;

[0012]5)将导引绳由CCTV检测机器人引入,同时对管道中的杂物、堵塞进行清理;对渗漏点、错位进行修复,修复工艺采用内修复;[0013]6)将管中管变形为U型或C型,采用改进穿插法,将变形后的管中管由导引绳牵入待修复管道中,直至牵引端部露出管道;变形后的管中管进行适当的耐磨防护,尤其是管中管的前端;

[0014]7)将管中管两端密封,充入压缩空气,管中管恢复原形;[0015]8)用适配接头将管中管固定在待修复管道上,进行打压检测,确保管道承压能力、无渗漏;

3

CN 109707949 A[0016]

说 明 书

2/3页

9)连接原有管道,恢复管路正常使用。

[0017]优选的,所述管中管的外层与待修复管接触,管中管的外层为热塑性弹性体或交联型热固性弹性体,热塑性弹性体包括一层或多层聚氨酯、硫化聚烯烃、聚偏氟乙烯、聚乙烯。

[0018]优选的,所述管中管的内层与传输物接触,管中管的内层为热塑性弹性体或交联型热固性弹性体,热塑性弹性体包括一层或多层聚氨酯、硫化聚烯烃、聚偏氟乙烯、聚乙烯。[0019]优选的,所述管中管的内、外层中间设置有增强层,增强层为一层、两层或多层的涤纶、尼龙、PEN、PBO、芳纶或其他高强度纤维及其复合纤维。[0020]优选的,所述管中管的长度小于一万米。[0021]优选的,所述管中管的内径65-1500mm。[0022]优选的,所述管中管的编织采用无缝编织的圆织工艺。[0023]优选的,所述管中管的修复接头与管中管的接触为面接触密封。[0024]优选的,所述管中管修复的弯头≤90°。[002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管道非开挖修复工艺,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既有现有的技术方案的优点,即施工简单快捷、环境影响小,又解决现有方案的缺陷,增强修复管道的使用寿命,减少社会资源的重复浪费。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27]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管道非开挖修复工艺的管中管结构示意图;[0028]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管道非开挖修复工艺的工作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30]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管道非开挖修复工艺,如图1-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0031]1)对管道进行非开挖探测,确定待修复管道的位置、长度、两侧施工井位置;[0032]2)开挖施工井,将待修复管道的两侧管路按要求截断;[0033]3)排出管道中的水,确认管道内中的淤泥、杂物是否影响CCTV 检测机器人通行,若影响,则进行初步清理;

[0034]4)将CCTV检测机器人放入待修补管道内,检查管道是否有渗漏点、错位、堵塞、弯道的情况;

[0035]5)将导引绳由CCTV检测机器人引入,同时对管道中的杂物、堵塞进行清理;对渗漏点、错位进行修复,修复工艺采用内修复;[0036]6)将管中管变形为U型或C型,采用改进穿插法,将变形后的管中管由导引绳牵入待修复管道中,直至牵引端部露出管道;变形后的管中管进行适当的耐磨防护,尤其是管中管的前端;

[0037]7)将管中管两端密封,充入压缩空气,管中管恢复原形;

4

CN 109707949 A[0038]

说 明 书

3/3页

8)用适配接头将管中管固定在待修复管道上,进行打压检测,确保管道承压能力、

无渗漏;

[0039]9)连接原有管道,恢复管路正常使用。[0040]所述管中管的外层1与待修复管接触,管中管的外层1为热塑性弹性体或交联型热固性弹性体,热塑性弹性体一层或多层聚氨酯 (TPU)、硫化聚烯烃(TPV)、聚偏氟乙烯(PVDF)、聚乙烯(PE),所述管中管的内层3与传输物接触,管中管的内层3为热塑性弹性体或交联型热固性弹性体,热塑性弹性体一层或多层聚氨酯(TPU)、硫化聚烯烃(TPV)、聚偏氟乙烯(PVDF)、聚乙烯(PE)。[0041]所述管中管的内、外层中间设置有增强层2,增强层2为一层、两层或多层的涤纶、尼龙、PEN、PBO、芳纶或其他高强度纤维及其复合纤维。[0042]所述管中管的长度小于一万米,所述管中管的内径65-1500mm。[0043]所述管中管的编织采用无缝编织的圆织工艺,所述管中管的修复接头与管中管的接触为面接触密封,所述管中管修复的弯头≤90。[0044]实例1

[0045]1)根据业主需求,对管道进行非开挖探测(雷达探测),确定待修复管道的位置、管径DN150mm、长度2000米、两侧施工井位置;[0046]2)开挖施工井,待修复管道露出后,将待修复管道的两侧管路截断;[0047]3)排出管道中的水,人工确认管道内中没有超出CCTV检测机器人通行能力的淤泥、杂物等;

[0048]4)将CCTV检测机器人从施工井放入待修补管道内,同时在CCTV 机器人后面拖挂预修补车和导引绳,检查管道有渗漏点3处、错位1 处、45°弯头1处,在检测到管道问题点后,由预修补车将刚性圆状物—修补环(外包柔性密封物质如橡胶)通过液压膨胀的方式封堵渗漏点进行堵漏,对错位点进行连接;[0049]5)将DN150mm“管中管”通过适配设备变形为U型,减小软管的宽度,同时包覆一层耐磨薄膜,在“管中管”的初始段安装适配牵引头,并在“管中管”前端包裹一层软管(增强前端耐磨能力),由管道另一端的动力源--卷扬机将“管中管”牵入到待修复管道中,牵引至端部露出管道;[0050]6)将“管中管”两端密封,充入压缩空气,将压力升压至1.0Mpa,使“管中管”恢复圆状;

[0051]7)用适配接头将“管中管”固定在待修复管道上,进行打压检测,确保管道承压能力、无渗漏;

[0052]8)连接原有管道,恢复管路正常使用。[005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5

CN 109707949 A

说 明 书 附 图

1/1页

图1

图2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