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900例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900例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 72 ・ 壅旦堕 蟹堂2012年第l3卷第3期PracticalClinical Medicine,2012,Vol 13,N0 3 900例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曹娟,余晓耕,欧阳伶 (江西省儿童医院药剂科,南昌330006) 捅要:目的 了解儿科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 选取江西省儿童医院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出院病历900例,对所用抗菌药物的品种、用药频度、用药合理性 等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住院病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9.8%,应用最多的为头孢菌素类及青霉素类;标本送检率 为69.3 ,病原微生物检出率为6.5 。结论 儿科住院病例抗菌药物使用基本遵循安全、有效原则,但仍存在抗 菌药物使用率高、选用不当、药费过高、频繁换药等问题,应加强合理用药。 关键词:儿科;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8194(2o12)o3—0072--02 滥用抗菌药物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已是不争 的事实。为了遏制抗菌药物的滥用,国家食品药品 监督管理局和卫生部在2004年就联合发起了加强 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督管理。然而通过多次对涉药单 位及部分群众进行调查,执行的结果令人担忧,滥用 抗菌药物的现象在涉药单位仍然常见,已经发展成 为一个影响全体民众健康和用药安全的社会问题。 笔者随机选取江西省儿童医院2009年7月至2011 年12月儿科住院病历900例,对患者住院期间所用 抗菌药物的品种、用药频度、用药合理性等进行评 价、分析,报告如下。 用频次排序见表2。 表1抗菌药物应用情况 表2抗菌药物应用频次排序(n--1 251)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每月中旬从已归档的病 历中抽取上月出院病历3O例(剔除24 h内出院和 自动出院的病历),共900例,其中JLJ'I,科300例,儿 内科600例。 1.2方法 2.3标本送检情况 应用本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评价表, 内容包括患者基本情况、临床诊断、所用药品具体使 用情况、是否治疗或预防用药、是否有病原学检测、 手术患者切口类别等。外用药不计。 在900例中有566例进行了病原学检测,送检 率高达69.3 ,但阳性检出率不到6.5%。说明针 对性的治疗用药比例小,大多为预防用药,尤其在外 科,仅有1例进行了病原学检测。 3讨论 2 结果 3.1抗菌药物的应用 2.1抗菌药物应用情况 900例出院患者中有808例使用了抗菌药物, 使用率达89.8 ;联合用药451例(50.1 ),多为 两联合药。见表l。 2.2抗菌药物应用种类 共使用抗菌药物1 251例次,累计使用4O个品 种,其中以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为主,抗菌药物应 收稿日期:2012-01-13 此次调查显示本院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 率为89.8 ,远高于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控 制在50 以下的标准。这主要是儿童由于生理功 能与成人不同,用药的依从性及身体免疫功能低下, 易患感染性疾病,因而儿科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高。 在外科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高达86.7 。《抗菌药物 I临床指导原则》中指出,清洁手术通常是不需要使用 实用临床医学2012年第l3卷第3期Practical Clinical Medicine 1 20 ! ol ! ・ 73 ・ 抗菌药物的。在调查中发现,本院I类切口手术较 小儿肺炎有较好疗效 ],在一般轻者感染患儿中不 随便应用。 多,普遍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甚至很多为联合用 药,可见l临床医师在有适应证用药方面的意识还应 加强。 在调查的所有使用了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中, 几乎所有的给药方式均采用静脉给药,这是很不合 理的现象。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是,轻症感染能口 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药物,不必用注射 方式。重症者,在病情好转后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 这样不但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还能减少住院 费用,提高医疗满意度。 3.2不合理用药分析 3.2.1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 本次调查中,1例1岁患儿,腹泻伴中度脱水, 大便培养未检出致病菌,用头孢唑肟静脉点滴3 d; 抗菌药物对病毒通常无治疗作用,除非伴有细菌感 染或继发感染,一般不用抗菌药物I1]。 3.2.2用药级别高 本次调查中有1患儿出入院诊断均为急性咽 炎,而以头孢曲松联合阿奇霉素静脉点滴4 d。头孢 曲松为三代头孢菌素类,对革兰阴性菌及革兰阳性 菌均有较强的活性,阿奇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菌药, 最新临床应用显示与头孢菌素类联合应用对难治性 (上接第62页) 3.2.3 围手术期用药不合理 本次调查显示手术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存在的问 题较多,主要表现在无指征应用抗菌药,联合用药无 指征,清洁手术普遍使用抗菌药,有很大部分还联合 用药;围手术期用药时间不合理,如有部分患者一人 院就使用抗菌药物,远远超过所规定的0.5~2 h内 给药,术前用药时间过早,至手术时间药物浓度已很 低,术前用药过多会增加耐药几率,所幸是在药师干 预下,这种现状已明显减少;而术后预防用药时间过 长的问题仍很严重。 综上所述,本院抗菌药物的使用还存在许多不 合理因素,医院应采取更积极有效的态度,加大管理 力度,尤其是行政管理力度,建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的整改措施。 参考文献: [1]杨宝峰.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81. [2]冯江生.儿童医院抗菌药物l临床应用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药 学杂志。2011,12(24):2054—2056. (责任编辑:况荣华) 2.3滴虫和霉菌的阳性标本清洁度的情况 5 555例滴虫和霉菌的阳性标本清洁度情况见 表2。 表2 5 555例滴虫和霉菌阳性标本对应的清洁度情况 临床合理用药是减少阴道炎发病的途径。近年来, 霉菌性阴道炎呈逐年上升趋势。本研究对23 484 例患者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显示:霉菌检出率 (19.42 )高于滴虫检出率(4.24 )。由于霉菌和 滴虫的生长与温度、湿度密切相关,而3、4、5月份为 阴雨季节天气,比较闷热、潮湿,霉菌、滴虫检出率明 显高于其他月份,所以霉菌、滴虫的检出率在不同季 节有明显差异。 清洁度一般以工一Ⅱ度为正常,Ⅲ一Ⅳ度为异 3讨论 常见的阴道炎是霉菌性阴道炎和滴虫性阴道 炎。滴虫性阴道炎临床表现主要为外阴瘙痒、白带 增多,呈黄色泡沫状,霉菌性阴道炎临床主要为外阴 瘙痒、白带增多,呈豆腐渣状,两者诊断以找到病原 体确诊。年龄以及生理激素的变化亦影响阴道微生 态构成 ]。月经期、妊娠、年龄增长及其他原因造成 妇女身体抵抗力降低或内分泌激素水平改变,可使 阴道自然防御屏障被破坏,导致其他病原物进入官 常,且可以发现霉菌和(或)滴虫。从表2可见,霉 菌、滴虫的标本清洁度多为Ⅲ一Ⅳ度,分别为 42.O2 和44.1O ,但I一Ⅱ度标本中仍检出霉菌 和滴虫,分别为5.22 和8.65 ,应引起临床重视。 参考文献: [1]施济人,贾守约.临床检验手册[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 社,1998:338. [2]赵充文,宋建国.新编实用临床检验手册[M].福州:福建科学 技术出版社,1997:207. [3]徐炜,高志亮,潘斌.2 057例白带常规检查及BV蓝联合检测 结果分析[J].江西医学检验,2007,25(4):390. [4]李红.958例妇女病普查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 (2):278. 腔,并激发炎性反应。细菌性阴道炎不单纯是细菌 所致,是由于抗生素大量使用导致正常菌群失调或 因真菌感染治疗不彻底导致的二次感染[4],更须注 意的是阴道炎很容易反复发作,治疗时应尽量彻底。 (责任编辑:周丽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