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科技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重庆401331
赖 莉
摘 要:从中小企业特点、信息化规划、信息化实施、信息化评价等方面分析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企业信息系统进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优化管理理念,优化组织结构;以人为本,建立企业信息化团队;重视对企业信息化的持续改进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关键词:中小企业;企业信息化;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issn.1672-2272.201911009j
0 引言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不可缺少的方式,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管理效益,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企业信息化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管理、经营等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各个领域采用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广泛利用企业内外的信息资源,逐步实现企业运行的全面自动化,并伴随着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形成,建设成现代化企业。2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019年9月20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提升中小企业专业化能力和水平,较好参与社会竞争。目前,根据中国信息协会及国家信息中心有关专家的研究,我国中小企业在信息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信息化的前期规划、信息化实施和评价等方面。
()信息化认知问题。包括需要解决的显性问题1
和隐形问题。显性问题主要是希望借助信息化能解决大家都能看见的问题,隐性问题主要涉及到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运营中可能会面临的问题。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局限,存在通过信息化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认知误区,导致信息化后续升级和扩展功能等风险。()信息化需求分析。信息化规划中,需求分析2
作为企业活动的核心是关系到一个系统成功与否的最重要环节。中小企业不能很好地对未来发展进行全面、系统、深入分析。如我国中小制造业对制造业信息化全面的、潜在的需求并不能想得很远,只能简单地看待自己的产品设计、工艺管理等,不能详细描述或者预测将来需求。
()功能模块构架分析。中小企业缺乏从整体角3
度考虑企业所需要的一个完整的、相互连通的体系结构。各个部门各自为政,缺乏整合,分别结合自己的业务内容去开发各自独立的小系统,如工资核算、订单管理、库存管理等。没有统一的数据结构和操作系统,信息子系统繁杂,信息集成性较差,不能用统一的系统来进行管理,导致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形成信息孤岛。
1 中小企业的特点
中小企业包括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是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其主要特点是:规模小,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经营产品集中,做精做细,从而增强自身竞争力,满足居民多种多样的消费需求,较好适应市场变化。
3 中小企业信息化实施
专门开发商或者是直接买现成商品化软件。由于软件商技术开发人员多来自I相对缺乏不同行T专业,业对接。如:某企业选用了客户机/服务器系统,但此系统对操作系统和人员计算机水平要求比较高,由于在以前企业没有对该系统进行详细的咨询,而企业中业的学科背景,在信息化实施中往往不能很好地与企
()软件商选择。中小企业的信息系统都是委托1
2 中小企业信息化规划
企业信息化管理成为一种趋势,采用计算机和网络管理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和自身的竞争力。
,作者简介:赖莉,女(重庆科技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助理馆员,研究方向:信息管理。1981-)019年第12期102科技创业月刊 2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探究
大多数人员的计算机水平也不高,采用的操作系统也没有统一,所以要选择熟悉行业的软件商。
()企业决策层参与度有待加强。部分中小企业2中,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仍然没有从传统的管理模式观念中转变过来,观念陈旧,对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把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看作是一种技术性问题,自己没有真正的参与整个过程,缺乏对系统的实施提出明确的意见和指导系统实施。
()企业信息化成果的实用性。中小企业人员信3
息化能力参差不齐,在进行信息系统设计中面临信息化系统操作的难易程度与企业大众员工的信息化能力不匹配,给信息化系统的运行带来一定障碍,未能充分发挥其效用。
()中小企业信息化评价。信息化实施评价是对4
中小企业信息化成功与否的一次检验,评判企业信息管理水平。目前尚无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效益评估的公认评价框架或指标体系,能有效系统地对信息化过程的绩效进行调查和测量,并将调查结果与一定的评估标准进行比较的行之有效的评估方法。
中的问题。
()充分考虑人的因素。企业信息化以人为本,3
不是简单进行计算机的匹配,更重要的是人的因素,需认识到什么是企业信息化并如何去开展。如何借助企业信息化来推动企业更快发展,这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员工积极参与都将对整个系统的有效运作产生影响。企业必须立足于自己人才的发掘和培养,以人为本,全员培训,建立好企业信息化团队,推动企业信息化管理。
()实施监理策略。在完成信息化规划后,信息4
化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第三方监理的作用,采用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法对整个信息化实施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协调供应商和实施信息化企业的关系,依据有关监理的法律法规,对企业信息化实施的进度、质量、投资等进行全程、全面监理,并提供甲、乙双方。确保信息化按照规划的内共同确认的《监理报告》容、进度要求顺利进行。
()重视对企业信息化的持续改进。对企业信息5
化的持续改进是一种管理思想,强调企业在信息化过程完成和运行过程中,关注企业所属行业的发展和前景,关注成功案例,对比自身业务发展,找差距并借鉴成功经验,发现并规划企业下一步的运营目标。贯彻先进的管理思想,持续改进技术,还包括组建高素质的信息化系统的实施队伍,提高全员信息化能力,为后期信息化升级做准备,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马秀娟,吴琳倩.中小型企业物流成本管控现状1 朱明明,[]2 倪红华.ERP在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制造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南京:南3 李敬超.D].[]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4 栗永锋.[]刘晓科.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的内容与方法5 娄策群,[]]出版集团实施E出版经6 丁元新.RP管理系统之我见[J.[]]员工信息素质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前7 高广生.J.[]]吴波.浅谈中小企业信息化[金融理论与教8 郝春梅,J.
():学,2004450-51.():沿,200510262-264.():济,2003425-27.
[]():情报理论与实践,J.2006335-37.[]():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J.2004485-87.()京农业大学,20115.
[()杭州:浙江大学,D].20103.
]():调研及对策探析[现代营销:学苑版,J.201852-2.
4 中小企业信息化对策
()对企业信息系统进行总体规划。实行“总体1
,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围绕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整体竞争能力为根本目的,规划信息化发展的阶段目标,将企业的需求按照主次、轻重缓急来进行排队,步步推进。因此,通过对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分析,明确现阶段和未来发展的需求。建立起先进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科学决策、规范管理。体系结构由多层次软、硬件系统组成,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包括:生产计划管理子系统、车间生产管理、物资管理、销售管理、产品工艺、质量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人力资源、办公室管理、工程技术管理等。同时也考虑系统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保证其能够进行创新、系统升级,使其充分适应当前的和未来的需要。
()根据企业信息化需求选择服务商。中小型企2
业资金有限、信息化人才缺乏,通过服务商完成该环节成为许多中小企业的首选。将企业的信息化作为一个完整的项目实施,前期须深入调研,全方位收集调研对应自身业务的信息化服务商的相关信息,包括服务商的信誉、自身信息化能力、产品性能、增值服务、实战经验、成功案例等,进一步选择较为合适的服务商,拟定最佳的管理业务与流程,同时企业项目组成员与服务商之间密切交流、沟通,以及时解决实施
(责任编辑:吴 汉)
PIONEERINGWITHSCIENCE&TECHNOLOGYMONTHLYNO.12 20191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