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语言习得途径初探

语言习得途径初探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 ‘ 盎 纠 ・ ●2010年第5期(教学研究)I语言习得途径初探 许韶歆 【摘 要】语言的本质在于交际。语言学科是一门运用性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英语教学过程,应 成为学生习得语言的过程。要让学生习得语言,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以“任务”的形式设立教学目标、创 设情境化的教学场景、体现民主化的教学过程、运用立体化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语言习得;目标任务化;场地情境化;过程民主化 “习得(acquisition)”是语言教育学家Krashen提 一个有利于学生将语言运用内化为言语技能的支持环 出的概念,他认为语言学习有两个概念:学习(1earn— ing)和习得。 “学习是指通过教学,有意识地学得语 言;习得是指通过交际,无意识地接触语言系统而掌 握语言。”[1l“习得”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基于语言的 境。这一过程,也就是语言习得的过程。这种习得, 较之枯燥的词汇讲解、语法分析,更显生动、实效。 二、将教学场地情境化,让学生体验真实情感 “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知活动 至少有动力、强化、调节等方面的功能。其中动力功 能是指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增力或减力的效能,即健康 的、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 消极的不健康的情绪对认知活动起阻碍和抑制作用。” 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将教学目标任务化之后,还 应积极创设情境(Circumstance),调动学生积极的、健 康的、真实的情感体验,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 行的、快乐的事情。这里所谈的创设情境,主要是指 教学场地的情境。 使教学场地情境化主要有两方面的途径。一种是 将传统的课堂(classroom)情境化。比如根据教学内容 的需要改变教室的环境布置,让学生找到身临其境的 本质的。舒哈特认为, “语言的本质就在于交际”。【 I 可见语言最大的功能就是交际,交流思想,表达意图。 我们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运用,并在交流 运用的过程中了解民族文化、提升情感品质,而不是 单单停留在对语法、语音、词汇的认识上。作为担任 语言学科教学的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具体的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中“无意识地”“习得”语言,应成为 一 我们的最高追求。 一、将教学目标任务化,让学生解决具体问题 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是20世纪80年代流行于国外的语言教学模式。它的 基本理念是“做中学” (Do to Learn),在“做事情” 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合 作能力,从而提高综合语言合作能力。教育部制定的 《英语课程标 指出, “教师应该尽量避免单纯语言 知识传授的教学方法,倡导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采用 ‘任务型’教学途径”。这说明任务型教学已成为我国 英语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在任务型教学中, “任务” 是指教师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成可 操作性的任务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多种语言活 动完成任务,达到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的目的。作为 一感觉;通过图画、音乐来渲染气氛,让学生享受真实 的情感体验。第二种是将教学场地生活化。即把学生 带入社会,带人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情境, 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自然、社会、生活”这本大书上 去寻找答案。 无论哪一种情境,教师创设的目的都在于调动学生 积极健康的情绪,促使他们把学习当作一种“无意识” 的行为过程,在这样的行为过程中学生在充分体验美 好情感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也“习得”了丰富的语言。 三、将教学过程民主化,让学生体现真正主体 门语言教学,英语课堂交流活动必不可少。教师会 在课堂上设计很多活动,且每一活动都有其需要达到 的目标与解决的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地思 考问题,主动地相互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任务型”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 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任务的参与者之间的交流是一种 课堂教学中,由于参与程度与参与性质的不一样, 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课堂境界。那种以知识为本位、 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学生与课程内容一样处于缺乏 主动参与的客体地位,这样的课堂一定是低效率的课 堂。理想的课堂境界一定是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是一定要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Students Center) 互动的(Interact iona1)过程。为了完成任务,学生尽力 调动各种语言和非语言的资源进行“任务分析” (Task Analyse),以达到解决某种交流问题的目的。完成任务 的过程催化了学生自然的有意义的语言应用,营造了 的。以口头表达为载体的语言学习的课堂尤其如此。 而过去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学生在课堂 上的主体存在,即或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也要专 [作者简介】许韶歆,长沙市明德中学教师,中教高级(湖南 长沙410008) ・外语教学研究● 设一节“口语课”,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误导学生,使 “习得”的效果。以学生分组为例,我们可以将学生进 他们人为地把英语语言运用与英语学习割裂开来,让 学生形成不好的习惯,在平常的英语课堂上,他们根 本就不愿或是不敢开口表达。多年来, “哑巴英语” 已经严重影响了国内英语教学的教学效果。要改变这 行男女分组,根据座位分组,单双号分组,抽签分组, 点名分组,根据卡片颜色分组,按国籍分组,自由组 合等。这样就避免了活动形式的单一化,不断保持学 生兴趣。根据英语的学科特点,教师可在课堂中引入 种局面,教师必须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民主和一定 的自由。只有这样,学生的参与欲望才能真正被激发, 他们才会主动去与老师、与同学对话交流,他们才会 幻灯、录音、录像、电脑等多种现代化媒体,借助现 代声光电化教学媒体,使教学手段多元化,使课堂成 为超越时空的、立体化的交际活动环境,拓展外语教 对教材、对生活进行创造性地理解、建构、重组。 笔者在罔外学习期间,最后两周我们作为practieum teacher授课。做lesson plan的过程中,笔者的搭档是 一个加拿大退休的聋哑学校校长Howard。Howard从不 对笔者的想法说“No”,但却总是问: “你考虑了学生 的层次吗?”“你运用了什么学习策略?”“你这么做 要达到什么教学目的?”“他们为什么需要学习这个, 怎么运用?”等等。对于我们的教案,Howard提出要运 用所学的HOOK—BOOK—LOOK—TOOK模式(激发兴趣、 传授知识、操练检查、运用巩同),首先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然后教授知识和语言技能,之后进行操练,最 后在语境中进行应用巩固。在我们学习以及实习的过 程中,很有体会的一点是,教师在课堂上开展的每一 项活动都会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如果一堂课下来, 你的教学没有实际应用的意义,所学知识在学生实际 生活中运用不上,那么这堂课就是失败的。所以,同 外的课堂,氛同轻松,在不影响别人的前提下,学生 可自由出入,可随时打断教师提问;教师充分尊重学 生,鼓励发表各人见解,老师不完全是课堂的权威与 核心,更像是一个组织者。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得到了较充分的体现。 当然,还学生以民主与自由,并不是完全对学生 放手。“在课堂进行中,教师应当放弃外在的权威性, 努力形成以知识素养与人格魅力为内容,以与人为善、 和蔼可亲为外部特征的内在性权威,这样,有利于学 生主体参与的和谐课堂人际关系氛同就能形成。”【3I 课程参与中的自由是指学生自主而非强制地学习的一 种状态,它更多层面上指的是学生对“知识与技能、过 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取向的自由。 在这样的民主自由的语言教学课堂中,学生会尽 心完成“任务”,充分体悟“情境”,从而轻松地“习 得”语言。 四、将教学方法立体化,让学生享受学习乐趣 教学方法的立体化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综 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与形式,直观形象、通俗易懂地 化解教学内容、突显课堂“新”意,最大限度地消除 学生的“审美疲劳”,从而保持学习的兴奋状态。现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长久地处在单一的、毫无变化的 环境中,容易让神经处于抑制状态。只有不断创新的 课堂才是富有生命力的课堂,只有实现教学方法的立 体化,才能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达到 学的空间,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听觉、 视觉全方位、多层次受到刺激,全身心体验语言,活 跃思维,从而使学生愉悦、主动的学习英语,使课堂 教学形象化、趣味化、交际化;教师还可以将唱歌、 游戏、表演等融人英语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英语、感受西方文化。 针对不同模块的教学,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 法。如在单词讲授时采用“直接教学法”、 “全身反应 法”。用“一字开花法”,将近似词、同义词、反义词 加以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掌握单词发音与结构,易于 学生掌握,并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在短文阅读教学时 采用“问题教学法”和“发现教学法”, 表及里、由 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客观到主观,教会学生多角度、 多层次分析理解问题。 灵活多样的立体式的教学方法,把教学活动真正 变成活跃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创造的 过程,使学生在课堂上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潜 能,敢想、敢说、敢做,从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总之, “语言课程学习是指言语习得的知行结合 且具交际导向性的活动过程。”1 4 语言本身是人们在 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一种信息交流载体,离开了语言实 践的语法规则是苍白的,离开了语言实践的语言学习 也是低效的。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目标、教学场地、 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创设 感性的语言情境,才能 还语言以本质,才能真正让学生“非功利性”“习得” 语言。 注释: [1】邓道宣.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综论【J】.乐山师范学 院学报,2004, (10). [2]戴炜栋等.现代英语语言学概论『M1.上海:上海外 语教育出版社.】998. [3】刘建琼著.新课程实施与教师专业化建设研究【M1.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 【4】刘炜.英语教学课程的活动本质论【J1.基础英语, 2005.7(4). 【责任编辑:李 静l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