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与护理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与护理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2009年2月 中国民康医学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g Health Feb,2009 Vo1.21 FHM No.3 第21卷上半月第3期 【残疾与康复】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与护理 关巧云 (扬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扬州225002) 【摘要】 目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的效果观察,探讨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04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观察组52例、对照组52例。2组药物治疗基本相同。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及患者自我随意的锻炼,对观察组 患者进行系统的肢体康复训练。结果:经早期康复训练的患者肢体肌力恢复的进展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 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可减轻患者偏瘫肢体的致残程度,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训练 doi: 10.3969/j.issn.1672—0369.2009.03.041 中图分类号:11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0369(2009)03—0282—02 脑卒中发病急,死亡率高,恢复缓慢,80%的幸存者有不 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J。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及生活能力, 或穿布鞋,防止足下垂。(2)健侧卧位时健侧在下,患侧上肢 下垫一枕头,患肩前屈90。肘关节伸展,腕、指关节均伸展放 于枕上,患腿屈曲向前,置于体前另一枕上。(3)患侧卧位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但近年来,康复学科的发 展,尤其是早期康复训练的介入大大改变了这种状况。显著 降低了致残率。因此,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进行系统、规 范的康复训练,并探讨其对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和日常工作 生活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对象 时,患侧上肢前伸与躯干夹角大于9O。,肘关节伸展,手指张 开,掌心向上,健侧上肢放于身上或身后枕上,健腿屈曲向 前,患侧下肢在后,在病情允许时,可2~3 h翻身1次,翻身 时采用健侧位与平卧位交替,减少患侧卧位,预防患侧肢体 受压受损。 选择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 脑卒中患者104例,经CT或MRI确诊的脑出血36例,脑梗 死68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52例。其中观察组男32 例,女20例,平均年龄62岁;脑出血16例,脑梗死36例;左 侧偏瘫28例,右侧偏瘫24例。对照组男34例,女18例,平 均年龄59岁;脑出血20例,脑梗死32例,左侧偏瘫23例,右 侧偏瘫29例。2组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2康复训练并指导 2.2.3进行肢体活动脑卒中患者在病情稳定后,神经系 统症状和体征48 h内无加重时,可开始肢体按摩和被动运 动,包括肩、肘、指、髋、膝等关节的屈曲伸展活动。有的提倡 脑卒中后3~5 d可介入康复训练 J,待患者意识清醒后,康 复师指导患者做主动运动,如翻身、挺胸、移动等。原则上是 上肢多锻炼伸肌,下肢多锻炼屈肌,先做大关节,后做小关 节,由健侧到患侧,幅度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循序渐进, 训练时间与次数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2.2.4坐、立、行的训练当患者能自行翻身时,训练体位 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包括心理护理、一般护 理、病情观察、患者自我锻炼。 可改为坐位。让患者坐在床上或轮椅上,患侧上肢肘关节微 屈放在扶手或枕头上,患侧膝关节屈曲9O。使足与小腿保持 垂直位,患者能坐稳后改为站立训练。首先可让患者每日2 次站电动起立床,然后在他人的帮助或扶撑下站立训练,迈 步时不可生拉硬拽,防止跌倒。每日3~5次,每次1O~20 min,持之以恒,必见效果。 2.2.5 日常生活训练此项训练的目的是让患者发挥自理 能力,恢复自理生活。训练患者自己穿衣、系扣、系鞋带、进 2.2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康复师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康 复计划,待患者病情稳定后,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48 h无加 重,即可介入康复训练 。 。重症患者,在监测、维持患者生 命体征的同时介入康复训练(保持良肢位),康复师同时对家 属及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示范并指导。 2.2.1 心理康复指导心理康复是脑卒中患者进行其他康 复治疗的先决条件,本病起病突然,患者从短时间内由一个 健康人变成一个残废人,再加上生理上的病痛及漫长的康复 过程,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悲观的情绪,因此,责任护士应 食、床旁移动,在他人扶助下上厕、拾物等。要教会及鼓励患 者用健肢帮助患肢活动,尽快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适应社会 环境,重返家庭与社会。 3结果 关心理解患者,讲解一些康复训练后痊愈的实例,利用鼓励、 支持、暗示、输导的方法进行心理调节,最大限度的调动患者 2组患者治疗及康复训练后偏瘫肢体肌力的比较见表 1。 积极配合康复训练的信心。使患者及家属主动参与康复训 练。 从表1数据看,观察组经早期康复训练后,患者偏瘫肢 急性期,患者症状明显,主要处于卧床 体肌力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2.2.2保持良肢位期,在不影响抢救工作的前提下,可进行康复体位摆放和适 量的关节运动,良肢位的摆放贯穿在脑卒中早期康复的全过 程。对今后的肢体康复、预防并发症、降低致残率起重要作 用。(1)仰卧位时患者患侧肩胛下垫一小枕,膝关节屈曲,足 部避免被褥压迫,上肢外展、外旋,足底与床尾之问置一硬被 282 4.1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心理康复指导,能有效消除抑 郁的不良心理状态。病态的心理反应会使其瘫痪肢体的自 (下转第284页) 2009年2月 中国民康医学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g Health Feb,2009 V0l_21 FHM No.3 第2l卷上半月第3期 有定向、记忆、学习、语言理解、思维等多种认知功能损害外, 就。要尊重患者的选择,不要勉强患者参加其不愿意接受的 训练项目,以免产生负面情绪。 本组研究表明给予老年痴呆患者康复训练是有效的。 患者的认知功能、13常生活能力,康复训练前后比较其差异 有显著意义。这说明康复训练能够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的改 善,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有效地延缓痴呆 病情的进程。但是对老年痴呆患者实施康复训练有一定的 难度,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也相当大,还需要道德高尚、乐于 奉献的医护人员和家庭的配合及社会的支持,并且需要花费 很长的时间,这就需要大家充分认识康复训练对老年痴呆患 者的重要性,早期治疗,早期进行康复训练,从而延缓病情进 展,提高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CCMD一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 标准[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 [2]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 社,1993:165—166. 多数患者还表现为行为异常,这些终将导致患者的职业及社 会生活功能下降或丧失 j,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流行 病学资料显示,6o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痴呆的患病率为3.O% ~4.0%,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则为4.O%一5.0%。我 国65岁以上城市居民中老年痴呆的患病率超过6%,并随年 龄增高而成倍上升 J。有人预测,到2025年我国60岁以上 老年人将达2.5亿,将有1 009万老年痴呆患者 j。随着社 会老龄化13趋明显,老年痴呆已经成为社会和家庭的沉重负 担,如何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的生命质量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 题。 有资料报道,对老年痴呆患者实施生活自理能力和认知 功能训练,能够促进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康复,提高日 常生活能力,改善生存质量,延缓痴呆的进程 。这与本研 究结果相一致,本组患者在接受康复训练后各项功能因素有 了比较显著的差异。临床症状观察发现,患者应用康复训练 后行为紊乱减少,意外伤害减少,在接受康复训练期间参与 活动的时间明显延长,问题行为的发生明显减少。老年痴呆 [3] 张明园.老年期痴呆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 社,2007:1. 患者个体差异大,在进行康复训练的整个过程中,要随时观 察患者的反应,依患者的兴致适当增减时间,要多理解和鼓 [4]张振馨,陈霞,刘协和,等.北京、西安、上海、成都四地区痴呆患 励患者,发现患者有一点点进步就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对 其不足之处表示充分理解,使其有信心参与训练。可根据患 者的喜好称呼其老先生、老师、教授或大爷、奶奶等,对患者 态度要友善,利用合适的非语言姿势配合简短的语言和温和 的语调,引导患者配合训练。训练进度要因人而异,不要急 于求成,对主动认知功能的要求宜低,多让患者感受到有成 (上接第282页) 者卫生保健现状调查[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4,26 (20):116—121. [5] 肖淑杰.老年痴呆的临床及康复现状【J].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学刊,1992,3:27. [6] 屠丽君,麻丽萍,张燕红,等.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与认 知能力的训练[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1):845—847. (收稿日期:2008—10—30) 主运动及被动运动减少,从而影响患者肢体康复。据统计脑 卒中发病后半年内有50%以上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 患者,针对性的做好心理康复指导,取得家属的配合,从而在 训练中增强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康复训练的信心。 障碍,以抑郁与焦虑为主。护士应以良好的服务态度去关心 表1 2组患者治疗及康复训练前后肢体活动功能评定比较 4.2早期康复训练能促进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恢复的机制 脑损伤后恢复包括自然恢复和治疗性恢复,一般认为早期 以自然恢复为主,机制为脑的可塑性 J。早期康复训练可促 参考文献 [1] 欧海宁.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综合康复治疗[J].中国 康复医学杂志,1999,14(3):106. 使相关神经细胞轴突发芽,形成新的突触,经过反复训练突 触建立接近正常功能的新神经环路网络突触链,在条件适宜 时部分神经元可以获得再生 J,实现中枢神经功能重新组 lzj 黄东峰.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功能特点与早期康复干预的标准 [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1,23(5):272—274. 刁利华.脑病变患者康复的研究及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 志,2000,35(3):177. 合,从而有效地改善患肢功能。 4.3早期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偏瘫肢体的肌力,降 低关节活动受限,肌肉废用性萎缩等并发症最大限度的恢复 其运动功能。总之,早期康复训练能显著降低偏瘫患者肢体 残疾程度,使其生活尽早达到自理,脱离对家人的依赖,从而 减轻了家庭与社会的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孙启良.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预后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 杂志,2000,5:l一5. r ] 高霞.脑卒中患者上下肢功能障碍恢复和比较[J].实用护理 杂志,2000,15(1):23—25. 61 黄永禧.中风患者运动再学习方法的原理与应用[J].中国康 复医学杂志,1996,11(4):185. (收稿日期:2008一l1—07) 28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