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会写5个生字,正确读写“诞生、机械”等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3.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难点: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三、教具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播放视频,请大家仔细看,视频中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生:牛顿被苹果砸中,由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师:对于这样的故事,你感兴趣吗?(生:。。。)师:那就让我们
带着这种浓厚的兴趣,来学习几个这样的小故事,好吗?(生:好)准备好上课了吗?上课! 一、自读课文,理清思路 1.形象导入:
师板书“?”,问:这是一个什么符号? 生:问号。
师:如果把问号的上半部分拉直,会变成什么符号?生:!(师板书:?→!)
师:由问号变成叹号,这两个看似简单的符号变换,却被我们的作者叶永烈老先生,用它形象地给我们阐述了一个观点,那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20课(板书课题) 2.检查字词:
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那么这些词语你会读了吗?
出示词语:机械 玫瑰 司空见惯 无独有偶 见微知著 追根求源 锲而不舍 百思不得其解 打破沙锅问到底(生读。)
师:词语会读了,希望大家能够积累它们,因为积累词语也是学好语文的方法。
3、(1)师:通过课前预习,我们知道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生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要善于发
表自己的见解。)(生:。。。。。。)(师随机表扬:这是你的理解。你的理解很独特。善于思考的你真棒!)
过渡:看来大家对这句话都有自己的理解,相信你们在学习了课文之后,会有更深的理解。
师:在文中,作者不但提出观点,而且运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那么,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具体的事例并概括。
(2)生:课文列举了三件事:(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 (睡觉时眼珠的转动)
师:老师发现这位同学很会读书,他能够借助文章中的句子来回答,其他同学找到了吗?找到后请标出来。 二、品读重点,读中悟写
1.(1)师:下面请大家认真默读这三个事例,根据屏幕上表格的要求,在书上找到相应的句子做出批注,读书应该有思考,边读边想,从这三个事例中你发现了哪些相同点?(生读课文) (2)交流:现在让我们共同交流你读书的收获。谁来说第一个事例中的内容?(生1回答相关问题,师随机出示答案。)(师表扬:老师发现这位同学很会抓关键词来说。)
谁能像他一样来回答第二个事例中的内容?(生2回答相关问题,师随机出示答案)
(师表扬:从你的回答中,老师看到了你的自信。继续好好表现,好吗?)
谁来说第三件事例?(生3回答相关问题,师随机出示答案) (师表扬:从你刚才的表情中,老师发现你对第三个事例特别感兴趣。是不是很想去验证一下?) 人物 谢皮罗教授 发现问题 洗澡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不断发问 为什么? 抓住问号不放 是什么? 会不会? 有什么? 什么样? 什么关系? 百思不得其解 不断解疑 反复实验研究 找到真理 漩涡的方向与地球自转有关 终于制成了 酸碱试纸 推断出凡睡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 许多实验 化学家波义耳 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 儿子睡觉时眼珠转动 奥地利医生 反复观察和研究 (小插曲——师:老师认为端正的坐姿可以提升一个人的精神,你们相信吗?生赶紧坐端正。现在老师觉得你们个个都是神清气爽。)
4.师:下面让我们来仔细的观察这幅表格,课文中三个事例的主要内容我们已经概括出来了,从这三个事例中你发现了哪些相同点?
生1:我发现这三个事例的内容都是围绕着作者提出的观点来写的。(师:是啊,作者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这样是为了更好的让人信服观点。)
生2:我发现这三个事例中讲的都是在生活中偶然发现的问题。(师:那么,在这三个事例中,哪些词能够体现这点呢?你能找到吗?生:敏锐地注意到、立即敏感地意识到、他发现儿子的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师:有所发现,就有所收获。这是你的发现也是你的收获。祝贺你!
生3:我发现这三个事例中的人物发现、发明的过程是一样的,都是先发现问题,然后不断追问,再进行反复的研究和实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师:老师觉得这位同学不但会发现,而且很会概括。课文中第二自然段的内容跟他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我们来读一读吧。) (出示第二自然段的内容: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谁来读这段?生1读,师评价。师:(你的声音很宏亮,如果语速再慢一点相信会更好!)谁再来读?生2读,师评价。
①师:在这一段中,作者告诉我们什么呢?生:真理诞生的过程。 师:真理诞生的过程也就是:生读——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你能抓住关键词来概括真理诞生的过程吗?生说:发现真理,不断发问,不断解疑,找到真理。(师板书:发现真理,不断发问,不断解疑,找到真理。)
师:那么作者在写这三个事例时,是不是也按照这个过程写的呢?生:是。师:好,让我们合作读这段,一起感受作者这种有序的表达。齐读第二自然段。)
师:在这里有一处语言,作者写得很有特色,你发现了吗?生:“?”“!”作者用了符号代替语言。师:这里的“?”“!”应分别指什么呢?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生各抒己见。)师小结:这里的“?”指发现问题,不断的追问。 “!”指通过探索,解决疑问,发现真理。这样写是为了把抽象的道理说的更直观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师:让我们再读这段,一起感受作者直观形象的表达。)
师:让我们结合三个事例,看看事例中的人物是如何发现问题的呢?
生4:我发现三个事例中的,一开始只有一个疑问,紧接着在他们脑子里冒出来许多的问题,正因为有了一连串的问题,才会有最后的结论。(师表样:你观察的很细心、思考的很深刻。)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们头脑中,冒出的这一连串的问题吧。 出示问句:①这是为什么呢?这难道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吗?如果有关系,那是怎样的一种关系?②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呢?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映?这对化学研究有什么样的意义?③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会是什么关系呢?他百思不得其解。生自由的读一读,生1读,师:在读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1:我体会到了
真理是在提出许多问题之后诞生的。生2:我体会到了科学家们的那种追根求源的精神。
师:提出问题,他们又是怎样做的呢?(生:)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们反复研究的句子吧。出示反复研究的句子:a.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b.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 c.带着一连串的疑问,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 从这些句子中,那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生:我体会到他们那种坚持不懈,不断探索的精神。生:我体会到他们不断探索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都要经历反复的研究和实验,很辛苦。师:你真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孩子。生:我体会到他们都是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让我们带着这种体会再读这些句子。(齐读)
师:是啊,正是因为谢皮罗、波义耳、还有那位奥地利医生,他们都是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所以他们才能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因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5.师:在科学史上,能够从生活的细小现象中发现问题,并找到真理的事例还有很多,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这样的事例,你能举出一个吗?(生举例,师概括大家能够收集到这么多的事例。) 鲁班上山,手被植物叶划伤,后来发明了锯。
牛顿在树下,被苹果砸了头,后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雷达、风车……
6、师:这么多的事例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生接读:——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师:“见微知著”这个词是我们以前没有接触到的,谁能解释这个词?生: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师:你是借助工具书来理解词语的,真是个善于学习的孩子。)除了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还有什么办法吗?生:联系上下文。师:这也是一个好办法。那赶紧找找这个词跟第二自然段中的哪句话意思相同?生: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师:原来“见微知著”也可以这样理解,齐读:从细小的....... 3.师播放音乐,引读: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生读——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神秘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师:要想得到真理,我们还应该具备什么精神?生:锲而不舍的精神。
4.师:是啊,唯有具备锲而不舍精神的人,最后才能把问号拉直变成叹号,找到真理!(师板书箭头,把问号跟叹号之间联系起
来。)
三、读写迁移,以写促读
1.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回顾这篇文章的写作思路,首先作者提出观点,然后用三个事例来说明这个观点,最后是总结观点。这是写议论文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
2.请你以“功夫不负有心人”为观点,学习作者的这种写作方法,举例说明这个观点,也可以结合身边的一些小事例。写一个小片段。(生自由谈,师随机评价,给予肯定。)(出示观点:功夫不负有心人。)
四、课外拓展,形成能力
1、出示: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明白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真正含义,就是要见微知著,不断发问,不断解疑。
生2:我学会了一种写作方法: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 生3:我知道了文章写作思路:开头提出自己的观点,再用三个具体事例来说明这个观点是正确的,最后再来阐述开头的观点。 生4: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也要有一种追根求源、锲而不舍的精神。
师总结:同学们在这节课中,不但收获知识,明白道理,而且还从精神上得到鼓励!真是受益匪浅啊!课后请大家继续练习使用本文的写作方法。
2.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首歌,歌名叫《多划一个问号》(播放音乐)
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多划一个问号,因为: 多划一个问号,就多一份思考;多划一个问号,就多一份荣耀。 疑问启迪智慧,智慧丰富头脑;未来就是创新,创新独领风骚!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
!
?
发现问题 、 不断发问 不断解疑
找到真理
单位:石莲子镇中心小学
姓名: 聂其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