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恢复期的康复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中风恢复期的康复护理。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3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75.38%高于对照组的52.31%,无效率1.54%低于对照组的7.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FMA评分和Barthel积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中风恢复期老年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康复护理对中风恢复期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 中风; 恢复期; 康复护理
中风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患者发病时多伴有语言障碍,口眼斜,不省人事,半身不遂等症状[1]。中风致残率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风易导致患者出现肢体偏瘫以及功能障碍等症状,影响患者自理能力,增加患者家庭及社会负担[2]。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中风患者死亡率显著下降,但因中风患者恢复期的不当康复护理,患者的致残率未呈现下降趋势[3]。因此中风恢复期的护理对患者的后遗症恢复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2012年9月-2013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3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3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试验组男30例,女35例,年龄52~84岁,平均(62.16±3.02)岁;住院时间为27~42 d,平均(34.67±7.95)d;左侧偏瘫29例,右侧偏瘫36例。对照组男34例,女31例,年龄54~86岁,平均(63.79±3.42)岁;住院时间25~44 d,平均(35.76±7.52)d;左侧偏瘫35例,右侧偏瘫30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中风,同时伴有肢体功能障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主要护理措施如下:患者由于肢体障碍,会导致患者出现心理障碍,多表现为焦虑、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患者因不能保证良好的心理状态,不能积极配合治疗,甚至对生存丧失信心,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护理人员需为患者提供周到的护理,微笑同患者沟通,使患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治疗和康复[4]。向患者讲解情
绪调节方法,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争取家属配合,家属需掌握相关护理和沟通技巧,鼓励家属采取正确的交流方式,以愉快、平静、轻松的心态感染患者,避免患者产生被冷落和遗弃心理[5]。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心理疏导,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康复训练,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和家属了解自身在患者康复护理过程中的重要性[6]。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刺激患者的主动肌和拮抗肌,牵扯患者上肢,降低肌张力,进行活动度训练。患者取仰卧位,进行高抬腿,敲膝,翘腿运动,同时进行下肢负重训练。同时对患者进行更衣、进食等日常生活训练。患者在康复护理过程中配合针灸治疗。保证患者居住在温度湿度适宜的病房,定期对房间进行消毒。对长时间卧床的患者每天定时进行口腔和皮肤护理,避免发生肺部感染[7]。患者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喂食时患者应保证半坐位,对出现吞咽困难的患者应食用半流质饮食,避免发生呛咳,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为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睡眠,按时排便。患者定时进行复查,防止疾病的复发。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疗效判定标准:(1)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检查结果完全恢复;(2)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检查结果基本恢复正常;(3)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但检查结果半数及以上未恢复;(4)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未见缓解甚至出现加重[8]。总有效=治愈+显效。通过FMA评分和Barthel积分对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75.38%高于对照组的52.31%,无效率1.54%低于对照组的7.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组别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试验组(n=65) 21(32.31) 28(43.08) 15(23.08) 1(1.54)* 49(75.38)*
对照组(n=65) 15(23.08) 19(29.23) 26(40) 5(7.69) 34(52.31)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试验组患者FMA评分和Barthel積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分
组别 FMA评分 Barthel积分
试验组(n=65) 32.56±5.17 79.25±11.23对照组(n=65) 21.49±6.79 52.66±12.35
3 讨论
中风患者以老年人居多,老年患者身体机能处于衰退状态,加上疾病带来的损伤,加速其身体损耗[9]。中风恢复期患者在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在护理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针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同時进行安全管理,鼓励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康复过程[10]。缓解患者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为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康复护理需要细心、耐心、爱心,康复护理在照顾患者日常生活的基础上,给予功能康复及恢复训练[11]。中风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护理是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促进患者的恢复[12]。
本研究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试验组总有效率75.38%高于对照组的52.31%,无效率1.54%低于对照组的7.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FMA评分和Barthel积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中风恢复期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朱俊燕.中风恢复期的中医康复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21):3314-3315.
[2]刘忠英.中风恢复期的康复治疗及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5):145-146.
[3]郑玉红,程海英,李伯华.中风恢复期病人的中医康复护理[J].全科护理,2010,8(7):1704-1705.
[4]倪红红.中风患者恢复期的中医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2):335-337.
[5]樊林.手法按摩结合心理护理干预对中风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2):139-140.
[6]徐静静.中风恢复期中西医康复护理研究综述[J].中医临床研究,2011,3(11):120-122.
[7]钟晓凤.心理干预联合常规康复护理中风恢复期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6):138-140.
[8]刘洁,黄霞,张维维.中风恢复期的中医康复护理分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23(9):92-93.
[9]甘文杰,邹杏坚.中风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护理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9):101-102.
[10]姜喆.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2):71-72.
[11]赖婷珊.6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中医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3):97-98.
[12]肖瑜,范明莉.针灸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5):132-13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