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荷叶母亲写作文
【篇一:对冰心的荷叶母亲最后一段的仿写】
对冰心的荷叶母亲最后一段的仿写:(整理而成)
母亲颂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母亲啊,你是露珠,我是小草,心灵枯涸时,除了你,谁是为我送来滋润的源泉。
母亲啊,你是大气,我是地球,灾难来临时,除了你,谁是我在茫茫宇宙中的保护伞。
母亲啊,你是泥土,我是花草,当我在太阳下炙烤时,除了你,谁还能滋润我干涸的心灵。
母亲啊,你是避风港,我是小船,狂风暴雨来临时,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大海中的依靠。
母亲啊,你是鸟巢,我是小鸟,心中的寒冷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冷风中的温暖。
母亲啊,你是土壤,我是芽儿,天上的风雨来了,除了你,谁能让我健康地成长。
母亲啊,你是锋刺,我是玫瑰,身边的危险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软弱无助时的坚强。
母亲啊,你是瓜壳,我是瓜仁,外面的风雨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土地里的保护师。
母亲啊,你是阳光,我是树苗,自然的风雪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严冬中的温暖。
母亲啊,你是港湾,我是小船,心中的波涛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可以依靠的地方。
母亲啊,你是轻风,我是蒲公英,凉爽的秋天来了,除了你,谁是为我播下种子的希望。
母亲啊,你是横梁,我是房屋,强大的台风来了,除了你,谁是我背后最坚强的支柱。
母亲啊,你是一把钥匙,我是一扇门,你关上我的邪恶,打开我的善良,如果没有你,我将永远活在黑暗。
【篇二:《荷叶母亲》赵天鸽初中作文】
荷叶母亲
青岛第26中学初三(1)班 赵天鸽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题记
母爱是个奇妙的东西,有时它神圣得让人无法用文字来形容,有时它却简单得像一潭清水,洁净,透明。
其实,我跟妈妈之间相处的关系可能会与众不同。在我看来,妈妈就是我的朋友,是可以谈心的对象,是快乐的玩伴。无论何时,妈妈不会严厉地训斥我,而像一个知心朋友一样,很委婉的提示我,渐渐引导我,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让我并没有因为家庭的不完整而自卑,而是
比一般孩子更加活泼开朗。孰不知,妈妈在背后究竟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小时候,妈妈逗我开心,每逢圣诞节,便会有神秘的礼物降临。妈妈说,那是圣诞爷爷趁我睡着时,从窗户爬进来,放在我旁边的。我的努力,爷爷全部都看得见。正是因为这样,我一直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期待着圣诞爷爷的赞许。 渐渐长大了,上了中学,有时也会发现妈妈这善意的谎言中流露出的一丝破绽。偶然看到了妈妈的心情随笔。那时我才知道,我梦中的圣诞爷爷就是我最爱的妈妈。我也才明白,每年平安夜,激动的我总会到半夜才睡得着。怕黑的妈妈,也在趁我睡着后,才悄悄下楼从后备箱里取出早已准备好的礼物。读到这里,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鼻头阵阵发酸。妈妈为我付出了这么多,我却全然不知,愧疚之情涌发心头。
妈妈,荷叶妈妈,我这个红莲孩子在你的呵护下一天天长大。您真的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篇三: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中写作的渗透
【内容摘要】
听话、说话、阅读、写作,是语文学习中的四大能力。而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阅读是第一位的,它是语文课堂的生命线。只有从阅读中,才能学到切实可行的写作方法,因此,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写作方法的指导。读写结合早已成为广大语教师的共识。
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拟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中,梳理出一些读写相融合的契机。具
体谈谈写作方法的指导:一是以规矩成方圆——仿写步入写作之门,让学生先依葫芦画瓢,这样的作文教学有针对性、可比性;二是发挥超常想象——创意编扩引凤入巢,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还在于思维不受牵绊。可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可以拓展文本的内涵;三是有感即挥妙笔——感悟深挖文本内涵,读后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又一重要的方法。它既是对文本的一种理解,又是对主题的一种深挖。让学坚持写读后感,一定能快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
阅读 写作 渗透 仿写 感受
【正文】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中的写作渗透
语文教学中,阅读是第一位的,它是写作的基础,是语文课堂的生命线。任何一名写作高手,都必须占有大量的阅读材料。已故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曾说:“阅读是吸取,写作是倾吐。”写作是阅读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正如牛羊吃草获得足够的营养才能挤出奶来。缺乏一定量的阅读储备垫底,只能是巧妇手中的无米之炊。然而,近年来,不少语文教师却割裂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老师往往感到作文教学难以入手,学生则不懂得从阅读中汲取写作养分,写起文章来编凑造假,成了语文教学中的 “灰色风景”。前些年,语文教师倡导写“绿色作文”,就是对现实教学的反讽。
回想我上初中学习语文的情景,看的作文选极少,许多写作法就是从课本中得来的。那时
我们常把文章背得烂熟,尤其是精彩的篇目。这些经典篇目,其思想、内容、结构、手法有很多可取之处,完全能成为学生写作的优秀范文。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把读写有机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把写作指导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呢?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与探索中,我积累以下几种操作性较强的随笔写作指导方法:
一、以规矩成方圆——仿写步入写作之门
人类最初的学习就是模仿。可以说模仿是人类的本能。每个人最初的语言就是通过模仿开始的。作为语言学科的语文学习也是如此,仿写无疑是读写结合的最基础、最实用的形式,是初学写作者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语文考查形式灵活多样,知识面非常广泛,其中“仿写题”一度成为中考的必考项目。但是不少学生对此却束手无策,连最基本的语句表达都掌握不好,这反映了语文教学中一个潜在的问题——读写隔裂开。这样肢解文本、肤
浅教学的结果是,有的学生只会回答文学文体常识填空选择类的题目,却不会用这些常识赏析文本,更不会将这些写作常识、方法活用于作文之中。
有很多学生存在“死读书”、“读死书”的弊病,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渗透写作训练,从仿写入手把好作文教学的入门关。仿写借鉴也是一种技巧,它可以是多角度、多层次的:如语句方面的,可以做句子结构的仿写,整、散句式的仿写;如修辞手法的,常用的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仿写;如语段方面,可以是语段结构的仿写,表达方式运用的仿写;如全文仿写,可以仿写范文的立意选材,可以仿写范文的谋篇布局,还可以仿写范文的表现手法??
在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是仿句练习和仿段练习。遣词造句能力的培养是写好文章的基础。
在教学中,我常常抓住那些词汇量丰富、句式特点明显、修辞运用巧妙的句子让学生仿写,锻炼他们精确表达的能力。冰心的《谈生命》中写道:“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它??生命又像是一棵小树,它??”。这样的句式,在结构上使文章层次井然,运用工整与比喻手法,把生命以生动的文学形象表现了出来。我则要求学生以“生命还像什么?生命更像什么?”的句式模仿。学生活学活用,联系生活实际与个人感悟,写出一些生动而富有哲理的句子。朱自清先生的《春》是一篇经典散文,文章描绘了春花、春风、春雨、春草、迎春等美丽的春景图,准确生动地运用了大量的动词、形容词和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并调动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等不同感官描绘春天,由实到虚,虚实结合,动静相衬,轻灵的文字充满了诗情画意。我引导学生在赏读优美语段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关注家乡季节变化,选准某一点或一个方面,从表现手法、修辞运用等方面进行仿写,用手中的妙笔、用自己的热情关注家乡的美好风光。因为题材内容距离我们的生活实际较近,学生比较感兴趣,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最后涌现出许多文思俱佳的语段。
我们除了开展片段仿写练习外,还可以开展文本整体仿写练笔活动。教材中的选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精品,其思想立意、结构、语言、表现手法各有特色。我们指导学生在充分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尝试仿写练习,做到学以致用。有的课文内容浅显易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羚羊木雕》、《我的老师》、《第一次真好》等,这类文章学生容易找到情感的“共鸣点”,可以指导学生借鉴课文的选材立意之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积淀,以“成长”为话题写作文;有的课文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如《背影》、《散步》、《爸爸的花儿落了》等情感类的散文小说,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体验作者的情感,并找到自己与作者的心灵契合点,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写作文;有的文章语言优美,结构精致,如《夏感》、《济南的冬天》、《斑羚飞渡》等,可以把鉴赏文章的语言美作为突破口,借鉴文章的语言特点和艺术手法,从而进行仿写练笔;有的诗歌精致隽永,清新明快,如何其芳的《秋天》、冰心的《荷叶母亲》等,可以在鉴赏诗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捕捉生活的“视点”,尝试短诗写作??
当然,仿写不是抄袭套用,不是改头换面,仿写的精髓是构思立意上的学习,是方法技巧上的借鉴,这个过程最重要的是“提炼”和“思考”。仿写固然是初学写作者的有效途径,但却不能替代根本的文学创作,写作只有通过不断积累、反思和总结,才能最终实现“用自己的腿走原创的路”。
二、发挥超常想象——创意编扩引凤入朝
语文课本中有大量的小说、童话、剧本、诗歌等文学作品,或描写人物栩栩如生,或叙述故事曲折生动,或内容深刻意蕴丰富。在教学过程中可抓住文本背后的空白点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拓展延伸,合理想象,在原文基础上续写改写,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不断培养写作创新能力。
课文扩充或续写也是加强写作教学的有效形式,这主要适用于故事性较强的文章。扩充续写是在原文基础上的再创造,改换写作角度,丰富写作内容,对文本背后蕴含的语言、心理、场景和情节等方面的“留白”进行补充。如学习童话《皇帝的新装》,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想象“游行大典之后”的情节发展,结合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续写;学习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后,可以引导学生对小说进行续写,想象菲利普一家旅行归来再遇发际后的于勒的情景,进一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学习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之后,鼓励学生打破时空界限,虚构“孔乙己巧遇范进”的戏剧般的情景,引导学生展开对中国封建教育的深层次探讨。
三、有感即挥妙笔——感悟深挖文本内涵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一篇好文章,总能给人以审美的愉悦和思想的启迪。教材中所选的许多课文,读完后总给人一种言尽而意无穷的感觉,让人思索和回味。教师可“趁热打
铁”,让学生大胆发表个人看法,深入剖析思想内涵,寻求作品和生活中的真、善、美。
如《伤仲永》和《孙权劝学》两篇文言文都是关于教育学习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两文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各自的侧重,学生对此深有感触,不自觉地在随笔中写出了读后感,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地分析教育与成才的关系。《斑羚飞渡》一文中斑羚们在生死关头的伟大抉择和从容面对死亡的悲壮,强烈地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很多学生抑制不住内心的情感,写下了关于“生存”、“生命”、“爱”、“环保”等方面的随感,还有学生写了《给狩猎队的一封信》,阐发了“善待生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课外阅读严文井的《小溪流的歌》一文以欢快的笔调写了小溪流的成长故事,怀着澎湃的激情透露出溪流对未来的憧憬,对理想的追求,学生从文中读出了执着精神,读出了一坚持的可贵,更悟出了人生需要历练的道理,这样深层次的情感体验触动了学生的内心世界,于是一行行饱含情思的文字从学生的笔尖流泻出来。安徒生的童话名篇《丑小鸭》讲述了一只丑小鸭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地追求美好和光明,最终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课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以及丑小鸭所表现出的积极的思想意义,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陶冶。学生在深入分析丑小鸭的这一文学形象的基础上,可以抓住文章的主题词抒写内心的真实体验,联系生活实际写出对美好人生的执着追求??
读后感的写作要以原作为基础,把重点放在“感”上。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才能真正实现“读” 与“感”的有机结合。
仿写,改写,扩写,续写,写读后感,这是几种常见的练笔方法,它既有利于深入解读文本内涵,促进对课文的理解与消化,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写作兴趣。借助课本的范文作用,把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有机联系起来,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快捷通道。如果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孤立开来,学生就会眼高手低,不能学以致用,写作能力就难以提高;同样,写作指导如果脱离了阅读教学,
单独地去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至于选用哪种练笔形式,这需要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充分发挥教材文本的“导读”“导练”作用,因地制宜地开展阅读写作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