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知识要点 姓名
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
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2、理解:①参加化学反应:只对参加化学反应了的物质而言,不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不考
虑,参加了反应的物质不能遗漏。
②各物质:所有的物质,不能遗漏,特别是气体、沉淀等在审题时容易遗漏。 ③质量总和:质量全部相加,仅对质量求和,不是体积、密度、分子个数相加。
3、为什么会出现质量守恒定律?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注意:用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解释、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要会准确表述。联系到原子与元素的关系。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质量也不会改变。但在解释时往往从原子的角度回答问题。
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变与不变 种类 数目 质量 微观 原子 分子 元素 宏观
不变 一定改变 不变 一定改变 不变 可能改变 ———— ———— 不变 一般都会改变 不变 ①反应物总质量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一定不变 ②所有物质总质量一定不变 物质 知识点二: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如C+O22、表示意义:
1)表示质的关系,即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CO2
实例及读法: 读法: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2)表示量的关系,即反应中化学计量数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①化学计量数关系:
读法:每两个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2个氢气分子和1个氧气分子。 ②反应物与生成物间质量关系:2个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总和是 36,2个氢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是4,一个氧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它们间的质量成正比例,总质量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读法:每36份质量的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4份质量的H2,32份质量的O2。
3、书写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设想,随意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
4、书写方法:①写: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②配:调整系数使两边的原子个数相等;③注: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
反应条件: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等,写在“等号”的上方(如果有两种以上的反应条件,一般把加热符号写在“等号”下边)。
生成物状态:生成物中有气体,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生成物中有固体,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气体生成物就不需注“↑”,同样,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固体,固体生成物也不需注“↓”。 5、常见的化学方程式书写练习
2
知识点三: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分析方法: 2、基本要求
3、常用计算关系式: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4、基本计算类型
(1)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练习:3g镁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可生成多少克氧化镁?
(2)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练习:在实验室中分解氯酸钾制取氧气。若制取19.2g氧气,需要氯酸钾多少克?
3
(3)含有体积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用氢气还原3.18g氧化铜,最多可制取多少克铜?至少需要消耗标准状况下的氢气(密度为0.0899g/L)多少毫升?
(4)溶液的计算
星期天,小强的妈妈要焙制面包,叫小强取商店买回一包纯碱,小强仔细看了包装说明(如下图),并产生疑问:
回到学校,他取出从家里带来的一小包纯碱样品进行实验:准确称取5.5 g样品放入烧杯中,在滴加盐酸至刚好完全反应(忽略CO2溶于水),共用去稀盐酸25 g,得溶液质量为28.3 g(杂质溶于水且与盐酸不反应)。求: (1)生成CO2的质量是 ;
(2)通过计算判断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否与包装说明相符。(计算结果精确到0.1%)
(5)表格型计算 练习: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前往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他们取了若干块矿石样品,对样品中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采用了以下的办法:取用8g这种石灰石样品,把4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 序 号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稀盐酸质量(g) 10 10 10 10 剩余固体质量(g) 5.5 m 1.2 1.2 请计算:(1)8g的石灰石样品中含有杂质多少克? (2)样品中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上表中的m的数值应为多少?
(4)要得到280Kg的CaO,需要质量分数为80%的石灰石多少千克?
4
(6)装置图形的计算
练习:为测定某三氧化钨样品中三氧化钨的质量分数,根据此原理,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已知,该实验中三氧化钨样品的质量为13.0 g , WO3反应完全(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WO3 + 3H2 W + 3H2O U形管C中干燥剂足量,吸收完全。
该小组经过规范的实验操作后得到了两组数据如下表。
实验前 实验后 B装置的质量/g 45.5 43.1 C装置的质量/g 100.5 103.3 ⑴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选择________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可求出样品中WO3的质量分数。 ⑶计算样品中WO3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W—184)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