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盛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度上期期中学情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各项内容填写清楚。 3.答案请务必答在答题卡上。 题号
一、语言积累与应用(1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畸形(jī) 挟着(xiã) 炽热(zhì) 杳无消息(yǎo) ....B.周济(jì) 慰勉(miǎn) 胆怯(quâ) 筋疲力尽(jīn) ....C.荧光(yíng) 佃农(diàn) 诘责(jiã) 深恶痛疾(wù) ....D.翘首(qiáo) 悄然(qiǎo) 锃亮(câng) 屏息敛声(bǐn)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落弟 B.躁热 C.愚钝 D.劳碌
凄然 窒息 禁锢 不辍
教诲 滞留 迁徙 绯红
油光可鉴 为富不仁 诚皇诚恐 正襟危坐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总分人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
A.近年来,杭州钱江新城面貌焕然一新,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鹤立鸡群,蔚为壮观。 ....B.王师傅工作三十多年来,始终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C.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尊重有加。 ....
D.目前,一些文化产品粗制滥造,甚至存在低俗、媚俗、庸俗的问题,群众十分反感。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
A.在遭受强烈地震后,尼泊尔面临着饮用水、食品、帐篷等物资短缺,基础设施损坏严重,救援工作很难开展。
B.社区“我为保护古井出份力”活动彰显了这样的理念:“五水共治”不只是政府的事,它还需要我们每一个市民积极参与。
C.她工作能力强,担任初三(2)班班长和校学生会主席两个重要岗位,多次组织学校大型的文艺活动和体育比赛。
D.不可否认,无论是岳飞、文天祥还是闻一多、朱自清,他们身上体现了我国传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
命题人:钟艳 1 审核人:梁仕齐 尧卓玉
2018—2019八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
气节是一脉相承的。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鲁迅,原名周树人,他所写的《藤野先生》选自散文诗集《朝花夕拾》
B.《富贵不能淫》选自《孟子》,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C.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她那种柔婉之美在《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有充分体现。 D.《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作者司马光,西汉历史学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二、古代诗文阅读(22分)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题目。(12分)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毕敬毕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东自西,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6.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
A.王不待大 B.以力假仁者霸 C.富贵不能淫
待:须要 假:不真实 淫:使„迷惑 由:遵循
D.得志,与民由之
7.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2分) ..
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B.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C.以德行/仁者王 D.此之谓/大丈夫
8.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
A.“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与甲文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表达的意思相同。 B.乙文孟子认为只有以德服人,攻心为上才能长治久安。
C.甲文开门见山借景春之口摆出本文观点,然后进一步论述“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
D.乙文主要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把“以力服人者”和“以德服人者”进行对比,强调了“行仁道”的重要性。 9.翻译下面句子。(6分)
命题人:钟艳 2 审核人:梁仕齐 尧卓玉
2018—2019八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二)古诗阅读。(5分)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0. 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说理、抒情、写景交融一体。
B.“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叙一转,写出了一种闹中取静的闲适之美。
C.“山气日夕佳”一句在诗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紧承上句,点名南山的暮景,引出下句的飞鸟结伴归林。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间接抒情,同时又蕴涵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11.前人评述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3分)
(三)12.名句名篇默写。(5分)
(1)我报路长嗟日暮, 。《渔家傲》李清照
(2)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的句子是: , 《雁门太守行》李贺 (3)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三峡》中用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 , 。 (5) ,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楼》崔颢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母亲的书(琦君)
①从小到大,我上过那么多年学,后来又教书,天天生活不离书,和书打的交道最多,也读过很多本书,而母亲的书却是我怎么读也读不完的。
命题人:钟艳 3 审核人:梁仕齐 尧卓玉
2018—2019八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
②母亲在忙完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 ③我就会问:“哪本书呀?” ④“那本橡皮纸的。”
⑤我就知道妈妈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⑥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外婆旱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得,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者嘴,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者嘴的是母的。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着最最厚的这一页。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
⑦母亲为什么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又硬,像树皮的颜色,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的坚韧,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母亲就给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书页是双层对折,中间的夹层哩,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
⑧还有一本母亲喜爱的书,也是我记忆中非常深刻的,那就是怵目惊心“十殿阎王”。粗糙的黄标纸上,印着简单的图画。是阴间十座阎王殿里,面目狰狞的阎王、牛头马面,以及形形色色的鬼魂。依着他们在世为人的善恶,接受不同的奖赏与惩罚。惩罚的方式最恐怖,有上尖刀山,落油锅、被猛兽追扑等等。然后从一个圆圆的轮回中转出来,有升为大官或大富翁的,有变为乞丐的,也有降为猪狗、鸡鸭、蚊蝇的。母亲对这些图画好像百看不厌,有时指着它对我说:“阴间与阳间的隔离,就只在一口气。活着还有这口气,就要做好人,行好事。”母亲常爱说的一句话是:“不要扯谎,小心拔舌耕犁啊。”“拔舌耕犁”也是这本书里的一幅图画,画着一个披头散发的女鬼,舌头被拉出来,刺一个窟窿,套着犁头由牛拉着耕田,是对说谎者最重的惩罚。所以她常拿来警告人。
⑨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书是黄历。她在床头小几抽屉里,厨房碗橱抽屉里,都各放一本,随时取出来翻查,看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日子的好坏,对母亲来说太重要了。她万事细心,什么事都要图个吉利。买猪仔、修理牛栏猪圈、插秧、割稻都要拣好日子,腊月里做酒蒸糕就更不用说了。只有母鸡孵出一窝小鸡来,由不得她拣在哪一天,但她也要看一下皇历。如果逢上大吉大利的好日子,她就好高兴,想着这一窝鸡就会一帆风顺地长大;如果不巧是个不太好的日子,她就会叫我格外当心走路,别踩到小鸡,在天井里要提防被老鹰攫去。有一次,一只老鹰飞扑下来,母亲放下锅铲,奔出来赶老鹰,还是被它衔走了一只小鸡。母亲跑得太急,一不小心,脚踩着一只小鸡,把它的小翅膀踩断了。小鸡叫的好凄惨,母鸡在我们身边团转,咯咯咯的悲鸣。母亲身子一歪,还差点摔了一跤。我扶她坐在长凳上,她手掌心里捧着受伤的小鸡,又后悔不该踩到它,又心痛被老鹰衔走的小鸡,眼泪一直的流,我也要哭了。黄历上一年二
命题人:钟艳 4 审核人:梁仕齐 尧卓玉
2018—2019八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
十四个节日,母亲背得滚瓜烂熟。每次翻开黄历,要查眼前这个节日在哪一天,她总是从头念起,一直念到当月的那个节日为止。我也跟着背:“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但每回念到八月的白露、秋分时,不知为什么,心里总有一丝凄凄凉凉的感觉。小小年纪,就兴起“一年容易又秋风”的感慨。也许是因为八月里有个中秋节,诗里面形容中秋节月亮的句子那么多。中秋节是应当全家团圆的,而一年盼一年,父亲和大哥总是在北平迟迟不归。
⑩母亲当然还有其它好多书。像《花名宝卷》、《本草纲目》、《绘图列女传》、《心经》、《弥陀经》等的经书。她最最恭敬的当然是佛经。每天点了香烛,跪在蒲团上念经。一页一页的翻过去,有时一卷都念完了,也没看她翻,原来她早已会背了。我坐在经堂左角的书桌边,专心致志地听她念经,音调忽高忽低,忽慢忽快,却是每一个字念得清清楚楚,正正确确。看她闭目凝神的那份虔诚,我也静静地坐着一动不动。念完最后一卷经,她还要再念一段像结语那样的几句。最末两句是“四十八愿渡众身,九品成令登彼岸。”念完这两句,母亲宁静的脸上浮起微笑,仿佛已经渡了终身,登了彼岸了。我望着烛光摇曳,炉烟缭绕,觉得母女二人在空荡荡的经堂里,总有点冷冷清清。
(11)《本草纲目》是母亲做学问的书。那里面那么多木字旁、草字头的字。母亲实在也认不得几个。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说来也头头是道。其实都是外公这位山乡郎中口头传授给她的,母亲只知道出典都在这本书里就是了。
(12)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
摘自浙江文艺出版社《琦君散文》(文章有删改)
13. 本文作者回忆了与“母亲的书”相关的一些往事。请认真阅读文章,然后填写下表。(3分)
母亲最喜欢的书 喜欢的原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第8段中画线的语句饱含着做人的道理和对“我”教育,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你如何理解这两层意思?(2分) ①②
15.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第9段的这句话,并谈谈母亲当时是怎样的心情?(3)
我扶她坐在长凳上,她手掌心里捧着受伤的小鸡,又后悔不该踩到它,又心痛被老鹰衔走的小鸡,眼泪一直的流,我也要哭了。
命题人:钟艳 5 审核人:梁仕齐 尧卓玉 橡皮纸书 (1) 《十殿阎王》 书里有母亲做人的准则 黄历 (2) 《本草纲目》 (3) 2018—2019八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
16.母亲喜欢书,她的一生也是一本厚重的书,是作者“怎么读也读不完”。作者的母亲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四、综合性学习(8分)
17.学校准备开展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班级准备出一期小报,要求每人从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中搜集有关“诚信”方面的名言警句,请写出一句你搜集到的名言。(2分)
(2)上边是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2017年消费维权年主题的宣传海报,请简要介绍海报的内容,并写出年主题的核心含义。(4分)
内容: 核心含义: (3)阅读下面的故事。说说你的感想。(2分)
“曾子杀猪”的故事流传千古。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儿子在一旁哭闹着也要一起去。妻子说:“你在家待着,我回来了杀猪烧肉给你吃。”妻子从集市上回来后看见曾子正在磨刀准备杀猪。妻子马上制止他说:“我只不过是哄哄小孩玩的。”曾子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龄小,不懂世事,处处学习父母的样子。今天你欺骗他,是教他说谎话、欺骗别人。”妻子听了很后悔,于是和曾子一起杀猪烧肉给孩子吃。
五、名著导读(8分)
蝉和蚁
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的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
如果稍许等一下,我们也许就可以看到它遭受到的意外的烦扰。因为邻近很多口渴的昆虫,立刻发现
命题人:钟艳 6 审核人:梁仕齐 尧卓玉
2018—2019八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
了蝉的井里流出的浆汁,跑去舔食。这些昆虫大都是黄蜂、苍蝇、蛆蜕、玫瑰虫等,而最多的却是蚂蚁。身材小的想要到达这个井边,就偷偷从蝉的身底爬过,而主人却很大方地抬起身子,让它们过去。大的昆虫,抢到一口,就赶紧跑开,走到邻近的枝头,当它再转回头来时,胆子比从前变大来了,它忽然就成了强盗,想把蝉从井边赶走。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
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不过这个井也干得很快,浆汁立刻被吃光了。于是它再找机会去抢劫别的井,以图第二次的痛饮。
你看,真正的事实,不是与那个寓言相反吗?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苦的生产者却是蝉呢!
18.本文选自,作者是(国家)的(人名),被誉为。(4分)
19. 请结合本文段说说为什么本书既是科普著作,又是文学经典?(2分)
20. 结合文段分析蝉的生活习性。(2分)
六、作文(40分)
21. 以“成长的记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3.不少于600字。
命题人:钟艳 7 审核人:梁仕齐 尧卓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