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 广东深圳教师招聘考试(主观题)
第一题 材料分析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是由世界经合组织发起的国际比较研究项目,是一种科学的评价工具。PISA测试并不以各国的课程标准为基础也不以学科知识为中心,而是关注全球青少年面向未来的三大问题:学生准备好迎接未来的挑战了吗?学生能不能有效的分析推理并交流自己的想法?作为对经济和社会有价值的成员,学生是否找到了能够终身追求的兴趣?PISA测试通过在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及科学素养三个领域,以情境化试题测试初三与高一为主的15岁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它为改进中国教育考试评价政策提供了切入点和着力点。自2006年上海成为我国大陆第一个正式参加PISA测试的地区后,PISA测试的不少理论已被吸收进上海教育发展的“十二五”规划。 PISA测试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新的挑战,作为教师,你将如何应对? 第二题 研究方案设计
“微课题研究”是教育研究领域的新生事物,一般是指把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梳理、筛选和提炼,使之成为一个课题并展开研究,它以“小切口、短周期、有实效”为基本特征,注重教师参与,解决问题,改进实践。
请针对下述现象,根据<设计要求表>设计一个微课题研究方案。
现象:上午最后一节课的最后五分钟,学生往往心不在焉,有得东张西望,有的忙于收拾书本,有的悄悄掏出饭盒,有的盯着时钟倒数时间。。。。。。这些行为影响了正常的课堂教学,让不少老师头疼不已。
设计要求表 设计事项 课题名称 研究目标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实施步骤 成果形式
第三题、小论文
台湾欧用生教授讲过一个小故事,他和朋友去新疆讲学,乘车去吐鲁番,茫茫戈壁,道路笔直,一眼望不到头,不一会儿,两人昏昏欲睡,快要睡着时,车子突然一顿,让人一惊,又赶忙睁眼,环顾四周还是茫茫戈壁,道路笔直,依然一眼望不到头,车子为什么顿?司机踩刹车?遇到障碍物?没有什么原因?司机打瞌睡?为什么呢?司机对这条路太熟了!这条路太直,没有悬念,没有新鲜感!所以,司机不久就瞌睡了,就在这半梦半醒之间,把客人送到了吐鲁番,很多教师一教十数年,长期沉寂在自己的职业文化中,年年岁岁花相似陷入了程式化的生活,也就像这位司机一样,半梦半醒了,请根据上述故事带给您的启示,教师如何进行自我更新。
设计要求 明确、有针对性 具体、可行 具体、有针对性 方法适切、阐述清晰 明确、清晰 恰当、合理
答案解析
第一题 材料分析 【参考答案】
教育评价是否科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走向,影响着学生的素质发展,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教育公平与民族素质的提高。从PISA视角来,做为一个教师,我当前的教育需要做如下调整
一、要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PISA评价的目的不是了解学生掌握了多少学科知识,而是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与将来生活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考察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创造性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能力。PISA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情景,强调真实的社会生活或生产活动的情景;二是运用,强调运用已学到的知识进行解释或解决问题;三是思维,强调进行有效分析、推论、交流思维能力。 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我会更加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利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充分利用已有经验,形成知识结构体系(二)分析问题的构成,把握问题解决规律(三)开展研究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四)教授问题解决策略,灵活变换问题(五)允许学生大胆猜想,鼓励实践验证,而不仅仅满足是一个正确的,符合要求的正确答案,重视问题解决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启示二:要注重对学生自我调控学习策略的培养。
改变目前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所在:包办得过多,使学生失去了自我学习的机会的,导致很难形成自我调控的能力的状况。在教学中试行“问题追踪”的教学策略,即:学生首先要“两册分离”,即习题册与纠错册分离。学生对每次作业出现的错误要在纠错册上重做,并在习题册上做出标记,以便重点跟踪。如果再次出错,则要过一周后再做一遍,直至完全解决为止。总之,问题跟踪的目的在于督促学生有疑必究,有错必改。我们认为,这一做法提高了学生自主意识,让学生自主地解决自己的学习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自我调控的能力。 启示三:要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PISA认为,测试的目的,不在于考查学生现时掌握了多少,而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潜力。作为一个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走出“重知识、轻能力”、“从书本中来,到书本中去”的模式,重视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一方面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他们追求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另一方面重视多种切合生活实际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打好“双基”,为学生运用所学,发展自己、完善自己,面对挫折,调节身心,解决问题追求梦想提供全方位助力。 第二题 研究方案设计
【参考答案】示例大纲 课题名称:《关于“课堂最后五分钟”学生注意力问题研究》 研究目标:解决课堂最后五分钟,特别是上午最后一节课的最后五分钟,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状况。 研究内容:原因调查 表现
影响 对策
研究方法:文献法、观察法、 调查法、行动研究法 实施步骤:研究准备阶段(时期) 研究实施阶段(时期) 研究成果整理阶段(时期)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 第三题、小论文
【参考答案】一、专业理想的建立
二、专业知识的拓展和深化 三、专业能力的提升 四、专业自我的形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