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文与社会教案(三年级下册)2

人文与社会教案(三年级下册)2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2012-2013年学年度下学期三年级人文与社会教学进度表

周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日 期 内 容 第1课 民间大秧歌 第2课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它 第3课 我们的发现 第4课 探访龙江剧 第5课赞美家乡 第6课 爸爸、妈妈的礼物 第7课“六一”节收获多 第8课 我的小收藏 复习 3.1----3.2 3.5---3.9 3.12--3.16 3.19-3.23 3.26—3.30 4.2—4.6 4.16-4.20 4.23-4.27 4.25-4.29 5.1放假 5.5—5.6 5.9-5.13 5.16-5.20 5.23—5.27 5.30—6.4 6.16—6.20 6.23—6.27 6.30----7.4

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大部分学生对学校的各方面要求还不够明确,掌握知识的程度不相同。在教学中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本学期 教材起始章节和篇目: 教材起止章第1课 民间大秧歌 节和篇目 第2课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它 第3课 我们的发现 第4课 探访龙江剧 第5课赞美家乡 第6课 爸爸、妈妈的礼物 第7课“六一”节收获多 第8课 我的小收藏 本册教材的重点:了解我省的地方戏剧和有特色的文娱活动 重难点 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努力 标准 难点:了解我省的地方戏剧。 1、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3、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认真完成本册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扎实的掌握好基础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在成绩上达到学校的规定的指标。

《人文与社会》第一单元 第1课、民间大秧歌

教学目标:

了解东北民俗文化中的秧歌活动的来历、意义 教学重点:

了解民俗家乡,培养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课件:扭秧歌的画面

师:看到扭秧歌的场面你想到了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间大秧歌。 二、授新课 1、秧歌的来历:

来自民间,起源于农民稻田里劳动的田歌,适合东北人娱乐,强身健体。 2、老百姓的秧歌

种类:龙舞、高跷、旱船。 三、拓展

秧歌的历史:三百年前,康熙年间有记载。 教学反思:

《人文与社会》第2课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它

教学目标:

了解秧歌受到欢迎的原因,进一步了解民俗传统。 教学重点:

秧歌受欢迎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 1、指名各秧歌历史起源 2、讨论:秧歌为什么受人欢迎。 二、新课: 1、教唱秧歌曲调

2、学一学秧歌基本动作。 3、拓展

观看奥运会秧歌表演 4、讨论:扭秧歌的好处

5、拓展:上网查询更多关于秧歌的知识。 教学反思:

《人文与社会》 第3课 我们的发现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发现东北民间艺术的鲜活,展现艺术魅力的地方。 教学重点:

东北民间艺术的魅力在哪里。 教学过程:

一、有关大秧歌的发现 1、海外华人在扭秧歌。

2、大秧歌展示了中国人民新风彩。 二、我们的调查。

1、你还知道哪些展现东北风情的民俗活动吗?作个调查。 2、东北二人转,全国人民都知道。 3、东北的少数民族,他们的< >很多。 教学反思:

《人文与社会》 第二单元 民间奇葩

第1课 探访龙江剧

教学目标:

了解地方剧的特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展示中国人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

地方剧的特点 教学过程:

1、了解戏剧的特点: ①戏剧品种——龙江剧

②特色表演:手绢、扇子、秧歌等的运用。 ③表演特色:粗犷、俏美、风趣、幽默、载歌载舞。 2、知识链接 3、探访龙江剧

(1)龙江剧是大众华艺术 (2)转手帕是剧中绝活 (3)了解龙薄剧的乐器伴奏 (4)要分清角色 (5)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

《人文与社会》第2课 赞美家乡

教学目标:

了解自己家乡的风貌,介绍自己的家乡,为家乡的昌盛而自豪 教学重点:

能够介绍自己的家乡 教学过程:

一、了解家乡

松花江的壮美,中央大街的浪漫,龙塔的高耸,索菲亚教堂的肃穆,冰城的典雅。 二、描绘自己的家乡: 1、描绘家乡

2、说一说喜爱家乡的原因 (1)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2)农村绿油油的田一望无际。 (3)松花江畔纪念塔雄伟壮丽。

三、拓展学习:你能以什么方式赞美家乡。 教学反思:

《人文与社会》 第三单元 珍藏记忆

第1课 爸爸妈妈的礼物

教学目标:

了解黑龙江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 教学重点:

黑龙江有哪些特色的民间艺术品 教学过程:

一、特殊的生日礼物

1、龙龙的父母为什么要送给他一个愿望盒: 2、了解北方民族的手工艺品。 二、我们的了解

1、黑龙江传统剪纸的鲜明特色。 2、了解望奎皮影历史。 3、粗犷饱满的刺绣 三、课堂讨论

1、通过条手动作,你掌握了哪方面知识? 2、送别人礼物时,有哪些礼貌要注意呢? 教学反思:

《人文与社会》第2课 “六一”收获多

教学目标:

通过同学们自己组织,并亲手装扮庆祝活动 教学重点:

如何组织庆祝活动 教学过程:

一、开始准备

在征求大家的意见,听老师的意见。 二、行动开始了

剪纸、布置展板、共同完成图画 三、我们的收获 1、总结

2、我得到了谁的帮助? 3、我学到了什么知识? 4、讨论、交流

我们黑龙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常丰富,产生了不少优秀作品,你们还知道哪些? 教学反思:

《人文与社会》第3课 我的小收藏

教学目标:

在收藏的过程中,体会友谊的珍贵,生活得有趣。 教学重点:

体会友谊的珍贵 教学过程:

导入:

当你收到同学送来的小礼物时,你会怎样处理?为什么? 一、收藏友谊

(1) 像龙龙这样收藏,既可以把生活中的一段美好时光收藏起来,也可以培养专一做事的风格。

(2) 请将你的收获的友谊和快乐也写在这里。 二、收获快乐

(1) 制作心愿卡片,将自己节日祝福带给别人。 (2) 展示自己的作品,证明自己的创作感想。 (3) 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向作者表示感谢。

(4) 将所有作品集中展示,从中收获快乐。

教学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