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本文从灌输理论所处的地位以及面临的一些典型问题提出阐述,并就其境遇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问题来结合《怎么办?》中某些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策略,强调灌输理论地位的重要性,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也必须坚持正确的灌输理论。
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领导群众的理论,阐明了工人阶级单靠自己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这会注意意识必须从外在灌输的思想,提出了“灌输理论”的重要思想。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优势使无产阶级不得不进行理论“灌输”,通过灌输科学社会主义意识来认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的性质,才能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完成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
一、列宁“灌输论”的基本内容
(一)工人运动不可能单独产生科学社会主义
列宁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早期,工人阶级深受压迫和剥削,他们为了改善生活、改进劳动条件而自发开展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甚至说捣毁机器和厂房,这多半只是挣扎和报复的表现,很难说是斗争。工人此时不可能意识到他们痛苦的根源,也不可能把阶级的利益同整个社会政治制度联系起来,再者说自发性和自觉性毕竟是不同的,工人阶级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的意识,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单靠工人阶级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或经济主义的意识。
(二)没有的理论,就没有的运动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列宁说:“没有的理论,就没有的运动。”如果我们没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就不可能有正确的行为。列宁强调,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政党,武装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取得和建设的胜利。要把自发的工人运动变成自觉的运动,就必须实现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把社会主义意识从外面灌输给工人,这其中外面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从经济斗争外面灌输,如要教育工人群众要认清他们受剥削、受压迫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和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另一方面从工厂同厂主的关系范围外面向工人灌输,从而使工人认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两大对立的阶级,其阶级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三)理论灌输必须与工人运动的实际相结合
列宁指出,“为了向工人阶级灌输政治知识,社会民主党人应当到居民的一切阶级中去,应当排出自己的队伍分赴各个方面”。教育引导工人群众提高认识水平,从经济斗争范围之外,从阶级和政治斗争的高度去认识问题,明确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灌输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党的思想领导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理论斗争同经济斗争、政治斗争一样,都是无产阶级斗争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更要善于把理论和群众实践联系在一起。
二、灌输理论的当代境遇 (一)经济方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上出现了新的经济组织和活动领域,由于经济形势的变化,带来了不少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多样化,经济利益呈现差别,利益的差异化必然导致思想的多元化,在这样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了“灌输过时论”的思想。这些人认为:“灌输”强调的是一元性、强制性,而市场经济崇尚的多样性、选择性,两者存在根本相悖的观点。
(二)政治方面
改革开放日益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经济的发展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广大人民群众自我意识和民主意识也在普遍增强,人民对于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但是正是由于这样的浪潮就带来了群众政治思想的多元性与复杂性,民主政治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政治诉求将会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国外历史经验证明,民主政治发展形式、发展程度和发展速度与人民群众的满意度的关系处理是灌输理论面临的新课题。
(三)文化方面
政治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带来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在当今文化大融合的社会背景下,文化层次多样化,人们的思想活动日益呈现性、多样性和差异性,同时对发展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化交流带来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对话,国与国互相了解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近年来西方国家凭借其经济科技优势,大肆对我国进行文化思想渗透,造成人们文化思想的混乱。对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分辨造成模糊观念,不利于民族凝聚力和吸引力的提高。
三、如何改进灌输论面临的困境 (一)注重实践的重要性
实践是理论形成的先导,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要求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健全社会规章制度,完善行为准则,使主流意识形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遵循。开展多种纪念活动、庆祝活动,注重实践活动,传播主流意识,增强人们的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在实践中灌输,在灌输中实践,互补互利,只有在实践中人民才会更深刻地了解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真正区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达到双赢的效果。
(二)通过等媒介加大传播力量
媒体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作用不可比拟,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贯彻到各类媒体传播中,通过媒体的传播力量,使社会主流意识深入到人民的日常生活点滴,在传播过程中注意树立强势,鼓励并引导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意见,加强人民参与的积极性,在互动的同时达到灌输的效果,利于大众的接受与认同,对于贯彻马克思主义更具积极性。
(三)改革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灌输理论虽然没有过时,但是在开展灌输活动中一定要讲究方法。如果没有科学的灌输方法,就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面对不同的受灌输者,要选择不同的灌输方法。然而科学的、正确的灌输方法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紧紧抓住时代的发展趋势,追本溯源,深入了解社会需要的到底是什么样的灌输理论,才能做到灌输理论的有的放矢,入情入理。
【参考文献】
[1]列宁;《怎么办》;中国人民战士出版社翻印;1971 - 04 [2]刘卫星;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存在的问题及增强其有效性的思考[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7期
[3]吕坤良;网络言论传播引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齐凌云;政党、工会与阶级基础[D];复旦大学;2005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