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全套精品

【新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全套精品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统编】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

教学设计(精品教案)(建议先预览

20页)

专家团队打造,全册课文、口语交际、习作等精品设计

1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

教学设计

学校:________________ 学科:__________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

2

1.古诗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并会正确书写。

2.随机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背诵古诗。4.激发学生积累更多田园诗的兴趣。【学习内容分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著名田园诗人范成大,本诗是他《四时田园杂兴》组诗

60首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作者用清新的笔调将

美丽的田园风光展现在我们面前,同时用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农民劳务的繁忙。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教学设计思路】

3

这节课我尝试采用放手自学---共议交流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

课文内容。在课上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通过读来理解感悟古诗。

先通过课前搜集资料以及结合老师提供的资料对作者范成大有初步的了解,然后借助图片和原有的古诗知识学习古诗,通过反复、多种形式的吟诵达到熟读成诵。教师设计“仿写诗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引导学生读诗、背诗,并鼓励学生课下阅读名篇佳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释题,简介作者:

1.请同学们仔细看看这张图片,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眼前的这片风景。(如果能用上自己积累的诗句,

那就更美了!这个地方叫石湖,正如同学们所说,是一个山青水秀,风景优美的好地方。树木成荫,掩映着白墙黑瓦,再加上碧绿的秧苗,清澈的河水,金黄的菜花,还有自由嬉戏的野鸭,一派田园风光!这里是宋朝著名诗人范成大的家乡,他辞官后回到故乡住了十年,把这里的田园风光,这里的田园生活都写进诗里,写了

60首诗。而

且每首诗的题目都是一样的——(课件出示)跟老师念:《四时田园杂兴》(再读一遍)

2.板书课题,理解题意:

4

读诗首先要读懂诗题,“四时”指的就是一年四季,这个词语用的巧,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都包含在内了,还有哪个词用的也很巧?

仔细品味一下,

(杂兴)你很会品味,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杂兴这个词,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随感”,各种各样的感受都可以。)

因为有了这

60首《四时田园杂兴》,石湖的田园风光显得更

60首传诵千古的《四时田园杂兴》,大

为诗情画意了,也因为这

家又把范成大叫做——范石湖。

二、有感情地朗读诗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一)整体感知1.美读古诗: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正音:绩,在这儿读第一声,跟老师念:夜绩麻,各当家。谁有信心为大家读读这首诗?(你不仅读准了字音,还读出了节奏)

谁还想试试?我们一起来读读。

5

2.农民在忙什么?(耘田、绩麻、学种瓜)原来大人在耘田,绩麻,小孩子在学种瓜,夜)

耘田、绩麻是两种农活,这两个词合起来,就是第三句诗中的哪个词?(耕织)

古时候,农民就是靠耕耘和纺织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除了耘田和绩麻,农民还需要干哪些农活?(插秧、施肥、播种、除虫)有那么多活要干,难怪范成大会看到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3.再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默读这首诗,默读下面的注解,想想诗句的意思,如果能用自己的话,把意思说的顺畅些,那就更了不起了。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

1.2句的意思吗。(白天出去给庄稼除

你知道,

还可以从哪里看出人们没时间欣赏?

(昼、

杂草,晚上在家把麻搓成线,村庄的儿女各自都有自己的活)(出示)

这就是农民伯伯在耘田,把杂草除掉,才能使秧苗有一个好的生长环境,通过刚才的补充,我们知道了,除了耘田,要使一粒种子成为一株结着沉甸甸的稻穗的稻子,还需要干很多活。这可真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带着这份感受来读这两句诗。

6

把麻搓成线,人们又可以将它们织成布,瞧,即使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也不愿闲着,熟练地织着麻布,一家人就有衣服穿了,不过还得有能干的村庄女儿一针一线缝起来,所以,庄稼人的口中食,身上衣,都是来之——不易的。

读读这两句话: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4.昼出耘田夜绩麻,要当好这个家,还真不容易!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村庄儿女?(勤劳,辛苦,忙)

勤劳的村庄儿女,世世代代住在这片土地上,用自己的双手,劳动着,耕耘着。在朗读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就能读出诗的味道,谁愿意有感情的读读这两句诗让我们一起来读,夸夸他们吧!

大人们如此勤劳,即便是——(引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5.谁可以看着这幅图,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小孩子不懂从事农事,也在桑荫下学种瓜)

从这两句诗里,你又读出了什么?

(学样,分忧)田园的孩子,

都是——

从小耳濡目染,也很爱劳动。其实我们和这两个孩子一样,童孙未解供耕织。

6.请大家仔细观察图上两个小孩的动作、神态,想像一下,童孙们会怎么来种瓜?

7

原来他们是这么种的,还挺像样的,你认为他们在种的时候,心情会怎样?(高兴,期盼)(读)

感情朗读整首诗:

这可真是大人忙,

小孩忙,昼也忙,夜也忙,

谁能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让我们把这首诗献给这些勤劳的人们,(齐)

能背背这首诗吗?同桌互相背背看。(指背,还有谁要背,会背的同学站起来背)

三、总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读了三首《四时田园杂兴》,感受了田园风光的美丽,农民的勤劳和辛苦,还有丰收时的喜悦,让我们和着音乐,再来读读这几首诗,体会体会,我也想读,可以吗?我读每首的第一句,你们接着读。

就是这样美丽的田园风光,就是这些勤劳的田园人民,令范成大陶醉其中,乐而忘忧。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收集其余时田园杂兴》,读读背背,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教学反思】

本课是统编六年级的语文课,由于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课前让学生搜集范成大的资料和图片,初步感知古诗内容,对范成大有初步的认识。但由于小学生自制能力差,好动,缺乏耐心,有一定的自主性但不够强,学习靠兴趣,因此,教学时,巧妙利用多媒体渲染气氛,

激发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57首《四

8

六年级学生自己已经能读通、读懂课文,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作文能力、分析感悟能力,

因此教学中,让学生用读读、

划划、说说、议议的方法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主动读议探究,从而体会农村农忙时农民的辛苦、劳累,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稚子弄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古诗的意思。【过程与方法目标】

9

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教学难点】

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图片。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美好季节,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可是,你们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儿童,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有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作品,在他们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情景。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稚子弄冰》这首诗。

田园生活的温馨,

受到美的熏陶。

10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本课,让学生提前想一千多年前的儿童生活的场景。

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1.了解作者

杨万里(公元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通俗易懂,清新活泼,富有生活情趣。当时人称“诚斋体”。

字词理解

①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②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③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④磬(qìng):四声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

⑤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2.划分节奏稚子弄冰【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1

【设计意图】初读古诗,了解本文的作者,学会尝试的给本诗文段,有感情的朗读本诗。

三、品读古诗,领悟诗意

1.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铜盆里的水结成坚冰,儿童晨起,把它从盆里剜出,用彩线穿起来当做锣来敲。

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树林,冰忽然落在地上发出像玻璃一样的破裂声。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通过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一个(天真快乐)的儿童形象。“脱”字形象传神,写出了孩子(剜冰)的样子。

【设计意图】通过翻译本诗,了解诗文的大意,体会作者的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一个天真快乐的形象。

诗歌小结

写一个孩子在冬天的一场嬉戏: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锣来敲打,声音也清越嘹亮。忽然冰锣被敲碎落地,发出像玻璃碎裂的声音,表现了孩子的天真烂漫。

五、拓展阅读

1.交流已经背诵积累下来的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

12

2.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大体了解诗的意思,并选一首自己喜欢的背诵下来。

六、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2.默写《稚子弄冰》。板书设计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教学反思】

六年级学生能体会诗词的意境

,从而丰富学生情感

,从诗句中

感受童年的快乐并体会到儿童生活的纯真和烂漫,透过诗句,感受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13

《村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学习诗歌理解内容。

2.个性化体会诗歌情感,用朗读表现自己的理解。3.提升学生对诗歌的解析能力,并发展对诗歌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并能背诵这首诗。2.能想象并说出《村晚》所描绘的景象。【教学难点】个性化理解诗歌。【教学道具】

大黑板,每人一份表格,课件。【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营造情境。二、初感诗歌,激发疑问。

1.我们今天要去领略的是宋代乡村的一段美丽风光。这段风光是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

他的名字叫——雷震(板书)。指名解题:看了诗题,你想到什么?

14

(“村晚”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的。)

这首诗老师想请我们班书法最棒的一名同学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可以先打开书本,自己来读读这首诗,要求:读流利,有问题可以在书上做个记号。

自由读古诗,可分组讨论或同桌共同学习。

2.好,诗已经写完了,现在谁能愿意来为大家读一下这首诗呢?

(指名读)

读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评点一下朗读情况。3.激发疑问。

读了这首诗,谁有问题吗?

让学生阐述自己想到的疑问,教师则在黑板的诗歌上用红粉笔打上相应的记号。

师:好,还有问题吗?(肯定已经没有学生再有问题了)如果没有,那我们就要开

始运用我们的智慧来解决这些问题了。三、指导学法,理解诗歌。

1.开始尝试通过各种方式解决问题。2.集体交流。

3.谁能将自己对整首诗的理解说说看?

15

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四、深入诵读,表达感悟。

1.诗歌讲究音律美,我们读诗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指名说)2.提出要求:应该把这首诗的韵脚“陂、漪、吹”读得清晰、响亮。

3.学生自由练读。4.指名读,学生评议。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6.诵古诗。

五、拓展延伸,善加积累。

《村晚》这首古诗描写了夏末初秋傍晚时乡村的景色,给人一种无限的遐想。课前,老师曾让大家搜集了一些像《村晚》一样描写乡村景色的古诗,并发到了社区中,现在派上用处了,让我们一起来瞧一下吧。

请同学们分成小小组进行交流:

A、选取你们组喜欢的一首诗,并讨论:你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美景?再完成表格。

诗题季节描写的景物B、尝试着吟诵好这首诗。

(如果学生来不及做,就将它留作课外作业)

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