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孟峰
【内容摘要】*总书记在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发表重要讲话,勉励教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落实立
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三全育人”文结合中指导思想,阐述了协同育人理念及其
分析其实践中面临的挑战,最终提出可行性方案,希望对同行有所助益。重要性,
【关键词】高校教学;思想政治;专业教师;协同育人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9年度盐城工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课题(编号:SZ201920)研究成果。【作者简介】朱孟峰(1991~),男,辽宁朝阳人;盐城工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协同育人指在教育系统中教育者树立共同的教育目标,并以此为据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要素功能等,通过互相协使受教育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教调与有效配合开展教育活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辅导员、思想政治育。长久以来,
专业教师在思想政课教师或其他学生工作的管理人员承担,
治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有限。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十分庞“社会”、“家长”、“教师”、“学校”、“课内外”涉及等诸多杂,
“00后”方面,同时随着个性突出的逐渐走进大学校园,大学教育工作者要生的政治教育工作难度不断提高。新形势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做党和人民牢记*总书记的嘱托,
“四有”《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好教师。以满意的
“三全育人”中思想为指导,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二者齐抓共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机制,
协同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管、
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开展协同育人的重要性(一)是促进高校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高校缺乏紧密的配合,制约了学校的思各个部门工作相对独立,
党政系想政治教育发展。这主要体现在教务系统主抓学习,统主抓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上。这导致思想政治教学
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并不明显。通过协同与专业教学脱节,
大学生的专业与思想政治教学得到有育人理念的有效实践,
学生不仅明确了学习的目标以及要达到的技能标机结合,
其社会思想道德、职业思想道德等也得到了有效确立,高准,
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得到了明显提高。
(二)是当前时代特点的必然选择。目前“00后”大学生
,“00后”身处网络时代,其接触信息的主逐渐走进大学校园
但网络上负面信息与正面信息“乱花渐要渠道是通过网络,
”,“00后”大学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情感态度价值欲迷人眼
其良好道德素质的形成因此受到影响。在这样的现实条观,
“大思政”专业教师、辅导员、思想政治教师等共建教育件下,
阵营,开展协同育人教育,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
有效性。专业教师会从自身专业所需职业道德等方面为高辅导员会及时分享与学生日常校政治教育工作注入新内容,
思想状态的变化,加深教师交流中所发现的学生性格特点、
对学生的了解,促进专业教师选择更合适的教学方案,共同协同育人理念的重要意义因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此得以有效实现。
二、协同育人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各自为政的育人思想。目前,教师之间对协同育人——认知上的协这导致协同育人的关键—思想认知存在不足,
协同育人工作因此无法有效开展。这体同得不到有效建立,
现在部分专业课教师认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自己无
关,应由思想政治教师与辅导员等负责,自己的职责仅仅是专业知识的教学与专业技能的传授与培养。这导致专业课
只完成了教师多在教学中重视理论知识的培养轻道德教育,育人没有得到体现。而部分思想政治教师的工作存在教书,
认为自己只需要完成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就足够了,无问题,
需与辅导员、专业教师进行沟通。部分辅导员认为自己的任
不关注学生的思想状态。这种各自为政的务仅是学生管理,
专业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者间的交流育人思想导致辅导员、
合作更是无从谈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育人的体甚少,
[1]
系缺乏构建的基础。
(二)协同育人理念的实践环节存在阻碍。
1.协同育人理念已经被许多学校所接受,但在实践环节不够深入。许多学校为贯彻协同育人理念加强了大学生思
设计了一系列的方案,如在年度会议上制想政治教育工作,
定协同育人的教学目标,组织多学科教师、多部门成立协同
其后续工育人小组等。但是实际上协同育人工作并不深入,
[2]
作开展的实际工作较少,协同育人工作仍停留在表面。
2.学校对教师的测评环节缺少对教师参与协同育人方
面的成果的考察。这体现在高校在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
更侧重于对其教学任务完成情况,科研成果师的考察方面,
更加偏重对其负责的班等的考察;在对辅导员的考察方面,以及党团活动,学生心理健康等方面工作集体的集体建设,
成果的考察。因此这导致教师更重视自己的教学科研工作,
加之缺少必要的约束,教师缺少开展思想政治协同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协同育人的教学实践得不到有效开展
[3]
。
Industrial&ScienceTribune2019(18)21·203·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年第18卷第21期(三)协同育人方法存在问题。由于思想政治协同教育工作在落地推广方面存在着阻碍,导致高校对其教学方法与理念缺乏研究与创新,这导致了协同育人的具体教育方案出现问题。
1.思想政治教师教学存在问题。目前“00后”大军已经
逐渐走进校园,“00后”呈现出了与“90后”不同的性格特点。部分“00后”在家受到溺爱且过早地接受网络不良文化,导
致其个性特点更加明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有所提高。但由于思想政治教师与辅导员沟通较少导致对学生的思想变化以及性格特点不够了解,加之大学大课的教学形式无法照顾到每位学生,导致教师多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导
致思想政治教育课跟不上学生的变化,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得不到提高。
2.由于缺乏良好的协同育人系统,导致在实践中具体分工等环节出现问题。目前常见的协同育人实践方案是教育会议,在会上由各方教师介绍学生的日常表现情况与思想情况,
但这种方式如第二点所述并不够深入,没有提出具体的操作方案与合作分工相关规定等。部分学校尝试用专业课教师担任班主任,但造成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的工作职责上的冲突,但又缺乏具体的协调方案,导致实践效果并不明显。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协同育人理念的有效实施策略
(一)转变对协同育人理念的思想认知。为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理念的高效运用,全体教师应深入研读*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
议讲话、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讲话内容,明确立德树人总目标,转变思想认识,树立协同育人的理念,为开展
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专业教师要认识到自己的工作不仅是教书,还有育人,要依托自身优势、依托专业课不断挖掘思想政治教学资源。思想政治教师、辅导员、专业教师要多沟通、多分享,树立协同教育的思想,共同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水平的提高。另外,教师应加强自身道德水平建设,坚持正确的政治思想,用高尚的道德魅力影响学生,促进学生良好道德水平的形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面对学生普遍关心的社会事件,思想
政治教师要做到用正确的思想与科学的评价,
引导学生保持正确、客观、理性的态度,促进学生自身的良性发展。同时学
校也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教师更加认同协同育人理念,并强化教师的政治意识以及责任意识,不断提高师资力量,为协同育人理念的有效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协同育人理念的有效实践方案。为实现高校协同育人理念的有效执行,高校可采用以下方案。
1.高校应建立健全协同育人的管理体制。在学校层面要将协同育人作为学校发展规划中的一项,以此推动管理层积极探索优秀方案不断推动协同育人理念的有效实践。同时,要对各科教师在管理体制中的工作内容、职责予以明确规定,使协同育人工作有法可循有章可依。例如,专业教师在专业课上要进行思想政治内容的教学,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思想政治形象等。
2.应对协同育人理念的贯彻执行力度纳入对教师的考核之中。以此鼓励、约束、督促教师自觉贯彻执行协同育人
·204·
理念。学校可将协同育人的执行情况纳入对教师职称、
评奖评优等体系之中,对于认真研究相关方案,主动积极配合参与研讨工作,在协同育人教学实践中表现优秀的教师要予以奖励,形成互相进步的教学氛围。(三)创新协同育人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是随时代而不断变化的,
因此学校与教师都要不断创新协同育人的教学方法。1.要创新协同育人的体制。可选用思想政治教师或专业教师担当班主任、辅导员等。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专业教师可以从专业未来所需职业道德等角度切入政治教育主题,配合政治教师的常规政治教育,学生形成了更加全面的道德
规范,
在未来就业中能够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有效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2.要利用网络平台的重要力量。“00后”的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性很高,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学生会因为网络文化的影响导致政治教育工作无法开展。但教师可反过来利
用网络资源丰富、
传播范围广等优势以网络为阵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可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定期分享优
秀的文章与思想政治教育文章,或依托平台开展实践活动。平时教师也可依托QQ群、微信群等定期分享思想政治文章,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学习氛围。教师要做到与学生定期沟通,将学生遇到的问题、瓶颈通过教育平台的教师端予以分享,使参与到协同育人环节的每位教师与管理者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案,促进协同育人理念的高效推广。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政治教育工作中贯彻协同育人理念有助于促进教学与学生的双向发展,在当前时代背景与素质教育视野下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与学校要建立健全协同育人机制,不断转变思想,创新实践方案,促进协同育人理念的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1]陈少杰.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机制优化研究[J].理论观察,2018,10:67~692]赵刚.高校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的机制构建[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5:61~64,503]朱江.论高校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15):46~484]李鑫.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生成策略探究[J].改革与开放,2018,115]赵飞,卢蓉.“微时代”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探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8,66]刘薇.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工作者协同育人机制探讨———基于湖北某高校的问卷调查数据[J].管理观察,2018,127]陈丽丽.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及策略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6
8]贺佳彤.网络舆论视域下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
D].西安理工大学,2019,6Industrial&ScienceTribune2019(18)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