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透水沥青路面的技术要求

浅谈透水沥青路面的技术要求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科技创新导报2018 NO.02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工程技术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8.02.060

浅谈透水沥青路面的技术要求

傅亮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辽宁大连 116023)

摘 要:透水沥青路面是目前一种新型的排水降噪型路面,它的优点是能够将路面雨水快速排入排水系统,提高行车安全性同时收集的雨水还原至地下水,达到一定的生态环保效应。透水路面结构组成采用骨架空隙型,空隙率控制在18%~25%,因此必须采用高黏度沥青,同时对于粗集料的强度要求较高。透水人行道在保证原有人行道砖强度基础上,加大透水砖的透水能力,让雨水通过人行道自然下渗到地下土壤中去,改变了原有人行道雨水均通过市政排水系统进行排放的模式。关键词:高黏沥青 空隙率 排水降噪

中图分类号:U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8)01(b)-0060-02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脚步的不断前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出行质量需求不断升级,交通建设也愈加突显对环境友好的理念,在道路工程领域,如何提高路面的使用功能,如何向社会提供高安全、更舒适、更环保的道路表面特性,已成为新时期下我国交通部门追求的新目标。

在此大背景下透水沥青路面的出现成为了时下采用较多的一种路面材料,我国也借鉴了其他先进国家的透水路面案例及标准推出了《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以及城市道路环保型道路路面设计标准等相关的规范及图集。

我国透水沥青路面结构类型可采用下列分类方式:(1)透水沥青路面Ⅰ型(表层排水式):路面表面沥青层作为透水功能层,沥青表面层下设封层,雨水通过沥青表面层内部水平横向排入设置在道路两侧的纵向排水管,具有提高路面抗滑能力、减少降雨时的路表径流和降低道路两侧噪声功能,适用于新建、改建城市高架快速路及其他等级道路。

(2)透水沥青路面Ⅱ型(半透式排水):路表水由面层进入基层(或垫层)后排入邻近排水设施,即沥青面层与基层均具有透水能力,雨水降落到路面后,渗入面层、基层,在基层底部横向排水,具有储水、减少地面径流、减轻暴雨时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等功能,适用于轻型荷载道路。

(3)透水沥青路面Ⅲ型(全透式排水):路表水进入路面后渗入路基,即整个路面结构都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具有补充地下水资源,改善道路周边的水平衡和生态条件的功能,适用于非机动车道、停车场、广场。

区别于一般的沥青混合料,透水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为18%~25%,而一般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控制在3%~5%,透水沥青混合料中的基质沥青要选用高黏度改性沥青,60℃动力黏度≥20000Pa·s,但是笔者认为在设计时候动力黏度应适当增大,可选用100000Pa·s,同时高黏度沥青应具有较小的针入度和较高的软化点,应有较好的抗裂性,避免沥青面层低温开裂。目前国内使用的高黏度改性沥青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成品高黏度改性沥青,另一类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是将改性剂直接投放到沥青混合料内达到高黏度改性的目的。同时对于透水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中对于析漏损失和飞散损失的要求应严格参照。析漏损失指控制沥青混合料用油量上限,保证不泛油;飞散损失指控制沥青混合料用油量下限,保证沥青混合料不飞散的最小用油量。析漏损失<0.3%,飞散损失<15%。

透水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易采用轧制碎石,细集料透水沥青路面透水面层的细集料应采用机制砂,基层材料可采用天然砂和石屑。相关的技术要求参考《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粗集料和细集料的粒径规格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透水基层混合料可选用水泥稳定碎石等半刚性基层,也可选用级配碎石和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作为路面基层材料,可采用强度等级为32.5级或4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水泥用量宜为8%~12%,水灰比宜为0.39~0.43。水泥稳定碎石的空隙率应在15%~23%,7d抗压强度3.5~6.5MPa,如采用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作为基层材料,公称最大粒径不宜小于26.5mm,空隙率控制在13%~18%,参考沥青用量在3%~3.5%。

透水沥青路面Ⅲ型的垫层可采用粗砂、砂砾、碎石等透水性好的粒料类材料,垫层厚度不宜小于15cm,对重冰冻地区潮湿、过湿路段可适当增厚。

透水路基在浸水后应满足承载力的要求。对软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腌渍土等地质条件特殊的路段,不宜直接铺筑Ⅲ型透水沥青路面。

目前我国除了在道路面层上大力推广透水性路面,同时在人行道结构中也大力推广透水性人行道。人行道采用透水结构具有减轻路面排水系统负担;改善周围植物生长土壤环境,调整生态平衡;补充地下水分,有助于水资源循环利用;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减少能源消耗;延长使用寿命等众多优点。

以前修筑透水性人行道表面的雨水主要靠砖与砖之间的接缝来渗透,但现在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人行道表面的

60

工程技术

雨水不仅靠砖与砖之间的接缝来渗透,而且每块砖表面都具备透水功能;另外,在人行道下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渗水井,以利于增加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

透水路面砖一般包括烧结透水砖、免烧结透水砖等,厚度约为6cm,透水砖面层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面层透水砖的透水系数K(15℃)应大于1.0×10-2cm/s。(2)无停车人行道透水砖抗压强度平均≥30MPa,每块最小≥25MPa。

(3)找平层可用粗、中砂或者干硬性水泥砂浆,厚度一般为2~3cm。

(4)基层一般采用透水水泥稳定碎石、透水水泥混凝土、透水级配碎石,厚度宜为15~30cm。

(5)土基为保证其渗透性,压实度应在90%~93%之间。浸水饱和后,回弹模量不小于15MPa。

普通透水路面砖因密度与强度较低、抗冻性差而易被冻坏;透水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也会因沥青开裂而下降;而透水水泥混凝土因孔隙大且与外界连通,故即使水分在其中冻胀也难以造成冻胀压力,抗冻性较好。故在我国寒冷的北方地区选用透水性铺面材料时,在满足其他条件下,应优先选用透水水泥混凝土、慎用强度较低的透水路面砖。

透水沥青路面工程开工前宜铺筑单幅长度为100~200m的试验路段,进行混合料的试拌、试铺和试压试验,当遇雨天或气温低于15℃时,不得进行透水沥青路面施工;透水沥青混合料运输过程中,应采取保温措施,运送(上接59页)

阀或送厂家维修。

3.8 油杯与校验器连接处漏油

其原因为紧固螺丝松动、垫圈老化或损坏,可更换垫圈,拧紧紧固螺丝。

3.9 校验器加压丝杆漏油

其原因为丝杆上的活塞顶部皮碗过松、变形、损坏或活塞筒损坏、可拧紧压缩皮碗的螺帽或更换皮碗或更换新活塞筒。3.10 校验器的开关阀门手轮处漏油

其原因为针形阀门阀端的密封圈变形、损坏或是紧固螺帽过松,可拧紧紧固螺帽或更换密封圈。3.11 专用阀码表面锈蚀

其原因为湿度过大、砝码表面氧化。可降低室内的湿度、长时间不用时应涂防锈油。3.12 活塞或活塞筒变形

其原因主要为操作不当引起的。当压力计处在高压状态时,不能直接拧松油杯的阀门泄压,而应缓慢地旋转加压器的手轮,当压力接近零兆帕时方可打开油杯的阀门,以免造成活塞或活塞筒的损坏。

3.13 真空压力计如果真空承不住砝码或是抽不起真空

应该是导压管连接处漏气,可在加压状态下用肥皂水涂抹各连接处,如有气泡冒出,则为该处漏气,可拧紧连接处的螺帽或用铁丝捆扎连接软管。

3.14 真空压力计活塞筒下端和导压管内积有工作介质(变压器油)

其原因为工作介质从活塞系统中流入活塞下端的油杯内,可拧开油杯下端的螺丝将其排除。3.15 被检压力计数值不稳定

测量过程中被检压力计数值不稳定或数值跳变,其原

2018 NO.02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科技创新导报到摊铺现场的混合料温度不应低于175℃。压实过程中,初压温度不应低于160℃。复压应紧接初压进行,复压温度不应低于130℃,终压温度不宜低于90℃。施工后,当透水沥青路面表面温度降低到50℃以下后,方可开放交通。

对于透水沥青路面的养护应及时清除表面存在的黏土类抛洒物,宜采用专用透水功能恢复车定期对路面的堵塞物质进行清除。在冬季,透水沥青路面应及时清除积雪,并应采取防止路面结冰的措施。不宜采用机械除冰,不得撒灰或灰渣。

综上所述透水路面利于将路表水快速排出路面,提高行车安全性;同时利于将雨水还原至地表以下,从而达到补充地下水源,达到节约城市用水的目的;缓解城市在雨季对于雨水管道的排放压力;目前通过研究表明透水路面还具有降噪、减少热岛效应等环保节能的功效。

参考文献

[1] CJJ/T 190-2012,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 JTGF 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3] CJJ 1-2008,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因为环境温度不满足规程要求。压力计在实验室放置时间不够,温差变化较大、尤其是冬天或夏天更为明显、管道系统中有杂质。校验器接头与表的连接处有堵塞而不通畅、管道系统中有泄漏点。应严格按照规程控制实验室温度;被检压力计应在实验室放置足够长的时间;排除管道系统中的杂质或堵塞物;排除泄漏点。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介绍了活塞压力计在使用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处理方法,活塞压力计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操作手压泵时,动作应缓慢,不允许操之过急,同时应注意活塞压力计活塞的工作情况,切勿造成冲击现象。只有正确地使用活塞压力计,才能保证活塞压力计的计量性能及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张国春,李燕华.活塞压力计稳定性研究[J].测量与设备,2007(12):40-43.[2] JJG 59-2007,活塞式压力计检定规程[S].[3] 活塞压力计使用说明书[Z].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6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