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18世纪末,随着英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人士对中国的态度多以侮辱和谩骂取代以前的尊重和颂扬,这是因为英国在这一时期( D )
A.与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 B.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正在进行工业革命
2.1776—1780年间,英国棉纺织品出口每年为670万英镑,1797—1800年则增加到4 143万英镑;煤产量1770年为260万吨,1790年增至760万吨,1836年又增至3 000万吨。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B )
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英国打开了中国的市场 D.电力的广泛应用
3.某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你认为符合当时社会状况的是( A ) A.汤姆乘坐火车去旅行 B.珍妮坐飞机俯瞰伦敦美景 C.约翰驾驶汽车去上班 D.查理打电话问候好朋友
4.“机器生产”“工厂”“工人阶级”“铁路”……这些流行语集中出现在19世纪上半期的( A )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美国
5.“在19世纪的前70年里,仅占世界人口2%的英国,一直掌控着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最高时其工业生产占世界总量的50%。”英国取得如此国际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C )
A.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B.拥有最广阔的殖民地 C.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D.掌握着欧洲和世界霸权
6.科技创新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新变化,以下成果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是( A )
A.火车机车 B.电灯泡 C.早期汽车 D.飞行者一号
7.下图是伦敦博物馆收藏的1849年用于农耕的蒸汽引犁模型。下列对模型所反映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中考复习
( D )
A.它的发明者是哈格里夫斯 B.它以内燃机作为动力 C.它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D.它反映了工业革命的成果运用到农业生产领域
8.1870—1900年,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两倍多;1870—1913年,世界贸易额增加了两倍多。这一现象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B )
A.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 B.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 C.导致了垄断组织的产生 D.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
9.19世纪70年代以后科技发展的显著特点是( A ) A.电力的广泛运用
B.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新 C.化学工业和新材料的发展 D.新材料的出现
10.有人评价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蒸汽机大量使用后,欧洲出现了一大批相对集中的工业城市。这是因为蒸汽机( B )
A.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
B.使企业生产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C.促进了机器生产的普及 D.使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
11.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研制的第一架有动力装置的飞机试飞成功。下列图片中的发明,与飞机属于同时代的是( D )
2
中考复习
A B C D
12.今天人们一方面感到塑料制品带来的方便,另一方面又为塑料制品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而担心,现代塑料工业的诞生开始于下列人物中谁的发明( C )
A.狄塞尔 B.诺贝尔 C.海厄特 D.夏尔多内
13.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D )
A.机械特色不同 B.通信工具不同 C.交通工具不同 D.主要动力不同
14.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的根本原因是( D ) A.人口出生率低 B.人口死亡率高
C.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D.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
15.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B )
年份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A.海外殖民活动的影响 B.工业化及城市化进程加快 C.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恶果
16.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工业化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的国家是( D )
A.英国、美国 B.美国、法国 C.英国、法国 D.法国、德国
17.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敦是纺织工人,瓦特是修理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化说明( C )
A.发明者的出身决定研究成果 B.科技创新不再需要生产经验
3
1840年 22% 1870年 14.8% 1900年 8.4% 中考复习
C.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 D.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 二、非选择题
18.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33年,机械师约翰·凯伊首先发明飞梭,使织布效率提高一倍,英国工业革命的前奏曲开始了。织布革新以后,造成织与纺的矛盾,从而出现了长期的“纱荒”……马克思指出:“正是由于创造了工具机,才使蒸汽机的革命成为必要。”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出现“纱荒”的直接原因和解决这一问题出现的技术发明是什么? 答:原因:凯伊发明飞梭后,织布行业的效率大大提高等。(如答出纺纱速度跟不上织布速度也可)技术发明: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
材料二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它是由技术革命引起的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起点,是从工场手工业生产向以工厂制为基础的大机器工业生产的重大飞跃。它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开始摆脱长期以来的传统农业社会,代之以工业化、技术化和城市化的近代工业社会。英国是工业革命发生最早的国家,也是工业革命及其后果表现最典型的国家。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2)依据材料二,说明工业革命中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答:变化: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前提和条件:政治: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
材料三 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着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全球通史》
(3)材料三针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着重强调了它的什么特点? 答: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材料四 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
4
中考复习
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欧洲史》
(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问题:环境污染是工业化带来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工厂排放大量的废气和废水,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河流,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