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修厂班组危险源辨识管理办法
如何落实对危险因素的控制;如何在产量规模不断提升过程中让职工及时发现隐患、了解危害、防范危害;如何将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转变为现代安全管理模式。机修厂针对这些问题把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放在班组,是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工作的大胆突破和创新。依据班组工作岗位的工序,辨识每一道工序的危险源,并进行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策划,使危险源在班组得到控制。
1 班组如何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1.1 班组长先要要对本班组管辖范围或承担的作业明确无误,对重点、难点、危险点了如指掌,做到心中有数。如根据工作的工序,组织危险源辨识人员从职工上班出家门开始-职工到单位-开班前会-换衣-到达工作岗位-(开始工作-按工序)工作过程-完成工作-洗澡更衣-班后会-下班回家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排列出来,逐一辨识,汇集成表。
1.2 班组应对所承担的项目、任务、可能会发生哪种伤害,引发哪类事故,如触电、起重伤害、落物坠人、火灾,机电、中毒窒息等,都要在作业前仔细预想,并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的选取》中的“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进行评价,分析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及风险等级划分,分别列出对策加以落实,防患于未然。
1.3 让班组每个成员都清楚,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细化分析,认真填写《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表》。着重从作业状况、发生事故因素、潜在危险、重点对策、预防措施方面下功夫,以此来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事故处理能力,达到危险预知大家清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表》人人都能看明白,从而保证每次危险作业都能顺利完成。
1.4 班组长要做明白人。班组长和职工之间、职工和职工之间,工作、生活、学习在一个特定的班组集体中,同志情、工友爱、师徒谊,组成一个共同体。班长要通过“上班看脸色、吃饭看胃口、干活看劲头、休息看情绪”来发现班组成员的心理、体力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安全不放心人,即人的安全隐患)、采取措施(排除或控制隐患)加以解决。
1.5 就每一个具体项目而言,班组长都要按照“人员是否足够、素质是否适应、配合是否默契、方案是否可行”的要求,精心组织,合理安排。避免由于工作安排不当,任务分配不合理,人为造成安全隐患。
2辨识出的危险源如何控制和整改
2.1 加强巡检,发现危险源及时控制并整改到位。班组长在班中巡检,要对生产工序过程,设备运行状况,安全装置、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等进行巡检,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如果本班组解决不了的要及时上报。
2.2 班组成员要进行“四查”活动。即查不安全装置、不整洁环境、不安全行为、不标准操作。并把查与不查、查粗与查细、查多与查少、查深与查浅列入各成员的业绩考核中,月末与队领导对各班组的综合考核汇集,在每月的班组长会上进行公布,与奖金挂钩。
2.3 班组建立隐患整改制度。评估小组做到记录齐全、填写认真、情况真实、有据可查。工作是否有不到位的,责任人是谁?危险源可控不可控(及时上报对值班人员)?如何处理落实到人。
3如何提高班组辨识危险源的技能
3.1 提高班组整体素质,强化班前班后会质量。班组长根据生产特点、作业内容,利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知识,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来说明安全作业的要点、安全注意事项、预防事故的措施等。
3.2 开展事故案例教育。每两天将历史上这一月或这一周发生的事故案例列出,作简要的分析评论,达到以案说法、以案说责,杜绝重复性事故的发生。评估小组利用班前会以“每日一题”的方式,把操作规程,自保互保技能和与当日工作性质相关的案例灌输给每一位组员,强化他们的安全意识。
3.3 练内功提高全员素质。对班组成员要有计划组织安全技术培训,对特殊工种要按期进行特种作业考核复证,也可进行多项技术培训、摸拟常见的设备故障,找出安全对策,营造良好的班组安全文化氛围。评估小组制定出“每月一考”制度,以各班组的具体工作为准,结合当前公司的形势,分门别类出题,考分与工资奖金挂钩。鼓励职工成为“精一门、会两门、懂三门”的全能大拿。
3.4 深化“结对帮促”活动。班组成员文化水平不同,安全技术各异,必须建立安全监督岗,开展结队帮促活动。以此识别危险物质、识别危险能量、识别危险环境、识别危险行为、识别危险转化,通过“五识别”来深化“结对帮促”活动。
4班组要持续改进辨识危险源必须动态安全管理
评估小组在实践中得出:要想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科学评价并进行科学控制并能持续改进,必须要做好以下五个控制:
4.1 制度控制
班组动态管理必须有一套严密完备的规章制度作保证。当前,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现行规章不完善,法律不健全。班组动态安全管理,就是要不断完善和充实规章制度上下功夫,建立一套符合本班组特点的安全规章制度。执行制度要严在贯彻落实上,严在动态管理上,严在事故发生前,使规章制度真正起到导向和制约作用。 4.2 作业控制
作业控制是班组动态管理的重点方面。作业控制就是经常分析生产工序中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对策,按班、按日检查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业控制最有效的方法,是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安全状态和信息反馈的情况,把安全检查的对象加以分析,确定安全检查项目,再把检查项目顺序编制成班组安全检查表(如《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表》),每班对照检查。检查有规律、检查项目全,内容底数清,问题责任明,整改落实快,从而达到安全作业的目的。
4.3 重点控制
对企业来说,安全重点就是危险部位、有毒有害作业场所、易燃易爆生产场所、立体交叉作业场所、高处作业场所、特种作业场所等。对于重点,要做到重点控制。重要部位必须配备各种醒目安全标志,要做到全队井下的重点控制部位人人心中有数,安全工作人人有把握。因此,重点控制是班组安全的有力保障。
4.4 跟踪控制
严格执行各种安全作业标准,把作业的每个层次、各种职责分工制度化,作业程序化,管理标准化,加强管理密度,实现集约和精细管理。对事故苗头狠抓不放、跟踪控制,从事故苗头中寻找失控点,制定控制对策,杜绝重复性事故发生。
4.5 群防控制
班组动态安全管理是一种群体行为,只靠班组长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采取宏观控制和微观管理相结合、专业管理和群众自主管理相结合,特别要注意发挥岗位工人的积极性。只有班组全员行动起来,在生产过程中努力做到个人无违章、岗位无隐患、班组无事故、过程无危险,才能实现班组安全生产的长足发展。
另附:评估小组成员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