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篇带答案
(2020·全国三年级课时练习)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鹬蚌相争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①方出②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注)①方:刚刚。②曝:晒。③箝: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④禽:同“擒”,捕捉,抓住。⑤弊:弊病;害处,这里指疲弊的意思。 1.试着翻译下面的句子。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苏代把________国和________国比成了故事中的鹬和蚌,把________国比成了渔者。 3.苏代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鹬和蚌都不肯相让,渔夫看到了,就把它俩一齐捉去了。 2.燕 赵 秦
3.劝赵国不要攻打燕国。
(2020·安徽省小升初模拟)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4.本文选自( ) A.《战国策》
B.《韩非子》
C.《山海经》
⑤
④
③
5.成语(_____________)出自这则文言文。
6.下列成语中的“释”字与例句中的“释”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因释其耒而守株 .A.解疑释惑。 .
B.冰释前嫌。 .
试卷第1页,总23页
C.手不释卷。 .
7.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画上“ ” 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嘲笑。
8.那个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以为每天守在树桩旁边就能捡到撞死的兔子。 B.光顾着捡兔子而荒废了田地,顾此失彼。 C.对于意外的收获心存侥幸。
D.错误地把偶然性当作必然性来看待。 【答案】 4.B 5.守株待兔 6.C
7.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8.B
(2020·江苏省三年级期末)课内片段
群儿 ,一儿登瓮,足跌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 。
9.这篇文言文的题目是《 》,请在文中横线处把课文补充完整。 10.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字。
______________ 众皆弃去 ___________ 水迸..
11.当一个小孩掉进缸里后,众人的表现是“_______”,司马光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用课文原句回答) 12.从文中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9.司马光 戏于庭 没水中 儿得活 10. 全、都 涌出
11. 众皆弃去 光持石击瓮破之 12.写出“聪明机智”“沉着冷静”都行。
(2020·全国三年级课时练习)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南辕北辙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①,衣焦不申,头尘不浴②,往见王曰:“今者
试卷第2页,总23页
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⑪。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⑫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⑬,犹至楚而北行也。”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注释)①反:同“返”,返回。②衣焦不申,头尘不浴:衣裳皱了也不伸展,头上有尘土也不清洗,形容急切匆忙的样子。③大行:大路。④方北面而持其驾:正面向北方驾着他的车。⑤之楚:到楚国去。楚国在魏国南面。⑥将奚(xī)为北面:又为何面向北方呢?⑦用:费用,钱财。⑧御者善:驾车的人技术高超。⑨此数者:这几样东西。⑩愈:越。“愈……愈……”意为“越……越……”。⑪耳:语气词。⑫恃(shì):依靠,倚仗。⑬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大王这样的举动越多,反而离建立霸业越远了。
13.文中画“____”句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14.用文中原话回答:“此数者”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满足这些条件却仍不能到达楚国是因为______________。 15.文中驾车的人错在哪里?( ) A.出发前选择了错误的目的地。 C.驾车前进的方向不对。
B.不听别人劝告,不改正自己的错误 D.有了目的地却迟迟不动身前往。
⑧
⑨
⑩
⑥
⑦
③④⑤
16.“南辕北辙”的故事是_______(人名)讲给魏王听的,他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__________。后来人们用“南辕北辙”比喻_____________。 【答案】
13.这就是所说的向南行车却向北走的故事。
14. 马跑得快 车夫驾驶技术高 盘缠带得多 方向不对 15.C
16. 季梁 说明了魏王的行动与自己的目的背道而驰的道理 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
(2020·全国三年级课时练习)语段阅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7.解释画线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3页,总23页
18.“兔不可复得”的原因是( ) A.农夫运气不好。 事情,不可能经常发生。
19.农夫听到了别人对他的嘲笑,会有怎样的表现?想象一下,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7.兔子不会再得到了,而自己却成了被宋国人笑话的对象。 18.B
19.除了充耳未闻执迷不悟,不会有任何表现。 (2020·全国三年级单元测试)文言文阅读。
吴刚伐桂
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①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zhuó)②之,树创遂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zhé)③令伐树。 注释:①异书:稀奇古怪的书。②斫:用刀斧砍。③谪:因犯过失被调职或降级。 20.传说月亮上有一棵__________,高__________。
21.文中写树被砍开之后马上就愈合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2.吴刚伐桂是因为( ) A.学习仙道 【答案】
20. 桂花树 五百丈 21.树创遂合 22.B
(2020·全国三年级专题练习)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②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
[注释]①株:砍掉树干剩下来的树根,即“树墩子”。②耒:即“耒耜(sì)”,古代耕地用的农具。耜用来翻土,耒是耜的把。 23.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①兔走触株——古义:(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古义:(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 .
试卷第4页,总23页
B.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本来就是很偶然的
B.犯错被罚 C.他善于砍树
③而身为宋国笑——古义:(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 .24.解释句中“而”字的意思。 A.折颈而死(___________) B.因释其耒而守株(___________) C.而身为宋国笑(___________) 25.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3. 跑 步行 于是 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自身 身体 24. 然后 然后 却
25.他错误地把偶然性当作必然性来看待了。 (2020·全国三年级课时练习)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26.这则寓言选自( ) A.《孟子》
B.《韩非子》
C.《战国策》
D.《论语》
27.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填序号) ______(起因) ______(经过) ______(结果) A.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B.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C.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28.下列不是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是( ) A.得到了偶尔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 B.对于意外的收获心存侥幸。 C.把偶然发生的事当必然来看待。 D.幻想不劳而获,结果一无所获。 29.我想对农夫说: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5页,总23页
【答案】 26.B
27. B C A 28.A
29.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要心存侥幸,幻想不劳而获。 (2020·全国三年级课时练习)小古文阅读
画____添____
楚有祠①者,赐其舍人②卮③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④,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①祠(cí):祭祀。②舍人:古代王公贵族手下的办事人员。③卮(zhī):古代盛酒的器具,类似壶。④引酒且饮之:拿起酒壶准备饮酒。⑤蛇固无足:蛇本来就没有脚。⑥安能:怎么能,哪能。⑦遂(suì):于是,就。 30.给下列句中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数人饮之不足(______) A.脚 B.足够 C.满意 .(2)引酒且饮之(______) A.持,拿 B.引导 C.拉,伸 .(3)蛇固无足(______) A.坚固 B.固定 C.原本 .(4)终亡其酒(______) A.逃跑 B.失去 C.死 .31.下面句中“之”的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数人饮之不足 .
B.一人饮之有余 .
C.引酒且饮之 .
D.一人之蛇成 .
⑤
⑥
⑦
32.下面句子该如何翻译?找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
A.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 B.蛇坚固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
试卷第6页,总23页
C.蛇本来是没有脚的,儿子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
33.下面句子该如何翻译?找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
A.说蛇有脚的那个人,为了这壶酒而死了。 B.那个给蛇画脚的人喝完酒后死亡了。 C.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没有喝到酒。
34.“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是一个____句。( ) A.设问
B.反问
C.比喻
D.疑问
35.请结合短文内容将短文的题目补充完整。
36.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先听听状元家族同学们的意见,再说一说你的想法吧!
:做事不可多此一举,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
:凡做事,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意志,并不断追求,不要被胜利冲昏了
头脑。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30. B A C B 31.D 32.A 33.C 34.B 35.蛇 足
36.自作聪明,做多余的事,有时候反而会把事情办砸了。 (2020·全国三年级课时练习)课内阅读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试卷第7页,总23页
37.解释加点的词。
(1)田中有株 株:_______________ .
(2)兔走触株 走:____________ 触:____________ ..(3)因释其耒而守株 因:____________ 释:____________ ..(4)冀复得兔 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39.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守株待兔》中的种田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守株待兔》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37. 树桩 跑 撞 于是 放下 希望
38.兔子自己撞死在树墩子上,这是生活中的偶然现象。宋国那个农夫却把它误认为是经常发生的必然现象,最后落得个田园荒芜,一无所获。
39.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而想靠碰好运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我们一定不要做“守株待兔”式的蠢人。
40.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的人。
41.偶然性不能代替必然性。还是要踏踏实实地做有意义的事。 (2020·全国三年级课时练习)课内阅读。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42.用原文说一说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宋人“释其耒而守株”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试卷第8页,总23页
44.宋人“身为宋国笑”,大家会笑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的道理。 A.只要心中有希望,就会有奇迹发生 B.只有把握住机会的人才会取得成功
C.不能把偶然发生的事当作经常发生的事,更不能有不劳而获的想法 【答案】
42.起因: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经过: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结果: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43.冀复得兔
44.【示例】偶然捡到一只兔子,就以为会经常遇到这样的好事,真是太愚蠢了! 45.C
(2020·全国三年级课时练习)课外阅读。
截竿入城
鲁有执①长竿入城门者,初②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③有老父④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⑤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注释:①执:握,持,拿着。 ②初:开始时,文中表示第一次。③俄:一会儿,不久。④老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⑤以:用,使用。
46.文章写的是一个鲁国人握着竹竿进城,由于竹竿太长,他________________,后来一个________帮助他想出了办法。
47.老人想出的是什么办法?用“____”画出来。 48.选出句子的意思。 (1)计无所出。(____) A.他不能计算出竹竿的长度了。 B.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
试卷第9页,总23页
(2)遂依而截之。(____)
A.于是就按照老人的方法截断竹竿。 B.于是就依靠着竹竿进了城门。
49.你认为老人的办法好吗?你认为怎样进城更方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46. 没有办法进去 老人 47.以锯中截而入 48. B A
49.我认为老人的办法不好,我认为把竿子的一头放在地上,手握竹竿的另一头,拖竹竿进城更方便。
(2020·全国三年级课时练习)课内阅读。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5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兔走触株(________________) .(2)因释其耒而守株(________________) .(3)冀复得兔(________________) .5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为什么这个宋国人没有再得到兔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50. 跑 放下 希望
51. 一只兔子跑着撞在了树桩上,折断脖子而死。 兔子再没得到,他自己反倒被宋国人嘲笑了。
52.兔子撞树而死只是巧合,这个宋国人却认为必定能再次发生,当然不会再得到兔子。 (2020·全国三年级单元测试)阅读理解。
试卷第10页,总23页
孟母诫子
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织。孟辍然②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③也,呼而问之日:“何为中止?”对日:“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④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注释]①诵:背诵。②缀然:突然中止的样子。③喧:遗忘。④引:拿来。 53.这个小古文蕴含的道理是( ) A.母亲要教育孩子 不能半途而废 54.解释加点的字。
其母方织(________) 以此诫之(__________) ..5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53.C
54. 正在 告诫 55.从此以后,孟子不再遗忘。
(2020·全国三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乙]宋人有闵①其苗之不长而揠②之者,芒芒然③归。谓其人曰:“今日病④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⑤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⑥而舍之者,不耘苗⑦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⑧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①闵:同“悯”,担心,忧虑。②揠:拔。③茫茫然:疲惫的样子。④病:筋疲力尽。⑤槁:枯萎。⑥益:好处。⑦耘苗:给苗除草。⑧非徒:不但。 56.解释画线的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1)走:__________ (2)释:__________ (3)予:__________ (4)寡:__________ 57.对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是( ) A.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B.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C.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试卷第11页,总23页
B.教育孩子要用暴力 C.做任何事都要全神贯注,
D.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58.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56. 跑 放下 我 少 57.C
58. 兔子再也没办法得到,而自己也被宋国笑话。 宋国有担心他的苗不生长所以去拔苗助长的人,(拔苗助长后)疲惫地回到家里。 (2020·全国三年级课时练习)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59.这篇文言文选自( ) A.《战国策》
B.《论语》
C.《韩非子》
D.《山海经》
60.下面句子中加点“释”与“因释其耒而守株”中“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我的语文老师很关心我们,常常给我们解疑释惑。 .B.我非常喜爱读书,简直到了手不释卷的地步。 .C.在老师的调和下,两人终于冰释前嫌。 .
61.与“野兔是不可能再得到的,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嘲笑”相对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62.学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59.C 60.B
61.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62.不能把偶然发生的事当作经常发生的事,更不能有不劳而获的想法。(收获要靠劳动获得,不要心存侥幸。)
试卷第12页,总23页
(2020·全国三年级课时练习)阅读下面文言小故事,完成练习。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众皆笑之。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释]①楚人:楚国人。②鬻(yù):卖。③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④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⑤利:锋利。⑥以:用。⑦弗:不。⑧应:回答。
63.下面各句中加点字与“誉之曰”中“誉”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金钱损失了还能挽回,一旦失去信誉就很难挽回。 .B.读者对于这本书的评价,好坏都有,毁誉参半。 .
C.我由于违犯纪律而损害了班级的荣誉,心里感到非常惭愧。 .64.“楚人”夸赞自己的“盾”是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65.“楚人”夸赞自己的“矛”是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66.“众皆笑之”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7.你知道出自这篇文言小故事的一个成语吗,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63.B
64.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65.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
66.鬻盾与矛者对于别人“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的提问无言以对。 67.自相矛盾
(2020·全国三年级单元测试)阅读在线。
宋人有________。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_____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68.按原文填空。 69.解释带点的字。
走:__________。 冀:__________。 因:__________。 释:__________。
70.“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3页,总23页
⑤
⑥
⑦
⑧
①
②
③
④
71.文中的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这是一个_________故事,题目是《 _____________ 》。这样的故事还有《_____》《 _______》。 【答案】 68.耕者 颈
69. 跑 希望 于是 放下 70.没能再次得到兔子,却让自己沦为宋国的笑柄
71.因为他不主动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结果将一无所获。 72. 寓言 守株待兔 自相矛盾 井底之蛙 (2020·全国三年级课时练习)课内阅读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7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因/释/其耒而/守株 74.用自己的话翻译句子。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5.对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农夫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一定会等到兔子。 B.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
C.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有所收获,否则终将一无所获,留下终身遗憾。 【答案】 73.C
74.兔子不可能再得到,他自己反倒成了宋国的一个笑话。 75.A
(2020·全国三年级课时练习)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争雁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宜。”竟斗而讼於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76.解释下面划线词。
试卷第14页,总23页
B.因释/其耒而守/株 C.因/释其耒/而守株
①将援弓射之________ ②竟斗而讼於社伯________ 77.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哥哥的意见是________;弟弟的意见是________;社伯的意见是________。 78.从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76. 拉 争吵
77.把大雁煮着吃 把大雁烤着吃 把大雁分成两半,一半煮,一半烤 78.事情要分清本末主次和轻重缓急,否则将一事无成。 (2020·全国三年级课时练习)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79.理解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走:__________ 因:__________ 冀:__________ 80.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是( ) A.因/释其耒/而守株
81.用自己的话翻译画“___”的句子。
82.对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农夫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一定会等到兔子。 B.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
C.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有所收获,否则终将一无所获,留下终身遗憾。 【答案】
79. 跑 于是 希望 80.A
81.野兔再没有得到过,而他自己却成为宋国人的笑柄。 82.A
(2020·全国三年级课时练习)课内阅读。
B.因释/其耒/而守/株
试卷第15页,总23页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83.用原文说一说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4.宋人“释其耒而守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85.宋人“身为宋国笑”,大家会笑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83.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84.冀复得兔
85.偶然捡到一只兔子,就以为会经常遇到这样的好事,真是太愚蠢了! (2020·全国三年级期中)小古文阅读。
画____添____
楚有祠①者,赐其舍人②卮③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④,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⑤为之足?”遂⑥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①祠(cí):祭祀。②舍人:古代王公贵族手下的办事人员。③卮(zhī):古代盛酒的器具,类似壶。④引酒且饮之:拿起酒壶准备饮酒。⑤安能:怎么能,哪能。⑥遂(suì):于是,就。
86.“数人饮之不足”中“足”的意思是( ) .A.脚
B.足够
C.满意
87.“引酒且饮之”中“引”的意思是( ) .A.持,拿
B.引导
试卷第16页,总23页
C.拉,伸
88.“蛇固无足”中“固”的意思是( ) .A.坚固
B.固定
C.原本
89.“终亡其酒”中“亡”的意思是( ) .A.逃跑
B.失去
C.死
90.“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的意思是( ) A.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 B.蛇坚固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 C.蛇本来是没有脚的,儿子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 91.“为蛇足者,终亡其酒。”的意思是( ) A.说蛇有脚的那个人,为了这壶酒而死了。 B.那个给蛇画脚的人喝完酒后死了。 C.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没有喝到酒。
92.“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是一个( )句。 A.设问
B.反问
C.比喻
D.疑问
93.请结合短文内容将短文的题目补充完整。 【答案】 86.B 87.A 88.C 89.B 90.A 91.C 92.B 93.蛇 足
(2020·全国三年级课时练习)课内阅读。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94.本文选自《________》。 95.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兔走触株。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7页,总23页
(2)因释其耒而守株。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冀复得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6.兔子走得好好的,怎么会一下子撞到树桩上,还折断了脖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7.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8.学了这篇古文,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94.韩非子·五蠹
95. 树桩 放下 希望
96.这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可能是兔子跑得太快了,不小心撞到树桩上,折断了脖子。 97.他错误地把偶然性当作必然性来看待了。
98.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对于偶然得到的东西,我们不应该抱有侥幸的心理,只有踏踏实实地做事,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才会有所收获。 (2020·全国三年级期末)课外阅读。
画蛇添足
楚有祠①者,赐其舍人②卮③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④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⑤无足,子安能⑥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①(祠)祭祀。②(舍人)手下人。③(卮)古代盛酒的器皿。④(引)拿,取。⑤(固)本来。⑥(安能)怎么能。 99.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引酒且饮之。(____) .
A.而且。 B.准备。 C.并且。 ②子安能为之足?(_____) .
A.孩子。 B.儿子。 C.你。
试卷第18页,总23页
100.先画好蛇的人没有喝到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10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A.做事不能偷懒。 【答案】
99. B C 100.他又给蛇画上了脚 101.C
(2020·全国三年级专题练习)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
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②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③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④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⑤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①揠:拔。②闵:忧虑,担心。③芒芒然:疲劳的样子。④槁:枯萎,枯死。⑤非徒:不但,不只。
102.“今日病矣”中“病”的意思是( )。 A.缺点
B.弊端,错误
C.累坏
①
B.做事要果断,不能犹豫。 C.不要做多余的事。
103.画“____”的部分停顿划分正确的是( )。 A.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B.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C.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104.“揠苗助长”也经常写作“______________”,两个词语意思相同,都是正确的。 10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A.做事要多动脑筋。 B.做事不能违反客观规律。 C.做事要勤劳,不能想着不劳而获。 【答案】 102.C 103.C 104.拔苗助长 105.B
试卷第19页,总23页
(2020·全国三年级期中)小古文阅读。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①涉:渡。②坠:掉,落。③遽(jù):急忙。④契(qì):用刀刻。⑤求:找。⑥行:走。⑦若:像。⑧惑:糊涂。
106.那个人的剑掉进江里之后,他的做法是( ) A.急忙跳下水去找。 B.急忙让船停下来。
C.急忙拿出小刀在船上刻了一个记号。
107.“是吾剑之所从坠”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8.如果那个人就在你身边,你会对他说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06.C
107.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108.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你要随机应变才行啊。 (2020·全国三年级期末)小古文阅读。
缸中有金鱼,一猫伏①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②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注释)①伏:趴,脸向下,体前屈。②坠:落,掉下。 109.这篇文章的题目可能是( )。 A.《小猫钓鱼》
B.《猫捕鱼》
C.《猫坠水》
⑤
⑥
⑦
⑧
①
②
③
④
110.“全身皆湿”的原因是( ) A.不小心掉进水缸了。 B.进入水缸捉鱼了。 C.被鱼溅起的水弄湿了。
111.“欲捕食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09.B 110.A
111.想要把金鱼捉来吃掉
试卷第20页,总23页
(2020·全国三年级课时练习)阅读
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⑤头于牖⑥,施⑦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⑧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注释)
①叶公:春秋时楚国叶县县令沈诸梁,字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②子高:叶公的字。③钩:衣服上的带钩。④凿:通“爵(jué)”,古代饮酒的器具。⑤窥(kuī):这里是探望、偷看的意思。⑥牖(yǒu):窗户。⑦施(yì):延伸。⑧还(xuán)走:转身就跑。还,通“旋”。 11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叶公好(________)龙 弃而还走(________) ..好夫似(________)龙而非(________)龙者也 ..
113.“五色无主”描写的是叶公______的样子,与其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_________。 114.这个故事写的是叶公表面上______,实际上______。故事告诉我们:______。 【答案】
112. 喜欢 逃跑 像 不是 113. 害怕 六神无主
114. 喜欢龙 害怕龙 做人要诚实,要做表里如一的人 (2020·全国三年级课时练习)阅读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15.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_代的大学者___________。 116.爱莲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试卷第21页,总23页
①
②
③
④
115. 宋 周敦颐
116.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从反面衬托出莲的君子形象(反衬)表达了作者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 (2020·全国三年级课时练习)阅读理解
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日:“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①选自《韩非子》。②且:将要。③置:购买。④履(lǚ):鞋子。⑤度(duó):测量。⑥置之其坐:把脚的尺寸放在座位上。置,放。⑦至之市:待到了市场。⑧操:携带。⑨度(dù):尺寸。⑩反:同“返”,即回家去。⑩市罢:集市散了。⑩试之以足:用脚试一试。⑩宁:宁可。
刻舟求剑
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 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 “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大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也不再去问他。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办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地说: “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的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117.这两则成语都是出自____________,像这样的成语你能再写出几个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8.下面句子读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郑人有/且置履者。 C.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119.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你能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吗? (意思保持不变) 他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22页,总23页
B.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D.宁信度,无/自信也。
121.这两则寓言中的两个人可笑在哪里? (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郑人买履》________________ 《刻舟求剑》________________
122.《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这两则寓言故事分别包含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7. 寓言故事拔苗助长 对牛弹琴 画龙点睛 画蛇添足 118.B
119.如履薄冰 履险如夷 郑人买履
120.他向大家说,这是他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他要刻上一个记号。
121. 宁信度,无自信也。 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122.《郑人买履》的寓意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要墨守成规。《刻舟求剑》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试卷第23页,总23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