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湖湘文化与中国文化

湖湘文化与中国文化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湖南社会科学 2010年第1期

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价值理论;通过对马克思资本理论的研究,探索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核提出了资本经济这个新概念和知识经济时代资本异质化理论;通过对马克思所有制理论和科斯产权理论的研究,探讨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体制的改革,提出了国有资产商品化的理论和制度创新对策;通过对工业化理论和后发优势理论的研究,探讨湖南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提出了湖南工业强省的赶超发展战略思路和建议等,带动了整个全省经济学的研究工作,发展和丰富了现代经济学理论,为湖南经济建设服务作出了重要贡献。

就我个人而言,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我从一名学徒工成长为一名经济学教授,是改革开放造就了我,而我也为改革开放奉献了自己的绵薄之力!30年来,我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圣殿里学习和耕耘,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学术思想体系,先后提出了“工业化反梯度推移理论”“、农业工业化理论”“、垄断结构企业范式理论”、“企业家阶层经营占有制理论”、“家庭经济行为理论”以及“农资商品物流管理最优化理论”等带标志性的学术观点和理论思想。这些研究成果先后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新华文摘》《、中国工业经济》《、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城市经济》《、中国软科学》《、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杂志》和《美中经济评论》等国内外学术权威刊物发表,有一批成果获得省政府颁发的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还有一批研究成果被高层决策部门采纳,如1995年8月25日我在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学习中心组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辅导报告中,向省委省政府建议,快速发展湖南经济应该采取“区域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高度化”的工业强省战略,得到了当时省委主要负责同志的充分肯定,为后来全省提出的“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战略提供了理论指导;又如2008年7月12日参加由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同志主持召开的“推进湖南新型工业化专题调研座谈会”,我向省委和省政府提出实施工业化反梯度推移、打造超级产业和发展农业工业化等战略建议,得到省委领导的高度肯定,张春贤书记在同年7月21日湖南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座谈会议”讲话中采纳这些建议,发挥了重要的决策咨询作用。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以年平均9.8%的高速度增长,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成就斐然,举世瞩目。但也必须看到,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出三大中国特色:一是在与发达国家巨大差距的压力下寻求经济追赶式的大发展;二是在在城市与农村的二元经济结构约束下推进工业化的大发展;三是在传统行政治理方式下实现GDP的大扩张。这样一来便形成了长期立足于自然资源比较优势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大多数产业和产品的生产仍处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低端化阶段。因此,彻底改变这种“落后的增长”方式,便是当前我国经济在后危机时代提高国际竞争力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也是经济学者需要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所以,我们一定要肩负起这个历史的使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现代市场经济规律,深入研究“化落后增长之危,抓结构调整之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全面转变”的理论和对策,为后危机时代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更大发展贡献经济学者的智慧和力量。

湖湘文化与中国文化

□朱汉民(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湖湘文化是中国文化史上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类型,与中国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紧密相连。一方面,它的形成发展是在中

国文化演变发展的背景下发生的;另一方面,它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湖湘文化的历史源流

湖湘文化是有着自己的历史源流、主要特质的地域文化。当然,作为中华文化中一个组成部分的湖湘文化,总是随着中华文化史的变迁、发展而不断地演变、重构,从而转变自己的文化形态。但是,这种不断演变、转型的地域文化又有着明显的继承性,从而表现出文化类型固有的区域性的特质。

湖湘文化的历史演变经历了下述不同的发展阶段。1.湖湘文化的孕育期

在湖湘文化成型之前,这里已经出现了区域性文化形态———苗蛮文化与南楚文化。史前时期在现在湖南一带主要是三苗、南蛮人活动的地方,盛行作为部族文化的苗蛮文化。以后出现的楚文化则是一种以方国为基础的区域文化,其幅员包括后来的几个省区。楚文化是一种有特色、有成就的文化形态,尤在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民风民俗、工艺器物等方面成就突出。文化总是前后相继的,楚文化的产生,就是中原文化与苗蛮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同样,湖湘文化的产生,也是中原的儒家文化与本地的楚文化遗存相结合的结果。

2

“湖南社会科学60年暨省社科联恢复活动30年”笔谈

2.古代湖湘文化的形成期

中国古代文化史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北而南移的历程,而文化重心南移的真正完成是在宋代。这个时候已经确立为地方

行政区域的“湖南”,其文化教育、学术思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从而导致古代湖湘文化的形成和崛起。同时,这个时期的中国思想文化正在进行以儒学为主体的文化综合,这时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主流是理学,故而这段时期崛起的湖湘文化是一种理学型的核心文化,湖湘之地先后出现了理学开山周敦颐、理学学派湖湘学派、理学总结者王船山,使得宋明时代的湖湘地区成为理学思潮形成和发展的大本营,湖湘之地发达的书院则成为理学思潮的学术文化基地。当然,楚文化的一些特质和要素也渗透到重新建构起来的湖湘文化中,如楚文化中对宇宙天地的求索精神,苗蛮文化中的生命意志与信念执著,均对唐宋以后湖湘文化产生影响。

3.近代湖湘文化转型期

中国近代文化是在与西方工业文明的冲突、融合中形成的。地处内陆的湖湘文化再次崛起于中国近代史,并且成为全国最具活力、最有影响的地域文化之一。近代湖湘文化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辉煌的历史成就,源于它在中国文化大变革时期的与时俱进。近代湖湘文化站在中国文化变革发展的最前沿,力图解决一个涉及中国历史命运的重大课题:即在西方强势文化的挑战下,努力重建一个适应时代发展的近代型文化。从“师夷长技”的呼吁到洋务运动的倡导,从维新变法到辛亥风云,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马克思主义传播,近代湖湘文化总是挺立在中华文化转型发展的时代前沿。近代湖湘文化试图解决的是时代课题,却又继承了古代文化的优秀传统,包括忧国忧民的经世情怀、探求宇宙的原道精神、道德修养的人格魅力、不屈不挠的性格特质,等等。

4.当代湖湘文化的发展期

这个阶段主要是指当前湖南地区的文化现状。当代湖湘文化正处于现代化新型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前三个阶段是已经完成并成为历史的文化,而湖湘文化的第四期发展则是正在建设中并是面向未来的文化,它的文化成就和主要特质尚处于一个不断演进和形成的过程之中,并且还有待于21世纪的湖湘人的不懈努力。二、湖湘文化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湖湘文化取得的成就,体现在它对中华文化所作出的贡献。这种贡献。与中华文化发展所面临的时代课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关。

湖湘文化第一期发展目标是建构方国文化,从而为即将统一的中华文化作出贡献,这个时期的楚文化实现了这一目标。楚文化是中原文化与苗蛮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在楚文化中那些属于地域性的性格、习俗、心理等文化要素是以本土的苗蛮文化为主,而另一些属于思想、观念及意识形态等文化要素则是以南下的中原文化为主。楚文化产生的哲学思辨和浪漫主义的文学艺术、工艺器物,融入到秦汉时期统一的中华文化之中。

湖湘文化的第二期发展是完成和实现中国文化重心南移,并建构一个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兼综佛道思想,使中国文化思想向更高层次综合发展,两宋时期崛起的湖湘文化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周敦颐综合儒释道而成为宋明理学的奠基人;南宋时期又形成为理学集大成作出重要贡献的湖湘学派,此后,理学成为统治中国七八百年之久的主流思想文化。这个时期的湖湘文化的贡献是伦理主义的思想学术,从周敦颐到王船山的天人之学,是这个时期地域文化的杰出代表。

湖湘文化的第三期发展是在民族与社会的双重危机下,建构一个兼容中西、实现文化转型的近代文化,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独立、社会进步的目的。通变与求新的近代湖湘文化亦很好地回应了这一挑战,一代代湖湘学人站在时代的前列,积极推动中国文化的变革和转型,与时俱进正是湖湘思想文化的最大特色:从最早倡导改革、开放的魏源,到维新先驱谭嗣同、唐才常;从辛亥志士黄兴、宋教仁的共和理想,再到新文化运动中毛泽东、蔡和森的共产主义追求,正清晰地展现湖湘文化对中华文化发展的贡献。

三、湖湘文化的当代发展

当代湖湘文化正处于第四期发展。今天,中华民族面临的时代课题是全球化时代的中华文化理念建构,以及具有中华文化精神价值的文化产业,从而增强和发展中华文化的软实力。如果湖湘文化要能够重新获得历史的辉煌,它一定要借助当代文化全球化与文化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回应中国文化在全球化中的机遇与挑战。

湖湘文化传统,不仅构造着我们的过去,并且正在构造着我们的现在和将来。因此,讨论和反思湖湘文化传统就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具有建设和发展现代文化的重大现实意义。湖湘文化的现代创新与发展应该从其地域性文化传统中获得文化资源,包括苗蛮文化与楚文化中具有的强悍生命力的个性与塑造艺术心灵的审美观念,宋明湖湘文化传统中那种培养主体人格的伦理思想、教育理念,近代湖湘文化传统中那种与时俱进的开放精神以及确立一代豪雄的经世理念,它们均是当

3

湖南社会科学 2010年第1期

代湖湘文化发展的宝贵文化资源。湖湘文化的优秀传统能够在艺术审美、伦理人格远见卓识等方面为新一代的湖湘知识群体提供重要的文化资源,使他们能够在当代的文化产业化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更好地施展自己。

同时,我们现在都认同湖湘文化忧国忧民、实事求是、通变求新、兼容并蓄、敢为人先的优秀精神传统。那么,我们可以从湖湘文化的忧国忧民中寻找现代文化建设的精神动力,从实事求是中寻找文化建设的思想方法,从通变求新中探寻文化建设的目标,从兼容并蓄中获得吸收外来文化的博大胸襟,从敢为人先中激发奋发创新的宏大志向。

充分发挥专家在地方党委政府决策中的辅助作用

□彭国甫(中共岳阳市委副书记兼岳阳县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事学术研究与学术交流,一直是我多年来一种价值追求、情感皈依和生活方式。现在虽然离开了学术研究与交流的岗

位,主要从事地方和基层党政管理工作,但对于学术研究与交流,特别是对学界的专家和朋友,依然情有独钟,依然不能割舍,确实是:从来不需要想起,但永远也不会忘记!今天有机会参加这个座谈会,感到特别亲切,很受感动,很受鼓舞,很受启发,很受教育。实现地方党委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既是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而实现地方党委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一个重要保障,就在于充分发挥专家在地方党委政府决策中的辅助作用。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综合解决下列五个问题。一、充分依靠专家而又不依赖专家地方党委政府决策中,专家的辅助作用之所以发挥不够,一个关键性的原因就在于决策者没有深刻认识专家在地方党委政府决策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强烈的专家咨询意识。因此,深化对专家在地方党委政府决策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是充分依靠专家、发挥专家在地方党委政府决策中的辅助作用的前提。我到地方工作以来,对县委、县政府面临的重大决策问题,我恳请有关专家来岳阳调研,一起讨论交流,并请专家提出咨询报告,有效提高了我县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深深地感到:专家咨询可以弥补三个不足:

一是专家咨询可以弥补地方党委政府决策主体时间和精力的不足,避免单靠决策主体决策容易产生的差错。

二是专家咨询可以弥补地方党委政府决策主体学识和能力的不足,帮助决策主体实现知识与权力的融合,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作出科学决策。

三是专家咨询可以弥补地方党委政府内设的调研机构的不足,既可以帮助地方党委政府承担其内设机构难以承担的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重大宏观战略研究任务,又可以不受决策主体的约束,更加客观地提出咨询意见。

专家咨询固然非常重要,地方党委政府决策主体决策必须依靠专家,但依靠专家不能变成依赖专家,为专家所左右,丧失自身在决策中的主体作用、决定作用。决策主体必须牢牢把握“断”的决定权,否则,就是一种失职。

二、建立和健全专家辅助决策机制

建立和健全专家辅助决策机制,是充分发挥专家在地方党委政府决策中的辅助作用的根本。

11将专家咨询纳入决策程序。近年来在这方面我国有不少省市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如湖南省人民政府于2005年成立了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主要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带长远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重大政策、重大规划进行研究论证,提出意见、建议和方案,具有重大的影响力和决策力。2009年以来,岳阳市委的一些重要政策、重大规划、重大建设项目的决策,比如体育场馆的建设等,都经过相关专家的几轮咨询和论证程序。岳阳县委决定:凡涉及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必须经专家咨询才能上县委常委会研究。进一步用制度明确规定,地方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在拟定决策方案过程中,抑或选择决策方案之前必须经过专家咨询这一环节,做到重大决策先咨询后决策,从决策程序上确保专家咨询落到实处。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