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教育广角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 莫丽娟,李聪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摘开封473000) 要:大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外界环境也不断影响、冲击着大学生正在逐渐定型的思想和情感,他们的婚恋观 不但折射出人生价值的取向,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预示我国未来的社会婚姻家庭发展趋势,甚至影响未来社会的稳定发 展和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关键词:大学生;婚恋观;价值观 一、当代大学生婚恋观价值取向现状 接影响个体对配偶的选择,而且会影响个体对未来婚姻、家 庭的责任和义务的承担。 尽管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主流是健康的,但也有一部 分大学生在恋爱与婚姻的观念和态度上还存在着不 问 大学生婚恋问题历来是十分敏感的热门话题,当代大 学生呈现出婚恋观的价值多元化和情爱关系多样化的趋 势。且与传统婚恋价值观渐行渐远。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 观往往影响其恋爱的动机、择偶的标准以及对恋爱、婚姻的 态度,而一个人的恋爱经历、观念对其人生观、价值观的确 立又会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婚恋观是指大学生对 婚前恋爱、婚姻生活以及婚恋过程中性爱取向的基本看法, 是大学生对待婚姻和恋爱的内在标准和主观看法,不但直 收稿日期:2011-01—09 题,一些学生甚至不具备与异性交往的能力,不知道什么是 真正的爱情;有的学生在失恋后不能自拔,选择自杀。大学 生中有情人很多,但终成眷属者却很少,这就造成了一批失 恋者。感情遭受挫折后一个时期内出现心理问题是比较正 常的,绝大多数人通过找朋友诉说或自我调整,最后能够采 取宽容的态度对待对方,尊重对方所做的选择。但是也有一 部分学生难以摆脱情感危机,有的学生甚至失去信心,放弃 作者简介:莫丽娟(1982一),女,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 院信息工程系计算机应用教研室助教,研究方向为计算机 应用技术;- ̄(1981一),男,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教 师.研究方向为网络安全。 对爱情的追求,从此一蹶不振,沉沦自弃,认为生活中的一 切都失去了意义,最后发展到悲观厌世;有的学生将对方视 为仇人,肆意诽谤,甚至做出一些极端行为伤害对方。 恋爱中出现的问题常常对大学生造成困扰,影响其学 力度 目前,我国高师院校音乐课程设置不论是教育理念、基 组织领导制度,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确保资源合力方向。保 护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需要举全校之力,牵涉面 础理论还是训练模式大都以西方音乐为基准,完全摒弃了 中国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当前,高师院校应乘着保护非物 质文化遗产的东风,积极推进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 堂”的进程。各高校可因地制宜,通过选修课或必修课的形 式.开展一门或多门传统音乐类课程,逐步改善目前高师院 校音乐课程设置“中西失调”的问题,促使中国音乐文化在 高师院校音乐课堂的理性回归,扭转中国音乐文化在高师 较广,因此有必要在校内政策层面给予重视及倾斜,明确各 职能部门的责任和权利,确保各项保护工作落实到位。只有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高师院校的跨学科协作优势,尤其是在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层面实现音乐、美术、文学、历史等相 关学科的互补优势,确保各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 工作的层次性、有序性、方向性。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等 院校音乐教育中的尴尬境地。 3.构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教材体系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要进入高师院校课堂,教材是前提, 没有相关教材一切都是空谈。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El传身 授性导致其缺乏科学系统的文字记载,因此有必要组织相 关人员编写教材。具体做法应以音乐院系教师为参编主体, 整合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相关教学力量,以课题或科研小 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高师院校独有的软硬件资源优 势使其必须担负起应有的光荣使命。通过发挥其资源优势、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完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课程体系等相 关举措,高师院校有能力在保护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过 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组的形式编写。为提高教材的实用性和时代性,编写过程中 [1]桑德诺瓦.“有所为”亦“有所不为’’_一论音乐类非物质文 还需结合音乐教学的实践感知属性,辅以相应的影像资料, 在尽量还原传统艺术真实面貌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4.统筹规划.科学组织,高效发挥资源优势 化遗产保护的基本理念与实践方法D】冲国音 ̄2008,(2). I2J吴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高师音教课堂的思考D]. 中国音乐2009,(2). 高师院校在保护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拥有得 嘲周咏.高校保护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与方略o].南 天独厚的软硬件资源优势。整合这些资源优势,使其发挥最 大效用.离不开科学的组织和规划。首先,应加强组织引导, 使师生充分认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就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达成共识。只有认识层面达成统一,才 能为后续相关保护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完善 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7). 【4l米永盈,吕小凤.综合性高校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传承田.山东社会科学,200%(1@. 翻翁敏华.论大学应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Ⅱ】.湖北民 族学院学报,2OO 4’(4). 责编:路童 教育广角 习和生活。一个人对待恋爱与婚姻的态度和观念,以及与异 1.人格教育 性交往的能力,常常是在大学阶段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大学 人格教育是一种以发展个体心理素质、培养健康向上、 期间的恋爱问题是高校对学生教育和管理中的敏感问题和 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人格为目的的教育。通过人格教育, 难点问题,也是大学生心理问题中的焦点之一。深入了解这 大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深入了解,把握自我价 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和帮 值、人生意义,形成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助他们健康成长。 2.道德教育 二、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特点分析 婚恋不仅仅是为了性.还意味着责任和义务。婚恋双方 对当今大学生价值观问题进行探讨,并在探讨的基础 不仅要相互信任、忠诚,还要互相帮助、负责,否则,两性关 上进行科学的价值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紧迫而 系、家庭生活就没有安全感。因此,要培养大学生对恋爱、婚 重要的任务。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存在 姻的忠诚品质.增强大学生对未来家庭的责任感。强化他们 以下五个特点。 的道德约束力,提高他们的自我选择能力,引导他们做一个 1.恋爱时机:在校恋爱.普遍赞同 身心协调、健康发展的社会人。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随着身心的发展,已进入恋爱阶 3.爱情教育 段.大多数学生对爱情有着美好的向往和追求,对异性交往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爱情的最高层次应该 有着强烈要求。相关调查表明,50%左右的大学生认为在校 是性爱与情爱的和谐统一,爱情应该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 恋爱“很正常。是大学生心理、生理的正常需要”,约30%的 础之上。因此,大学生的爱情教育应引导大学生认识到爱情 大学生认为是“一种人生体验”,还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认 的高尚性和神圣性,妥善处理好情爱与性爱、爱情与学业、 为是“寻找婚姻配偶的最好机会并可以促进学习”。 爱情与婚姻的关系。 爱动机:多元取向,相对积极 4胜的教育 恋爱动机是推动个体去追求某种恋爱目的的内在动 传统教育中对性几乎避而不谈,这使得在校大学生从 力。调查显示。8o2%的男生和75.2%的女生认为恋爱的动 少年时就缺乏性常识。因此,要在大学生中开展严肃、科学 机是“为了寻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人生伴侣”。近60%的大 的性知识和性心理教育,同时还要进行性法制教育。在新生 学生在恋爱动机的认识上较为积极.但仍有一定数量的大 人校之后尽快开设性教育讲座和课程,引导大学生加强自 学生是因为寂寞、空虚、攀比、虚荣等谈恋爱,甚至在恋爱中 我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性道德和性观念。 有明显的功利色彩。 5.择偶教育 3.婚姻观念:重视爱情,向往婚姻 婚姻是两个人社会关系的结合,择偶不仅要建立在爱 婚姻的本质是以男女两性结合为特征的伦理关系,其 情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婚姻的严肃性及家庭角色的认同度。 根本点是爱情与义务的统一。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 要引导大学生在选择恋人时.考虑哪些条件更为重要、哪些 们的婚姻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当代大学生逐渐放弃了传统 条件更有利于将来家庭的幸福;要对一些女生“干得好不如 的神圣爱情观和责任婚姻观,呈现出“物质化”趋势和“游戏 嫁得好”的心理进行正确引导,强调女生对未来婚姻的理性 化”味道,道德责任感的淡化,造成所谓的“精神表层化”的 选择。 现代病。爱情也由传统的‘‘爱情独占观 ,发展到‘暖情多元观”。 6学校与家庭联手,弓i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4.择偶标准:注重人品,郎才女貌 家庭也应承担教育子女的义务。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 择偶标准是人们在择偶时的价值取向,是婚恋价值观 的恋爱观。恋爱是人生的必修课,父母要教育子女,爱情不 集中而具体的体现。大学生的择偶标准有着显著的时代性、 能制造,如果为了恋爱而恋爱,那么学分和感情分就会受到 多样性,其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品德、审美、才能等方面。有 巨大的损失。学校与家庭应紧密联系,形成互动,正确引导 关调查显示。大学生择偶标准排在首位的是“诚实可靠”,男 大学生恋爱。 生选择“长相好”的比例高于女生。这也符合中国传统的择 7.家庭与社会结合,加强爱情与婚姻的统一性教育 偶标准:郎才女貌。 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卢梭说过这样一句 5.性的观念:较为宽容,日趋开放 话:“避免邪念的唯一办法就是免除神秘。”要致力于增强大 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与传统的性观念差异较大,表现 学生爱情责任感,扭转顺其自然的恋爱观和宽容的性观念。 出对婚前性行为和婚外性行为有一定程度的宽容.婚前性 要使他们懂得,责任是爱情的伴生物,选择了爱情也就是选 行为容许程度比婚外性行为容许程度高。“柏拉图式”的精 择了责任,爱情的归宿是婚姻家庭、生儿育女,其本身就包 神恋爱已不再是时代的主流,如今的女大学生普遍将性行 含着对对方的义务和责任。 为归于爱情之中。 三、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教育对策 参考文献: 大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外界环境也不断影响、冲 【1】王传旭,姚本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 .合肥:安徽 击着大学生正在逐渐定型的思想和情感.他们的婚恋观不 大学出 ̄3005. 。 但折射出人生价值的取向.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预示我 『21阎晓军.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婚恋观的比较研 国未来的社会婚姻家庭发展趋势,甚至影响着未来社会的 究o】.健康心理学杂  ̄,2003,(11). 稳定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因此。关注大学生婚恋观 I3J孙景艳.对当代女大学生恋爱价值的思考田.大连大学学 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2OOl,(5). 责编:赵东 64河南教育(中旬)20l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