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是由由各种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人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传染病传播的方式和途径有:通过空气从呼吸道传染。如流感、流脑、麻疹、百日咳、猩红热,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等。通过食物经消化道传播。如痢疾、伤寒、甲型肝炎、痢疾等。通过一些昆虫媒介,如蚊、螨、跳蚤等叮咬人体后传播。如乙脑;、乙肝等、流行性出血热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染。如甲肝、沙眼、红眼病等。目前多发的几种传染病 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感冒病。流感病毒常分很多型。并常在10~15年内发生突变,出现新的亚型,引起大流行。流感病毒主要侵入呼吸道,引起呼吸道症状及全身中毒症状。流感临床表现:流感潜伏期1~3日,最短数小时。 2、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痄腮”,是由流行性腮腺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具有高度传染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较多见。多见于4到15岁的儿童。流行性腮腺炎本身并不严重,一旦发
生并发症对孩子的健康影响较大。常见的并发症有三种即:脑炎、急性胰腺炎和睾丸炎。
3、肺结核
出现咳嗽、咳血、低烧等症状后应去医院及时就诊,已明确诊断,一旦确诊,应在医生指导下,按疗程正规治疗。 4、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很强。病毒主要通过病人咳嗽、喷嚏,随着口水吐沫飞向体外,再经空气传播给其他孩子。没有患过麻疹的幼儿及少年儿童是麻疹感染的高危人群,今年来由变异麻疹病毒引起的麻疹,传染性极强。 5、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在我国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根据引起肝炎的病毒类型不同,将肝炎可以分成甲型、乙型和非甲非乙型。除了三型以外,尚有甲型和乙型同时发病(即称为甲乙混合型)以及由巨细胞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
常见的为消化道传播的甲型肝炎,蚊虫传播的乙型肝炎。主要有食欲减退,恶心,厌食油腻,乏力,肝脏肿大及肝动能异常等。一部分病人可以出现发热和黄疸。 6、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样大便。该病常年散发,夏秋多见,人类对本病普遍易感,是我国的多发病之一。
7、流行性角结膜炎俗称“红眼病”
是一种腺病毒感染所致的的传染眼病,传染性强,为接触传染,常由感染的毛巾等物品互相传染,眼睛角结膜充血,灼热疼痛,还有发热等症状。
预防传染病的原则: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 (一)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
1、室内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2、讲究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日用品经常洗晒;
3、接种疫苗预防:如接种卡介苗、流感疫苗、水痘疫苗、流脑疫苗、乙肝疫苗等; 4、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到公共场所应戴口罩,尽量减少扎堆。 (二)、肠道传染病预防措施:
1、加强自身防护,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餐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
2、保持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吃苍蝇叮爬过的食物、不吃生冷食物、不暴饮暴食、生食瓜果蔬菜要洗涤消毒; 3、杜绝生吃水产品;
4、有发热、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及时到医务室或肠道门诊就诊。 (三)、虫媒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防止被蚊子叮咬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1、开展爱国运动,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蚊虫滋生地;
2、防止蚊虫叮咬,添加防蚊设施;如设置蚊帐、使用蚊香、外出穿长袖衣服等; 3、感觉有不适情况及时就诊。
广宗第二中学医务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