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检测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检测试卷附答案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检测试卷附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献马贾祸

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芮季曰:“不如捐①之。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子无以应之则将哓②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弗听,卒献之。

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③诸王,曰:“伯也隐。”王怒逐芮伯。 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选自《郁离子·献马》)

【注释】①捐:抛弃,舍弃。②哓(xiāo):吵嚷,争吵。此指进谗言。③谮:诬陷,中伤。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多信人之言/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B.不如捐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以子获为不止一马/屠惧,投以骨 D.卒献之/生卒年月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子无以应之则将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3)文有周厉王、芮伯、荣夷公三个主要人物,请分别概括其中两个人的性格特点。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

孟尝君有舍人①而弗悦,欲逐之。鲁连②谓孟尝君曰:“猿猴错木据水 ,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③不如狐狸。曹沫④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耨⑤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非世之立教⑥首也哉!”孟尝君曰:“ 善。”乃弗逐之。 【注释】①舍人:门客。②鲁连:姓鲁名仲连,也称鲁连。齐人,游侠义士。③骐骥:千里马。④曹沫:鲁庄公时的武士。③铫耨:农具。⑥用世立教:治理国家,教化百姓。 (1)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则不若鱼鳖/未若柳絮因风起 B.历险乘危/险躁则不能冶性 C.故物舍其所长/两狼之并驱如故 D.孟尝君曰:“善!”/择其善者而从之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今 使 人 而 不 能 则 谓 之 不 肖 教 人 而 不 能 则 谓 之 拙 (3)说说本文蕴含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3.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

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给下列加下画线字注音。

①尊君在不?________ ②诺,期返而食。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字词。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 ②相委而去________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________ ④恐其自食其言也________ (3)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 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 D.故人至/暮不来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5)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4.阅读课外文言文选段,回答后面问题。

苍筤之山溪水合流入于江。有道士筑于其上以事佛,甚谨。

一夕,山水大出,漂室庐,塞溪而下。人骑木乘屋,号呼求救者声相连也。道士具大舟,躬蓑笠,立水浒① , 督善水者绳以俟。人至,即投木索引之,所存活甚众。 平旦,有兽身没波涛中而浮其首左右盼若求救者。道士曰:“是亦有生,必速救之。”舟者应言往,以木接上之,乃虎也。始则矇矇然,坐而舐其毛;比及岸,则瞠目眡②道士。跃而攫③之,仆地。舟人奔救,道士得不死,而重伤焉。 (注)①水浒:水边。②眡:看,观察。③攫:用爪抓取。 (1)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苍筤之山溪水合流入于江/因往晓之 B.督善水者绳以俟/择其善者而从之 C.人至 , 即投木索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道士得不死/一狼得骨止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有兽身没波涛中而浮其首左右盼若求救者

(3)道士被“虎”伤害的原因是什么?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5.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上文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解释下列划线字 ①顾野有麦场________ ②一狼径去________ (3)翻译句子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下列选项中不能表现狼狡诈本性的是( )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C.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D.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6.课内阅读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夫君子之行(________) ②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 ③年与时驰(________)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是一种体裁,它与“记”“表”“志”均为古代常见的文体,属于与韵文相对的“散文”的范畴。

B.“静”是一个核心词语,“淡泊”“宁静”是它的正面表现,“淫慢”“险躁”则是其反面表现。 C.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立志”,一个是“学习”。 D.本文最后一句与《论语》中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样含有惜时之意。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

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郭伋始至行部① , 到西河美稷② , 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③ , 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④ , 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仅传》)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讫:结束,完成。④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⑤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①与友期行________ ②相委而去________ ③及事讫________ ④遂止于野亭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①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中“门外”是名词作状语,译为“在门外”。 B.“待君久不至”一句中“待”前省略的是主语“家君”。

C.“则是无信”中“信”是名词,信用的意思;而《论语》中“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的“信”是相信的意思。

D.“友人惭”中的“惭”是意动用法,可译为感到惭愧。

(4)甲文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行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5)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___,乙文侧重记叙。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速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下列朗读停顿位置和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理由:突出静与俭的意义。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理由:“年”和“意”是陈述的对象。 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理由:强调否定的意思。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理由:突出前后的因果关系。 (2)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诫子书 诫:告诫。 B.淫慢则不能励精 励:激励。 C.非志无以成学 志:立志。 D.年与时驰 驰:消失,逝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4)《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文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________。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知①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

(节选自《荀子·不苟》)

(注释)①知:同“智”,智慧,聪明。 (1)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太丘舍去________ ②友人惭________ ③下车引之________ ④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 ⑤不诚则不能化万物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

(3)(甲)文段强调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重要性,(乙)文段强调了“________”的重要性。(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

(4)请你就元方“入门不顾”的做法谈谈你的看法。 1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太丘舍去 ②日中不至 ③下车引之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作者是蒲松龄。

B. 本文记述了七岁的元方据理责备父友“无信、无礼”,而后友人下车引之,说明友人非常热情、平易近人。

C. “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D. 友人过中不至说明了友人不守信用,太丘舍去说明了陈太丘不重视友谊、只在乎自己的时间观念。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面画线词语的含义。 ①缀行甚远 ________ ②一狼径去________ ③顾野有麦场________ ④一狼洞其中________ ⑤盖以诱敌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请用“/”画出下面句子的停顿(只画一处)。 其 一 犬 坐 于 前

(4)请从屠户的角度,概括补充故事情节。 遇狼——________——________——杀狼 12.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

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室,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惇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1)甲文选自蒲松龄的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作者的书房名字,志异是 。 (2)解释下列划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缀行甚远 ②方欲行 ③就枕将寐 ④伪睡以俟

(3)下列选项中断句不正确的项是( )

A.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B.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C. 目似/瞑,意暇/甚 D.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②狼子野心,信不诬哉!

(5)“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请写出一个与此句意思相似的成语。 (6)阅读【甲】、【乙】两文你体会到狼的本性是什么?请概括回答。 (7)阅读【甲】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参】***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文言文 1.B

解析: (1)B

(2)子无以应之/则将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3)①周厉王:贪婪而昏庸。②芮伯:忠诚却愚蠢。③荣夷公:贪婪而狠毒。

2.A

解析: (1)A

(2)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

(3)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不必因他人在某一方面的缺点而完全否定这个人。

3.C

解析: (1)fǒu;shí

(2)约定;丢下,舍弃;才;害怕,担心

(3)C

(4)①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自己先走了,太丘走后那个朋友才来。

②有一回吴起出门,遇到老朋友便留老朋友吃饭。

(5)守信,是为人之道。守信之人,可使三军信服;不守信之人,则连七岁小儿都瞧不起他。

4.C

解析: (1)C

(2)有兽身没波涛中/而浮其首/左右盼/若求救者

(3)原因:道士对于人和野兽不加分辨,一律讲“慈悲”,结果被虎咬伤,险些丧了命。启示:我们对恶人不要怜悯。

5.B

解析: (1)《聊斋志异》;蒲松龄 (2)看(回头看);径直

(3)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4)B

6.C

解析: (1)行为、操守、品德;增长;年纪

(2)①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②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3)C

7.C

解析: (1)约定;舍弃;等,等到;于是,就

(2)①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②郭伋认为(这样做)会对孩子们失信,于是停留在郊野外的亭子里,等到了约定的日子才进入(城里)。 (3)C

(4)他懂得“信”的重要性,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用“ 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5)做人要讲信用(答出“讲信用”之意即可);描写(或:对话描写;语言描写)

8.C

解析: (1)C (2)B

(3)①不清心寡欲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集中精神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专心致志

②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4)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险躁则不能治性 9. (1)舍弃;感到惭愧;拉,牵拉;回头看;感化

(2)不是人啊!(他)与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圣人要算明智的了,不真诚就不能感化民众。

(3)诚信;礼貌;真诚

(4)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观点鲜明,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一:元方“入门不顾”的做法不失礼。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了自己和父亲的尊严,也是给友人一个难忘的教训。示例二:元方“入门不顾”的做法不妥。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以礼待之。

10.C

解析: (1)舍弃、抛弃;正午时分;牵、拉

(2)①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来,陈太丘便舍弃他先走了。他走了之后他的朋友才赶到。②中午了你没到达,就是没有信用,当着儿子骂他父亲,就是没有礼数礼貌。 (3)C

11. (1)连接、紧跟;离开;看,视;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2)①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②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3)其一/犬坐于前 (4)惧狼;御狼

12.D

解析: (1)记述奇异的事情 (2)连接,紧跟;刚;睡觉;等待 (3)D

(4)①屠户非常为难,害怕前后遭受他们的攻击。②狼崽子本性凶残,确实不是捏造啊!

(5)阳奉阴违。 (6)狡猾,贪婪,凶残。

(7)人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的,面对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为人不能太贪婪。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